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17588377       资源大小:34.38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1、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粗劣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冷水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多次数词,三3、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

    2、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以为乐四、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而:表转折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诫子书知识点整理一、作者介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二、字词解释1、夫:句首发语词,不用翻译2、之:结构助词,的

    3、3、行:行为4、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5、俭:节俭6、养:培养7、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8、明:明确9、明志:明确志向10、致:达到11、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12、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13、才:才干14、淫:放纵15、慢:懈怠16、励:振奋17、险:轻薄18、躁:浮躁19、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20、与:跟随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22、遂:最终23、枯落: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24、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5、诫:劝勉、告诫26、书:书信(2)一词多义1、之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之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以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

    4、用来2、志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学名词,学业(三)词类活用1、志非志无以成学:2、广非学无以广才:3、远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

    5、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四、文章分析1、本文中心论点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以成学。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蒲松龄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一则说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吊死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以爪伸入,结果为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

    6、教材所选的狼为第二则故事。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聊斋:书斋名;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3、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二、读准字音缀(zhu)窘(jing苫蔽(shn b弛(ch眈(dn)黠(xi瞑(mng暇(xi隧(su尻(ko少时(sho积薪(xn奔倚(y)顷刻(qng变诈(zh4、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四、字词分类整理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只.(止有剩骨

    7、;止露尻尾;止增笑耳)。2、一词多义: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止:止有剩骨(“止”通“只”)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狼不敢前(动词,上前)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名词)3、古今异义:弛担持刀弛放下;今义:松弛。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屁股。一狼仍从从跟随;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8、。4、词类活用: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动)5、特殊句式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五、重点语句翻译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2、其一犬坐于前:译: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

    9、户进行攻击。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寓言四则知识点整理溉汲gij一、重点字词解释:1.穿井得一人(穿:挖掘,开凿)2.溉汲(溉汲:打水浇田,汲:从井里取水)2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4.国人道之:(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5.闻之于宋君(闻: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6.问之于丁氏:(于:向)7.得一人之使(使:使用,指劳力。8.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9. 求闻之若此(若此:像这样,如此)10.不若无闻也(不若:不如,比不上)二、词语分类归纳:重要虚词。(1)之宋之丁氏(助词,的)有闻而传之者(代词,这话)国人道之(代词,

    10、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得一人之使(助词,的)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此之求闻”)(2)其及其家穿井(代词,他的)其人曰(代词,那)奈何忧其坏(代词,它)(3)于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向)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古今异义。穿井得一人(古义:挖掘、开凿;破、透)国人道之(古义:国都;国家)国人道之(古义:讲述;道理)3、重点句子翻译: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浇田,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

    11、“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有听到(这话)就去传播的人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居住在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宋国的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5、问题梳理:1、穿井得一人寓意是什么?(或者给你什么启示或者告诉什么道理?答: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

    12、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道家人物,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事,善于修身养性。“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均出自其中。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杞人忧天(q)星宿(xi中伤(zh躇步(ch跐蹈(cdo)4、重点字词解释:崩坠(崩塌,陷落)身亡所寄(亡:w无,没有)(寄:依存),因往晓之(告知,开导)若屈伸呼吸(你)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只使坠(纵使,即使)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充塞四虚(四方)9.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其人舍然大喜(舍通

    13、“释”,解除、消除。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四、词语分类归纳:重要虚词得一人之使(助词,的)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因往晓之(代词,他)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解除、消除)一词多义。(1)舍太丘舍去(舍弃)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解除、消除)(2)若若屈伸呼吸(你)未若柳絮因风起(像,如)五、重点句子翻译: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身没有依存的地方,便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的人,于是就去开导他。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在天

    14、空中活动,为何还担心(天地)会崩塌陷落呢?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太阳、月亮、星星,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害(谁)。其人曰:“奈地坏何?”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你走路踩踏,整天在地上活动,为何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于是)那(个)杞国人释然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了,很高兴。六、问题梳理:杞人忧天寓意是什么?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如何看待好心人的解释?他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

    15、心诱导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两个重要成语: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穿井得人比喻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忧虑或担心。杞人忧天语法:词性实词、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实词: ()名词人事名词:鲁迅、太阳、山;时间名词:春天、明年;处所名词:北京、学校;方位名词:上、下;抽象名词:品德、质量;判断技巧:1、能受数量词的修饰;2、不受副词“不”的修饰。(二)动词一般动词:走、看;存现动词:有、死亡、消灭;情态动词:爱、恨、怕、想念;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能、能够、愿、肯、敢;趋向动词:进、出、上来、去、上去;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6、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

    17、“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 一本书”、“拿一本书”、“拿一本书”。(三)形容词表形状、颜色的:长、短、红、绿、笔直;表性质的:好、坏、美丽、大方、软、平常;表状态的:快、慢、生动;1、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2、一般可以受副词“很”的修饰,(特殊情况:“雪白”除外) (四)数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

    18、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五)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 2动量词动量词表动作的量。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六)代词人称代词:我、咱、你、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指示代词:这、那、这儿二、虚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1、程度副词: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2、范围副词: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3、时

    19、间副词: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顿时、终于。4、频率副词: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5、肯定副词: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6、否定副词: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7、语气副词: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这办法好得 。这办法好 了。2.“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

    20、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你没有诗经吗?(动)3.“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甲 乙白布 白跑一趟老朋友 老说不完怪事 怪好看净水 身上净是泥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

    21、: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二)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 就、凭、用、靠、拿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表排除的:除了、除非1.

    22、 介宾短语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表时间),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他在家里(动词)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他给了我一本书。介词和动词的区别:1、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

    23、动词可以。2、介词后面不能跟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3、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我和他都去过。(连词)我曾经(和他)去过。(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

    24、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他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四)助词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动态助词:着、了、过、来着,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