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17867327       资源大小:49.37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反思: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课题二 比一比单元目标:1、 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2、 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单元重点: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单元

    2、难点:1、 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2、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课时安排: 1课时比一比(长短高矮)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页。1、 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2、 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3、 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教学重点:1、 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1、 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2、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实物、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二、新课导入。、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当学生说出答案

    3、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明确目标。三、新课教学。、明确比较的要求。()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练习P4。()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小结。

    4、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四、巩固练习。、课本P5想想做做。(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五、质疑。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预习P6比一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

    5、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分一分课本第89页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认识分类的方法。 2、知道怎样进行分类,能按一些简单的要求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 3、渗透集合的思想。初步认识分类的方法。能按简单的要求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教学准备:学具盒(木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文具盒(各种笔、尺子、橡皮、戒刀等)复习1、数一数,画一画: ( ) ( ) ( 7 )2、比一比:大的画“”,小的画“”谈话导入:同学们,小玲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把这些物品该怎么

    6、放?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愿意)新课教学1、出示挂图,知道观察课本插图,了解学生观察能力。(1)图中有什么?(文具盒、学具盒、各种笔、各种图形、直尺、橡皮等)(2)那些东西放在学具盒里?(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木棒)(3)那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各种笔、橡皮、直尺)2、小结:把同属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分类”。3、我们终于帮助小玲解决难题了,你们真是爱助人的好孩子。4、试练:把圆形圈在一起。练习设计:1、第8页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2、第9页第2题,把这些东西放在两个袋子里怎样放合适?3、第9页第3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作业:1、复习课本第8第9页2、试完成课

    7、本第9页第4题,可以怎样分?分成几类?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位置(上下、前后) 教学要求:1、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2、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

    8、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 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2、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3、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二、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 出示主题图教室。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9、2、 讨论交流。(1)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2) 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3)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3、 分组讨论。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4、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

    10、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5游戏。(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2)拍手。 上 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三、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2、“想想做做”第2题。(1)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2) 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3)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

    11、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小组讨论后汇报。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小组交流后汇报。四、 总结评价。1、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

    12、大家。2、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五 认数(一)认识15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2、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 = 、 、一、 教学

    13、目标:1、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2、 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二、 导入:故事:第三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较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应。“=”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这时兔妈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妈妈没得吃怎么办?(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老大和老二想平时妈妈那么辛苦,应该让妈妈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的走掉了。(这时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少,“)”)出示:=、三、 教学过程:1、 教学“ = ”一个对一个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14、教师示范写法“ = ”。 学生操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2、 教学“”从图中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讲评书写。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小结。3、 巩固强化:做一做:13题,相对应的一课一练。教后记:1 通过小白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2 通过记儿歌的方法使学生区分清楚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3 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大于号、小于号还不太能区分。主要是方向性的错误。1能认真、详细地提前备好课,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教学方法,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 认识691、 情境中抽象出69

    15、的过程,认识并会写69。2、 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二、 教学过程:1、 认识69。出示套圈游戏,观察到什么?小朋友交流汇报。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找数字卡。涂色游戏,想想做做第1题。2、学写69。三、 巩固深化:第一关:游乐城,想想做做第3题。第二关:打扑克,比大小。第4题。第三关:找座位。第5题。第四关:吃水果。第6题。四、 总结评价,归纳。1 小学生基本上能掌握6、7、8、9具体含义和书写。2 较多错误的是8的书写顺序。3 联系生活用数字说话学生还说得不够好,不够开阔。六10的认识1、 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 在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

    16、,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二、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小朋友位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数鸭子音乐响起,10个小朋友正欢快的在台前跳舞。今天,我不是叫你们数鸭子,我请同学们帮我数一数由几个小朋友在跳舞。三、 学过程:1、 出示挂图,数出10个小朋友。2、 实物操作。(用圆形代替小朋友)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字是104、 拓展应用,你能用10说句话吗?小组内说一说。5、 写10比赛。6、 总结。四、 巩固深化:想一想做一做:第1题。认数,数数。 游戏24题。五、 总结谈话: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想的?1 这节课由于内容比较少,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掌握。2 书写也写的比较好。认物体(一)认物体1、

    17、 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2、 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3、 导入(做房子游戏)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在做一栋,我们今天也来做做小小建筑师。4、 动手操作1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2 介绍自己的作品3 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5、 动手摸索:搭积木。分一分。识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你能说

    18、出他们的名字吗?7、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8、 小结。四、 巩固认识:9、 想想,做做:13题。10、 对应一课一练。 (二)有趣的拼搭1、 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2、 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1、 激趣揭题:出示小红花,交朋友。回忆上节学了哪些物体?2、 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3、 组织活动:滚一滚。A听口令操作。B讨论交流。C左右轮流操作。D师生共同总结。堆一堆:A操作。C学生评价。过程:派四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积木比赛,看看谁的车子开得快?(评出冠军后说说为什么他能得冠军?摸一摸:A指名上台摸。闭上眼睛,让学生出来摸一摸,不准偷看

    19、,你能猜出你摸的是什么物体吗?(猜对的掌声表扬)B分小组堆。搭一搭:A学生操作。看看谁堆得高?圆柱体很难堆起来,球不能堆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堆得高。C;评选优秀设计师。数一数:A投影出示三幅图。B学生说。C看课本图填数。1 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很快认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2 有一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圆形和圆柱、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3 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具体说出圆柱、正方体和正方体的作用。七分与和 (一)25的分与和1、 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2、 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一) 激趣铺垫:设疑提问讲述(教师拿3朵花拿在一

    20、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你还有其他方法吗?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二) 实践操作:教学4的分与合: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操作: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提问讨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教学5的分与合,让学生自己发现。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 的所有分法。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

    21、出探索结果。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三)想想做做:三、 总结评价。1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分合,但是对于按顺序的分合有些学生比较难掌握。2 小组之间的讨论效果不太好,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有点乱。(二)6、7的分与合1、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2、 发展动手能力。1、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32页例题中的空格。2、动手操作尝试练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3、活动游戏:想想做做15题。连一连。说一说。对口令。吃螃蟹。4、小结: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5、作业独立完成68题。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的组成,我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流认识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6分成3和3呢?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动手去把7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7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