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兴资本配置规则及收益修订稿 1213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18207051       资源大小:73.4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兴资本配置规则及收益修订稿 1213Word文件下载.docx

    1、技术、信息和知识成为资本要素研究者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技术创新、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等命题各领风骚,跻身经济学媒体的话语王国,尤其财务与会计文献里大量充斥着这些命题,但许多文献里的技术、信息和知识概念及其研究方向,并非清晰。很多财务与会计学者不是使用经济学尺度计量财务与会计问题。“改梁换柱”和“以假乱真”者十分普遍。生产要素是人类生产劳动的结果,具体实在,既可以自主自给消费和生产,也可以在市场里出售和投资(产权清晰),具有商品性质。现在,一些学者要么漠视知识商品极弱的现实,极力满足政策制定者的需求而人为制造一个知识经济幻象,干扰科学技术在工业和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发展;要么混淆技术、知识和

    2、信息的概念差别,降低人们对企业异质资本均衡配置的认识。事实上,知识经济离我们很遥远。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力因素是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技术和信息。知识主要属于非卖品或公共产品。然而,同知识一样,在经济学的城镇中,技术和信息仍属于贫民窟。大多时候,人们忽略了技术和信息的资本化及其在企业里的不可替代作用。令人鼓舞的是,新兴古典经济学不再固守“技术、效用偏好和资源禀赋不变”的标准假设。技术在经济学里开始由不变、外生,逐渐变为内生因素。信息和知识也不再是仅仅在脚注或尾注里讨论。信息问题和知识问题已得到经济学解释。技术、信息和知识的独立生产要素性质及其现实,开始被经济学家正视。投资人和企业家对企业性质

    3、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与真实。企业既不是货币“资本家的企业”,也不是“企业家的企业”,而是异质要素资本家和企业家共同拥有的企业。现代企业的核心是资本企业。假如只把企业理解为货币资本出资人的企业,那么,人们只看到了企业的存在性。至于企业是如何存在,如何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则未看到。传统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法,企业的出现一定是企业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差别是企业产生的根源。货币资本家将货币资本委托给企业家代理经营,资本家在企业外部监督并依靠价格机制指导和调节企业生产;企业家在企业内部的具体管理和协调生产则是对价格制度的一种替代。如果企业家以较高成本完成企业

    4、内部的资源配置,则资源配置将由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的市场上进行。那么,企业就不复存在。企业之所以存在,原因在于企业家能够以不同于市场交易的方式更为经济地重新安排交易活动。于是,企业又被理解为“企业家的企业”。同新古典企业理论一样,传统的企业理论也犯了一个“知识”和“技术”的错误。他们只认为可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从市场上自由获取技术、信息和知识,未考虑到技术、信息和知识等新兴生产要素的生产不比生产货币或劳动力更容易,即只想到了交易费用而未考虑生产费用和交易效率问题。张五常和杨小凯教授的企业理论则更接近于真实,货币资本并非企业唯一资本。本文的观点是,技术、知识和信息等新兴生产要素及其资本化,将逐渐

    5、取代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在企业的主导作用,新兴要素资本均衡配置将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本文主要采取考察理论进展的历史分析方法。考虑到目前学术界比较重视实证分析问题,文中又先后使用经验事实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证明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源于异质要素资本的均衡配置。其中,技术、信息和知识等新兴异质资本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性质,企业是多种异质资本的集合。由于新兴异质资本增量的边际收益递增和有形传统资本增量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共同作用,21世纪新兴经济业态的企业资本投资边际收益率,将可能出现恒定不变的态势。二、理论文献回顾与评论从技术或生产要素视角研究资本理论的权威,当属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

