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7969139       资源大小:85.3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1、当车转弯时,只要操作车上离合装置,即竹绳、滑轮(分别居于车左和车右的小轮)和铁坠子,就可以控制大平轮的转动,从而使木人指向不变。例如,当车向右转弯,则其前辕向右,后辕必向左,此时只要将绕过滑轮的后辕端绳索提起,使左小平轮下落,从雨与大平轮离开;同时使右小平轮上升,从而与大平轮啮合,大平轮就随右小平轮而逆转。由于各个齿轮匹配合理,车轮转向的弧度与大平轮逆转弧度相同,故木人指向不变。由此可见,古人已经掌握了关于齿轮匹配的力学知识和控制齿轮离合的方法。其后,吴德仁鉴于燕肃所制的指南车不能转大弯,否则指向就失灵这一大缺点,重新设计制作指南车。吴德仁指南车基本原理与燕肃一致,只是在附设装置方面较为复杂。

    2、他的车分上下两层。上层除木人指南外,还有二只龟、四只鹤和四个童子。上层13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就是为它们设的。下层的齿轮装置与结构如前所述。是他发明了绳轮离合装置,以保证车转大弯也不影响木人指向。英国李约瑟博士在对指南车进行详细研究后指出,无论如何;指南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共协稳定的机械,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摹控机械。(节选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南车由装有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装置的车子和一只手始终指向南方的木人构成,是我国古代重大的机械发明之一。B指南车是一种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它的发明者是谁尚无定论,但据史料记载,马钧、燕肃、吴德仁最有可能是发明者。C指

    3、南车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指示方向的作用,是因为车上各个齿轮匹配合理、车轮转向的弧度与大平轮逆转弧度相同。D指南车的发明受到后人高度评价,曾有外国学者指出,指南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共协稳定的机械,是世界上第一部摹控机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关于指南车的传说说明上古时期的人们就有了发明指示方向的机械的愿望,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愿望变成了现实。B作为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发明了用于农业灌溉的龙骨水车,还改造了诸葛亮所制造的连弩。C当指南车转弯时,人们通过操作车上由竹绳、滑轮和铁坠子构成的离合装置来控制大平轮的转动,从而达到指向目的。D和燕肃制造的指南

    4、车相比,吴德仁制造的指南车基本原理更为科学合理,它克服了燕肃的指南毫藤大弯就指南失灵的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钧制造指南车并非一帆风顺,他遭到了朝中官员的反对。这说明任何发明创造都有可能遇到来自社会的阻力。B满足人们的需要是发明创造的动力,指南车的发明满足了人们出行指示方向的需要,龙骨水车的发明满足了人们灌溉的需要。C从指南车的工作原理可知,我国古人很早就掌握了有关齿轮匹配的力学知识和控制齿轮离合的方法,否则就制造不出指南车。D尽管附设装置较为复杂,但如果没有绳轮离合装置,吴德仁制造的指南车在转大弯时,车上木入睡指的方向就会偏离南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

    5、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被遮蔽的王伯群汤 涛王伯群(18851944年),贵州兴义人,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教育家。由于过早陨逝、政治因素等原因,长期被人们遗忘。这是对王伯群的不公平,也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史的不公平。1924年,原任教于厦门大学的欧元怀教授,应厦大失学青年要求,在上海筹办新校。王伯群认为国家根本端赖教育,于是慷慨捐资创办大夏大学,并被公推为董事长。自此,除参与政治活动之外,他全力投入大夏大学的建设、发展。王伯群是大夏大学的创建者,也是大夏的精神引领者。大夏创办之后,新建的大学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上海滩的大学多达四五十所,竞争殊为激烈。为谋求大夏之发展,王伯群秉承“服务国家,日

    6、公日诚”精神,制定“自强不息”之校训;提出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职员苦干的“三苦精神”;借鉴牛津、剑桥大学的管理经验,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实行“导师制”,探索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管理。在创校十周年校庆时王伯群阐明创校“四大精神”:革命精神、牺牲精神、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他主持制定大夏大学民族复兴教育实施纲要,以民族复兴为施教总目标,主张大学应“追求学术研究之自由与独立,涵育革命与民主精神”;大学教育应符合社会环境,当以“复兴民族”为办学宗旨;提倡生产教育,以救济垂危之国民经济;实施军事教育,以培养民族之自卫能力。王伯群广为延聘马君武、郭沫若、戴望舒等名师,培育出熊映楚、吴亮平、杜星垣、周扬等各行各业栋梁

