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离技术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18064151       资源大小:146.8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分离技术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M等5用高质量流量下膜理论描述了静止式分子蒸馏器液体内部传递过程对液相温度和组成分布的影响,理论和实验结果取得了一致。对于分子蒸馏过程的二维数学模型的研究,目前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模型假设条件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液膜流动必须为充分发展的稳态层流,因此在高Re数下对模型的求解是非常困难并且无法实现的。B等6对降膜式分子蒸馏器建立了相应的二维模型并且模拟计算,与实验数据对比良好。Nguyen A D等7对刮膜式分子蒸馏器的边界条件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和假设,忽略液膜内部的温度梯度与径向浓度梯度变化,只考虑了轴向液膜组成的变化,建立了质量衡算方程并求解。实际上迄今为止,由于刮膜分子蒸馏器内液膜传

    2、质传热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难点。我国分子蒸馏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50年代末期,国内引进分子蒸馏生产线,用于硬脂酸单甘油酯的生产,但由于软、硬件技术不配套及其他各种原因,许多装置均在搁置。国内有些研究单位进行了实验室装置研究,但未见工业化应用的报道。总之,我国的分离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水平,尤其是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急需在生产技术、工业组件、制造、示范装置的建立等方面统一协调,组织攻关,以求短期内我国的分离技术在工业应用上走上一个新台阶。1.3分子蒸馏过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分子蒸馏过程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在国内的工业化应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由于分子蒸馏设备

    3、为高真空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连续化生产能力低,目前主要应用于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与加工。随着分子蒸馏过程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应大力加强各企业单位与高校之间的广泛技术交流与合作,向节能与高效的方向开发设计分子蒸馏设备,深入研究过程机理,揭示其规律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结合使分子蒸馏过程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推动工业化的应用进程,以便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膜分离技术2.1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使用半透膜分离方法8,其分离原理是依据物质分子尺度的大小,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在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作用下对混合物中双组分或多组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从而达到

    4、分离、提纯和浓缩的目的。现已应用的膜过程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其中在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有微滤、超滤和反渗透三种。图2膜分离过程示意图2.2膜分离技术的特点膜分离技术具有如下特点9: (1)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节能技术,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 (2)膜分离过程是在压力驱动下,在常温下进行分离过程,特别适合于对热敏感物质,如酶、果汁、某些药品分离、浓缩、精制等。 (3)膜分离技术适用分离范围极广,从微粒级到微生物菌体,甚至离子级等都有其用武之地,其关键在于选择不同的膜类型。 (4)膜分离技术由于只是以压力差作为驱动力。因此,

    5、该项技术所采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2.3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既能对废水进行有效的净,高效地去除污染物,又能回收一些有用物质,同时具有节能、无相变、安全性高、生物稳定性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在合成氨方面,可用于高压机后新鲜气油分离采用超滤,技术除去新鲜气中的油水尘等杂质,大大改善了冷交换器的油污和积炭堵塞现象,进一步优化了操作条件,降低了能耗,有效保护了合成塔触媒。联碱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产生重碱、食盐、纯碱等有用物质的母液泄漏及生产设备冲洗水外排,既造成了浪费,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10。

    6、徐昌松等11采用电渗析技术处理联碱含盐废水,可将含盐质量分数为1%的联碱废水浓缩到10%,而淡液含盐的质量分数0.05%。结果表明采用电渗析技术处理联碱废水是可行的,可实现联碱生产废水零排放。大多数有机溶剂(如醇类、酮类、酯类等)常含有少量水会形成共沸物,用恒沸精馏、萃取精馏等特殊精制工艺脱水,存在工艺复杂、能耗高等问题。使用膜选择分离技术进行脱水就不再受恒沸点制约,容易从有机溶剂混合物中脱除微量水,可大幅度降低分离过程能耗12。2.3.2工业有机蒸汽的净化及回收石油、化工、喷涂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每天都在释放出大量的有机蒸汽(VOC),石油工业的排放气中也含有许多有机化合物,如氯乙烯、苯、多