    6、索洛教授。他在资本理论及其收益率(1963)著作里指出,近200年来,“人们往往诧异,资本理论为什么容易引起激烈的、无效的、混乱的争论,我想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问题本身固有的,其二是附加的至少是理念上附加的”(第5页)。接着,他先解释第二个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19世纪资本理论有一种对利润提供意识形态上的理由的社会职能。”人们总是问“资本家为什么赚取收入,他们应当这样做吗?”、“利息率为什么是正的?”,等等。显然,联系意识形态研究资本问题偏离了研究轨道。然后,他解释第一个原因,认为“这也是资本理论具有争议性的本质原因:它非常复杂且很困难。我认为,奥地利学派将资本(和资本理论)等同于时间时做得

    7、过分了它是一种有卓识而无用的简化但是,只有当我们试图考虑以某种主要方式涉及时间的生产过程时,才需要资本理论”(第6页)。可见,索洛教授属于“资本理论综合学派”历史与现实的综合、旧资本理论与新资本理论的综合。据此逻辑,本节将追溯资本理论的历史与现实,从而研究新兴资本的理论渊源。历史上,研究资本理论成就巨大且影响力最长久的经典文献,当属社会主义制度创立者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在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基本状况的论断。以资本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方式,即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7至18世纪的资本主义,技术、信息和知识作为生产资料,

    8、尚未完全独立。技术与人力的结合主要由机器或其他生产工具所替代。虽然马克思提出了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想法,但技术尚未资本化。马克思把资本的实质表述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生产收益的收益,强调只有活劳动可变资本(人力资本)创造新价值,物化劳动不变资本(物质资本)不创造新价值。剩余价值不是来自全部资本创造,资本不完全创造价值。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劳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从销售收入中收回,其价值量未发生变化。这项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物质资本方式的要素资本,马克思称之不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货币资本经过生产过程由劳动力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使预付资本价值量

    9、发生变化。于是,货币资本转化为人力资本了,马克思称之可变资本。显然,企业资本的不同部分,其创造价值的作用不同。马克思的要素资本是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为可变资本,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合称不变资本。要素资本分别配置于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又形成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等不同资本方式。其中,生产资本又由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组成。前者表现为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后者表现为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劳动对象和劳动力所构成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可见,生产资本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各种异质要素资本的配置,具有过程的连续性、空间的继起性和时间上的并存性等特

    10、征,运动中增值和过度剥削是资本主义资本的本质特征。其社会再生产是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其初期的社会资本主要由股份资本方式表现出来,其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方式是货币资本。资本主义的货币资本和不变资本过度剥削工人的人力资本,受到马克思严厉抨击。资本主义资本的文明成分,马克思虽有论述,但谈论得较少。与马克思资本理论唱反调的代表人物是维也纳大学庞巴维克教授。他在资本实证论(1889)著作里否定马克思可变人力资本创造剩余价值的观点。他认为,现代生产的本质不是直接生产而是间接地迂回生产,时间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是时间对财富估价的影响而产生。显然,庞巴维克批判马克思的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亦非纯粹资本理论研究

    11、。这表明,资本关系与所有制关系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资本方式(或资本形式)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演化的历史过程相统一。“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主体,资本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发展运动的实现形式。资本形式的演化包含着资本关系的变革。资本所有制关系构成一切资本关系的基础,资本关系的一切变革在根本上是资本所有制关系的变革”(高峰、张彤玉等,2012)。因此,我国的资本关系必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相联系。这是因为,资本关系的调整过程,实际是资本所有制关系内部结构变化和资本内在属性变化的过程。所以,资本因所有制关系不同而有新旧之分。当然,时间也很重要。亚当.斯密先生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

    12、论里谈到资本财富划分时,讲道:“增进熟练程度的工人,可与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固定资本”。欧文.费雪在资本的性质和收入(1906)著作里,将可以带来收入的物品或活动都称之资本,其价值等于该物品或活动未来预期收益的折现值。在这里,人力活动带来收入和收益时就可称为资本。虽然历史上已出现人力资本思想,而且人们在20世纪50年代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命题,现实经济中的人力也确实是一种独立的资本,但那时的人力资本属于新资本。舒尔茨教授将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称之为物质资本;将体现在人身上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管理方法和健康素质等资本化,称为人力资本。可是,在舒尔茨

