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10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7106035       资源大小:996.5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10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1、B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行政权没有转移到宰相手中,在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宋代也不可能转移到宰相手中,只是借宰相之手而已,故A项错误;天下事付之公议,如有行之不便,就会有台谏公言其失,而非一人可定,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故B项正确;君主没有退出权力中心,是最高权力的实际拥有者,史实错误,故C项错误;贵族政治早在秦朝就被官僚政治所取代,且材料未涉及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B3明代内阁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明代内阁A决策

    2、机制具有随意性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C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D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内阁成员选拔的随意性,即内阁无定员,品级无限制。据此可知内阁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仅供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故选D项;材料没强调内阁的决策机制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内阁的职责权限,排除B项;内阁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但材料没涉及这方面,排除C项。【答案】D4宋代都市繁华,商业活动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

    3、楼红袖客纷纷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由材料“深巷明朝卖杏花”可知商业活动打破空间的限制,故A项正确;B选项强调的是草市,故B项错误;C选项“夜市”可知打破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D选项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答案】A51683年,康熙指出“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具有裨益,故令开海贸易。”第二年,康熙分别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表明A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考点】“海禁”政策【解析】据材料可知康熙开海

    4、设关管理对外贸易,故选C项;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不等于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看不出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是开海贸易,而不是闭关锁国,排除D项。6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即“道”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它有别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这表明道家思想A蕴含了科学和人文精神B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C不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D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蕴含了科学精神,无为而治,无所不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故选A项;道家

    5、主张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排除B项;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蕴含了科学精神,无为而治,无所不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天人关系和谐,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符合当时政治现实,排除D项。7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这表明A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B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C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D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汉武帝时代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从此以后儒学地位上升,汉书和后汉书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表明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

    6、作,故选D项;司马迁和董仲舒都生活在汉武帝时代,这时儒学刚成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史书中对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有没有记载,而不是记载的准确与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史书中对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有没有记载,不是儒士参政的问题,排除C项。8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顾炎武A意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C促进了乾嘉考据的兴起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题干中提及顾炎武主张“要破除理学空谈心

    7、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可知其认为理学的弊端在于空谈,而要破除其弊端,就要“回归经学”,从反面我们可以得知顾炎武其实是在倡导经世致用,故选B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君主专制的弊端,排除A项;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对乾嘉考据思想有一定影响,但是乾嘉考据思想主要受到戴震考据学的影响,排除C项;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不具有近代启蒙意识,排除D项。9“他们将 26 类 160 余种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政府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材料所评价的条款出自于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考点】西方列强的侵略【解析】根据“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可知该条款为协定关税,

    8、出自南京条约,故A项正确;北京条约中没有协定关税条款,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中没有协定关税条款,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中没有协定关税条款,故D项错误。10下图为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福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在申报上为新推出的产品刊登的广告。此后,公司的该产品深受民众欢迎。这反映该公司具有较强的产品营销意识 民众中有较普遍的抗日救亡情结 日本在危机刺激下已然全面侵华政府对侵略行径有明确抵抗措施ABCD【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该广告中含有“九一八”字样,将国家大事与香烟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产品营销意识,故正确;“公司的该产

    9、品深受民众欢迎”反映出民众对“九一八”事件的关注,体现了较普遍的抗日救亡情结,故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故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政府执行不抵抗的政策,没有明确抵抗行径,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1“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次会议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B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C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考点】国共十年对峙【解析】据材料“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可知

    10、是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D项;1923年中共三大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早于长征,与“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不符,排除A项;B项是八七会议,与“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不符,排除B项;井冈山时期,中共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早于长征,与“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不符,排除C项。12费孝通曾应邀为民国某杂志写了10篇文章,到了写封笔文章时,且不说读者,作者“感伤更深”:这个冬天,“长春无春,北平难平”,内战已打了一年,看不出歇手的影子。许多人曾鼓着勇气,对一些和

    11、平的曙光寄托过种种幻想,但是,“这些幻想,大多已成泡影,不留痕迹”。这篇封笔文章写于A1931年B1937年C1945年D1948年【考点】解放战争【解析】题干中“冬天、长春、北平等”说明是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故A.B.C项错误,故D项正确。13下表是晚清政府颁布的部分工商实业方面的法规表,这些法规年代 法律法规 1904年 商人通例 公司律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 商标注册暂拟章程 1906年 破产律 1907年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 A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促成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C限制了外国在华企业的发展D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考点】晚清中国经济

    12、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解析】上表中涉及商人、公司经营创办与破产、商标注册、奖赏政策等多方面,这是以法律法规规范工商业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故选D项;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排除A项;19121919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这些法律法规不能直接促成其出现,排除B项;这是关于国内工商业发展的法规,与外国在华企业无关,排除C项。14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成立了“马路联合会”,广东成立了26个现代工会组织,北大学生建立了十多个学生组织。这说明五四运动A、促进中国人思想解放 B、促进中国各阶层力量的联合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形成 D、

    13、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考点】五四运动【解析】由材料“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成立了“马路联合会” ,广东成立了26个现代工会组织”可知各阶层力量的联合,故选B。据材料“现代工会组织”,可知不是思想解放,故排除A。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排除C项。材料呈现的是五四运动的国内意义,排除D项。15右侧是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一幅照片。该照片可表明A近代文明礼仪被普遍接受B民众的服饰带有政治色彩C妇女是生活时尚的引领者D近代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近代文明被普遍接受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民众的服饰带有政治色彩照片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相片中主要体现是男性服饰的特点,

