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专配合比设计Word下载.docx

    • 资源ID:18241935       资源大小:48.23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客专配合比设计Word下载.docx

    1、6.9 抗折强度366.10 劈裂抗拉强度386.11 混凝土抗渗性能396.12 混凝土收缩值测定406.13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426.14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436.15 混凝土抗裂性试验456.16 混凝土电通量快速测定方法467 相关记录47附录A 混凝土所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49附录B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划51附录C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记录551 编制目的混凝土工程在铁路桥涵、隧道等工程中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项工程,使用的混凝土不仅涉及普通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而且涉及喷射混凝土、水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专业要求较高的混凝土类型。随着混凝土的发展及人们对工程质量要求的越来

    2、越严,混凝土耐久性的质量要求与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做好石太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使配制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耐久性能,满足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营的需要,特编制客运专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石太铁路客运专线Z7标段内所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试配、及验证性试验。3 依据标准 中华工程网3.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3.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3.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3.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3、3.5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3.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3.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3.8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3.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3.10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3.1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3.1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3.1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3.14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3.15客运专线铁

    4、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4 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要求4.1 水泥4.1.1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4.1.2 水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中对水泥的技术要求的规定。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标准对水泥的技术要求品种技术指标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I型 II型 不溶物(%) 0.75 1.50 烧失量(%) 3.0 3.5 5.0氧化镁(%) 水泥中含量不宜超过5.0%。如水泥

    5、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允许放宽到6.0%。三氧化硫(%) 3.5细度(%) 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 80u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0%。凝结时间 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6.5h。 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安定性 用沸煮法检验必须碱(%) 碱含量按Na2O+0.65K2O计算值来表示。使用活性骨料时碱含量不大于0.60%或由供需双方商定。强度等级 42.5 42.5R 52.5 52.5R62.5 62.5R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抗折强度MPa 3d 3.5 4.0 4.0 5.0 5.0 5.5 2.5 3.

    6、5 3.5 4.0 4.0 5.028d 6.5 6.5 7.0 7.0 8.0 8.0 5.5 5.5 6.5 6.5 7.0 7.0抗压强度MPa 3d 17.0 22.0 23.0 27.0 28.0 32.0 11.0 16.0 16.0 21.0 22.0 26.028d 42.5 42.5 52.5 52.5 62.5 62.5 32.5 32.5 42.5 42.5 52.5 52.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中对水泥的技术要求的规定见下表:铁路混凝土对水泥的技术要求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备注1 比表面积 350m2/kg(对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 按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7、方法(勃氏法)(GB/T8074)检验2 80um方孔筛筛余 10.0%(对普通硅酸盐水泥) 按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um筛筛析法)(GB/T1345)检验3 游离氧化钙含量 1.0% 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检验4 碱含量 0.80% 5 熟料中的C3A含量 非氯盐环境下不应超过8%,氯盐环境下不应超过10% 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检验后计算求得6 氯离子含量 不宜大于0.10%(钢筋混凝土) 按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JC/T420)检验0.06%(预应力混凝土) 注:1 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2 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

    8、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4.2 细骨料4.2.1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在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中规定为中粗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4.2.2 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满足下表的规定。细骨料的累计筛余百分数(%)级配区筛孔尺寸 10.0mm 0 0 05.0mm 10-0 10-0 10-02.50mm 35-5 25-0 15-01.25mm 65-35 50-10 25-00.63mm 85-71 70-41 40-160.315mm 95-

    9、80 92-70 85-550.160mm 100-90 100-90 100-90(1)除5.0mm和0.63mm筛档外,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应大于5%; (2)当所用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后,方可允许使用。4.2.3 细骨料的粗细程度应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级,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级:3.7-3.1;中级:3.0-2.3;细级:2.2-1.6。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

    10、降低砂率。泵送混凝土、抗渗混凝土宜选用中级细骨料。4.2.4 细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不应大于8%。细骨料的吸水率不应大于2%。4.2.5 采用天然河砂配制混凝土时,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砂中有害物质限值项 目 质量指标C30 C30-C45 C50含泥量(%) 3.0 2.5 2.0泥块含量(%) 0.5云母含量(%) 0.5轻物质含量(%) 0.5氯离子含量(%) 0.0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 0.5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

    11、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4.2.6 细骨料应采用砂浆棒法检验其碱活性,且砂浆棒的膨胀率应小于0.10%;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当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满足下表规定外,混凝土中还应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混凝土最大碱含量(kg/m3)设计使用年限级别 一(100年) 二(60年) 三(30年环境条件

    12、 干燥环境 3.5 3.5 3.5潮湿环境 3.0 3.0 3.5含碱环境 * 3.0 3.01、“*”号表示混凝土必须换用非碱活性骨料。2、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及水的碱含量之和。其中,矿物掺合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计算。粉煤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粉煤灰总碱量的1/6,矿渣粉的可溶性碱量取矿渣粉总碱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硅灰总碱量的1/2。3、干燥环境是指不直接与水接触、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长期不大于75%的环境;潮湿环境是指长期处于水下或潮湿土中、干湿交替区、水位变化区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5%的环境;含碱环境是指直接与高含盐碱地、海水、含碱工业废水或钠(钾)盐等