    13、人力资本理论产生50年后,现实告诉我们,人力资本并不包括知识和技术,如同物质资本不包括人力、技术和空气一样。人力资本并不是无形资产的资本化。人力资本是有形的人力资产的资本化。人是活生生的有形资产和生物资产。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在批判经济学错误地以假定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要素质量不变为前提研究经济问题时,却在犯另一个错误假定技术和要素禀赋不变。事实上,半个世纪以来,技术的变化程度可能远超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以至于技术被视为唯一可以替代自然的系统。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舒尔茨教授的错误,多数经济学家视而不见。其实,加里.贝克尔教授的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和人力资本(1964)论著中,更强调人

    14、力资本的生物性和有形性。但学术界却未加关注。本文认为,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1961)和对人口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1981)等著作的贡献,不仅论证了人力资本存在性和收益性,以及人力资本在生产要素中的替代和补充作用等理论问题,而且论证了异质要素资本的差异性。正如希克斯告诫我们的,这种资本同质性的假定是资本理论的灾难。”相对而言,约翰.希克斯教授的价值与资本(1939)巨著,主要强调资本积累对于企业经营周期的作用,以及经济活动时间过程中证券和利息的不同表现。在希克斯著作里,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以及资本异质性概念也已出现。但异质资本(heterogeneous capital)真正引起学界关注,则是

    15、20世纪末期人们对个别人力资本(Idiosyncratic Human Capital)和一般人力资本(Coessential Human Capital)的讨论。学者们认为,个别人力资本载体是企业家和高管,一般人力资本载体是企业的一般员工。前者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显著特点,后者则是边际报酬递减。企业是个别人力资本和一般人力资本与其他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达成的合约组织。在企业合约签订之前,一个人是否拥有个别人力资本属于一种私人信息。只有拥有个别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易,才可能将个别人力资本信息转化为人力资本公开信息。对此,斯蒂格勒和弗里德曼甚至说,股份公司并非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是企业

    16、货币资本与经理人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杂合约。我国学者丁栋虹教授在异质资本与制度变迁的性质(当代财经,1998.2)一文中,虽然仍以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并主要讨论和描述资源稀缺与新生产要素的出现,以及要素资本化的根源在于制度变迁后的新生产要素获得了资本地位等问题,但其理论分析已涉及新旧生产要素的替代和个别要素资本的价值转换。这与本文作者近十余年来研究要素资本理论的思路很接近。当然,本文对丁栋虹教授将异质资本表述为“具有报酬递增能力的人力资本”而对新技术视而不见,持不同意见。真正认识到新生产要素资本化的学者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教授。他深入分析经济发展的多种资本驱动力,其技术对经济

    17、增长贡献的测算学界称“索洛余值”。他强调,“资本理论必须区分推算资本收益和资本家收入两者的概念差异。”并认为,分析资本配置是研究资本理论的最好范式之一。每一时期资本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学术研究水平相适应。温习索罗教授的观点和思路,本文认为,18世纪及其之前的资本理论可称之初级资本理论;19世纪的资本理论可称之中级资本理论,其代表作有马克思资本论(1867)、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1889)和马歇尔资本的诸定义(1890)等;20世纪的资本理论可称之高级资本理论,其代表作有欧文.费雪资本的性质与收入(1906)、托尔斯坦.凡勃伦论资本的性质(1908)、希法亭

    18、财务资本(finance capital,1909),哈耶克资本的保持(1935)、资本纯理论(1941)和保持资本的完整(1941),约翰.希克斯价值与资本(1946)、资本与时间(1973)和关于资本的争论:古代与现代(1977),以及罗伯特.索罗资本理论及其收益率(1963)和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1971)等。可见,20世纪的资本研究达到了高峰。多种要素资本配置结构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21世纪的资本理论可称之新兴高级资本理论,其代表作有赫尔南多.德.索托资本的的秘密(2000,中文2007)和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2013)等。如果以2000