    7、环芳烃等毒性大,而且易燃易爆,但排放气中也含有烃类气体如烯烃等,为了净化有机蒸汽并回收有经济价值的烃类气体,可以采用气体膜分离技术。如采用无机光催化膜用于光催化反应器,除去挥发性有机物质(地下水中的三氯乙烯),以及应用于微电子产品中超纯水中总有机化学物质的去除,可用于分离石油提炼厂残留氢蒸汽中碳氢化合物,使纯化后的氢气可在高压下循环使用13。将疏水性的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涂上超薄的硅橡胶,在100cm2而的小型纤维膜组件可以除去甲醇、苯、丙酮、二氯甲烷等14,采用2537cm2。时的中型纤维膜组件可除去制药厂反应器中排出废气中甲醇和苯15,16;Majumdar等研究了涂硅橡胶的聚合物膜组件,原料

    8、在常压下走管程,被分离的气体从抽真空的管外流出,在原料气中有机物质量分数为14%的情况下,可除去98%(质量分数)的有机物,在有机物含量较低的废气中可达到95%的回收率17。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中药提取液有效成分的含量低,提取常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存在提取成本高,提取过程复杂,提取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应用膜分离技术可望有效地解决。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开展,膜分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提取液的提纯和浓缩。沈亮等18采用反渗透法提取当归中的阿魏酸,结果表明,反渗透法的提取效果好于传统的醇沉法,且采用超滤法与反渗透法相结合的膜分离技术可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韩光等19将微滤技术应用于何首乌水提液的精制,

    9、发现何首乌水提液经微滤后由浑浊溶液变为澄清溶液,固体去除率为67.9%,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是水提取液中的2.04倍。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3.1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组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来实现分离的。由于二氧化碳具有无毒、不易燃易爆、廉价、临界压力低、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所以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有以下优点:萃取效率高、传递速度快、选择性高、提取物较干

    10、净、省时、减少有机溶剂及环境污染、适合于挥发油等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分离。3.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 (1)由于在临界点附近,流体温度或压力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溶解能力的极大变化,使萃取后溶剂与溶质容易分离。(2)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与液体接近的溶解能力,同时又保持了气体所具有的传递性,有利于高效分离的实现。 (3)利用超临界流体可在较低温度下溶解或选择性地提取出相应难挥发的物质,更好地保护热敏性物质。 (4)萃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可以省却清除溶剂的程序,彻底解决了工艺繁杂、纯度不够且易残留有害物质等问题。 (5)萃取剂只需再经压缩便可循环使用,可大大降低成本。 (6)超临界流体萃取能耗低,集萃取、

    11、蒸馏、分离于一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7)超临界流体萃取能与多种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联用,省去了传统方法中蒸馏、浓缩溶剂的步骤。避免样品的损失、降解或污染,因而可以实现自动化。3.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3.4.1医药方面的应用超临界流体(SCF)一个主要优点是它对挥发度极低的物质萃取能力不强,而通过选择适当的压力和温度,对挥发度中等偏低的物质可选择萃取。利用SFE技术从药用植物原紫草、蛇床子和桑白皮中提取有效成分20。如利用SFE萃取技术与尿素包合法相结合可从鱼油中提纯出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很高的ED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21。EDA和DHA

    12、对大脑有活化作用,在治疗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痴呆以及抑制肿瘤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22。此外,还有报道利用SFE技术提取生物碱、鸦片、甘油酯、春黄菊油的研究以及从菊花根中获得除虫菊酯等萃取工艺23-27。SFE还用于分折药品组分。如分析血浆中的药品及代谢物含量,分析动物组织中所含药剂及药剂残留物,从中毒人体的脂肪组织中分析毒物多氯联苯的含量从食物和土壤中分析农药残留量等。马熙中等用自行设计的SCF装置分析了中药肉苁蓉的化学成分。结果证明,与常规中药研究方法相比,SFE法可更有效地提取复杂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SFE法,萃取过程极为简单,在20MPa压力、50条件下仅需几十毫升的CO2流体

