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Word格式.docx

    • 资源ID:17457289       资源大小:19.7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Word格式.docx

    1、1.直接灸技术2.隔物灸技术3.悬灸技术4.温针灸技术三、 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种)1.刮痧技术四、 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4种)1.留罐技术 2 .闪罐技术3.走罐技术 4. 刺络拔罐技术五、 中医微创类技术操作规范(1种)1.针刀技术六、 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6种)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2 .脏腑推拿技术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 4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5.经穴推拿技术 6 .小儿推拿技术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5种)1.穴位敷贴技术 2 .中药熨敷技术3.冷敷技术 4. 湿敷技术5.熏蒸技术八、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6种)1.理筋技术 2 .复位技术3.正骨技术 4 .夹板

    2、固定技术5.石膏固定技术 6 .牵引技术、针刺疗法操作规范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 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 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 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 疾病。【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 0.5 %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操作方法】1.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 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

    3、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 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 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 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 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 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 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2.进针角度和深度2.1角度:是指进针

    4、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2.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 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 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2.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2.2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 一般根据患者体质、 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2.2.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 宜深刺。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

    5、病宜深刺。2.2.4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 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3.行针基本手法3.1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 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3.2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 ,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4.补泻手法4.1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 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4.2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

    6、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4.3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 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 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 术者消毒手指。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 1020分钟。7.

    7、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 现意外,紧急处理。8.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 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9.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 选用卧位。2.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 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

    8、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 调经,亦不应针刺。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 不宜直刺、深刺。肝、 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 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 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 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7.针刺

    9、眼区和项部的风府、 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 要注意 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 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 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2、头皮针【概述】头皮针法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 疾病的一种疗法。头皮针法早在 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在 70年代以后。通过大量病人的治疗, 证明头皮针法 不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独特的效果。和体针取穴不同,头皮计穴位有着六大不同的体系, 且各有特点。主要的为

    10、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焦顺发头皮针穴名体系和方云鹏头 皮针穴名体系三家。其中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 标准,但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上有一定难度。而实际;临床上,以山西焦顺发所提出的头皮针穴位影响较大, 且取穴方法简便,特别适合于初学者,故本节仅介绍焦顺发头皮针穴 名体系,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则作为课外部分附于本节之后,供有 兴趣的读者参考。现将主要头皮针穴介绍如下:在取穴之前,首先要明确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的部位。前后正中线:眉间和枕外粗隆顶点下缘连线。 眉枕线: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顶点的头侧面连线。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向后移 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 角发际前缘相交区

    11、(若鬓角不明显者,可从颧弓中点向上引一垂直线, 将此线与眉枕线交点前 0.5厘米处作为点),上下两点的连线即为运动 区。主治:运动区上互乃,治疗对侧下肢瘫痪;运动区中 2/ 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 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 流涎。感觉区自运动区后移工.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 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下 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疼痛,偏头痛。舞蹈震颤控制区自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本区。舞蹈病、震颤麻痹。晕听区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 2厘米的水平线,共长4厘

    12、米,即为本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足运感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 1厘米,分别向后引平行于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共两条。对侧下肢疼痛、麻木、瘫痪。视区从旁开前后正中线1厘米的平行线与杭外粗隆水平线的交点 开始,向上引4厘米的垂直线,即是该区。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平衡区沿枕外粗隆水平线,旁开前后正中线 3.5厘米,向下引垂直线4厘米,即为本区。小脑损害引起的平衡障碍。上面7个头皮针刺激区在临床上最为常用,另外尚有血管舒缩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运用区、胃区、胸腔区和生殖区等 7个区,因不太常用,故略而不论。【器具药物】头皮针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 初学 者进针有困难可选用 1寸针。小儿则用 0.5I寸针。正确取定头皮针刺激部位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初学者应 用卷尺精确测定,并用龙胆紫药水作好标记。然后嘱病人取正坐位, 分开局部头发(男性病人如有可能应理成光头) ,进行彻底消毒。进针法在进针时要避开发囊、瘢痕及局部感染处,以免引起疼痛。初学者可用指切进针法,即以左手拇指的指甲掐切头穴,右手持针,针尖紧靠指甲缘,迅速刺入皮下。 进针方向与头皮成1530度角。熟练后,可用快速进针法以减轻疼痛,方法为: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