    7、之才。仅院士和学部委员,大夏就出了15人。大夏社会声誉日隆,其美丽校园和优良的师资尤为人称道,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被誉为“东方哥伦比亚大学”。夏元踝是爱因斯坦的学生,1924年来大夏任教授。1944年8月13日,夏突患心脏病。闻悉病状,王伯群极力组织抢救,并亲撰公函请求中国红十字会为夏教授提供血浆。夏教授予18日不幸逝世,王伯群悲痛欲绝,含泪撰写讣告。为解决家属的生活之忧,王伯群为夏元琛教授发起了遗属养育金筹集活动。1937年8月,淞沪事变,抗战军兴。王伯群积极应对,寓救国于教育,他赴南京与教育部商定,在庐山组建我国抗战时期的第一所联合大学复旦大夏联合大学。大夏初迁贵阳,荆榛塞途

    8、。王伯群率领全校师生力克困难,在极短时期里,建设新校园,举凡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无一不备。大夏自迁贵阳后,经济上的困难与日俱增。王伯群殚心竭力,维持至1942年,深感经费支绌,决定呈请国民政府援照复旦大学例,改为国立大夏大学。但行政院未征求大夏大学的意见,将大夏大学改为“国立贵州大学”。大夏师生、校友闻悉后,舆论哗然,群起反对。特别是在校学生,啸聚操场,强烈抗议。国民党宪兵闻讯,旋把太夏包围。王伯群获悉消息后,为,保护学生,赶忙前去制止。他说:“对大夏的爱护,我不落人后。大夏的成败荣辱,与我分不开。我向大家保证,我能把学校完整地迁回上海去。”他接着指出,教育部设立贵州大学,那是他们的事

    9、,与我们大夏无关。教育自由和学术自由,如人身自由一样,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容侵犯的。王伯群的讲话鼓舞了师生维护学校尊严的斗志和信心。由于全校师生、校友态度坚决,行政院只好收回成命,大夏仍然保持私立。大夏是内迁贵州最早、办学最长的一所大学,也是深入贵州社会最为切实的高校。自播迁入黔到1946年返回上海,大夏办学8年,在贵州有毕业生1576人,对贵州文化发展尤其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伯群倡导大夏要在促进西南文化发展和资源开发方面作出贡献。“我大夏大学之在西南,为贵州最高学府,所负使命,既重且大”,大夏当“协助政府以开发西南之资源”“促进西南之文化”。他成立“农村改进区”,由大夏和当地政府联合开展

    10、建设实验,力促百姓生活安定,努力于各项生产建设,实现“抗战救国”。大夏成立社会研究部,启动对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出版贵州苗夷歌谣贵州苗夷社会研究等著作。这些民族调查研究的成果,让外界重新认谀了贵州人,启发了少数民族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1944年12月20日,王伯群积劳成疾,在重庆逝世。他临终写下遗嘱,日:“吾大夏校友,服务国家,尤须力行公诚二字,以发扬大夏之精神,余虽不及见国家复兴,但知革命成功之有日,此心亦无憾矣。”【相关链接】王伯群,1905年留学日本,适逢孙中山在日本倡导革命,便加入同盟会。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后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19271933年任国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长。

    11、著有交通事业改革方案电政设施三年计划航政建设纲要等著作。(XX百科)王伯群先生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典范性人物。他对大夏创校、建校、发展壮大贡献最巨。他对教育的理解、对民族复兴的理解、对学生的爱护、对教师的尊重,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办学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在王伯群与大夏大学新书发布会上的致辞)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时,新建的大学不断涌现,大夏大学也应运而生。通过王伯群的努力,大夏大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被誉为“东方哥伦比亚大学”。B大夏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仅院士和学部委员兢有15人;在贵州办学8年,为当地培养了众多

    12、人才,对当地文化发展尤其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C在大夏大学创建、发展过程中,王伯群的贡献最为巨大,因此他被后人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典范性人物,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人们仍有启迪意义。D由于种种原因,王伯群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解,本文主要从教育这个角度还原了真实的王伯群,介绍了王伯群对我国高等教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5面向现实、服务社会是王伯群的教育思想之一,从文中看,这一教育思想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6为什么说王伯群是大夏大学的精神引领者?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剃头匠 申赋渔“剃头爷爷来了。老远看到剃头匠,我就跑到屋子里大

