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下八单元Word格式.docx

    • 资源ID:16839353       资源大小:26.4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下八单元Word格式.docx

    1、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14、12、11、15)。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二、探索新知1、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2、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13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13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汇报1、他们用

    2、到了估算的方法,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教师把一根水平线移到15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11块的位置)会是这么多吗?(继续把水平线慢慢往上移)体验平均数。为什么呢?2、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就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移多补少)3、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14+12+11+15)表示什么?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4、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知道这个红领巾小队平均每人收集13个。

    3、5、小结:如果我们全班4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三、巩固练习1、 第92页,做一做1。2、第93页第一题。(1)默读,你看懂了什么?(2) 完成统计表(3)列试计算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3、第93页第二题(1)独立思考。(2)小组讨论。(3)汇报交流。4、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谁举例(1)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确实非常广泛,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平均身高的情况,你们

    4、想一想老师还需要了解些什么?(2)老师了解了这么些数据:(出示)你们能求出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自己试一试。(3)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是第一排同学的身高,你能很快的求出平均身高吗?说说你是怎么求的?(4)这样同一个班里,抽取了两组数据,求出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和130厘米,到底那一个更接近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呢?请认为是135厘米的同学说说理由。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移多补少 (14+12+11+15)4=13(道)计算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第二课时第91页例21.通过练习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

    5、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3、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加深理解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导入。(1)学校开展了踢毽子的活动,四2班同学都积极参加,班里的男生和女生还进行了一场比赛。你们说是谁赢了?监控:女生:灵活,擅长这项活动。男生:有力量,能坚持。 没有数据,要用数据来比较。(2)观察信息,你都知道了什么,能看出哪个组获胜?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男生队 女生队姓名踢毽个数 王小飞19刘东15李雷16谢明明20孙奇杨羽18曾诗涵李玲张倩踢毽数最多的小组获胜

    6、。不公平,有的小组4个人有的小组5个人,不能比总数。看到哪组的踢毽数最多,就说他们组的成绩好,想想这种方法合理吗?(人数不等、不能用总数比)(3)你们能不能帮同学们想出可比(合理的、公平的)的办法呢?你们打算怎么办?人数不同可以减去1人。人数不同可以加上1人。用每组平均每人踢毽数比,比较合理。求平均数。(4)用平均数可以比较,那我们来算一算这两个组的平均数吧。学生独立计算两个组的平均数。小组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全班汇报。移多补少:女生队。观察数据,口算得出。用算式表示:男生队。(19+15+16+20+15)5=17,(19+19+18+20)4=19(5)组织讨论:17和19是什么数?是每

    7、个人都踢了这么多个吗?平均数是反映什么的数?平均数,不是,反映整体水平,是一个虚拟的数。(6)小结: 平均数它只是表示整体的状况,能够比较好地反映了一组数的整体水平,是一个虚拟的数。二、巩固练习。1.第92页做一做第2题。2. 第93页第三题,判断,说明为什么。3. 第94页第四题。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4. 第94页第五题。(1)自己思考,预测。(2)全班交流。6. 第94页第六题。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第三课时 第95页 复式条形统计图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

    8、意义和作用。能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交流能力。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及读图能力。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感知统计、引入新知。1.出示复示统计表。2.引导学生了解统计表中内容 师: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城镇和农村人口统计的人数,老师准备画两幅统计图。二、探究统计,构建新知1.请学生根据统计表中数据,分别完成城镇和农村人口统计的人数的统计图。(1)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单式统计图(2)课件出示两幅统计图 师:说说你从两幅图中发现什么信息?怎

    9、样才能把这些信息让人一下子看明白?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导学生分析两幅统计图,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2.尝试交流: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1)学生讨论:你能把两幅统计图合成一幅统计图吗?怎样合成呢?(2)汇报交流(3)引导学生认识图例怎样区分一个项目中,哪个直条表示城镇人数,哪个直条表示农村人数?(4)学生尝试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5)展示学生作品(6)课件演示画图过程 小结:像这样的统计图,同时描述出两个不同数量的统计图,叫做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3.引导学生分析纵向复式统计图(1)讨论交流: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

    10、生观察统计图,提出问题,解答问题。4. 这个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什么样,引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学生尝试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展示学生作品5. 讨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什么时候用纵向或者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P97做一做。2.完成98页第一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有了更深了解,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随处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只要大家留心,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作品第四课时第98页 练习二十三能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能发现问题、提出问

    11、题、解决问题.一、基础练习1完成第99页练习二十三的第三题。(1)出示复式统计表,学生了解有关信息.(2)学生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3)学生独立完成。(4)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交流、评价。(5)完成之后你有什么感想?(6)你对大家有什么建议?2、完成第99页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1)出示统计图。识图,从图中你都得到了哪些信息?(2)调查本班同学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并根据小组同学的数据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99页的第4题。学生观察图,获得哪些信息?在这里安排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的男女生的体重统计。老师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

