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 资源ID:17671620       资源大小:76.19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教案22. 我们奇妙的世界课题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无比热爱之情。教学时,主要采用“以学生观察为基础,以朗读为方法,以思考为核心,以情感为灵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学生)2.观察大自然,有自己的发现。(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重点掌握

    2、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观察大自然。(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教师导入课题:课前,老师让大家观察大自然,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2.课件展示自然景观图片。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1.交流观察大自然的发现。2.欣赏日出日落、下雨等自然风光图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3.齐读课题。4.理解题眼“奇妙”。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3.教师指导书写。4.教师当堂检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1.学生读课文

    3、,一边读一边圈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2.跟随教师学习本课生字词。3.学生回答教师有关识字、读词的提问。4.齐读带生字、词语的句子,教师正音。1.形近字组词。幻( ) 蜡( )幼( ) 错( )模( ) 乘( )摸( ) 乖(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作者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3)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课文,思考问题。2.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1)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2)

    4、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是从天空和地面两个方面介绍的。(3)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_3.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抄写在下面。_四、教师小结。(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作业。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畅谈收获。2.完成作业。教学反思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所以我觉得在语文课上,学生应该“读”占鳌头,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有感情地读,在读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

    5、,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教师听写词语。2.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1.学生听写词语,同桌互查。2.跟随教师回顾内容,思考回答问题。二、品读感悟天空的奇妙。(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1)天空展示的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语句。(2)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具体的?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找出比喻句,体会语

    6、言的生动形象。1.学生自读第28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画出第28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交流体会比喻的形象性。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 )(2)云彩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 )(3)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 ( )三、品读感悟大地的奇妙。(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默读第916自然段,思考:(1)这部分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2)仔细读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景色之美。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

    7、第916自然段。2.小组讨论交流问题。3.全班交流,教师评价订正。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四季的美景。5.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读出了什么?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_四、总结全文。(用时:5分钟)1.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2.总结文章的写法。3.布置作业:按课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段。1.齐读最后两段,交流最后两段的作用和蕴含的道理。2.全班交流总结文章的写法:“总分总”的结构;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抓住特点,把事物写生动。3.完成作业。6.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课前观察到的事物写具体。

    8、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我主要是抓住课文主要的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多次朗读课文,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效果很好。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片段品味语句,感受世界的奇妙。师: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生:(齐答)天空、大地。师:请同学们默读第28自然段,天空展示的哪些景物让你感到奇妙呢?(学生读文,同桌合作后交流)生1:天空中的早晚颜色的变化太奇妙了。早上,天空由粉红色变成蔚蓝色;傍晚天空中又呈现出金色红色和紫色。生2:天空中的云变幻出各种形状,让人有无限的遐想。生3:下雨后地上的小水洼如同有趣的镜子,多么神奇呀!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9、那么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把这些事物写具体的吗?生1:从颜色变化来写。生2:从形状上观察。生3:按顺序来写,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师:除了这些事物,你还能说出天空中的哪些事物?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生1:天空中飞来一群群小鸟,今天是鸟的联欢会吗?生2:我的风筝飞上了天空,好像要与白云比美呢。23.海底世界课题海底世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活动、植物及矿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时,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

    10、产。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学生)2.收集海洋景物的图片。(师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习重点认识重点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2收集海洋景物的图片。(师生)3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出示收集的关于海洋景物的图片。播放海底景色的视频。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感受。3.板书课题。1.学生看图片和视频,谈对海底世界的感受。2.

    11、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3.齐读课题。1.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_二、读文识字。(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指导书写。3.教师检测生字掌握情况1.熟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同桌交流讨论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3.认真读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给下面汉字补充音节。q_ _ j_窃 私 警_o _o _胞 藻 属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1.学生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段落层次,了解每段讲了什么。3.点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

    12、然段,体会其作用。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2.全班交流讨论,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3.反复读首尾两段,根据全文内容体会其作用。3.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_,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_。4.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_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出示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学反思识字教学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有助于学生读好文章,理解内容。这节课的识字教学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其次,本次教学主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方法简单适用,收到的效果也很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13、.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安排学生默读课文,交流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的?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回答问题。课文是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的活动、海底植物、矿物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的。二、精读理解。(用时:28分钟)1.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1)了解海底的光线。(2)理解“波涛澎湃”的意思。2.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1)语段开头是什么问句?(

    14、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3)理解“窃窃私语”。3.指导学生阅读第四自然段,思考:(1)用“”画出中心句。(2)文中介绍了哪几种鱼的活动?(3)“免费的长途旅行”是什么意思?4.读第五、六自然段,思考:(1)这两个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2)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海底植物?1.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小组交流了解海底的光线,讨论“波涛澎湃”的意思。2.默读第三自然段。交流:语段开头是一个设问句;这段话是围绕“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来写的。“窃窃私语”指私下里小声交谈。3.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交流问题:(1)第一句是中心句。(2)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3)指贝类巴

    15、在船底,自己不动就能到别的地方。4.读第五、六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问题。(1)从海底的植物和矿藏来介绍的。(2)从植物的颜色和大小两方面来介绍。5.仿写拟声词。例:蜜蜂(嗡嗡)小狗( )小鸟( )小羊( )小鸡( )6.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1)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_(2)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_三、总结拓展。(用时:7分钟)1.浏览全文,总结从文中知道了哪些关于海底的知识。2.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海底的资料。1.全班交流关于海底的知识。2.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资料,丰富见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对文中描述的漆黑的深海光点闪烁、动物们窃

