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梅冲湖路顶管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6944209       资源大小:72.3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梅冲湖路顶管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1、(4)地质勘察报告,土层分析经本次详勘揭露,拟建场地地基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为杂填土:层厚0.305.30米,层底标高23.50-30.70米。杂色,湿,松散状态,整个路段以耕土组成,含植物根茎等,部分路段上部含有建筑垃圾等。局部沟、塘地段底部含有淤泥、腐殖质等,此层土属于欠固结高压缩性土。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层厚0.501.50米,层底标高23.41-30.20米。灰褐、黄褐色,湿,可塑状态,含少量深褐色铁锰氧化物等,摇振无反应,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此层土属于中等偏高压缩性土。第三层为粘土:此层未钻穿,最大钻遇厚度为10.90米,黄褐、褐黄色,硬塑状态,稍湿,切面光

    2、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层次结构,含大量深褐色铁锰结核等,此层土属于中等偏底压缩性土。(5)场地地形地貌 本段梅冲湖路为新建道路,道路由西至东分别与喻湾路、李湾路、贝玉路、九顶山路、交子路、通宝路、五铢路、怀远路、榴花路、治淮路、新蚌埠路、荆山路、大禹路、东淝河路、铜陵北路相交,沿线现状主要为荒地及部分水塘、沟渠。道路两侧以绿地为主。污水管道起点为喻湾路,终点为铜陵北路。二、顶管质量监理工作要点1、顶管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流程(见附图)2、审查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承包人的人员、材料、机具进场情况,现场施工条件,审批开工申请单。3、检查工作坑开挖时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基坑排水的边坡支护

    3、。检查工作坑平面位置及开挖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处理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4、检查工作坑回填土夯实情况,其密实度是事符合设计要求。5、检测顶管后背施工质量、主要包括垂直度、水平线与中心线的偏差等。6、检测导轨高程及其中线位置,审查导轨安装是否牢固。7、检查顶管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其主要内容有:(1)顶管设备是否按施工方案配置状态是否良好。(2)顶管设备能力是否满足顶力计算的要求,千斤顶安装位置、偏差是否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3)检查对降低地下水位、下管、出土、排泥等工作是否按施工方案准备。(4)当顶管段有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不良状况时,沿线附近有建(构)筑物基础时,是

    4、否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准备了相应的技术措施。8、检测第一根管的就位情况,主要内容为:管子中线管子内底前后端高程,顶进方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确认无误并检查穿墙措施全部落实后,方可开始顶进。9、 顶进过程中应勤监测、及时纠偏,在第一节管顶进200300mm 时,应立即对中线及高程测量进行监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以后的顶进过程中,应在每节管顶进结束后进行监测,每个接口测1点,有错点时测2点;在顶管纠偏时,应加大监测频率至300mm一次,控制纠偏角度,使之满足设计要求,避免顶管发生意外。10、顶管时,应监测地下水位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控制。11、检查顶管管材自身的材质,外形尺寸、出厂合格报

    5、告等内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12、检查顶进方法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符,当采用管前挖土,干式顶进时,应监控管前挖土量,管子底部土体在135范围内不得超挖,当采用工具管水下顶进时,应监控顶进速度与出泥量的平衡,严禁超量排泥。13、当管道超挖或因纠偏雨造成管周围空隙过大时,应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处理措施并监督执行。14、顶进过程中应监控接口施工质量,当采用混疑土管时,应监控内涨圈、填料及接口质量、当采用钢管时,应控制焊接、错口质量。15、当因顶管段过长、顶力过大而采取用中继环、触变泥浆等措施时,应监控中继环安装及触变泥浆制作质量。顶管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流程图三、顶管质量标准、检测频率与方法1、 混凝土管接口

    6、密实、平顺、不脱落,内涨圈中心位置对准、管缝填料密实、管内不得有泥土、石子、砂浆、砖块、木块等杂物。2、 钢管接口的焊缝质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检测。3、 顶管工作坑质量监理标准,见顶管工作坑质量监理汇总表。顶管工作井质量监理汇总表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范围检验频率点数检验方法检查程序认可程序备注1工作坑每侧宽度,长度不小于设计规定每座2挂中线用尺量承包人检测,填报表由监理员签署评语及姓名须经监理工程师书面认可后背垂直度0.1%H用垂线与角尺3导轨高 程+3,-0中线位移每座 1用水平仪测4水平线与中心线的偏差0.1%L5中线位移3mm用经纬仪测注:表内H为后背的垂直高度(单位:m), L为后背的水

