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师版历史导学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docx

    • 资源ID:17145868       资源大小:70.3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版历史导学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docx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商业空前繁荣;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二)学习新知识:.单元知识概要:(1)学生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出本单元的基本史实(2)单元知识时序轴 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创立成为主流 压制 蔚然大宗 三教合一发展到心学 官方哲学批判继承春秋 战国 秦朝 两汉 三国两晋 隋唐 两宋 元朝 明朝 清朝3、历史探源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

    2、巧”。你知道为什么出现这种不同的特征吗?.自主学习:(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和儒学创立指导语:阅读第1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自主学习问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环境等几个方面,概述“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记忆“百家争鸣”影响突出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完成下列表格。学派思想家时代主要观点儒家孔子(创始人)春秋末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 仁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孟子战国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伦理观:性本善荀子 仁义、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主张。提出 性恶论 。道家老子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

    3、”。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并相互依存,不断转化。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看做是相对的。法家韩非子(集大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顶点,主张中央集权。商鞅商鞅变法(选修)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治国主张是“尚贤”。在教材中划出并记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意义。【(1)自主学习检测】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2.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

    4、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可能是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3.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2)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阅读第2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自主学习问题。汉初统治者的治国策略从“无为”变化到“有为”,分别指出其变化前后的理论依据。道家到儒家阅读子目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5、”,在教材中划出董仲舒地处的新儒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阅读子目录“儒学成为正统”, 在教材中划出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及影响。【(2)自主学习检测】1.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 ( )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先河 B儒家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奉为正统思想 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2.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根本上反映了A中国思想文化的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D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加强3.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

    6、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3)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成为官方哲学)三教合一的产物宋明理学。阅读第3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自主学习问题。阅读子目录“三教合一”,在教材中划出魏晋南北朝、隋朝和唐朝时期,儒学发展面临的状况。了解宋明理学发展的两个阶段理学和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完成下列表格。发展阶段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获得“理”的途径理学程颢、程颐 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

    7、的本原,先理后物指出人伦就是天理。“格物致知”朱熹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三纲五常就是天理,是人性最高境界“存天理,灭人欲”心学陆九渊 南宋“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内心反省王阳明 明朝 (心学集大成者)“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3)自主学习检测】1.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主要内容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B“心性论” C“理气论” D“致良知”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3.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

    8、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4)明清时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阅读第4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自主学习问题。阅读子目录“李贽的离经叛道”,其中的“经”“道”是指什么?在教材中划出李贽离经叛道的主要思想表现。在教材中划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并指出他们分别侧重于哪些角度来批判宋明理学。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的空谈。 王夫之从唯物主义角度,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根据“回顾原有知识”从政治、经济阶级和思想等方面写出

    9、明清批判思想产生的原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君主专制强化并走向腐朽。阶级: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扩大,要求反封建。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等扼杀个性,摧残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4)自主学习检测】1.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社会进步 D不适合社会的发展2.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羲之、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反传统、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反映了资本主

    10、义萌芽时代要求A B C D3.明末清初产生早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探究学习:(1)重要概念解析:“百家争鸣”的含义;董仲舒新儒学体系和宋明理学的特征;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活跃”含义。(2)疑难探究能力是这样练成的1. 概述中国古代儒家学说演变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主要内容,并说明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影响.(8分)孔孟儒学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春秋时期,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成为当时的显学(1分);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强调只有实行仁政,才能结束列国纷争的局面(1分)。汉代儒学:

    11、汉儒董仲舒顺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将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1分);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学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逐步成为官方哲学(1分)。宋代理学:宋代儒家在融合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理学(1分);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建立的理学体系把儒家学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编订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经典范本(1分)。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影响:儒家学说取得独尊地位后,儒家的伦理道德成为中国古代立法的指导思想,礼主刑辅成为中国古代立法的基本原则(1分);儒家思想和法律条文的结合,使儒家的名分等级思想和伦理道德具有了合法性

    12、和强制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刑罚和德化相辅相成,调适社会关系(1分)。(或写以礼入法给 1分,礼刑结合给1分)2.(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民贵君轻“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

    13、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阳明致良知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3分)原因: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14、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时代特点: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三)学习小结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并写出错误的理由。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

    15、理由: 孔子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 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是当时显血之一,没有成为主流思想 3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迎合了建立大一统的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 ) 4秦朝一直采用法家思想治国,汉朝一直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西汉初年采用道家无为而治;汉武帝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5汉武帝在地方设立学校,推广儒学,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汉武帝时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6隋朝,儒学家主张“三教合一”,三教是指儒学、道学和佛教。 ) 理由:三教合一指佛教、道教和儒术 7理学和心学都是一脉相承,都主张通过格物致知获取“理”(

    16、理学获取“理”的途径是格物致知,心学则通过“内心反省” 8理学和心学一脉相承,但侧重点不同,理学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心学侧重个人内心的反省( ) 9明清时期的批判儒学的思想强调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10.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启示近代人们的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下表对儒学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演变特征的梳理。时期阶段特征代表主张春秋创立“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性相近”蔚然大宗“仁政”;“ 民贵君轻 ”; 性本善“王道”、“仁义”;

    17、“ 君舟民水 ”;“ 性本恶 ”秦压制 无焚书坑儒西汉正统地位(新儒学体系)董仲舒“春秋一统”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三纲五常”魏晋受到挑战无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隋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唐统治者推行三教合一的政策宋官方哲学(理学)二程、“存天理,灭人欲”,理即是封建伦理道德,格物致知,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明朝发展到心学阶段陆九渊、王阳明宣扬“心即理”,“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明清李贽挑战孔子权威,批判道学家的虚伪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四)强化训练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 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 B C D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3.孔子周游列国,其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结果不断碰壁,主要原因是A“仁”的主张太柔弱,不适应当时的战争需要 B维护周礼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阶级的需要C当时社会紧张,没有处理好与各国国君的关系 D兴办私学触犯了奴隶主

    19、贵族的利益4.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5.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6.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汉武帝亟须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有利于汉武帝的“大

    20、一统”7.“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 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 D外儒内法8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融合道家、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发展儒学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放弃了“为政以德”仁政思想9.“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

    21、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0.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1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12.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

    22、酷压迫 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13.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这一观点所表达的含义是 A继承儒家思想中的精华 B反对迷信孔子的思想 C妇女不能研究儒家思想 D追求个性发展与解放14.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 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 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15.“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

    23、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C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D资治通鉴史学研究价值不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

    24、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根本原因)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的衰微,诸候崛起。社会大变革时代,新的统治者未有绝对权威。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受重用。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影响: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25、.材料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三 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孔子:“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儒家思想不能适应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需要而受冷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于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材料四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材料四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版历史导学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