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南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17297748       资源大小:109.51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南岳之秀,在于无山不绿,无山不树。争妍斗丽 花团锦簇 绚烂夺目 五色缤纷 花香扑鼻 树大根深 。那连绵飘逸的山势和满山茂密的森林,四季长青,就像一个天然的庞大公园。林深树多,光听听树的名字,也够动人了:金钱松、红豆杉、伯乐树、银鹊树、香果、白擅、青铜以及常绿的香樟、神奇的梭罗、火红的枫林、古老的藤萝。据统计,南岳现有的风景林等各种植物,有1700多种。这是几十代人的血汗结晶,其中许多是奇珍异宝。福严寺的银杏相传受戒于六朝时的慧思禅师,树龄至少也有1400多年,树身三个大人合抱亦不能围拢。藏经殿后的白玉兰,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逢春开花,香飘满山。半山亭的古松,三四百岁的年龄,还是小弟弟呢

    2、!上封寺后的原始森林,许多树都是老态龙钟,弯腰曲背,遍身青苔,望不见纹路。乍一看去,它们长得拳曲不张,冠盖不整,盘根错节,相互依偎,恍如严寒中一群衣衫破败的老人,相拥取暖,令人怜悯而无俊俏风华的赞叹。但在这高山风口上,它们千百年如一日,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之中,彼此抱得铁紧,你搀我扶,有的甚至同根所生,枝同连理,不仅独秀,而且情深。 南岳如果只是这些树木呈现的秀色,那还不足以在天下名山中如此令人瞩目。这种秀色只是它的外在之美,而秀中有绝,才是它的深远内涵。人们把南岳的胜景概括为“南岳八绝”,即“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磨镜台之幽,水帘洞之奇,大禹碑之古,南岳庙之雄,会仙桥之险”。正

    3、因为“南岳八绝”的出类拔萃,才使它赢得“五岳独秀”那当之无愧的美称。宗教圣地南岳还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环山数百里,有寺、庙、庵、观等200多处。位于南岳古镇的南岳大庙,是中国南方和五岳中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形成现在98500平方米的规模,依次九进。大庙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林涧山泉,绕墙流注。庙内,东侧有8个道观,西侧有8个佛寺,以示南岳佛道平等并存。南岳大庙,是一件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珍品, 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结构之完整,布局之周密,实属罕见。在南岳古镇,还有

    4、一座佛教古寺祝圣寺。它位于镇的东街,与山上的南台寺、福严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凉寺等,合称为南岳六大佛教丛林。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经来到这里,并在这里建立清冷宫佘礼舜帝。清康熙年间作为皇帝的行宫进行大规模改建,并更名祝圣寺。现在寺的四周古木苍翠,寺内香烟缭绕,木鱼钟磬之声,不绝于耳,佛图佛像满目,有兴趣者,还可入内与法师交谈,品尝一下南岳著名的素餐斋席。其它如广浏寺、湘南寺、丹霞寺、铁佛寺、方广寺及传法院、黄庭观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镡,规模大小虽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 衡山还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汉武帝以南岳名安徽天柱山,隋文帝复以衡山为南岳。道教称第三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司天王。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

    5、紫盖芙蓉石廪天柱五峰为著,祝融又为之冠。有黄庭观,传为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处。上清宫乃晋道士徐灵期修行处。降真观,旧名白云庵,乃唐司马承祯修道处。九真观西有白云先生(司马承祯)药岩。五代道士聂师道亦修道於此。寺庙宫观山上寺庙很多,著名的有福严寺、南台寺、藏经殿、方广寺。福严寺规模很大,称为“南山第一古刹”,寺右有一株1400余年的银杏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南台寺建于六朝,到现在已有1400多年。日本佛教曹洞宗视南台寺为祖庭。藏经殿因明太祖赐大藏经一部存放于此,故名藏经殿。其周围层峦叠翠,古木参天,景色秀丽,附近有摇钱树、同根生、连理枝等奇树以及允春亭、梳妆台、钓鱼台等古迹。“藏经殿之秀”

