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报告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6842099       资源大小:21.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报告文档格式.docx

    1、钱穆在北大史学系讲中国先秦史,有人问胡适关于先秦诸子事,胡适总是说;“对于先秦历史钱穆比我了解,请去问他。”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介绍了大量历史研究的方法,是钱穆先生晚年对其一生研究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于我们学习与研究中国历史有很好的借鉴与学习价值。(二) 中国政治史的重要性 政治史重在研究制度。而对于中国而言,上下五千年不断完善与成熟的古代政治制度中凝聚结中国人大量的智慧与精华。钱穆先生说:“若不明白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可说就不能懂得中国史”,可见政治史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国历史的政治制度,传袭五千年,就是在今天,亦有很多传统制度保留着,像元朝时建立的行省制度就一直沿用到今天。这说明中国历

    2、史上的政治制度,有很多有其巨大的魅力,可以维持久远而不衰。所以若想研究明白中国历史,不研究点政治史是不行的。(二)中国政治史的特殊性 没有特殊性,就不成为历史。特殊性是历史最重要的属性,每一国家民族的历史都有其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地方。中国历史区别于他国最显著的特殊性就体现在政治上,亦可以说中国民族性最擅长政治,最重视制度的建设。我们依靠优良的政治制度完成了大一统的局面,我们也是依靠优良的政治制度维持此大一统局面数千年而不变。因此研究中国史,该特别注意政治制度一面。 但研究中国政治政治制度需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政治制度自身的特殊性,认识到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区别,否则有可能产生误区。

    3、中国近代历史是一段耻辱的历史,一场又一场的侵略战争,一份又一份的不平等条约让国人认识到我们已经落后于西方,于是我们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我们开始用西方史学的观点来解释我们的历史。但因为中西方历史是截然不同的,“而近代以来很多学者只顾照搬西方人意见,就没有关注到中国历史自身的特殊性,把中国史硬装进去,通过西方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把中国历史看得一无是处。”就是在今天,这种思想观念仍旧广泛存在,照搬西方人的观点带来的混淆影响仍旧大量存在。就举大家耳熟能详的“封建社会”一词为例,”其实今天所谓的封建社会,乃是西方历史上的产物,只因中国人拿自己固有的封建二字,来翻译西方历史,遂有此一名词,以至中西双方混

    4、淆不明。”本文通过中西方同时期比较历史学的方法充分论证这一点。先从政治层面上比较来看,封建本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是指周代时候的分封制,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我们已经“废分封,设郡县”,所以之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是郡县制。但是现在历史的划分却把秦以后高度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给确定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它与欧洲历史的封建社会其本质是截然不同的。而欧洲历史上的封建社会,与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相比,它是一种松散的封土制度。罗马帝国崩溃了,各地一片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社会无所依存,于是一班人相率投靠小贵族,小贵族又各自投靠依附于大贵族。他们在政治要求上,亦同样希望有统一政权,但却无法实

    5、现。在他们那时期虽有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但只是一理想,一空中楼阁,在人心想象中的一个影子组织而已。因此从政治层面上来看,中西历史之所谓封建,是截然不同的二物。“再从经济层面上而言,西方封建社会中,有贵族与平民两阶级。贵族即大地主,平民则是地主土地上所统辖的农奴。但在中国历史上,自秦至清,在上始终有统一政府。统一政府下并有郡县地方政府。是否可说那时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即等于西方封建社会中的大地主?中国社会知识分子也有拥有田产收田租者,可是在他们田产上从事耕种的民户,是否亦相等于西方封建社会下农奴的身份?首先中国社会知识分子,并不等同于封建贵族。其次绝大多数农民,都属于统一政府下之自由公民,则如何可说

    6、中国社会即相等于西方中世纪的封建社会。”西方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是世袭的封建贵族。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则是民间一种自由买卖行为。士人经选举或考试,获得政府职位,靠其俸禄所得而购置些田产,或者商人通过经商致富购置田产,理所归私人所有。但此等地产,并无明定世袭之权利。往往传经一两代之后,又转为他人所有。而且中国历史上之知识分子及士大夫阶层及其耕户,同样都受政府法令统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经济上,贫富虽有差异;在法律上言,则无显著之身份分别。国家对于抑制土地兼并及平均地权,屡有新法令的规定和措施。如何说中国秦代以后的社会,便与西方封建社会相同?通过中西方封建社会的横向比较分析,已经可以证明

    7、不管是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中西方的封建社会都是截然不同的,而把我们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简单解释为封建社会的时间太长,影响根深蒂固,也确实是流于表面,欠缺考虑。这就是近代人治政治史,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政治史的特殊性,没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所带来的错误影响。(三)中国政治史的传统性 中国古人特别注重对优良历史制度的继承,纵然是变革,也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可以说自秦至清两千余年,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仍然是保持秦始皇当年创建的官僚体系模型。就举丞相制度来说,自秦至清,大体说来,政府均设有丞相。说到这里,有人会产生疑问,朱元璋不是废除丞相了吗?他确实废除了丞相,限制大臣的权力,然而明朝的内阁比以往任

