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17622518       资源大小:251.04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考点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哲学的基本派别)(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派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考点5、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特点?(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本原归结为具体形态。如阴阳二气与水火木金土五行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本原归结为原子。(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物质本原归结为客观实在。考点6、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特点?(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2、,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著名的观点有,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慧能的心灭法灭,陆象山的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的心外无物,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休谟的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天命、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著名的观点有,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各宗教中的上帝、真主、救世主、玉皇大帝、老天爷,老子的道,朱熹的理生万物。(易经中的太极若理解为阴阳二气或五行学说,则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若理解

    3、为理,则为客观唯心主义;若理解为心,则为主观唯心主义;若理解为客观物质或客观规律,则可归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四)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本质特征)补充: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它具有批判功能、塑造功能和激励功能。(2)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不断创造,不断丰富,用不断发

    4、展的哲学指导新的实践。考点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是什么和怎样建设,三个代表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因为它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

    5、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物质考点9、物质(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性)(1)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非存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还具有可知性、独立性、运动性、规律性、永恒性、无限性。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包含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要求坚持唯物主义。考点10、运动(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6、式,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考点11、规律(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也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性)(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非强加的、现象的、偶然的、多变易逝的)。(2)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受客观条件影响),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并不可违抗。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

    7、规律。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客观规律办事,首先要从客观规律出发。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3)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的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按照客观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创造各种财富,造福人类社会。实事求是就是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规律的必要条件。要反对唯意志论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参考2008年福建省高考题:简要说明我国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是如何体现

    8、按规律办事的。(10分)规律具有客观性,按规律办事,首先要从客观规律出发,嫦娥一号是在进行全面检测并确定符合发射标准的基础上才成功发射的。(3分)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和传回月面图像等成果正说明了这一点。(3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此次探测工程的顺利完成是全民参与、万众一心的结果,是航天和科技工作者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呕心沥血的结果”就充分说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4分)(参考2012年福建省高考题36、图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图11、图

    9、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图11、图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 B、 C、 D、【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经济学与哲学的有机结合,说法不对,量变与质变有本质区别。与题意无关。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说法正确。 考点12、物质和意识?(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性)(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这就是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和特点)人能够能动

    10、地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高度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符合当地的实情)历史的(当时的实情)统一。(参考2011福建高考第35题: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

    11、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B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考点1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性)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依据。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实践,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

    12、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参考2008年福建高考题:结合材料说明,在处理人与气候的关系上应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由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始终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3分)人类活动应充分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维护生态平衡。(2分)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端正利益出发点。(3分)应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指导人类的行动,正

    13、视环境的承载能力。(2分)考点14、实践?概念、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性)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特点是客观物质性(含主体、对象、手段、过程和结果)、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社会变革和科学实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考点15、真理?特点(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掌握在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

    14、反映的人们手里),因此真理具有客观性(最基本属性)。真理还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们要正确区分和对待真理和谬误。(因此需要辨析)(参考2012年福建高考题35、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

    15、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正确,应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只有一个。BD本身说法不对。C与题意不符。考点16、认识过程?特点(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即人们受各种条件限制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即人类认识随着社会实践无限发展,认识具有上升性即

    16、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追求真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使认识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参考2010年福建省高考题: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

    17、”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参考2011福建高考第34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A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 B. C.

    18、D.)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唯物辩证法考点17、(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观与发展观的关系)(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是联系观、发展观。即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相互联系引起的,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二者是统一的关系。考点1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观点(根本观点)、或一分为二。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包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和一分为二。考点19、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辩证法)(生活与哲学万金油)(常用于大题,注意全面)(1)唯物辩证法

    19、用联系、发展、全面和辩证否定创新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全面观和辩证否定创新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考点20、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1)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是客观的

    20、,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联系的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只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走向诡辩论。(3)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容易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考点2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21、,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要求我们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推动整体发展。(2)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要掌握系统优化法,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考点2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常用于大题,增加全面性)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法,坚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原则,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考点23、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原因、前进性和曲折性?(1)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

    22、质是事物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能否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然趋势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要求我们认识客观规律、预见未来趋势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3)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源泉),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要求我们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方法。(4)(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要求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考验。考点24、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1)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

    23、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2)质变又为新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性质才能发展时,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和发展;(3)向上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若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急于求成的激变论和优柔寡断的庸俗进化论。(四)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考点25、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用相反相成观点看问题。(2)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相互对立,要

    24、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3)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但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要用对立统一观点全面地看问题补:矛盾同一性原理及方法论:(1)矛盾具有同一性。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又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要求我们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协调发展和包容性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注意:包容性增长或和谐社会

    25、的哲学依据)考点26、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既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也有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和阶段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如水果的共性)存在于特殊性(苹果梨子等个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26、义的理论依据。考点27、(办事情)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方向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事物发展,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中心和关健、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考点28、(看性质)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起主导作用,矛盾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性质,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看本质、识大体和顾大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考点29、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27、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认识方法,即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补充:策略的灵活性的哲学依据: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包括唯物论中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包括认识论中认识的不断发展,包括辩证法中联系观、发展观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原则的坚定性的哲学依据: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包括唯物论中世界是物质的、规律是客观的,包括认识论中实践具有客观性和社会历史性,包括辩证法中矛盾具有普遍性。考点3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

    28、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和阶段各有其特点。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一个重要原则。(参考2012福建高考题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材料二 福建某著名民营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利义兼顾,诚信不欺,重视节能减排,依法纳税,积极捐助慈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