    6、为南岳四绝之一。方广寺处于南岳峰岭间,古树苍苍,流水潺潺,幽雅深邃,因而有“方广寺之深”的说法。但是,南岳最大的寺庙是位于衡山脚下的南岳庙。它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占地面积多达98500平方米,在南方一带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庙。南岳庙始建于唐,历代进行重修、扩建,规模不断扩大。现存建筑是清代重修的。整个庙宇有9进,包括正殿、寝宫、御书楼、盘龙亭等建筑。正殿高22米,庄严肃穆,气势雄浑。殿内有72根石柱,象征着衡山七十二峰。正殿中央供奉着“南岳司天昭圣帝”,即祝融神君。南岳庙以总体布局完整著称。祝融峰衡山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号称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座最有名。南岳四绝是:

    7、“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 山巅祝融峰,海拔1300.2米,登衡山必登祝融。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这两句诗既写了祝融峰的高峻、雄伟,又写了衡山烟云的美妙。登临其上,可见北面洞庭湖烟波渺渺,若隐若现,南面群峰罗列,如障如屏,东面湘江逶迤,宛如玉带,西面雪峰山顶,银涛翻腾,万千景象,尽收眼底。 传说祝融峰是祝融游息之地。祝融是神话传说中的火神,自燧人氏发明取火以后,即由祝融保存火种。峰上有祝融殿,是明代所建。祝融峰的西边有望月台,在无云的夜晚,到这里赏月,别有一番美景。峰上还有观日台,是看日出奇景的好地方。烟云衡山的烟云可与黄山媲美。游人

    8、在山上,忽然云雾升起,转眼之间,清晰可见的一座座山峰,竟被一团团烟雾笼罩住,渐渐隐去身形使游人自己也感到象在腾云驾雾,只觉得一缕缕、一团团的青烟白气,荡于胸前,流于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么都捉不到。突然,一阵清风拂面而过。风过处,天空便由灰而白,由浊而清,浓雾消散,远处的山峰又清晰可辨了。五岳独秀:南岳古木参天,幽径重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举,以“五岳独秀”闻名于世。历来是人们旅游、休闲、避暑胜地。景区自然植物1200多种,9处原始森林,其中珍贵树种150多种,有东晋时代的银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见的绒毛皂荚、富有神话色彩的摇钱树、连理枝。南岳衡山四季景色宜人,春赏奇花、夏观云海、秋望日

    9、出、冬赏雪景,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其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藏经殿之秀,禹王城之古,试心桥之险,龙凤瀑之雄,麻姑仙境之幽,号称“八绝”。这里松涛阵阵,云海翻腾,日出磅礴,景色迷人。春可看花,夏可避暑,秋可观日,冬可赏雪,不失为四季之旅游胜地。还有仿中山陵建筑的忠烈祠屹立于山腰,供人凭吊,祭抗战英灵于永久中华寿岳:南岳衡山寿文化源远流长,星经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宿二十八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南岳故名“寿岳”。宋徽宗在南岳御题“寿岳”巨型石刻,现仍存于南岳金简峰皇帝岩。康熙皇帝亲撰的重修南岳庙碑记首句即为:“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亦名寿岳”,再度御定南岳为“寿岳

    10、”。历代史志也常以“比寿之山”、“主寿之山”等敬称历代南岳衡山。辞源释“寿岳”即“南岳衡山”,南岳衡山因而誉称“中华寿岳”。文明奥区:从邺候书院到胡安国父子开创湘湖学派和王夫之的莲峰著述,南岳又是我国文化教育和宋明理学传播的一个中心。在抗战时期,南岳衡山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政治军事中心,还有大专院校云集,名人学者络绎不绝,备受国人注目。翻开史册,南岳人文荟萃。从古至今,有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朱熹、张栻、欧阳修、黄庭坚、张居正、徐霞客、王船山、曾国藩、彭玉麟、魏源、谭嗣同、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叶剑英、罗荣桓、宋哲元、郭沫若、田汉、陶铸、胡耀邦、王震等历代众多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