    13、喊。剃头匠夹着细长的木盒子,脚步轻快,声音洪亮。“木匠!”剃头匠一面招呼爷爷,一面把腋下的盒子放在椅子上。爷爷在我大喊大叫之后,已经走出屋子,笑眯眯地在门口站着。盒子是桃木的,正反两面各雕着两位神将,面目凶恶。这盒子常常使人想起身怀绝技的武林怪客。不过剃头匠并不怪,整天嘻嘻哈哈,跟大人小孩开各式玩笑。剃头时,爷爷总排在最后一个剃。他不只要剃头,还要刮脸、掏耳朵。其中刮脸,是最让他快活的。剃头匠先拧了一块热毛巾,敷在他的脸上,然后用手在爷爷的脸上抹上一层薄薄的泡沫。这时候动作就要轻了,剃刀在脸上发出沙沙的声音。爷爷苍老的脸一点一点露出干净的模样。他的眼睛微闭着,嘴里似乎发出快活的呻吟。剃刀从额头

    14、到两颊,到嘴唇,到下巴,到喉咙。终于剃好了,爷爷靠在椅子上,像是睡着了。剃头匠还要用热毛巾给他擦脸。擦过两遍,剃头匠从爷爷脖子上解下布单,迎风一抖,啪地一声。这时候,爷爷才慢慢醒过来。“怎么样,木匠?“嗯,嗯。”这就是爷爷的回答。听到这声音,剃头匠很满意。剃头匠住在村子后面的河边上。一个人,住两间茅草屋。剃头匠每个月要挨家走一圈,这一圈要走五天。这五天里,中饭和晚饭轮着在各户人家吃。我家吃中饭了,晚饭就到隔壁家,明天呢,再到隔壁的隔壁一家,如此循环。哪家伙食好一点,差一点,剃头匠不计较。不过,剃头匠来了,家家都要去割肉,或者杀鸡,这是一件相当隆重的事。大年三十这一天,剃头匠是不离家的。他要把庭

    15、院打扫干净,门上贴上春联,掸掉屋梁上的灰,贴上福、禄、寿的神像。这些事情都得在上午办好。到下午了,他就搬把椅子,坐在屋门口,捧着水烟咕噜咭噜地吸。这是他剃了一年的头,等待收获的时候。每一户人家,都会在这天下午拜访剃头匠。有人送来刚蒸出来的馒头,有人迭豆腐,有人送鱼送肉,还有人送米送面送油或者自家腌的香肠鸭蛋。来人送了什么,是多,是少,剃头匠都不在意,他总是显得过意不去:“哎呀,太多了,太多了。”爷爷往往是最后一个来。他要一样一样看剃头匠的收获,剃头匠就一样一样指给他看,脸上满是得意的光辉。等都看完了,爷爷才回家去,拿来剃头匠过年还缺的。要是什么都不缺,就包个红包。申村人对剃头匠的敬重,有点过。

    16、我是在上了高中之后,才知道缘由的。这时候的剃头匠,已经七十多岁,拿剃刀的手开始有点抖了,可是爷爷和一班老人,还坚持请他动手。剃头匠年轻时在北边的一座大庙里做杂工。一年多,方丈就教他剃头。给和尚剃头不是容易的事,学了两年,还没有满师,日本人就打过来了。一天,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带了人,在庙里开会。日本人知道了,半夜里围了上来。书记立即组织突围,书记断后,没跑掉,开枪自杀了。日本人忙了半天,只抓了一个死了的书记,很恼火,就把和尚们赶到庙门口,要方丈供出共产党的去向。方丈哪知道什么。日本人问了半天,很不耐烦,就把方丈捅死了,一把火烧掉大庙。然后驱赶和尚和杂工们,给部队挑弹药。后来,有人就推荐剃头匠给日本