    7、平长度(单位:m)。4、顶管质量监理标准,见顶管质量监理汇总表。顶管质量监理汇总表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 点数50每节管 1测量并查阅测量记录监理在场,承包人检测,须经监理工程师书面认可管内底高程30,40相邻管间错口15%管壁厚,且不大于20每个接口用尺量对顶时管子错口四、工作坑(工作井)监理1、监理重点(1) 工作坑的平面位置除应符合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外,还应同时考虑下列因素: 应避免设置在高压电线下、里弄或单位的车辆出入口及交通繁忙场地狭小处。 应尽可能避让或离开地下管线、建筑物、水体、铁路等有一定距离,减少施工扰动的影响。 工作坑与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最小平面距离,应根据土质、场地

    8、条件并结合工作坑的施工方法而定。采用钢板桩或沉井法施工的工作坑,地面沉陷的影响范围,一般可按基坑深度的1.5倍考虑,否则应采用必要的技术保护措施。 工作坑的施工机械设备或脚手架等设置,与架空输电线路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有关电业规定。(2) 顶进工作坑的后靠设施和土体的最大允许反力必须经过计算,并满足最大顶力的需要,必须结构稳定,无位移,必要时对结构后靠及土体予以加固。(3) 在顶管进出预留洞的一段距离范围内,通常可取1020m,视土体特性、机头类型、周边地下管线、建筑物的情况,应采取井点降水、土体加固及特设的保护措施,保持土体稳定,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安全,确保机头顺利进出洞口,防止水土流失、

    9、机头下沉磕头。(4) 工作坑的洞口必须设置止水圈和封门板,止水圈应在整个顶管过程中能有效防止水土和触变泥浆的流失,封门板应抽拔方便。(5) 导轨、顶机、千斤顶、油泵站、后靠的布置、安装,应顺序进行,达到导轨稳定,顶机平稳,轴线、标高、坡度符合顶管设计要求。顶机及相关设备应进行单机、单系统调试,并进行整机系统运行试车,操作运行正常后才能拆除封门机头顶入土体。在顶进过程中,全部设备应有专人维护和保养。(6) 多个千斤顶同时使用时,必须规格、型号一致,油路并联,行程同步,若有偏差应查明原因,调整合格后才准予使用。2、逆作法井监理控制要点(1)砖护壁的几何尺寸、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砖护壁应与原状

    10、土紧密结合,空隙部分应及时填实,严禁采用土回填,可采用石屑、米砂等粘结力好的砂石材料;(3)砖护壁砌筑过程中应保证砂浆饱满,每皮砖完成时均应检查砂浆的饱满度,符合要求后方能继续施工;(4)现场拌制砂浆时,现场应在醒目处设置砂浆配合比标识牌,现场拌制的砂浆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现场应设置计量称重设备,称量砂、水泥、水的重量,保证砂浆拌合质量符合要求;(5)按相关试验检测要求制作砂浆试块,砂浆强度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不低于设计强度。(2)钢筋加工的长度、弯曲点、规格、数量等满足设计要求;(3)钢筋顺直、表面洁净、无锈、无油渍;(4)钢筋焊接质量检查,钢筋的焊接采用电弧焊,单面焊10d,双面焊5d

    11、(d为钢筋直径),焊缝宽度:不小于0.7d且不小于10mm,焊缝深度:不小于0.25d且不小于4mm,焊缝处钢筋轴线偏心小于0.1d,焊缝外观饱满,无较大凹陷、焊瘤,且焊渣清除干净。(5)模板支撑情况、稳定性检查,模板的加固应满足浇筑混凝土需要。(4)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推进均匀,振捣点布置合理,振捣充分,不得出现过振或漏振现象,并严格控制分层浇注时间,避免分层浇注时间大于砼的初凝时间而导致“冷缝”现象的发生;(5)按相关试验检测要求制作混凝土抗压及抗渗试块;(6)混凝土的养生,混凝土养生期不小于28天,混凝土养生期间应安排专人进行养护,采用洒水养护方法,应保持表面湿润。3、沉井