    16、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及海底的植物都不是很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而,多媒体的运用,突破了这一难点,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最终学习效果较好。海底世界教学片段比较句子,体会词句的妙用。(教学重点)师:海底动物会像人一样说话吗?生:(齐答)不会。师:课文中用“窃窃私语”来形容动物发出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拟人的修辞手法。师: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我们根本听不到,怎么办呢?别着急,老师给你们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我们来听一听海底有哪些奇妙的声音。(多媒体播放录音)生:我听到了呜呜、叽叽、嗡嗡等各种奇怪的声音。(幻灯片出示文中描写声音的句子)师:“有嗡嗡

    17、声,有啾啾声,有汪汪声”这句话和书上的句子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生1:我更喜欢书上的句子,书上写“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我好像真的听到海底动物像蜜蜂一样嗡嗡的叫声。生2:我也喜欢书上的句子,书上用“有的像一样”打比方的方法,用我们熟悉的蜜蜂、小鸟、小狗、人打呼噜的声音,我认为很形象。师:书上的句子写得多形象、多生动啊!句子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加深我们对大海深处声音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哪位同学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刚才听到的声音?(学生再次发言、交流)24.火烧云课题火烧云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

    18、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时,从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读为主,边读边想象,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来体会火烧云的特点,并借助这些词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2.收集火烧云的图片。(师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会认会写本课的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霞光照耀下的景物的变化。学习重点认字、读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字、读词。(学生)2.收集火烧云的图

    19、片。(师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情导入。(用时:5分钟)1.教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学生欣赏。2.板书课题。3.简介火烧云。1.学生观看火烧云的图片并交流图片内容和感受。2.生齐读课题。3.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理解词语。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4.组织学生互考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2.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3.学生认读词语,小组讨论怎样识记生字新词。4.同桌互考生字词,

    20、并互相检查订正。1.一字组多词。灿( )( )腿( )( )猛( )( )威( )(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用时:15分钟)1.教师安排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文中做上记号。(2)这些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2.讨论:为什么各种事物在霞光下会变色?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1.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反馈,回答问题。(1)描写了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2)这些景物的颜色都发生了变化。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小金猪了。2.交流讨论各自的看法,教师指正。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2.发挥想象:霞光下还有哪些景物会发生变化?

    21、会有怎样的变化呢?_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收获。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读写本课生字新词。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节课的收获。2.根据要求完成作业。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火烧云的美。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特点。2.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动静结合地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学习重点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前准备制

    22、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巩固,自主学习。(用时:7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新词,复习巩固。2.安排学生读课文第26自然段,思考:(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描述火烧云的?(2)火烧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在文中做上记号。3.学生交流讨论。1.学生读写本课生字新词。2.读课文第26自然段,思考问题。3.自主探究,同桌合作,将重点词句做上记号。4.同桌交流讨论。3.读拼音,写词语。cn ln xin mn( ) ( )wi w zhn jn( ) ( )二、师生合作品读课文。(用时:25分钟)1.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什么叫火烧云。请同学们再读一

    23、遍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变化极多”的特点?2.读第3自然段,画出语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3.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作者描写了火烧云的几种形状?你还能说出几种没写出来的形状?4.课件出示火烧云颜色不断变化的图片。5.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思考问题:火烧云除了作者描写的颜色、形状以外,还有什么颜色和形状呢?6.教师指导学生默读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美丽景色的留恋之情。1.学生快速读课文第36自然段,归纳出:课文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2.学生读第3自然段,汇

    24、报描写颜色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3.学生自由读第46自然段,找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句子,读后汇报:作者写了马、大狗、大狮子这几种形状。4.学生观看火烧云绚丽多彩的画面后谈感受,小组谈论交流,尝试用一个成语归纳。5.学生小组合作交流:(1)颜色:金色、深红、暗红、淡红、黄色、紫色(2)形状:鸟、飞机、心形、正方形、棉花糖、龙形6.学生齐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火烧云下去时恍恍惚惚的画面,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4.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段话。_5.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1)“烧”的意思是:_。(2)

    25、这句话的意思是:_。6.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1)“恍恍惚惚”的意思是_。(2)这句话的含义是:_。三、总结全文。(用时:8分钟)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学习课文写法。2.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1.学生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动静结合地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2.想象火烧云的美丽。3.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文、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多、快的特点,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这种变化,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丽。最后的总结主要从方法上进行总结,能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帮助。火烧云教学片段丰富词汇,积累

    26、语言。(教学重点)师: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是很生:(齐答)多。师:都有哪些颜色呢?生1:红彤彤、金灿灿。生2: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生3: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大家能不能分别用“像一样的色”来描述一下呢?生1:“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色。生2:“梨黄”就是像梨一样的黄色。生3:“茄子紫”就是像茄子一样的紫色。(课件出示这三种颜色,学生欣赏)师: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师:你们看,这些颜色漂亮吗?(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视频)师:我们试着用“葡萄灰、梨黄”这种“事物名称+颜色”的形式来说说你看到的颜色吧!

    27、生1:苹果绿。生2:石榴红。生3:西瓜红。师:说得真好。火烧云的颜色多美啊!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呢?生1: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生2:绚丽多彩,色彩斑斓师: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看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师:感情很充沛,大家试着背一背吧!(学生练习背诵)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学习目标】1.鼓励学生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劝说。2.了解和感悟劝说语言的特点和技巧,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3.了解大熊猫,并能整合资料,写一篇作文向大家介绍大熊猫。4.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平时多积累好词好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5.通过词句段学会用问句开头写一段话。6.学写寻物启事,注意格式。7.注意笔画较少的字和笔画较多的字的间距架构。8.积累约定俗成的八字成语。【学习重难点】1.了解和感悟劝说语言的特点和技巧,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劝说。2.整合信息,向大家介绍大熊猫。3.学会写寻物启事;积累八字成语。【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