    17、兵理发。一试,日本兵们个个满意。那是一个午后,中队长差人喊剃头匠。中队长的住所是一座前后两进的老屋。前屋住的是士兵,后屋是中队长的卧室和办公室。剃头匠已经来过几次了,不只是中队长,这屋里上上下下的人,他都熟识,都是他剃过头的。中队长有个习惯,刮过脸之后,太舒服了,他要靠在椅子上睡一会儿,这时候你不能喊他,刮完了,悄悄收拾好东西,蹑手蹑脚走就行了。中队长在椅子上坐着,看剃头匠过来,笑着递给他一支卷烟。剃头匠接过来,朝他弯弯腰表示感谢,然后夹在耳朵上,他舍不得抽。剪完头发,剃头匠用热水湿了毛巾,拧一拧,轻轻盖在中队长的脸上,然后拿出剃刀,在磨刀布上磨两下。揭开毛巾,剃刀在中队长的脸上如轻柔的手指一

    18、般滑行。中队长的眼皮抖了抖,吸一口气,呼出,整个身体惬意地松弛下来。剃刀经过额头、鼻翼、嘴唇、下巴、咽喉,然后轻轻一抹。中队长什么声音也没有发出,血流如注。剃头匠收拾好工具,出了门,轻轻把门带上。到了前屋,从耳朵上拿下纸烟,向一个士兵借了火,朝他弓弓腰,转身出去。剃头匠是撑了只小船离开的,小船应该是他早就瞄好的。几天之后,剃头匠回到了他已多年未回的申村。他请人在他系着小船的岸上,搭了一个茅棚。78岁的时候,他在这里去世。 (选自匠人,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剃头爷爷来了。”小说以此开篇,先声夺人,既亮出了小说的主人公,又写出了主人公剃头

    19、匠在申村受欢迎的程度。B爷爷是明理之人,秉性纯朴善良,因而大年三十看剃头匠缺什么就送什么,如果剃头匠不缺什么就包个红包。C剃头匠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拿剃刀的手开始有点抖了”,但是爷爷和一班老人依然相信剃头匠的手艺,坚持让他剃头。D以“我”为视角叙述故事,既增加了小说的童趣,使小说幽默诙谐;同时,还以“我”的所见所闻把情节贯穿起来。E描写刺杀日军中队长的语言平静从容,而这一情节却惊险紧张,从容的语言和惊险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给人以震撼。8小说是如何表现剃头匠技艺之高超的?请简要分析。9小说描写了申村这一典型环境,这一典型环境主要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全文说说它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6分)二、古代

    20、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奚斤,代人也,世典马牧。太宗即位为郑兵将军循行州郡问民疾苦太宗幸云中斤留守京师昌黎王慕容伯儿反斤闻而召伯儿穷问款引悉收其党诛之世祖即位,为司空。世祖征赫连昌,遣斤率兵袭蒲坂。昌守将赫连乙升闻斤将至,惧,弃满坂西走。斤追败之。斤入蒲坂,收其资器,百姓安业。与赫连昌相持,累战破昌。昌遂走上邦,斤追之,至雍,不及而还。诏斤班师,斤上疏曰:“赫连昌亡保上邦,鸠合余烬,未有盘据之资。今因其危,灭之为易。请益铠马,平昌而还。”世祖曰:“昌亡国叛夫,击之劳伤将士,且可息兵,取之不晚。”斤抗表固执,乃许之。斤进讨安定,昌退保平凉。斤

    21、屯军安定,以粮竭马死,遂深垒自固。监军侍御史安颉击昌,擒之。昌众复立昌弟定为主,守平凉。斤自以元帅,而擒昌之功,更不在己,深耻之。乃舍辎重,轻赍三日粮,追定于平凉。娥清欲寻水而往,斤不从。斤自北道邀其走路。定众将出,会一小将有罪亡入贼,具告其实。定知斤军无粮乏水,乃邀斤前后。斤众大溃,斤及娥清为定所禽,士卒死者六七千人。后祖克平凉,斤等得归。世祖大集群臣,议伐凉州。斤曰:“河西王牧犍,西垂下国,虽内不纯臣,而外修职贡,宜加宽宥,恕其微愆。去岁新征,士马疲弊,未可大举。其地卤薄,略无水草,大军既到,不得久停。彼闻军来,必婴城固守。攻则难拔,野无所掠,终无克获。”世祖不从,征之,斤随世祖征。凉州平

