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

    • 资源ID:18134555       资源大小:32.39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

    1、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宗教性)古代中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最早的学校)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痒: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兼做养老、藏谜之所。西周(学在官府)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善的形式。秦朝实行文化教育专治,教育政策遵循着一个中心原则: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占统治地位。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魏晋时期是封建门阀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壬子

    2、癸丑学制男女可以同校,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寅学制第一个颁布但没有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颁布并且实施的学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奏定学堂章程我国班主任制的开端古代印度:婆罗门的教条是指导思想,该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古代埃及:古埃及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利,受尊重)古埃及教育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古代希腊、罗马: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算”(算术、几何、

    3、天文、音乐)“骑士七技”,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一)终身化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保罗.朗格朗首先提出。(二)全明化:教育对象全民化。(三)民主化:否定教育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四)多元化:对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五)教育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第三节:教育学的生产和发展1.教育学的概述(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其本质,与人,其目的,制度,规律,品德,学校管理)(三)教育研究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4、。2.教育学的生产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1. 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2.在教学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 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礼书诗乐易春秋。3.在教学上,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墨家:“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做到非攻才能保证兼爱),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它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思想的教育理论的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

    5、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为突出。(循序渐进,“学不躐lie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产婆术”(助产式的谈话法),回答分为讽刺、定义和助产三步。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以培养未来统治者为宗旨。(美德即知识)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主张一部分人可以接受教育,奴隶不可以接受教育古代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学家。他的雄辩术原理(又译)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

    6、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时期(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尔兰,(认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遵循自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心灵如同白板,观念知识源于后天)教育漫画(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决定)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在家庭实施。(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最早使用“班级”

    7、一词的是埃拉斯莫斯教育学作为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的教育学。康德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学的建立。(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形成了传统的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教学过程最优化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经验”“教育及改造”。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反对学科中心,提倡儿童中心“儿童,经验,理论”)(三)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是梅伊曼的实验教育

    8、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人。(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作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文化教育是为了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的基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则是我们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观点为:劳动起源说)第二章教育的功能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1.教育功能的含义: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2.教育功能的类型: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按教育的性质

    9、划分积极与消极 按教育呈现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3.教育的功能与本质: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通过传递人类文化,对人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促使其社会化,进而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实践活动。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一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二 教育对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三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政治功能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2.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通过科学生产技术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3.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递功能 文化选择功能 更

    10、新与创造功能 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教育的人口功能:控制人口的增长 提升人口质量 改善人口结构5.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带来不好的影响) 第四节 教育功能的限制教育功能限制再生活中的表现1.传递保守的文化传统。2.造成人们唯科学主义思维模式。3.强化种族中心主义4.在特定的范围和地区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五节 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二者辩证关系: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水平是生产力的反应。)1.生产力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制定 生产力状况影响着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

    11、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2.政治经济制度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决定教育的性质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3.科学技术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影响:能够改变教育者的教育观 影响受教育着的数量和质量 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4.文化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影响:文化类型影响教学目标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 文化观念影响着人的教育观念。5.人口对社会教育功能的影响:人口决定教育事业的规模 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第三章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含义: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2.教育目的的功能: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

    12、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 对教育活动的调整功能 (通过价值、标准、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控)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教育方针: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3.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代表人有卢梭 罗杰斯社会本位论论(主张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组成员)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诺笃尔普等。重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认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都重要。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

    13、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的人才。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基础理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第三节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智、体、美、劳)德育:是实施其他各种的思想基础智育:是其他各种教育知识的智力基础体育:为其他各种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健康基础,是其他各种教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实施。美育最高层次是创造美的能力。苏木霍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指出苏联学校的

    14、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1.教师的定义:教师的含义:广义(传授人知识与技能) 侠义(通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专门人员)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教师的根本任务)为目的的职业。2.教师的角色:传道受业者(最原始的角色) 父母与朋友 榜样示范者(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之道和处事态度)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研究者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扮演的新要求 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孩子是由10

    15、0组成)教育目的全面性、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老师劳动的创造性 (体现在因材施教)教育机智可概括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为人师表)4.教师的基本素质(一)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四)良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素质(五)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5.老师的专业发展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专业理想的建立(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 专业知识的拓展 (量的拓展、知识质的深化、知识结构的优化、)专业能力的