    11、和文人学者慕名而来。他们在此或登临赋诗,抒怀咏志;或访仙觅古,悟禅论道;或建馆兴学,著书立说;或共商国是,挥斥时艰。他们留下的是满山唐诗宋词和历史文物,所以南岳享有“文明奥区”之盛名,是中化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之一。祝融峰:这是一个高山景区,站在祝融峰顶,可以看到远村田园,近山云海;晴日可远眺湘波烟帆,夜晚可以看到江上渔火。迎日出,送晚霞,玩雪景,是这个景区三大胜事。景区有:上封寺、望日台、老圣殿、望月台、会仙桥(俗名试心桥)、罗汉洞、不语岩、高台寺、狮子岩、南天门、黄帝岩等著名的景点。它还有近代设施的电视调频转播台一座。是湖南省一个高山骨干台,塔台高耸入云。似与祝融共比高。坐汽车可以直上峰顶,

    12、饱览风光。如果想仔细漫游,少也得花两天。在这个景区内,祝融峰挺拔突起,高出芙蓉、紫盖、天柱、祥光、烟霞、轸宿诸峰之上,据新编南岳志载:祝融峰,海拔1289.8米,位于北纬27度18分6,东经112度41分05,是南岳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它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人类发明钻木取火后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因为他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让他永远光

    13、明。祝融峰顶有祝融殿,原名老圣帝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始建为祠。现在的建筑是后来重新修建的,殿后岩石上装有石栏杆,北山风光尽收眼底。 在祝融殿的西边,有望月台,月明之夜,皓月临空,银光四射,景色格外明丽。游人站在台上,欣赏月色,较在平地上别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留有它的余辉。正如明代孙应鳌的诗所描绘的:“人间朗魄已落尽,此地清光犹未低。”幽妙的情景,可以想见了。祝融峰附近寺庙林立,其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观,是道教活动的地方。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下令改为上封寺。上封寺的正前方是南天门。上封寺后的山上有观日台,现设有气象台。在观日台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

    14、有“观日出处”四个大字,在秋高气爽,特别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轮红日滚金球”的奇景。而另一景点会仙桥,俗名试心桥,又叫仙人桥,位于祝融峰巅的青玉坛,坛基是一片平坦的大岩石,可容数十人。岩下有大小两石,小石仅大石半,中有石桥可通,桥极险窄,仅可容步,人多不敢过,故又名试心桥。据道家言,青玉坛是乌青云所创,为第二十四福地,乃群仙聚会之所而名。站在会仙桥,还可望见祝融峰侧有一巨石,宛如乌龟,人称“金龟朝圣”。沿上封寺向西的石径路向前行走,两旁柳杉夹道,不到一里地,便来到祝融峰旁边的不语岩。不语岩下边,有一个宽广二太多的石洞。洞壁上刻着“不语挂锡”四个正楷大字,还有四寸楷书“去中一笠”的

    15、题留。南岳志说,过去南台寺有一个和尚经常在这里打坐,终日不语,自号不语禅师。他在这里修行的日子很久。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灶里的火种熄灭了。于是,他在晚上,提着灯笼,踏着积雪到上封寺去求火种。上封寺的僧人说道:“大师灯内有火,何必相求”?不语禅师得此禅机,便作偈道:“早知灯有火,饭熟几多时。”从此他大彻大悟,修成正果。如今岩洞里十分开豁,洞中有石凳、石桌可供游人歇脚。洞口边题刻的小字有十余处,因风雨剥蚀,难以辨认,只有“跨岳桥”一尺大的三个行书字,还清晰可见。明代李郁曾作试心桥一诗云:“颓然岩石堕峰腰,下界烟云万丈遥。顾我未曾履艰险,扪心来过试心桥。”明人卢仲田的会仙桥诗云:“烂柯仙人久不来,

