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docx

    • 资源ID:1810909       资源大小:138.01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docx

    1、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一)古代埃及:1、“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1)尼罗河定期泛滥,促进灌溉农业的发展。(2)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3)尼罗河水流平缓,是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2、发展历史:(1)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小国,标志着尼罗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2)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3)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开疆拓土

    2、,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4)公元前6世纪,古代埃及被波斯所灭。(5)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与阿拉伯人逐渐融合。3、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1)古代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独揽国家行政大权,主宰国家经济,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2)为了使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神圣化,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还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陵墓金字塔。4、文化成就:(1)建筑: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2)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它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3)天文历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3、部太阳历。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节日,一年365天,与回归年的天数仅有1/4天误差。后来的罗马历法和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4)医学: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并开始“分科治病”。(二)古代西亚国家:1、“新月沃地”: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一弯新月,故称“新月沃地”。(1)河流:沃地东部为“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这一地区干旱少雨,河水流量不稳定,两河沿岸农业更多依靠人工修建的灌溉系统。(2)居民:两河

    4、流域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发明了楔形文字);沃地西部:希伯来人(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一带,曾建立希伯来王国,后来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王国。他们是犹太人的祖先。)腓尼基人(大致生活在今天黎巴嫩一带,建立过一些古代小国,造船业、航海业和商业很发达,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3)城市:巴比伦;乌尔;乌鲁克。2、发展历史:(1)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出现小国,标志着两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3、文化成就:(1)法律:汉谟拉比法典历史地位: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

    5、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制定目的:为了维持统治。(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主要内容:严格规定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规定如何处理自由民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重要影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即奴隶主是统治阶级,自由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法典被刻在一块巨大的石柱上,石柱上部的浮雕描绘的是太阳神正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这一画面表达了“君权神授”的思想。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法典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等规定体现了“残忍与不平等”,与现代法律所包含的“平等和人道主义精神”有本质的不同。(2)天文历法:根据月亮圆缺变化规律,编制了“太阴历”;规定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

    6、3)建筑:空中花园。(4)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小尖棒在泥版上压出字迹,笔道近似楔子的形状,发明了“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腓尼基人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形成了22个字母,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这些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三)古代印度1、地理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恒河流域,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灌溉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2、进入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1)形成背景: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后,内部逐

    7、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2)内容与影响:4、佛教的创建:(1)背景: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3)教义(宣传的主要思想):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4)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建许多佛寺和佛塔,召集佛教徒聚会,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派僧侣到邻国传教。(5)传播:两个方向(两条路线)。向北:印度中亚中国朝鲜、日本。(北传佛教)向南:传

    8、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南传佛教)(6)影响: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由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佛教文化石窟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的代表有: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见课本P9:佛教传播示意图)。5、课本P30自我测评1: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和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中,有哪些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1)古代埃及: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2)古代西亚:字母文字;七天一星期制度。(3)古代印度:佛教;十个数字符号(阿拉伯数字)。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早期国家与社会:夏朝、商朝、西

    9、周。(史称“三代”)1、夏朝: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文明时代。(2)禹死后,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3)夏朝后期的都城“二里头”,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4)夏朝末代国君“桀”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反抗,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部落首领“汤”灭夏,建立商朝。2、商朝: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1)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讨伐“纣王”,展开“牧野之战

    10、”,消灭商朝,建立西周。(2)青铜铸造业发达:特点: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使用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巨大”(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典型代表:司母戊大方鼎:形制雄伟(高1.33米,重800多千克),技艺精湛(铜、锡、铅三种金属合成的比例合理,体现了商朝工匠的智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鼎在古代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鼎在现代是“和平”的象征。与鼎有关的成语:鼎力相助;问鼎中原;革故鼎新;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大名鼎鼎;人声鼎沸。(3)文字:甲骨文含义:商朝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特点: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

    11、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研究商朝社会极其珍贵的史料。甲骨文推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4)从课本P12图116“甲骨文所见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说明商朝武器的多样、战争的频繁和军队的强大。从课本P12图117“甲骨文所见商朝刑罚简表”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商朝制定了严酷的刑罚。3、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定都镐;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位时,西周灭亡。(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对象:周王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诸侯的权利:可以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口,并且

    12、在诸侯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诸侯的义务: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影响: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圈套影响的国家。(2)宗法制:含义:诸侯在自己的封土内,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土地、财产和权位的分配和继承的制度。宗法等级:周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他们共同构成了西周社会的统治阶级。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由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决定,等级越高,地位越高,权利越大。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西周强调社会等级,重视人的出身。而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才干等;在

    13、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3)礼乐制度:制定: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目的:以便更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内容: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孔子为什么重视礼乐制度?孔子重视礼,重视不同社会等级、社会身份的人之间的关系和秩序,而西周时期完善的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你认为礼乐制度有什么用处或者有什么害处?用处: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害处:礼乐制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一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二)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

    14、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2、春秋五霸:(1)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2)出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王室衰微)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争战,争做霸主。3、齐桓公首先称霸:(1)称霸原因:地理位置临近大海,物产丰富;处于中原东面,较少遭到各诸侯国的包围封锁;善于用人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实力雄厚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15、谋略高明采纳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2)称霸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举行“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4、“尊王攘夷”的含义: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民族,捍卫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中原诸国组成联军,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5、战国七雄:方位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灭亡顺序记忆:韩、赵、魏、楚、燕、齐。6、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不同点:(1)目的:战国七雄已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而是要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2)性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属于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属于地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3)规模更大,时间更长,更加残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破坏性更大,影响也更加广泛。7、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1)消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积极:大国兼并小国,出现了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新旧制度更替的过程。8、春秋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