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17032784       资源大小:49.75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三、拓展活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要紧紧围绕机械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材料准备方面,我为学生准备一些他们知道但并不了解的用具,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这些工具分别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益处。同时,我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简单机械的信息资料,为分析、对比认识机械的特点、作用做好准备。 本课的重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讨论归纳出机械的特点、作用,进一步说明什么是机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我安排了学生使用瓶起子、指甲刀、刀具、钳子,螺丝刀的活动以及通过转球棒、滑轮拔河比赛

    2、来达到教学目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在教学充分体现了一个“玩”字。引导学生在有趣的竞赛中发现、总结机械的作用,化难为易,掌握知识于无形之中。我认为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亲自参与对自然现象、规律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接触现实,发展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在科学学习中快乐地生活是科学教育的追求。在教学中,我努力设置、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让学习活动充满了乐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科学。1-2怎样移动重物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

    3、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1、谈话:老师开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

    4、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4、操作演示后揭示杠杆。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3、游戏实践:比比谁的力气大?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7、讨论:杠杆是否都省

    5、力?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

    6、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教和讲授教给学生。本课教材的安排就体现了这一理念,教科书只是展示了一组学生活动情景图,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基本性质,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于是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讲桌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通过对书中示意图的研究,学生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7、有了较直观、清晰的认识;又通过两个活动:(1)将杠杆的概念进行推广应用,引导学生分析了用撬棍撬窨井盖、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2)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在合作实验中,意识到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出了杠杆工作的原理,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发展了实验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斜坡的启示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能通过

    8、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和电教课件、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一、设置情境,引入斜面。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

    9、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2、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1、利用多媒体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共同的特点。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5、图片出示两座高度相等、引桥长度不等的拱桥的图片。提问:如果你骑自行车上桥,上哪一座桥比较轻松些呢?说说你以往的体验和感受。6、谈话:为什么同样高的拱桥,骑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气不一样呢?三、实践操作,研究斜

    10、面要素对力的影响。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2、学生提出假设。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9、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四、认识变形的斜面。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

    11、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

    12、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1、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斜坡的启示是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机械的第3课。 在出示“一位下身瘫痪坐轮椅的阿姨上公共车很吃力。”让同学们帮助想想办法创设了情景,根据学生对生活了解引入课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教材在应用斜面这一部分为学生展示了三幅图片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此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见过哪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马上会举出螺

    13、丝钉、斧子、凿子、菜刀、钻头、立交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应用斜面的工具,然后我又提出台阶、楼梯属于什么?学生思考后会明白它们都属于变形斜面,这样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又能把课内外的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本课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实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善于取舍,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1- 4拧螺丝钉的学问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的特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14、;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教学准备: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1、出示汽车方向盘的资料,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2、交流观察收获、小结

    15、轮轴。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轴上的物重(牛)小轮上的拉力(牛)大轮上的拉力(牛)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9、小结。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为什么

    16、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观察课P10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4、填写表格。器械的名称轴的部分轮的部分5、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上父母工作的工厂、单位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轮轴?五、课外实践操作。用神奇绞盘抬物体。结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实际,我对教材设计做了一些重组。我认为对“轮轴”这一机械在结构特点,组成等方面的认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变形轮轴,轮与轴的连接并不明显,在学生没有表象思维做基础,也很难将其想象为轮与轴。故在开课伊始我用拧水阀代替用螺丝刀拧螺钉的操作活动,不但为学生的再探究做好了情

    17、感准备,而且达到并加深了对轮轴机械的认识。拧螺钉的活动我把它安排在学生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之后,让学生选用铁钉,螺丝刀,扳子这些器材,在小组讨论后,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教学,赛后让冠军组的学生来介绍这样做的理由,其主要目的是揭示变形轮轴,进而迁移扩展生产生活中的轮轴应用。另外,对于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这一环节,我将其补充进去,不但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又能知其所以然,从事物的本质来认识客观规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完整,系统。当我们对一个难点束手无策的时候,感到理解困难,当我们对此找到对策的时候,困难也会迎刃而解。1-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够就两种滑

    18、轮的不同提出疑问;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滑轮是一种怎

    19、么样的装置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2、阅读教材第11页上半部分的内容

    20、,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4、分组实践活动: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21、,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布置游戏活动: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游戏方式: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观察

    22、并体验:结果怎么样?2、组织讨论: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绳子缠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3、拓展研究活动: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4、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四、课外拓展研究。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制作一种能够吊起重物的简单滑轮装置。制作能够升降旗的滑轮装置。制作能够来回传递便笺的滑轮装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

    23、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他们感受、体验与内化。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记录、搜集、分析信息、数据的能力,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要求学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搜集到的证据,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学生们在通过实验验证“使用定滑轮可能省力”的假设,挂在重物另一端的测力计的读数指示标却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料的那样稳稳地停在一个数字上,随着滑轮上悬挂重物位置的提升,读数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着。是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告诉他们,说“按道理应该是怎么样的”还是说“请大家把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我迟疑了片

    24、刻,还是选择了后者。如果所有的实验都是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的话,实验就失去了意义。结果固然重要,而得出结果的过程更是重要的。数据在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应该有的科学态度。当各组学生汇报完差异较大的实验数据后,我再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虽然花费了比原计划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了解更加清晰了。我想,这种付出应该是有价值的,是会有收获的。1-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能够通过事例说明传动是机器中普遍存在的;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会组装一个皮带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和链条传动装置。知道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与

    25、功能;知道怎样来传递运动和能量。喜欢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其乐趣;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中的传动装置。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演示材料:装配好的皮带传动装置模型、打开后盖的座钟、三球演示仪、自行车、音乐盒、木偶奇遇记录像片段、几种不同的传动装置的电教课件。皮带传动组件、齿轮传动组件、链条传动组件(工具箱配备)、橡皮筋、皮带轮、瓦楞纸板条、塑料瓶盖等。带一些会运动的玩具如玩具赛车、跳蛙、回力汽车等。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1、观看录像,欣赏动力传递的过程。2、结合录像解释:这些可以把动力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二

    26、、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一)、探究皮带传动的特点。1、教师出示一个皮带传动装置,操作演示。学生观察:这个传动装置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2、教师操作皮带传动装置,学生观察轮子的运动状态。3、交流讨论:当大轮运动时,小轮是何种状态?大轮和小轮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大轮和小轮转动的快慢一样吗?动力是依靠什么传递到小轮上的?6、分组操作实践。7、交流汇报,操作演示。8、讨论:皮带传动有什么特点?(二)、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1、电脑演示、放大座钟内部的传动装置,观察: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皮带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2、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3、分组操作实践:各组利用

    27、工具箱内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齿轮传动装置,研究传动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4、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5、讨论: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点?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三)、探究链传动的特点。1、依靠一根结实的链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操作演示链传动装置,学生观察两个轮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2、交流发现。3、操作实验器材,体验链传动的特点。4、比较:链传动与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三、巩固应用,迁移拓展。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是起传动作用的,说一捉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2、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分别运用了什么传动方式呢?3、拓展迁移:玩一玩:将两只注射器装满水,用胶管连通,推动或者拉动其中一只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另一只活塞的运动,说一说其中的道理。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