    16、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学素质提高过程、教师职业生活化过程、教师形象形成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入职辅导 师范教育 在职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自我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从事行动研究。第二节 学生1.学生的定义: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指儿童和青少年。2.学生的本质特点: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具有主体性的人 “鸡不吃米强按头,到头来也是不吃的”具有明显发展特征3.学生发展的规律:顺序性与阶段性 (拔苗助长违背了顺序性) 稳定性和个变性 不均衡性(如身高体重两个发展的高峰期,需要把握关键期)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如: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整体性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第二节 教师

    17、与学生的关系1.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中心论:代表是卢梭和杜威教师中心论:代表人赫尔巴特和凯洛夫2.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主要方面)1.师生关系在教育学中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与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心理功能和认知价值。2.师生关系的类型: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 (它是实现师生关系的体现,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里关系。(其他关系服务于这条关系)3.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1)影响师生关系的

    18、因素:教师,学生和教育环境。(教师的素养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2)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互相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共享共创,教学相长(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 心理相容,协调一致第五章 课程第一节 课程的概述1.课程的含义: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这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现在课程之父”泰勒。 泰勒的课程原理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一)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斯宾塞,赫尔巴特和布鲁纳。

    19、主张学校教育应以学科分类为主,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主义改造课程论)代表人:布拉梅尔德特点一: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特点二: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三)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包括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和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同时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扩大所有人的选择自由,个人接受的价值应该是他自由选择的,不是自由选择的价值是没有价值的。(四)结构主义课程论:代表(布鲁纳) 他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学科的基本结构,指的是一门学科的基本

    20、概念、基本原理及其联系,以及这门学科的基本方法。(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代表(多尔)批判泰勒课程模式,提出后现代课程的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重视学生个体经验,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六)形势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形势教育心智活动可以分为多种官能,每一种官能均可以单独训练。在教育上认为教育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洛克实质教育论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实用性知识,智力的发展并不重要。(斯宾塞)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布鲁纳:主张采用螺旋式课程:课程内容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应该从小就开始学习各门学科最基本的原理,以后随着学年的递升而螺旋式的反复,

    21、逐步提高。课程的类型(一)按照学科固有属性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二)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分为核心课程和综合课程。(三)从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来划分,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四)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划分,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五)根据课程任务,分为基础课程、扩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六)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如师生关系,缄默)3.课程的组织(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概念: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课程目标分类:生成性课程目标

    22、行为取向性目标 表现性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确定:对学生、社会、科学的研究(二)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育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课程设计是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桥梁。课程设计的实质,就是如何为学习者提供经验的客观条件。(三)课程内容: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课程的具体表现。课程计划:1.教学科目的设置 2学科顺序 3.课时分配 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材。 补充课程目标:知识与

    23、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课程实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性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五)课程评价 模式:目标评价模式(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即泰勒模式 “课程评价之父”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如: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过程过于复杂)CSE评价模式(比较实用)(六)课程管理:当前力求建立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七)课程资源:1.分类: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

    24、布的不同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2.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社会调查、审查学生活动、开发实施条件、研究学生情况、鉴别利用校外资源、建立资源数据库。3.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特别应该关注的集中课程资源。(教师 学生 教学过程)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8次规模较大的课程改革)(一)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本次新课改革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理念: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 4.改

    25、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 强调教师成长 重视以学论教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由国家教委和各地教委编制,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第三节 新课带来的变革一教学观念的转变(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过程轻结论”转变(四)教学从“关注

    26、科学”向“关注人”转变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三教学评价的转变四学生评价的转变五管理模式的转变六新课程结构的调整(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以分科与综合相结合为主。(二)高中以分科课堂为主(三)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五)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第六章 教学课堂第一节 教学的概述一教学的含义(一)教学的定义:教师的教与教师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双边活动)(二)教学的内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组成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二教

    27、学理论及其教学流派(一)教学理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二)教学理论流派:p1041.哲学取向教学论:源于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形成的。2.1913年行为主义教学论(代表:华生)它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其中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相倚组织的教学目标 程序教学的方法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强化理论而来3.认知教学理论(布鲁纳)(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3)学科知识结构(4)发现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这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教育公共基础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