    16、一桥空对百花开。我来桥上寻遗子,云满空山月满台。 冰雪中的祝融峰 云雾缭绕的祝融峰 太阳初升的祝融峰 试心桥(又名会仙桥)坛基是一片平坦的大岩石,可容数十人。岩下有大小两石,中有石桥极险窄仅可容步。方广寺:“南岳四绝”之方广寺之深。位于南岳衡山莲花峰中央花蕊之上。据南岳志载: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南岳高僧之一的惠海来到这八座青峰围绕的狭长山谷中,见此地与世隔绝,岩壑幽邃,就在这里结草为庵。据一统志载:一天,惠海正在庵中诵经,忽然有五位身材伟岸的壮士求见。来人面容各不相同,分青、黄、紫、白、黑五色,都身穿白袍。五人请求惠海和尚允许他们听经学佛。惠海问他们是何方人氏,他们回答说是

    17、南岳山中的五位龙神,如果允许他们听经,他们愿意让出一块平地,献给惠海建造寺院。 惠海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当天晚上,山谷中乌去骤起,霎时雷声隆隆,大雨滂沱,传来阵阵“哗啦啦”的响声。第二天清早,惠海起来一看,只见山下出现一块宽敞的平地。惠海到处化缘募捐,在这块平地上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寺名方广,寓佛法“十方广布”之意。这就是南岳志上记述所谓“五龙听经,平沙献地”的故事。据南岳志记述,这座六朝时的古刹,在唐代曾改名为方广圣寿寺,宋初又赐名方广崇禅寺。寺院经过隋、唐、宋、元、明五次修建,屡修屡废,屡废屡兴。明初,浩空和尚将寺院改建为板屋,盖上铁瓦,增设佛堂。并在寺院内雕龙绘凤,把寺院装饰一新。公

    18、元一五九四年,明神宗赐给方广寺一部佛经及佛像、宝幡,并专门建造藏经阁予以安放,后来寺院倒塌。在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34年),王夫之兄弟及夏汝弼等人受巡抚褚胤锡委托,再次筹款,重新修建。经过两年时间,方广寺焕然一新,雄伟壮观。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十月,王夫之在莲花峰下组织抗清义师,曾在方广寺内聚会。后来虽然失败,从此以后方广寺却声名远播。不久,方广寺毁于大火,“门庑不设,僧葺茅舍以居”。直到清道光年间,由曾国藩的曾任陕甘总督的弟弟曾国荃重新修建,费资白银二万余两,才成为现在的规模。方广寺正殿中原有宋徽宗写的“天下名山”四字金匾。寺前有一条小溪,寺左有石涧潭,泉水从石上流下,成为瀑布,注入

    19、深不见底的潭中,声若钟鸣。这里林泉山峦秀美,处境幽静深邃,游人到此必有一种“幽深”之感,故前人有“不至方广,不足以知其深”之说。公元1167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应湖南提刑张拭的邀请,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就在这年冬天,他们踏雪来到南岳,朱熹此时不禁诗兴大发,七在之内,二人互相唱酬,作诗149首。其中三分之一的诗篇是在方广寺写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这次胜游,特意在方广寺旁修建了二贤祠,并将朱、张的神主供在祠中的嘉会堂上,让他们永享儒家的香火。方广寺的特点是:寺深、山深、林深,文化渊源深。注:宋徽宗亲笔所书“天下名山”四字金匾,已毁于十年浩劫之中。下属景点:黑沙潭、原始次森林、莲花峰、石涧潭、方广溪

    20、、潜圣峰、天台峰、方广寺、二贤祠、十方紫盖禅寺等。水帘洞:“南岳四绝”之水帘洞之奇,位于紫盖峰下南岳乡水帘村,距南岳镇4公里。据一统志、福地志记载,水帘洞古名朱陵洞,相传是朱陵大帝居住的地方。唐朝人称朱陵洞为“紫盖仙洞”。道家认为它是道家的“第三洞真虚福地”,乃“朱陵太虚小有之天”,简称“朱陵洞天”,历来是神仙居住的洞府。潜霍类书说:相传远古时候,大禹治水,来南岳求金简玉书,曾在朱陵洞天举行祭祀的典礼,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曾派遣内侍张奉国带道士孙智凉等人,专程从京师来到南岳朱陵洞投放金龙玉简。这一“洞天投龙”的盛况,详细地记载在南岳志上,后人在水帘洞投金龙玉简处写下一副对联:

    21、北向独不朝,泻千尺银河,溅玉飞珠,相望源头来紫盖;西巡应有恨,弃九重金阙,投龙续命,空寻洞穴向朱陵。水帘洞瀑布源头,在紫盖峰的泉水。三支泉水汇集一起,流入水帘洞上方谷地。谷地阔三丈,原是梁朝的九位真人白日飞升的栖息之地,后建造九仙观。九仙观附近有太阳泉、洗心泉、洞真源、仙人池等。相传泉水深不可测。泉水从石壁上飞流直泻,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声传十里。明朝张居正游此地后说:“瀑泉洒落,水帘数叠,挂于云际,垂如贯珠,霏如削玉”。确实,它从绝壁上喷泻下来,宽达三太,高五十余米,泻珠溅玉,仿佛一幅巨大的白布帘,在石壁当中被乱石嶙岩挡住,然后再从石缝里屈曲折射,跳跃出来,满谷水花四溅,闪烁着晶莹夺目的光彩。

    22、水帘绝壁下的碧潭,天上的云彩和两边的苍翠的山峦,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明朝张居正作水帘洞一赞道:“误疑瀛海翻琼浪,莫拟银河倒碧流;自是湘妃深隐处,水晶帘挂五去头”。这首诗可说是写出了水帘洞的光、声、影三绝的奇景了。水帘洞右边,石壁陡峭。原先在岩上有石屋一幢,龙神祠。这祠堂是唐玄宗派内侍张奉国和道士孙智凉投“金龙玉简”的处所。距龙神祠相隔二十余丈的山涧对面,有一座麻石嵌镶建造的六角凉亭,叫雪浪亭。是清人李元度在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时建成的。亭中有石桌、石凳。亭以涧水翻腾如雪浪而取名。当时坐在亭中,眼观碧潭里的珠玉跳跃,耳听甾声轰鸣,自能体会石壁上镌刻的“夏雪晴雷”四字所寓的情趣。如今龙神

    23、祠无存,只有雪浪亭依然存在。它为游人休憩,观赏水帘洞的奇景提供了方便。传说朱陵洞与衡阳石鼓山上的朱陵洞相通,在石鼓的为朱陵后洞,在南岳的朱陵前洞。水源来自南岳紫盖峰顶,流经山洞,汇入6米余宽、深不可测的石洞,水满溢出,垂直下泻,形成瀑布,高60余米,宛如水帘悬挂九天,故名水帘洞。每逢晴日当空,水帘上面,飞虹耀目,五彩缤纷,蔚为奇观。唐、宋、明、清各个朝代,都有不少诗人名家为之题刻赋诗。石刻有宋代的“南岳朱陵洞天”,明代的“天下第一泉”,清代的“夏雪晴雷”、“醉眠观瀑”。此外还有“飞琼溅雪”,“帘挂古今”等。水帘洞是唐代道教活动的地方。他们把它当做洞天福地,称为“朱陵洞天”。唐玄宗还派朝廷内史带

    24、领道士们在投龙潭祭祀。 现在水帘洞上面的谷地,已于1964年修成了一座大水库,过去的太阳泉、洗心泉等都淹没在水库中了。水库的水既可以灌溉农田。又可以发电。瀑布象一层洁白的薄薄的细纱,轻盈地垂入潭底。所以“水帘洞之奇”,仍不失为南岳一绝。朱陵洞、紫盖峰、云密峰、隐真坪、云峰寺、投龙潭等。 藏经殿:“南岳四绝”之藏经殿之秀。位于南岳祥光峰下,始建于南北朝陈废帝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原名“小般若禅林”,后因明太祖朱元璋赐大藏经一部,存放寺中,故改名藏经殿。现殿是1933年重建的,是一座琉璃瓦红墙单檐翘角的古建筑,庙宇别致严谨,朴素淡雅,就象被嵌镶在含翠欲滴的丛林中一颗秀丽的明珠。八十 年代又加以