    8、何丞相都更专权,其间权力和职责虽有变动,但是大体制则沿袭不变。所以在明朝丞相只是换了个名词而已,变成了内阁大臣。 因为中国历史这种上下贯通的传统性,所以研究中国政治史的某一制度或变革,不能孤立的只从它本身来研究它,需上溯下寻,深潜深入,用纵向分析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才有助于穷源竟委。钱穆先生认为:“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与此制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本文通过列举王安石变法一事诠释这一观点。王安石是北宋一位高风亮节、文采斐然、能力卓越的文学家与政治家,他的许多变法举措身上都能找到现代国家治理的影子,有些与西方意见若相暗合,青苗法甚至成为美国罗斯福新政时借鉴的案例,当时美国的农业调整法

    9、与王安石的青苗法举措办法相似。通过近人的角度来看,王安石确实非常伟大。但是在当时王安石的变法却遭到司马光为首的很多人的反对,甚至整个中国古代时期对王安石的评价都很低,当时国家的主流舆论把北宋的灭亡的主要责任都归咎到王安石变法身上。通过宋史对王安石的评级就可见一斑: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

    10、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若单从王安石变法事件本身来研究它,恐怕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结合北宋灭忙的原因,结合整个宋代政治史与经济史,结合古代儒家的思想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来看待王安石变法,上溯下寻,也许就会豁然开朗,明白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何在,明白古代王安石社会评价较低的原因何在。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不能单从事件本身来看问题,应该纵向贯通上下时代来看问题。这里的“贯通”,要求我们带着对以往历史的温情,将目光放在传统中,把握历史的演变与发展,形成历史智识。 (四)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良传统“今天,一般人只知有西方,而抹杀了中国自己。总认为只要抄袭

    11、西方一套政制,便可尽治国平天下之大任。把中国自己固有优良传统制度全抛弃了。”故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应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只看到中国政治体制中僵化落后的一面,也需充分发现自己固有的优良传统制度,这才有助于更好得研究中国政治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能够保持延续几千年而不变,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有很多优秀成熟的东西在其中,本文就以点带面的列举两点。第一点科举考试制度。它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贵族垄断社会,促进了阶级的上下层流动。出身贫寒无所谓,通过寒窗苦读,任何人都有出仕入仕的机会,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今天我们看范进中举,更多的是嘲讽范进喜极而疯的病态,批判科举制度的僵化,对人思想的

    12、束缚。却很少有人关注到范进是一个出身贫寒的落魄秀才,他只是一个没文化的屠夫的女婿,一个家里温饱都成问题的贫酸书生。可是就这样一个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人,通过科举考试他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一点在贵族世袭统治的西方社会是难以想象的,甚至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范进只有出生在中国,才有可能靠知识改变命运。今人总说英国1870年开始实施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其实我们中国远在公元607年就已经开始实施科举制度,而英国的文官制度本身就是对我们科举制度的一种学习。这确实是一种制度的领先与进步,是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地方。只是近人对历史的过度批判,让我们只看到科举制度的弊端,却忽略了它的优势,一

    13、个拥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官员考试制度的国家,在1999年才重新开始实施公务员考试制度。第二点文官治国制度。北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他充分吸取了唐代灭忙的教训,看到了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危害,大胆进行制度创新,限制武将的权利,重文轻武,开启了文官治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领先世界上千年的创举。今天的世界可以说依旧没有完全施行文官治国,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说是文官治国,但是像非洲、中东、甚至东南亚等大量落后地区仍然是军人专制独裁统治。文官治国有很多优势,首先它充分体现一个国家对知识分子的重视,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知识、崇尚文化的氛围。其次,文官与武将相比更重视制度的建设,它容易形成一种成熟的、稳定

    14、的政府运转机制,所以中国的政治体制可以保持数千年的稳定高效运转。最后,文官治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我们通过历史可以看出在武将拥兵自重的年代,总是军阀混战,国家分裂。纵观来看,在北宋以前中国社会基本上是分分合合的局面,两汉是统一的,而三国两晋南北朝又是分裂的,隋唐是统一的,但五代十国又变成分裂了。但是自北宋以后1000多年的历史中,虽然朝代依旧不断更替,但是国家却能够基本保持统一的局面,宋太祖的文官治国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古代优秀的政治制度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道来。列举这么多,只想说明一点,研究中国政治史应对中国政治制度有信心,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站在一个公正合理的角度来看待中

    15、国政治史,更有助于我们不偏不倚的看待中国政治史。(五)总结研究中国政治史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基础,古代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制度建设的国家,其间凝聚着中国人很多的智慧与精华在其中,故才能绵延五千年而不衰。但这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最复杂、最难研究的部分,研究中国政治史,应该具备理性思维与独立思维,认识到它的特殊性、传统性,看到它内在优越与成熟的地方,而对于这些方法在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都能够找到答案。 参考书目:1. 中国历史研究法P28页 钱穆 三联书社 北京 20012. 中国历史研究法P32页 钱穆 三联书社 北京 20013. 中国历史研究法P36页 钱穆 三联书社 北京 20014. 中国历史研究法 P37页 钱穆 三联书社 北京 20014.中国历史研究法P51页 钱穆 三联书社 北京 2001 5.参考华莱士在华言论集P139页 华莱士 世界出版社 重庆 20026. 宋史。王安石传 新华出版社 北京 20017. 从中国历史研究法看钱穆对治史中“通”的强调 冯瑶 北方文学 2012年2月刊8. 中国历史研究法P41页 钱穆 三联书社 北京 2001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报告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