    13、,1h之内即可完成,得到很好的分离结果。3.4.2在化学工业方面的应用SFE技术在石蜡族、芳香族、环烷族等的同素物分离精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SFE技术还成功地用于己内酰胺、己二酸、DMT(二甲基色胺)等水溶液的脱水和回收有机物,特别是可分离醇一水共沸混合物。在聚合反应和石蜡异构反应中以SCF为稀释剂也取得了较好效果。用SFE技术可加工处理各种燃料。油渣深加工一直是个难题,采用SFE技术可从油渣中脱除沥青和重金属,迅速分离出纯油。从褐煤加氢产品渣中可获得45的燃油,这是用其他方法办不到的。SCF还可莘取煤中的石蜡、杂酚、煤焦油等成分。在适宜的SFE条件下可从大量木材加工废料中回收可观的酚类产品

    14、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4、新型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以及生物流化床工艺是在经典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新型生物膜法就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充足的氧气和丰富的有机物条件下,迅速繁殖起来,在载体填料介质表面形成由一层多种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组成的生物膜。生物膜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大量吸附废水中呈多种状态的有机物,并具有非常强的氧化能力。当生物膜与废水接触后,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所吸附,并获得迅速地氧化分解,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生物膜表面吸氧充分、好氧层生长活跃,当缺氧、厌氧层还不厚时,它与好氧层保持一种平衡、稳定关系。好氧层能够保持良好的净化功能,但当缺氧层向

    15、厌氧层过渡并逐渐增厚,其增多的代谢产物在向外侧逸出时,必然要穿透好氧层,从而破坏了好氧层生态系的稳定性,使好氧、缺氧、厌氧层之间失去了平衡关系。这样周而复始,生物膜不断衰老脱落更新。因此,必须在其后设置固、液分离设施,使处理过的废水与脱落生物膜分离28。5、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吸附树脂分离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继离子交换树脂后的一项分离新技术。此分离技术最早应用于废水处理,医药工业,化学工业,分析化学,临床检定和治疗等领域,近年来,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5.1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和分离原理大孔吸附树脂多为白色的球状颗粒,粒度多为2060目,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

    16、两大类,根据极性大小还可分为弱极性、中等极性和强极性。目前常用吸附树脂为苯乙烯和丙烯腈型,在树脂合成时根据需要引入极性基团则成为极性树脂,从而增强吸附能力。它的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对有机物的选择性较好,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存在的影响29。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和筛选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它的吸附性能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生成氢键的结果。筛选原理是由于材料本身多孔性结构所决定由于吸附和分子筛的双重作用有机化合物可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大小的不同,被吸附树脂吸附后再经一定溶剂洗脱而得到分离。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就是将中药煎煮液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其中的有效成分,在经洗脱回收,除掉

    17、杂质的一种纯化精制的方法。可根据药液成分的不同,提取成分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树脂。5.2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据文献报道应用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对中药中所含的多种有效成分主要是:苷类、生物碱、黄酮、内酯、酚类、甾醇、木脂素、有机酸、氨基酸、多糖、蛋白质等进行分离纯化效果良好。使用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分离提纯了喜树植物中的喜树碱,喜树碱的质量分数提高到15%30。范云鸽等通过对4种树脂进行筛选发现ADS-7型树脂对川心莲内酯的吸附量较大,易于洗脱,其能与色素杂质分离产品的纯度和外观较好31。国外文献中Di Mauro A等应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型树脂富集了橘皮中的橙皮苷,纯度高、收

    18、率好12。在研究从发酵产品提取的苯基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素、天门冬氨酰苯甲氨酸甲酯在改性的二乙烯苯聚苯乙烯树脂中的吸附性能时发现,用磷酸缓冲溶液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得到其吸附性能由强到弱依次排列为天门冬氨酰苯甲氨酸甲酯、苯基丙氨、天门冬氨酸、天门冬素。但是在国外文献中有关吸附树脂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报道相对较少32。但对于大孔吸附树脂的使用尚有一些争议一方面在致孔剂和降解物的毒性方面,吸附树脂是由有机单体加交联剂、致孔剂、分散剂等聚合而成的,这种多孔的球状聚合物会残留有这类有害的添加剂,因此应用于药物研究的吸附树脂自身的规格标准和质量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目前的吸附树脂大多应用于