    25、修缮,殿内油漆彩画,技艺精湛,增添的雕刻,形象生动。特别是泰国华人黄彰任先生及夫人欧阳遇女士,在1980年秋赠送的金铜佛像,安放在殿内,佛名“毗庐遮那”,纯铜镀金,体态优美,耀眼夺目,为南岳的文物添上了新彩。藏经殿周围土厚水深,温度不太低,植物容易生长,有湘椴、杜英、猴喜欢、甜槠、香榧等珍贵树木,比较完整地保存着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混交的原始植被。在树木中,最使游人感兴趣的就是殿前坡地溪流旁边的摇钱树、同根生、连理枝三棵奇树了。经殿的古迹传说也很多,殿前有灵田,每当秋夜,飞光如烛,可以照见老林古殿的轮廓,疑似“鲁殿灵光”,实际上是萤虫聚舞,闪闪发光所致,人们又称之为“萤火虫朝圣”。灵田前有梳妆台

    26、,相传为明桂王的母亲陈太妃梳妆的地方。附近还有钓鱼台,传说系六朝后主的妃子张丽华钓鱼之所。藏经殿、无碍林、梳妆台、允春亭、美人池、钓鱼台、水月庵、龙池等。 禹王城:这是一个正在开发的景区。寺座落在毗卢洞中心,毗卢洞古称禹王城。洞东南岳金简、石囷、紫盖诸峰兜绕,西南祝融峰、喜阳峰抱负,一条溪水从卧龙岭直泻而下,直下龙凤潭。原始次生林摇曳其右,新开垦的茶园在其左,风光葱郁而旖旎。卧龙岭侧有一条简易公路,约四华里,直达广济寺前,另从望日台畔修有一条石板游路直下龙凤潭。从望日台至文济寺前护龙桥一段石路,陡峭难行,过护龙桥,石板路沿溪铺筑,路随溪转,人在树底的水涧中行走,即在盛夏,亦是寒侵入骨。但野花喷

    27、香,蔓藤匝地,水流石上,草生水中,人就游行在水草花丛之中。龙凤潭、龙凤溪、广济寺原始次森林、广济寺等。麻姑仙境:麻姑仙境位于天柱峰下,属于磨镜台景区中的其中一个景点。相传此处为南岳魏夫人侍女麻姑飞天祝寿的地方,它采取“点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树添景”的造景手法,使该景点成为名符其实的人间仙境。对外开放以来,游客络绎不绝,主要景点有麻姑祝寿、绎珠亭、盗桃石、卧虎石、灵芝石等。南岳-历史人物 任何一座名山总是免不了要跟历史名人结下不解之缘,翻开史册,纵览古今,南岳也不例外。这座集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福寿文化、抗战文化以及书院文化于一体的海内名山,千百年来之所以为人们所心醉神往,与这些古今无

    28、数名人的偏爱是分不开的。相传唐尧、虞舜来此祭祀社稷,巡疆狩猎;大禹在此得“金筒玉书”,“立治水丰碑”;宋徽宗则亲笔题写“天下名山”,封神赐号;清代康熙等六位帝王 也遥颁七块匾额墨宝,立碑勒石。千百年来,前哲名贤、骚人墨客、禅宗羽流、能工巧匠以至近代的仁人志士和现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驻足南岳,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其中有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朱熹、张拭、欧阳修、黄庭坚、张居正、徐霞客、王船山、曾国蕃、彭玉麟、魏源、谭嗣同、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叶剑英、罗荣桓、宋哲元、郭沫若、田汉、陶铸、胡耀邦、王震等。李泌(722-789):假托神仙学子房从半山亭沿着登山公路往上攀约二公里,旁边有一座邺候书院,这是后人为纪念唐代著名宰相李泌而修建的。书院是幢花岗石砌墙的建筑物,屋宇的琉璃碧瓦掩映在松柏环绕之中。门前平坦开阔,有一个花圃。书院古朴、清幽。在书院阶亭的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 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李泌,字长源,生于公无722年,卒于公无789年,享年67岁。原籍辽东襄平,后迁居陕西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他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世人因称李邺侯。李泌是南岳第一个钦赐的隐士。肃宗为李泌在南


    注意事项

    本文(南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