    13、接触的环境;干燥环境或潮湿环境与含碱环境交替变化时,均按含碱环境对待。4、处于含碱环境中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60年的混凝土结构,除了对混凝土的碱含量按上表的要求进行控制外,还应对混凝土表面作防水、防碱涂层处理,否则应换用非碱活性骨料。4.2.7 当采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或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时,人工砂及混合砂经亚甲蓝试验判定后,石粉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压碎指标值应小于25%。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限值混凝土强度等级 石粉含量 MB1.40 10.0 7.0 5.0MB1.40 5.0 3.0 2.04.3 粗骨料4.3.1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

    14、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4.3.2混凝土应采用二级或三级级配粗骨料。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4.3.3 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在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圆孔筛)不应大于25mm。4.3.4 当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施工过程中碎石的强度可用压

    15、碎指标值进行控制。碎卵石的强度应用压碎指标值表示。压碎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粗骨料的压碎指标(%)C30 C30岩石种类 沉积岩(水成岩) 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 火成岩 沉积岩(水成岩) 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 火成岩碎石压碎指标 16 20 30 10 12 13碎卵石压碎指标 16 12沉积岩(水成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4.3.5 粗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重量损失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粗骨料的坚固性指标结构类型 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重

    16、量损失率(%) 8 54.3.6 粗骨料中的有海物质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粗骨料的有害物质含量(%) 强度等级 目含泥量(%) 1.0 1.0 0.5泥块含量(%) 0.25针片状颗粒总含量(%) 10 10 8碎卵石中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应配制成混凝土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中华工程网4.3.7 粗骨料应采用岩相法检验其矿物组成。若粗骨料含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其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当粗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下表的要求;不得使用具有碱-碳酸反应活性的骨料。4.4

    17、 水4.4.1 拌和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的品质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拌和用水的品质要求目 预应力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PH值 4.5 4.5 4.5不溶物(mg/L) 2000 2000 5000可溶物(mg/L) 2000 5000 10000氯化物(以Cl-计)(mg/L) 500 1000 3500硫酸盐(以SO42-计)(mg/L) 600 2000 2700碱含量(以当量Na2O计)(mg/L) 1500 1500 15004.4.2 用拌和用水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泥净浆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

    18、与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有关水泥的国家标准的规定。4.4.3 用拌和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4.4.4 拌和用水不得采用海水。当混凝土处于氯盐锈蚀环境时 ,拌和用水中Cl-含量不应大于200mg/L。对于使用钢丝或经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拌和用水中Cl-含量不得超过350mg/L。4.5 外加剂4.5.1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塌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质量稳定、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产品。当将不同功能的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适应性。宜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

    19、在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中还规定,外加剂必须经铁道部鉴定或评审,并经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4.5.2 外加剂的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外加剂的匀质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外加剂的性能序号 项 目 指标 备注1 水泥净浆流动度(mm) 240 按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检验2 硫酸钠含量(%) 10.0 3 Cl离子含量(%) 0.2 4 碱含量(Na2O+0.658K2O)(%) 10.0 5 减水率(%) 20 按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检验6 含气量(%) 用于配制非抗冻混凝土时 3.0 用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时 4.5

    20、 7 坍落度保留值(用于泵送混凝土时)(mm) 30min 180 按混凝土泵送剂(JC473)检验60min 150 8 常压沁水率比(%) 20 按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检验9 压力沁水率比(用于泵送混凝土时)(%) 90 按混凝土泵送剂(JC473)检验10 抗压强度比(%) 3d 130 按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检验7d 125 28d 120 11 对钢筋锈蚀作用 无锈蚀 12 收缩率比(%) 135 13 相对耐久性指标(%,200次) 80 4.6 掺和料4.6.1 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其品种宜为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

    21、施工环境条件特点、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4.6.2 矿物掺和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表中规定。粉煤灰的技术要求目 技术要求 备 注C50以下混凝土 C50及以上混凝土 1 细度(%) 20 12 按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检验2 Cl离子含量(%) 不宜大于0.02 按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JC/T420)检验3 需水量比(%) 105 100 按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检验4 烧失量(%) 5.0 3.0 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检验5 含水率(%) 1.0(对干排灰) 按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22、T1596)检验6 SO3含量(%) 3 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检验7 CaO含量(%) 10(对于硫酸盐侵蚀环境) 因条件所限当烧失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时,在其他指标符合表中要求的情况下,经试验证明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烧失量指标可适当放宽,但用于C50以下混凝土时不得大于8%,用于C50及以上混凝土时不得大于5%。磨细矿渣粉的技术要求目 技术要求 备注1 MgO含量(%) 14 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检验2 SO3含量(%) 4 3 烧失量(%) 3 4 Cl离子含量(%) 不宜大于0.02 按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JC/T420)检验5 比表面积(m

    23、2/kg) 350500 按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检验6 需水量比(%) 100 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检验7 含水率(%) 1.0 按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检验8 活性指数(%)(28d) 95 硅灰的技术要求 目 技术要求 备 注1 烧失量(%) 6 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检验3 SiO2含量(%) 85 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检验4 比表面积(m2/kg) 18000 5 需水量比(%) 125 6 含水率(%) 3.0 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

    24、6)检验7 活性指数(%)(28d) 85 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检验5 配合比设计5.1 一般规定5 .1.1 混凝土工程应采用质量密度为2200-2550kg/m3的混凝土。5.1.2 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设计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可能的环境条件变化等进行配合比设计。当设计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无具体要求时,应按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附录G的规定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后经调整确定。配制成的混凝土应能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指标和施工工艺等要求。配合比选定试验应提前进行,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配合比调整。当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5.1.3 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的,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试验方法可采用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附录J规定的方法一或方法二。4、处于含碱环境中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60年的混凝


    注意事项

    本文(客专配合比设计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