    19、年为新的时间起点,那么,能够发现,资本种类和形态呈现出多样性和异质化趋势。一个企业的注册资本如果是300万元,那么该300万元注册资本最初可能全部是货币资本,之后这300万元资本可能会分别配置在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资本等多种要素资本之上。也有可能,该300万元注册资本最初就是由货币资本、技术资本和物质资本组成,之后又重新进行了资本再配置。注册资本主要是法律意义。当企业成长过程中,又增加了技术资本100万元,虽然注册资本和公司股份未变,但每股净资产增加了。现在,技术资本、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等新兴资本,已成为企业资本再配置的重心,也是学术界新的研究难点和热点。应特别说明,当人类进

    20、入21世纪时,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智能科学和新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经济驶入高新技术经济发展时代。原来在大机器工业时代发挥主要作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其作用开始减弱。智能机器人和互联网开始取代大机器在社会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于是,在财务学上,原来以人力、财力和物力为标的物的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被称为传统资本。技术、信息和知识等新兴生产要素开始取代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主导地位。事实上,中外学者几乎在同一时期发现了该问题。我国学者李艳荣、张晓原于1995年发表了技术的资本属性与技术投资(中国软科学,1995.8)、张景安于1999年发表关于技术资本化市场

    21、化的发展趋势(中国软科学,1999.1)和罗福凯、连建辉2001年发表生产要素的确认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福建论坛,2001.6)提出技术资本命题等论文,对技术资本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素等基础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其研究方法多以舒尔茨教授研究人力资本的方法为参考。与此同时,美国学者IL Wilner,Bruce Koch,and Thomas Klammer于1992年发表高新技术资本投资的必要性:一项实证研究(The Engineering Economist 1992.4)一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技术资本的形成问题。1995年,Ernst R. Berndt and Catherine

    22、 J. Morrison 发表了美国制造业高新技术资本形成与经济绩效:一个探索性分析(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5.65),研究了1968至1986年产业绩效指标与技术资本的联系。其研究证据显示,盈利能力与技术资本之间存在积极关系。研究还发现,高科技产业的技术资本收益率明显较高。Hyunbae Chun and Sung-Bae Munf则在美国信息产业技术资本的可替代性和积累性(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2006.4)一文深入研究了信息技术资本深化问题。他们认为,由于信息技术价格的快速下降,信息技术资本作为要素资本的替代品成为美国经济

    23、增长的重要来源。论文测算了信息技术资本对其它资本的替代程度,以及信息技术资本替代对于资本深化的作用。显然,要素资本之间的替代和配置被美国经济学家所关注。后来,Ellen R. McGrattan and Edward C. Prescott等著名经济学家发表了技术资本与美国现金账户(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tmber 2010),该文创建一个多国模型研究那些缺少技术资本的国外美国子公司与美国国内公司收益的差别,其结论是该差别主要源于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计量问题。该问题改变了美国经常性账户的性质。紧接着,Thomas J. Holmes, Ellen R. McGra

    24、ttan, and Edward C. Prescott发表了技术资本转移(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Research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 687; Revised November 2011),该论文认为,增加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国外技术资本转移(TCT)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FDI和TCT的两个渠道还可以引起中国企业技术资本存量的增加。2014年,Sergey N. Grigorieva, Julia Y. Yelenevab, Alexey A. Golovenchenkoc, Vladimir N

    25、. Andreevd等学者,发表了技术资本:现代经济创新发展的标准与转移对象(2nd ICRM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mp-Up Management,Procedia CIRP, Volume 20, 2014),该论文对技术资本在现代经济中的创新发展标准与转移对象提出了新的理解,并将企业的技术资本存量视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技术资本在此文被定义为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技术资本化。有形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中的技术部分,无形资产则是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部分。论文分别从创新发展和技术转移两方面讨论了技术资本对企业的影响。不难看出,美国学者对技术