    12、监理控制要点(1)钢筋、模板、混凝土的监理控制要点同上述。钢筋混凝土沉井的制作、结构强度、下沉标高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规程,井体无渗漏现象。沉井下沉后位置允许偏差: 刃脚平均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不超过10cm。 沉井水平位移不超过下沉总深度的1,下沉总深度小于10m时,其水平位移允许10cm。 沉井刃脚底面四角(圆形沉井为相互垂直两直径与圆周的交点)中的任何两角的高差不得超过该两角间水平距离的1%。但最大不得超过30cm;如两角间水平距离小于10m,其刃脚底面高差允许为10cm。 下沉总深度是沉井下沉前后刃脚底面标高之差。检验方法:钢尺丈量,水准仪及经纬仪测量。井制作允许偏差表偏差名称 允许偏

    13、差(mm) 偏差名称 允许偏差(mm)长、宽 0.5%,且不得大于100 井壁厚度 15曲线部分的半径0.5%,且不得大于50 井壁、隔墙垂直度 1%两对角线长度 对角线长的1% 预埋件、预留孔位 20五、顶管接收坑(井)监理1、施工要求 接收坑的型式、平面尺寸、直线或折线顶进时接收坑的平面形状的施工要求,类同于工作坑,可参阅工作坑的施工要求。 接收坑井壁预留的洞口主要供机头进洞时一次性使用,故洞口构造比工作坑的出洞口要简单。进洞口应按设计图制作并封堵,封堵有砖墙、混凝土及钢板桩封门。待机头靠近洞口时开凿封门随即顶出机头。 接收坑在机头进洞前临时安设承接机头的导轨架,导轨的标高、中轴线必须和机

    14、头进洞时相一致,并安装稳固,足够支承机头设备及机内的土重。导轨设置的施工要求可参阅工作坑导轨设置的施工要求。当机头较长时,可将机头的前部与后部的工具管分段顶人洞口,脱出后分段吊出接收坑。 机头设备吊出接收坑后,冲洗干净,检修保养,供下次顶管使用。2、监理重点 接收坑的平面位置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设置在高压电线下、车辆出入口及交通繁忙处;并尽可能避开地下管线、建筑物一定距离,必要时采取井点降水、土体加固、管线吊固等措施,确保管线及建筑物的安全。 只有当机头已靠近洞口时,才准于开凿洞口。机头进洞口前应控制水冲和切土,缓慢顶进,平稳顶入洞口。 导轨必须与进洞机头对中并安装牢固,导轨标高

    15、应与机头进洞时标高一致,当导轨标高低于机头时,应用木板垫塞,防止机头磕头,损坏设备及管接口。六、管道顶进监理(一)顶管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顶管的施工顺序,应从整个排水系统考虑,并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条件,一般宜从管道的下游开始,逐段顶进。具体施工顺序为:对设计和施工条件进行调查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批准、顶管机具的选型和设备维护、管材加工或采购、测量放样、顶管工作坑(井)和顶管接收坑(井)的施工、顶管机具和设备的安装调试、顶管机出工作坑开始顶进、压注减摩触变泥浆、顶管测量与顶进纠偏、顶进中的环境监测(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保护、顶管机进接收坑顶管贯通、管接口与进出洞口等修缮工作。 通常应选

    16、择施工条件较好、顶程较短、技术风险较少的顶段作为起始顶管段,在顶管前进行必要的现场技术数据的测试和分析,设定施工技术参数,通过起始段的顶进,逐步调整各项施工技术参数和对顶管机的操作,为下一段的正常顶进优化施工工艺。 顶管采用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管材选用F型钢筋砼级管(滑动胶圈接口)。 施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和其机械顶管施工工艺来布置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检查井在其工作井、接收井和中间沉井内部砌筑或根据实际要求直接利用,若在其内部砌筑,则回填需采用级配砂砾石。 顶进中应安排日夜连续施工,不宜随意停顶。 管节在起吊、运输过程中,应轻起轻落,端部接口严禁碰撞,堆放场地应平整。堆放层数:不超过3层,底层

    17、管节必须用垫块塞稳。堆放在路边应设安全标志。(7) 当两条相邻的平行管道均使用顶管施工方法时,应贯彻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其相邻管壁之间的最小净距应根据顶管施工沿线的土质、顶进方法和两段顶管施工先后的错开时间等因素来确定。一般相邻顶管外壁的间距应不小于大管的管节外径。(8) 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工程和水文地质、施工方法、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批准。对操作人员应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明确职责分工。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操作、顶管质量、顶力、顶速、顶程、纠编、压注减摩触变泥浆、顶管机状况、顶进发生的情况与采取的措施等施工锖况,做出全面详实的记录,并实行交