    12、意识。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00页第5题。在这里设计这道题目,在引导学生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思维。三、实践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00页的第6题。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讨论。2、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并且有意义的事情进行调查,完成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学生分小组进行统计活动,并绘制简单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本题的设计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自己小组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对统计的步骤、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

    13、收获?第五课时营养午餐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3、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准备 菜谱、计算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和父母一起去饭店吃过午饭吗?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点菜,你们想不想自己当家作主点回菜呢?不过老

    14、师要告诉你,点菜也是一门学问,你们想不想成为一名特棒的点菜员、营养师、美食家呀?学过这节课后,你的愿望就有可能实现了,大家有兴趣学好这节课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数学知识合理配菜,使午餐符合营养标准,我们吃了才能身体健康,也就是解决营养午餐问题。(板书课题: “营养午餐”)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到学校食堂去看看。今天,食堂的师傅们为我们准备了哪些精美的菜肴?(出示午餐菜谱,师生边看边说菜名)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探索交流 看到这么多精美的菜肴,同学们想不想去尝一尝呀?那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点菜员吧。想吃什么就点什么,请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从学校食堂提供的午

    15、餐菜谱中点出自己最爱吃的三种,制作出你们小组午餐的菜谱。为了简便起见,可以只写每种菜的编号。(小组合作,确定本小组午餐菜谱)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选择了哪三种菜?为什么选择这三种菜?其他同学能发现他们选择的菜有什么特点吗?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菜谱 (引导发现选择的是全是荤菜、或者全是素菜、或者荤素搭配) 通过统计,你发现了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饮食习惯了吗?但哪一种配菜符合人体需要的营养标准呢? 共同优化 形成结论1.了解营养成分 为了了解哪一种配菜符合人体需要的营养标准。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小小营养师,了解每种搭配的营养成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营养专家讲话的文

    16、字,学生齐读)2. 师:听了营养专家的话,你知道10岁左右儿童每餐午饭的营养标准是多少?结合生活再说一说如果我们长期获取的热量和脂肪过多、过少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良的后果?数与数之间的相差关系有大于、小于和等于三种,而营养专家说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板书)中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过50克”(板书)中的“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请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说给小组同学听,比一比谁理解得好、说得对。 (各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不低于”就是不小于,也就是大于或等于。用符号表示大于或等于时,可以将“”号和“”上下对齐并简化写成“”。(师边说边板书:);不超过就是不大于,也

    17、就是小于或等于,用符号表示小于或等于是。(师板书:) 2、分析菜式营养 按照专家提供的这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和10种菜肴的营养成分表 (出示营养成份表或指导学生看书) 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检验一下,看看自己刚才点的菜符不符合这两条营养标准。(先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 3、探索配菜策略 我们再通过举手统计的形式,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点的菜不符合两条营养标准。那么怎样配菜才能容易达到这两条标准哪? (请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三道菜点的全是荤菜,热量和脂肪都能符合标准吗? 如果三道菜点的全是素菜,热量和脂肪都能符合标准吗? 怎样配菜才容易使热量和脂肪都符合标准? (讨论后进行汇报)4

    18、、检验午餐菜谱 今天,食堂师傅们从10种菜肴中为大家提供了三种午餐菜谱,并且做到了荤素搭配,让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检验一下这三种午餐菜谱是否符合两条营养标准。5、调整配菜方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科学、合理的配菜方法,而且还会检验是否符合两条营养标准。这样,每个同学就能成为营养专家了。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数学应用能力的比赛吧。请首先调整一下自己的菜单, 使它符合营养专家所说的两条标准。还可以找出更多的符合营养标准的菜单,比一比三分钟内谁找出的符合两条营养标准的菜单最多。2、评选最佳方案 师:下面就来展示一下大家探索的成果吧,汇报一下你们找出的符合两条营养

    19、标准的菜单,并让汇报学生并说出求出的热量总和和脂肪总和,其他同学用计算器检验 师:在这么多的菜单中,你最喜欢哪种搭配?为了将同学们最喜欢的午餐菜谱情况反馈给食堂师傅们,课后做一个小调查,统计评选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5种搭配方案,并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给老师进行评比,听清楚了吗? 3、建议科学饮食 同学们,不科学的饮食一定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你认为我们班偏胖和偏瘦的同学,有可能在饮食上有什么不好的习惯?你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老师也建议你们:在日常饮食中要克服偏食、挑食、厌食的不良习惯,可以做到吗?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这节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帮助或启发?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对自己的评价如何? 五、实践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好,老师非常高兴,给同学们留了两实践作业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用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去完成? 每组任选其中的一道题,通过小组合作或独立来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小调查,统计评选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5种搭配方案,并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2、了解你家庭的饮食习惯,给你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谱。 板书设计: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 脂肪不超过50克(不小于 大于或等于 ) (不大于 小于或等于 )荤 素 搭 配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下八单元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