    26、资本的研究已明显走在我国前面。我国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仍停留在技术资本的理解和表述等基础研究方面。美国学者则把技术资本的研究分为:(1)技术资本的基础研究,如概念、特征、作用、分类和范围,以及其性质和功能等;(2)技术资本配置、替代和互补,技术资本投资决策;(3)技术资本收益率及其对企业收益的贡献度,技术资本与产业绩效;(4)技术资本与国家经济增长,技术资本计量对国民账户的影响等。中美学者的相同之处是均重视技术资本基础研究。不过,美国学者在定义技术、知识、信息和人力资本时,有重复现象。这一点,不及我国学者理解的更确切。三、经验事实、理论分析与假设当我们打开“世界经理人”(World Execut

    27、ine,世界最大的管理门户)网站时,每年一度的“世界品牌大会”信息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立刻进入眼帘。仔细查阅、研读和测算我国近10年来500强企业最具价值品牌的有关数据和指标,可以发现,近十年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前二分之一企业,其技术资本、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等新兴资本的市场价值数额,基本上都大于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等传统资本市场价值,而其后二分之一企业,其技术资本、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等新兴资本的市场价值数额,则略小于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等传统资本市场价值。这表明,著名品牌企业的财务状况至少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各自数额比较匹配或接近;企业文化投资比

    28、较显著。第二,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各自内部结构比较均衡。例如土地、房屋和建筑物,以及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其资本存量占用比较均衡;企业文化和理念、技术资产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的投资比较匹配或接近。第三,传统资本与新兴资本的配置比较均衡。与非知名品牌企业相比,被列入我国500强知名品牌企业的技术资本、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其数额明显较高。于是,本文选取2010年至2015年连续6年被世界品牌大会列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报告里的52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以其连续六年的真实财务数据为事实,描述和探索其要素资本配置状态。结果发现,上述三项公司财务特征在财务数据和财务活动经验事实方面均给予支持。并且,有接近三

    29、分之一的企业,即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报告中的第200位至第400位知名品牌企业,其技术资本、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数额比较接近和匹配;第1至199位企业,其企业文化和理念等知识资本的市场价值数额显著高于其技术资本和信息资本的市场价值;而第401至第500位著名品牌企业的知识资本市场价值则明显低于其技术资本和信息资本数额。这说明,我国500强最具品牌价值的企业,其各个企业的新兴资本数额存在一定的差别。总体上,这些知名品牌企业的新兴资本配置比较有效和均衡。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中国石油、一汽轿车、青岛海尔和工商银行等52家上市公司,行业涵盖了汽车行业、家电行业、金融行业及其他工业企业,其中汽车行业12

    30、家,金融企业12家,家电行业11家,石化、钢铁、机械等其他工业企业17家。这些公司的品牌价值均连续6年位列在该榜单500强之中,因此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对52家知名品牌企业近6年来每年现金持有量和品牌价值以及其6年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其品牌价值与现金持有量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呈现交叉扁U型图示。该图示犹如总供应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之间关系的图示一样,当企业品牌越知名、企业文化投资越大,其现金持有量就越低;当企业品牌知名度逐渐减弱,企业文化投资越来越少时,其现金持有量则越来越大。这表明,企业货币资本存量与知识资本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向关系。见图示1-1所示。图1-1 货币资本存量与知识

    31、资本存量的对比关系资料来源: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前40家企业2001至2014年数据 由图示1-1的内容,可以联想到公私财务的本质问题。爱德华.C.普雷斯科特教授认为,“现代财务学主要是研究资产定价和收益无套利。”即资产定价和价值评估是财务学的核心内容。但是,罗伯特C莫顿和兹维博迪教授在finance著作里认为,“财务是人们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跨时间配置的学问”(2000)。显然,莫顿教授倾向于财务的本质是跨时间配置资源而非资产价值评估。我国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等原因,市场经济不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主题。国家与民族兴旺发展,以及天下太平,成为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核心内容和主题。发展市场经济只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实现途径之一。公平、统一、均等和共享,一直是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词。人才、技术和


    注意事项

    本文(新兴资本配置规则及收益修订稿 1213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