    14、无法体现妇女是生活时尚的引领者,故C项错误;相片中的服饰既有长袍马褂,也有西服等,体现的是近代社会生活中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16有学者通过比较人民日报中的战争、和平、建设三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来研究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A1949年:“战争”使用频率最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B1950年:“和平”使用频率较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广泛认可C1953年:“战争”使用频率最低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1956年:“建设”使用频率较高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良好国际环境【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建设频率较高,故选

    15、D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排除B项;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C项。1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据此可知,罗马法A注重公法而忽视私法B一定程度限制了言论自由C注重保护贵族的特权D混杂着理性与非理性因素【考点】罗马法【解析】“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在今天看来既有合理的,也有野蛮的,故选D项;“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是涉及个人利益的私法条款,排除A项;“以文字诽谤他人,

    16、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不属于言论自由,排除B项;“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不分贵族与平民,排除C项。18、世纪后期,沙龙是巴黎社交与文化生活的中心,参与者主要是作家、律师和记者。沙龙崇尚“批判精神和脱离一切责任束缚的自由精神”。下列可能成为当时沙龙讨论议题的是A挑战罗马教皇权威B达尔文和进化论C拿破仑的历史功绩D君主专制的弊端【考点】启蒙运动【解析】据材料“18世纪后期,巴黎批判精神和脱离一切责任束缚的自由精神”结合所学可知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批判君主专制,故选D项;挑战罗马教皇权威是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排除A项;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于1859年,排除B项;拿破仑执政是17

    17、991815年,排除C项。19现代历史中,政治活动主要体现为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其中“妥协”是一种被许多人评价为“具有政治智慧”的方法。下列事件不符合“妥协”精神的是A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B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法国1875年宪法的制定【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解析】普鲁士以三次王朝战争取得了德国的统一并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确立了皇帝至高地位,并未存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妥协,故选B项;1787年宪法是美国中央和地方、南部与北部、大州与小州相互妥协的结果,排除A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排除C项;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结果

    18、,排除D项。20、下图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A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原产南美洲的菠萝在英国培育成功,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地物种的交流,故选A项;材料仅说明菠萝在英国培育成功,并未说明南美洲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B项;根据材料的时间,这一时期并未开始工业革命,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21

    19、下表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统计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它反映了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5 72 147 236 A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B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业产量逐渐减少C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D19世纪初中国制造业水平世界领先【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格

    20、局的变化。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7501830年间中国占比最大,印度其次;18601880年间英国占比最大,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独占鳌头;1900年美国后来居上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故选A项;B项没有从整体上去解读表格,表格反映的意思是世界制造业格局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C项一是错在没有时间限定,二是错在没从整体上理解材料,排除C项;D项同样只反映了部分材料意思,排除D项。22、下列选项能够反映英国人口增减及其原因的是英格兰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A工业革命推动着英国人口的出生率持续上涨B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促进英国人口高出生率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带来英国人口低死亡率D英国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相辅相成

    21、互为因果【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由材料可知工业革命降低了人口死亡率,提高了人口出生率,因此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互为因果,故选D项;材料中出生率在1790年后呈下降趋势,排除A项;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时间与材料中1700年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排除C项。23、下图漫画中,英国人约翰艰难地行走在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美国山姆大叔问道:“约翰,如果没有这条绳索,你能否运送货物?”漫画说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推动欧洲走向经济合作直接对抗华沙条约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4、下图所示的是题为“全球大捷”的漫画

    22、,反映了二战中某一年的战场形势,符合该漫画所表达的正确信息有 在北非,德国军队被打败 苏联红军的反击取得成效美国军火从大西洋西岸运往英国 丘吉尔出任首相,英国开始反击德国 ABC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北非德国军队被打败,故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苏联红军反击取得成效,故正确;根据图中“ATLANTIC”可知美国军火从大西洋西岸运往英国,故正确;丘吉尔1940年出任首相,此时英国并未开始反击,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25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

    23、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D苏联解体【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题中“二战后国际关系”是指总体的国际关系格局。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不属于二战后总体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故A项错误;B项也不属于总体的国际关系格局,故B项错误;C项属于经济全球化,所属时期是第一阶段,不是总体的国际关系格局,故C项错误;第一个阶段“界线分明”显然是指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时期,第二阶段“世界变平”应指两极格局结束,“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事件显然是苏联解体,故D项正确。26、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

    24、历史叙述和评价:唐太宗形象 出处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旧唐书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王夫之 这反映出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C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考点】历史评价【解析】据材料“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可知旧唐书与王夫之对唐太宗的形象都是尊重历史事实的,故A项错误;旧唐书与王夫之都是根据相应的历史史实对唐太宗作出评价,而非没有确切的定论,故B项错误;“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可知旧唐书中对唐太宗的评价是为了维护君主的形象,而王夫之对唐太宗的评价与明清之际批判君主专制有关,故C项正确;据材料,对唐太宗不同的历史叙述在于所占的立场不同,而非揭示历史的本质,故D项错误。27、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B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10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