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我与社会心理期末重点.doc

    • 资源ID:168137       资源大小:29.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我与社会心理期末重点.doc

    1、一、题型 1.名词解释 2.问答题 3.论述题 二、重点 第一章: 1.社会心理学重要观点 (1)我们构建起社会现实 (2)我们的社会直觉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些时候是很危险的 (3)社会影响塑造行为 (4)个人态度和性格倾向塑造行为 (5)社会行为同样也是生物性行为 (6)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中 2.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是以怎样的方式受到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影响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安高低、先后顺序分为五个(七个)层次;基本需要又称匮乏性需要,高级需要远离动物的本性,给人带来更多的内在幸福感、宁静感和意义感。 第二章 1.自我是什么?

    2、 自我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 2. 是什么决定我们的自我概念? (1)基因 (2)我们所扮演的角色 (3)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社会同一性(social identity),即与团体理想一致的内在保持感和团 体的归属感。) (4)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5)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6) 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7) 周围的文化 3.自我心理成分 (1) 自我认知(self-knowledge ),乃是主管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和评价。 (2) 自我体验(self-experience ),乃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 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3) 自我控制:乃

    3、是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通过自身特殊的机制而进行的一种自我调节过程。 自我控制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动功能,比如坚持锻炼;二是制止作用,如不随地吐痰等。自我控制对学习、对工作有推动作用。 4. 自我认知的作用: (1) 解释我们的行为 (2) 预测我们的行为 (3) 预测我们的感觉 5.自我效应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第三章 1.社会认知概念 社会认知是人对各种社会刺激的综合加工过程,涉及社会信

    4、息的辨别、归类、采择、判断和推理等心理成分,即涉及人对社会性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 社会知觉是指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 社会认知研究的是个体对于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评判的过程。 认知过程牵涉到三者之间的关系:认知者、认知对象以及认知过程发生的环境 2.社会认知的过程 3.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4.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 (1) 每一个群体确实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给知觉者形成刻板印象提供

    5、 了可能; (2) 知觉者总是希望通过较少的信息作出全面的推论; (3) 接触机会很少,通过间接印象形成的刻板印象; (4)刻板印象可以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常常与人们的利 (5)价值发生关系 第四章 1.态度可以界定为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这种积极或者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它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或者行为倾向中。 2. 认知成分是指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 感觉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一种情绪体验,包括尊敬和轻视、同情和挑剔、喜欢和厌恶两极体验。 行为倾向成分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一种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也就是说态度具有完成某一种行为的趋向。 3态度和行为之间仅

    6、仅存在一种弱相关 在下列条件下,态度一定能预测行为: 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 态度是针对具体行为的时候。 当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态度是强有力的时候 4. 社会影响的六个来源 第一种社会影响的力量,来自奖赏的权力。 第二种社会影响的力量,来自惩罚的权力。 第三种社会影响力量,来自参照的权力。 第四种社会影响力量,来自法定的权力。 第五种社会影响力量,来自专家的权力。 第六种社会影响力量,来自信息的权力。 5.态度何时是有效的? 态度经常对我们自发的行为产生作用。 当我们的行为自发性大大降低,需要三思而后行的时候,态度也发生了作用,但是此时的态度已经难以预测我们的行为了。 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常常会受到我

    7、们自己态度的影响。例如,观察自己在镜子面前的行为,进行自我知觉,人们通过自我知觉,可以加强言行之间的一致性。 6. 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其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 7. 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 原因一:自我展示理论认为,出于某些重要的原因,我们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以使我们看起来一致。 原因二: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为了减少自己的内心不适,我们说服自己某些行为是合理的。原因三:自我知觉理论假定我们的行为可以揭示自我,当对我们的感觉或信念不确定的时候,我们会观察自己的行为,

    8、像其他人那样。 8. 印象管理,有时又称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 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根本方面。每种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该情境的同一性,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创造最适合自己的情境同一性。 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创造出积极的有利于我们的形象,将有助于我们成功地与人交往。 9. 印象管理的动机是指人们想操纵和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意愿程度。 (1)印象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越

    9、是与个人目标相关密切的印象,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 (2)这些目标的价值。越是有价值的目标,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 (3)一个人期望留给他人的印象与他认为自己已经留给他人的印象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越大,个体的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例如,某人希望上级赏识自己的能力,下级认可自己的工作方式,当认为上级过去已形成有关自己能力的不良印象,或者下级已形成有关自己工作方式的不良印象时,个体改变这种印象,对自我印象进行管理的愿望就会更强烈。 10. 印象建构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并决定如何去做的过程。 印象建构又包含两个过程,即: (1)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 (2)决定如

    10、何去做。 11.印象管理策略:降级防御策略、促进提升策略 12. 引起认知不协调的原因:自相矛盾、文化习惯不同、特殊与一般的冲突、已有的经验作怪 13、消除认知不协调的方法:改变客观事实。事实是人们认知因素形成的基础,也是态度改变的基础。 参与活动,改变态度。参与能增加人们对工作的了解,消除偏见,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群体规定,改变态度。规范、制度、规章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态度改变的有效方法。了解态度差距,小步子原则改变态度。逐步的提出要求,每一次提出的要求都在可能性接受的范围内,待态度改变并稳定下来后,再进一步要求,逐渐的缩小差距,有利于完全转变态度。 说服的作用。通过信息传播或沟通

    11、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态度。 第五章 1、从众:个体在群体中有这样一种心态:个体在真实的或者想象的团体压力之下改变自己行为与观念的倾向。 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从众是一种直接的、直觉性的心理反应,区别于丧失立场、放弃原则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2、从众的多种表现形式: 顺从为了获得奖励、避免惩罚; 服从遵循明确的命令; 接纳确信群体是正确的; 权威会使公众服从,但是私底下接纳却是另一码事。 3、错误选择的三种类型: 第一、知觉的歪曲; 第二、判断的歪曲(最普遍); 第三、行为的歪曲。 3、从众结论心理学上的解释 第一、规范性影响获得奖励避免处罚 第二、信息性影响情境不明确,希望从团体中获得信息 4、从众有三种基本动因 第一、获得正确的信息。 第二、获得他人接纳与喜爱 继续阅读


    注意事项

    本文(自我与社会心理期末重点.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