    19、以水为介质的体系中,但天然产物中有许多成分是难溶于水的,这使得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另外,虽然吸附树脂在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富集方面的应用已相当广泛,且技术成熟;但在中药复方的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技术尚需完善和规范。由于中药复方治疗病证是多靶点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复方的精致研究需要与药理学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在去除杂质减小服用剂量的同时保证良好的药效。参考文献1李国兵,许松林.分子蒸馏过程模型化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2002, 30(3):6571.2 面向21世纪的化工分离工程,朱家文,房鼎业,华东理工大学,化工生产与应 用M, 20

    20、08, 12(2):16.3 Rees G J Centrifugal molecular distillation Fluid dynamics, heat transfer and surface evaporationJ Chem Eng Sci.1998,35(4):837841.4 Rees G J Centrifugal molecular distillati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a difficult processing problemJ Chem Eng Sci1999,35(4):841845.5 Inuzuka M, Saitol. E

    21、ta. Evaporation of binary mixtures under vacuumJ Int Chem Eng,2007,27(1):100-1061.6 李有科,膜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甘肃冶金,2010,1(2):2125.7 Nguyen A D, Goffic F L Limits of wiped film short path distilationJ. Chem Eng Sci,1997,52(16):26612661.8 王湛膜分离技术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8729 何明,尹国强,王品.微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进展.广州化工,2009,37(6):

    22、35-37.10张兴,王钢,罗仕现,等.超滤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清洗世 界,2012,28(10):29-32.11徐昌松,程少民,涨荣环,等.电渗析法处理联碱废水的研究.纯碱工 业,2000(1):10-13.12苗树运,张洪庆,曹祖宾.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江苏化 工,2005,33(6):8-12;张进,董强,刘杏芹,等.陶瓷膜处理汽车涂装废水,第一届 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C.南京:化学工业出社.13Douglas E Fain. Mixed gas separation technology using inorganic membraneJ. Member Tech

    23、, 2000, 120; 9-13.14 J S Cha, V Malik, D Bhaumik, R Li, K K Sirkar. Removal of VOCs form waste gas streams by permeation in a hollow fiber permeatorJ. J Member Sei, 1997. 128:195.15 D Bhaumik, D Bhaumik, K K Sirkar, Pilot-plant and laboratory studies on vapor permeation removal of VOCs from waste ga

    24、s using silicon-coated hollow fibersJ. J Member Sci, 2000, 167:107.16S Majudar, D Bhaumik, K K Sirkar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size lasmapolymerized PDMS-coated hollow fiber modules in removing VOCs form N2/airJ. J Member Sei. 2003. 214: 323-330. 17F Hamad. T Malsuura Performance of gas separation

    25、membranes made from sulfonated high weight polyJ. J Member Sci. 2005,253:183-189.18沈亮,徐方成,蓝云才,等.应用膜技术分离当归浸取液中的阿魏酸J.厦门 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2):234-237.19韩光,陈尚义,李景华,等.微滤法精制何首乌水提液的研究J.中南药 学,2008,6(6):663-666.20直锅明义,等.药学杂志(日),1987,10 (7):506.21Arai K.etal. World Congres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okyo:1

    26、999.22陈执中,章月华.中国药学杂志,2007,29 (1):12.23Stable E.etal. Plants Med,1978,34:192.24 tahi E. Rev. Latinoam Quim,1980,11:1.25Stahi E.etal. DE,2009,103(2):21 23.26Stah E.etal. Arch Pharm( Weinhelm),1998:31 33.27沈浩,施南庚.南京化工学院学报,2004,16(4):60 65.28唐传祥.新型生物膜法废水处理中的固液分离技术 J .化工给排水设计, 1994, 1: 12.29范云鸽,张秀莉,史作清,等

    27、.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穿心莲总内酯的研究.离子交 换与吸附,2002,18(1):30 .30 Di Mauroa , Fallico B , Passerini A .Recovery of hesperidin from orangepeel by concerntration of extracts on styrene -diviny benze neresin . J Agric Food Chem , 1999 ,47( 10) : 4391 .31 Casillas J L , Addo -yobo F , Kenney C N , et al . The use of modified divinylbenzene -polystyrene resins in the separation of fermentation products . 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 , 1992 ; 55 ( 2) : 163 .


    注意事项

    本文(分离技术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