    22、,以战功赐僮隶七十户。以斤元老,赐安车,平决刑狱,谘访朝政。斤聪辩强识,善于谈论,远说先朝故事,虽未皆是,时有所得。每议大政,多见从用。真君九年薨,时年八十。世祖亲临哀恸,谥曰昭王。(节选自魏书列传卷十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即位为郑兵将军循行州郡问民疾苦太宗幸云中斤留守京师昌黎王慕容伯儿反斤闻而召伯儿穷问款引悉收其党诛之B太宗即位为郑兵将军循行州郡问民疾苦太宗幸云中斤留守京师昌黎王慕容伯儿反斤闻而召伯儿穷问款引悉收其党诛之C太宗即位为郑兵将军循行州郡问民疾苦太宗幸云中斤留守京师昌黎王慕容伯儿反斤闻而召伯儿穷问款引悉收其党诛之D太宗即位为郑兵将军循行州郡

    23、问民疾苦太宗幸云中斤留守京师昌黎王慕容伯儿反斤闻而召伯儿穷问款引悉收其党诛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空,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和成语“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意思相同。B疏,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类文章,此类文章还包括表、对策、封事等。C世祖,是我国古代帝王的庙号之一。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有时用来纪年。D职贡,上贡赋税,指落属国或外国对于朝廷按时的贡纳。按时职贡表示臣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奚斤追随世祖征讨,立有大功。他率领军队击败了赫连昌的守将赫连乙升,后又与赫连昌对峙,多次击败赫连昌,迫使赫连昌逃到上邦

    24、。B奚斤坚持自己主张,有违君命。世祖诏令他班师回朝,他却上奏认为应该趁机追击;世祖要求停止用兵,他却自作主张继续征讨赫连昌。C奚斤身为统军主帅,刚愎自用。他以赫连昌被他人擒获为可耻,于是舍弃辎重,轻装上阵,追击赫连定,但没有听从下属建议而遭致失败。D奚斤深受世祖赏识,恩惠优渥。凉州平定后,他因战功受赏奴隶七十户;因是朝中老臣,他被赐给小车;他去世后,世祖亲自前往吊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斤自北道邀其走路。定众将出,会一小将有罪亡人贼,具告其实。(2)远说先朝故事,虽未皆是,时有所得。(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次韵黄斌老所画横

    25、竹 黄庭坚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睛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申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注】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黄庭坚,黄庭坚因而作了此诗。石泓:石砚。霜兔:用兔毫制成的笔。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吐”字写出了黄斌老画竹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峥嵘”写出所画之竹不同凡响。B诗中把竹比作“偃蹇”之卧龙,是说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暂时失去刚直的品性。C黄斌老把自己的品格灌注到所画竹子之上,与竹“俱忘形”,才画出气节不凡的竹。D第三联的意思是,在晴明的窗下,黄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

    26、横竹图。E尾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竹子直耸云天的气势,突出了黄斌老画技之高超。15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庄子指出,列子虽然御风而行,也没有汲汲求福,但是“此虽免乎行, ”,不算真正的逍遥游。(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两句描写了战斗的紧张激烈。(3)登高中,杜甫面对萧萧落木、滚滚长江,发出“ , ”的感慨,以抒写自己漂泊异乡、晚年潦倒的悲愁。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清朝名臣谢济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免官职

    27、,一次充军,其经历之坎坷,令人不忍卒读。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布置“萨德”反导系统,无疑火中取栗,这样做定会使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冰岛已成为本届欧洲杯当仁不让的黑马,要知道,他们在最后两场比赛中战胜的奥地利队和英格兰队都是世界强队。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但相关史书并没有留下有关他的详细记载,人们只能从前人的闲言碎语中了解他。那里地处热带,白天太阳灼人,街上不见人影;夜市则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货架和地摊上,物品琳琅满目。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取新中国温暖的阳光,自己却在黑暗中心甘情愿地忍受着百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死得其所。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今年北京大

    28、学的毕业典礼富有创意,它请来了全国120多个中学的校长,让毕业生向中学母校的校长敬献鲜花,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B通过游戏乞求吉祥是七夕节的主要活动,这是一种迷信活动,但反映了古代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心声;而如今,七夕节已演变为情人节。C由哈佛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新世纪文学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深入剖析了当代文学的各个层面,指出了文学发展方向。D近期,特大降雨覆盖我国南北多地,城区“看海”现象多发。如何提高城市防涝能力从而避免城市不再被淹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趣。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 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 是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中国的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 特别注重语言的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但 不被语言局限,做到从言内到言外, 能品尝到那些言外的滋味。


    注意事项

    本文(届江西省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