    18、接班制度。 对施工组织设计应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和审查,特别对机的类型、主千斤顶、管材的强度与接口形式、洞口构造、中继环的设置、压浆孔的布置、稳定土层的措施、环境监测及工程保护措施等应作重点审查。施工方法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对确定的顶管施工方法,应重点了解该机具的性能,特别是对顶管穿越土层特性的适应性,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类似工程顶管施工的实际经验。 对采用的顶管施工方法,其可能产生的地表变形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应督促施工单位预先做出分析、估算,应符合合同规定的保护环境的要求。当预计影响程度难以确保对地面建筑物、道路、交通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时,应督促施工

    19、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进行监测和保护,必要时对建筑物、地下管线,可采取停止使用、限制使用、拆除、搬迁等措施。 顶管设备必须经维修保养,检验合格后方可进人施工现场。开顶前对顶管全套设备及各类机具均应进行单机、整机联动及模拟操作,确认正常后方可投人使用。顶进中应有专人例行保养。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施工方法必须符合顶管施工的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验收的质量标准。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通过第一段顶管的精心施工的质量控制,运用常规检查和仪器测量的方法,对照工程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法和强化工程措施,严格监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二)顶管机头的选型及相关设备的安装 应收

    20、集和掌握顶管沿线的工程地质资料,并重点了解顶管机头所穿越的有代表性的土层特性。 根据顶管所处的工程地质、管道穿越的土层地质情况、覆土深度、管径、工程环境与场地、地面建筑与地下管线、对地面变形的控制要求等因素,经经济技术比较,合理选择顶管机头。 选择的顶管机头,应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施工技术,正确熟练的操作,以期达到顶管的预期效果。 顶管机头、工具管及电气、压浆、液压、出土等相关设备应按机械施工图组装,并分别调试合格后进行联动试运转,符合要求后才能用于顶管。 核查施工单位对选定机头的机械特性和适应土质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以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现场应配有熟练的操作人

    21、员,施工人员应经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 检查施工进场的机头和工具管,必须和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所选定的机头设务相一致,特别是机头直径、动力、纠偏设备、出土装置等必须匹配,机头与工具管的连接必须满足纠偏技术要求,无渗漏。 机头、工具管及电气、动力、液压、供水、出土、纠偏、测量、通讯等相关设备安装后,检查单机和联动运转,测试数据应符合机械设计的要求,确认运转正常后才准予投入使用。3、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顶管的覆土深度在无气压顶管施工时,应3m;采取平衡措施的顶管时,宜1.3倍的管节外径;无平衡措施时,不宜1.5倍的管节外径,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用局部气压的斗铲式顶管机头时,其最小覆土深度

    22、应根据土压平蘅和控制漏气等因素,经计算确定。根据设计图纸,实地测量覆土深度。当采用局部气压平衡正面土压时,应检测气压的减少值,控制气压平衡。 机头直径必须符合设计的尺寸,并略大于管道直径20。机头与工具管连接紧密不渗水,外壳圆顺无变形。各管路的连接处应不漏水、漏油。用钢尺丈量,设备调试检测。(三)顶力估算及中继环 顶管前必须根据工程设计选用顶管机头的类型、土质、管径、顶进长度、覆土深度、工作坑的结构类型、后靠土体、顶管工艺等因素,对顶力进行分析和估算。对工作坑结构后靠及土体所能承担的顶进反力进行验算。 顶力(R)由机头土面的迎面阻力(N)和顶管管壁外周摩阻力(F)两部分组成,即R N F。 为

    23、减少顶进阻力,特别应减少管壁外周与土层的摩阻力,增加顶进长度,提高顶管质量,减少地表变形。顶管施工中应沿管壁外周均匀压注触变泥浆。 当顶进阻力超过主千斤顶的允许总顶力、混凝土管节的允许顶力或工作坑后靠土体的允许反力,又不能直接达到设计的顶进长度时,应在顶进管道的适当位置安装中继环,形成机头掘进切土,中继环接力顶和主千斤顶顶进的组合顶力系统。 中继环的安装位置由顶力计算确定,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具体的安装位置做出明确的规定。 中继环应刚度大、不变形、安装方便、尺寸精确,在使用中具有良好的水密性,接口伸缩应耐磨。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顶力的估算、中继环设定的位置、数量、工作坑结构后靠强度及后靠土体所

