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然辩证法读书报告.docx

    • 资源ID:168127       资源大小:12.4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然辩证法读书报告.docx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及途径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 大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社会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国家,是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 驱动力的国家。它主要与依靠自身丰富自然资源增加国家财富,以及主要依附发达国家资本、 市场和技术的国家相区别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 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 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 R&D (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

    2、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为了在竞争中赢 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 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 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 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 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

    3、个方面,激发 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 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 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科技创新 的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 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o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 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

    4、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 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 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 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 (研 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自 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世界上公认 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o是否拥有高效的国 家创新体系是区分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

    5、。人们往往用相关创新投入和产出 的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国家的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 其他国家。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以胡锦 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 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 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 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 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

    6、科学技术成 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智力教育 v因为它不鼓励想象和发散思维,实质上就 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 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 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 育模式是背道而驰的。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活学活用、以学分 +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用为主的学用结合、 脑与手与身

    7、与五官的综合结合、鼓励发散思维及冒险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 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在这种教育模式 培养下,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 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 材,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材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来承担起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记忆力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 的,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改造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尽

    8、快地通过建 立”创造力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材来满足创新型国家” 建设的需要,。否则,届时的创新型国家只能是一只大海中随风漂荡的空船而已。当然,要想在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传统影响力的泱泱大国,改造让国人既痛恨而又无法 不崇拜的记忆力教育,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果 断决心;需要教育部门全体人员的直正自醒和积极行动;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正确理解和积 极参与;需要全国上下关心和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 力,所以也

    9、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 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于低下状态,具体表现为创造力意识微弱 缺泛主动意识、只能被动接受新生事物;创造力人格特征不足一“不敢冒险、不愿想象;创 造力知识淡薄-缺少学习创造力知识的机会;思维固化只习惯于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 创造力技能单一-一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创造力运用实效不佳一企业及个人拥有的发明 专利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大、创造力产业的实力不显等。这样的国民创新素质,是无法达到” 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

    10、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 的”创新素质”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所以说,全面提升国民的”创造 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二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 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之作铺垫的土壤。可眼下我国的”创造 力环境实在是不敢恭维:学校的记忆力教育”模式;社会的剽窃、走后门、认人为亲、假 冒伪劣、诚信缺失等陋习;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中庸之道和师道尊严;家长以我为主 的独裁和溺爱;各电视媒体花样翻

    11、新而且自感良好的智力节目;同事间对冒尖创造者的冷 嘲热讽;领导者对思维活跃者的压制;创新教育的神秘化、虚设化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与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这样的: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在社会倡 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号召广大民众对 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 创新报道和节目;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 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将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傲。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为了保证创

    12、新型国家的建设成 功,我们就必须按照创新环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好。不然的话,创新型国家这颗充满 希望的种子就会因为缺泛合适的土壤而无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健。经过国家和国民的共同努力,在完成前述三个基本任务之后,我们又将面临着如何才能 多出创新成果和如何才能保证创新成果不受非法侵害的二个实际性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涉及 到创新人员个人或集体的创新积极性问题。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 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学术文艺界的剽窃成风、产业界的假冒伪劣猖獗、知识产权 的法律执行力度低下;创新成果的奖励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创新成

    13、果的申报程序复杂、手 续麻烦;创新成果的转让和产业化的难度相当的大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 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创新人才缺泛、创新成果不足的严重后果。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 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 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这当中应该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 权案件的执行力度;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 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

    14、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健所在。因为,没有良好 的保护和鼓励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就没有多数量、高 质量的创新成果,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创新型国家”也就实力空虚T, 也就名存实亡”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 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 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 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

    15、大战略。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发展具有良好基 础,完全有条件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跟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同时,我们 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 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牢牢 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 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坚定立足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确保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到2020年,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基

    16、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 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 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 人才竞相涌现,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 新型国家行列。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 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和创新型 国家建设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意见共8个部分2


    注意事项

    本文(自然辩证法读书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