    24、能承担的顶力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的实际状况。 中继环的结构型式、几何尺寸、与管道的连接等应符合设计图纸,并进行实地检查和测量。中继环的千斤顶应做到同步同行程,不漏油;橡胶止水圈应耐磨,满足中继环反复伸缩的运行特点,密封、不漏油。单个中继环的总顶力应大于该段的顶力,并留有足够的余量。中继环使用前必须进行调试检查,使用中不得带病运行,发生故障应立即修复。(3)顶管中最大顶力必须小于管材设计允许的顶力。(4)工作坑的主千斤顶的最大总顶力,必须小于工作坑后靠结构设计允许顶力和后靠土体所能承受的顶力,并留有一定的余量。必要时应对后靠结构及后靠土体进行加固。 为减少顶力和控制力的突增,除增设中继环,

    25、还应采用触变泥浆减少管壁与土体的摩阻力。必须连续顶进,减少停顶的时间,顶进中应勤挖土、勤顶进、勤压浆、勤测量、勤纠偏,以控制顶力的突增。 对顶机的工作状况、技术参数、顶力、中继环的设置与使用、顶进长度、触变泥浆的压注、纠偏、地面沉降、后靠等情况与数据,施工中应作详细真实的记录。监理人员应到现场旁站并收集停息,做到心中有数,应有超前和防范意识,对遇到的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顶力突增,甚至“抱管”顶不动等事故发生。 中继环的几何尺寸、千斤顶的布设应符合设计图纸和顶力的要求,中继环的壳体应和管道外径相等。按中继环工艺设计图和管材设计图,用钢尺丈量。 顶力的配置应大于顶力的估算值并留有足

    26、够的余量。实际发生的最大顶力应小于管材允许的顶力。中继环的设置应满足顶力的要求,并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按千斤顶的规格、技术参数计算顶力,并核对管材强度资料。顶进中应对管节内壁和接口进行外观裂缝及破损检查。 中继环、千斤顶应与油泵并联,行程同步,油压不能超过设备鹅设定参数,使用应伸缩自如,不漏油和泥水。检查油路安装,核对规格,设置油压控制阀,使用前进行调试检查。(四)管节出洞(1)机头顶出工作坑预留洞前,必须对所有顶管设备、压浆、测量、管材、人员组织等进行全面检查。经整体联动调试运转,确认全系统设备技术状态正常后,方可准备开洞门机头出洞。(2)洞口封板、封堵及止水圈,必须按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

    27、要求正确安装就位。 拆除封门前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技术措施,视土质、地下水,对洞口外土体进行井点降水或注浆加固。确保土体稳定,防止洞口开启后土体流失,造成机头及管节的下沉“磕头”。若洞口外土体比较软弱时,为防止“磕头”可酌情预留“抛高”。(4)洞口外的地下管线和地面构筑物,必须采取加固保护措施,确保安全,并进行沉降监测。(5)拆除洞口砖墙或拔除封门板后,应在安全条件下,尽快清除洞口处残留的金属物件或硬物,并迅速将机头顶入土层。(6)管道与机头工具管的连接应插口在前,承口在后,并按设计要求安装木衬垫及橡胶止水圈等接口材料。(7)在软塑或流塑土层中顶进,为防止机头飘移和“磕头”,宜将工具管与后

    28、几节(一般为13节)混凝土管以钢拉杆连成整体。(8)机头、工具管及第一节管节出洞后,在工具管尾部和首节管插口连接处,即首节管预设的压浆孔应压注触变泥浆,做到随顶随压。(1)出洞前,监理必须对顶管整个系统的安装、单机调试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并检查设备联动调试,确认设备系统运转正常,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才准于开顶出洞。未经监理批准,不准开顶。(2)检查洞口止水圈的安装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应安装牢固、尺寸准确,能完全封堵机头与洞口的空隙,无渗出水土与触变泥浆。(3)洞口前方的土体已采取措施得到稳固,确保拆除洞口不会产生水土流失。(4)洞口前方的地下管线、地面构筑物,采取技术措施有效保护,并建立了沉降监测。(5)机头出洞时,顶进操作应谨慎平稳、匀速推进,首节管出洞口后即应开始均匀压注触变泥浆。在管节出洞1020m范围内,监理应检查并督促施工人员将切


    注意事项

    本文(梅冲湖路顶管监理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