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压电工特种作业人员考试习题集Word下载.docx

    • 资源ID:18340040       资源大小:53.44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压电工特种作业人员考试习题集Word下载.docx

    1、C、违反劳动纪律;D、违反操作规程。ABC6、工作监护制度要求( )必须始终在工作现场,对工作班人员的安全认真监护,即时纠正违反安全规程的操作。A、工作负责人;B、工作许可人;C、工作票签发人;D、监护人。AD三、判断题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三者是目标、原则和手段、措施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4、特种作业人员转借、转让、冒用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给予警告,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规定第四十二条:处2000元以上

    2、10000元以下的罚款。5、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技术操作培训。规定第九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6、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8、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9、培训和考核是提高专业电工安全技术水平,使之获得独立操作能力的唯一途径。10、电工作业人员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后就可上岗操作。第二章触电事故及现场救护1、电击是指电流对人体( )的伤害。A、内部组织;B、表皮;C、局部

    3、。2、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中,以( )最危险。A、左手一胸;B、左手右手;C、左手脚。3、成年男子触及工频交流电的平均感知电流为( )。A、0.7mA;B、1.1mA;C、1.5mA。4、感知电流是使人有感觉的( )电流:A、最大;B、最小;C、平均。5、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 )电流。6、我国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人体触电的极限安全电流为( )。A、9mA;B、30mA;C、50mA。7、人触电后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跳等症状,外表呈现昏迷状态,此时要看作是( )。A、假死;B、死亡;C、报告。8、最容易掌握、效果最好而且不论触电者有无摔伤均可以施行的人工呼吸法是( )。

    4、A、胸外按压法;B、俯卧压背法;C、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9、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 )左右。A、50-60次;B、60-70次;C、80-100次。10、工作地点相对湿度大于75%时,则此工作环境属于易触电的( )环境。A、危险;B、特别危险;C、一般。11、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 )。A、触电的方式;B、人体电阻的大小;C、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l、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触电可分为( )。A、单相触电;B、直接接触触电;C、跨步电压触电;D、两相触电。ACD2、按照人体呈现的状态,将触电电流分为( )。A、感知电流;B、安全电流;C、

    5、摆脱电流;D、致命电流。3、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偶然因素。A、缺乏电气安全知识;B、违反操作规程;C、电气设备不合格;D、维修不善。1、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从左手到前胸是最危险的电流途径。2、影响触电后果的因素只与电流大小有关。3、跨步电压触电属于间接接触触电。4、拉、切、挑、拽、垫是解救触电者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5、人体误触带电体叫做间接接触触电。6、心肺复苏法是指通畅气道、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这三项基本措施。7、只有触及带电体才能导致电流流经人身发生触电事故。8、触电伤害程度与人体健康状态无关。9、一般情况下,单相触电发生的较少。10、一般情况下,两相触电最危险。

    6、11、跨步电压触电最危险,因为有二次伤害。12、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是由电伤造成的。13、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应使其在通风暖和处静卧观察,暂时不要走动。14、对有心跳但无呼吸者应采用胸外挤压法进行现场救护。15、对有呼吸但无心跳者应采用胸外挤压法进行现场救护。16、通畅触电者气道可用仰头抬颏法。17、可用两手指轻压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的方法判断触电者心跳是否停止。第三章防触电技术1、新安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线路和设备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A、0.2M;B、0.3M;C、0.5M。2、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A、2M;B、1M;3、配电盘二次线路的绝缘电阻不

    7、低于( )。4、为了防止屏护装置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故,必须将金属屏护装置( )。A、接地或接零;B、接地;C、接零。5、在高压10k无遮栏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A、0.1m;B、0.7m;C、1.0m。6、在高压10k的线路上工作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7、在低压工作中,人体及其所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C、2.5m。8、在架空线路附近进行起重作业时,起重机具(包括被吊物)与高压线路导线的最小距离为( )。A、1.0m;B、1.5m;C、3.0m。9、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的上限值为( )。A、36;B、50;

    8、C、120。10、( )是当电路发生漏电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装置。A、漏电保护;B、保护接地;C、电气隔离。11、通常采用( )作为安全电压的电源。A、隔离变压器;B、调压器;C、安全隔离变压器。12、隔离变压器把触电危险大的( )系统隔离成触电危险小的系统。A、高压;B、低压;C、安全电压。13、电气隔离安全的实质是将接地电网转换成一范围( )的不接地电网。A、很小;B、很大;C、任意。14、电气隔离是采用变压比为1:1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它电气回路的( )。A、相连;B、隔离;C、联系。15、电气隔离防触电必须限制二次边线路电压不超过( )。A、380;B、500;C、1

    9、000。16、电气隔离防触电必须限制二次边线路长度不超过( )。A、200m;B、500m;C、1000m。17、低压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检测元件是( )。A、电压互感器;B、电流互感器;C、零序电流互感器。18、在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 )应采用12安全电压。A、手持照明灯;B、局部照明灯;C、手持电动工具。19、在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 )应采用42安全电压。20、当电气设备采用( )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B、24;C、12。21、电气工程上所说的“地”是指接地体周围( )以外的大地。A、20m;B、40m;C、50m。22、配电变压器低压中性点的接地称为( )接地

    10、。A、保护;B、重复;C、工作。23、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包括( )。A、IT;B、TN;C、A和B。24、在TN系统中保护接零的第一位安全作用是( )。A、降低电气设备外壳带电时的对地电压;B、使保护装置迅速断电;C、A和B25、TNS系统是( )完全分开的系统。A、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B、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C、任意两线。26、一般情况下,工作接地电阻不超过4时,每处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 )。A、4;B、10;C、30。27、( )是加在人体两点之间的电位差。A、对地电压;B、接触电压;C、跨步电压。28、( )是带电体与地之间的电位差。29、TN系统是电源有一点( ),负载设备的外

    11、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连接到此接地点的系统。A、不接地;B、直接接地;C、经高阻抗接地。30、IT系统与T T系统保护接地的作用是( )的。A、完全相同;B、完全不同;C、部分相同。31、安装( )的目的是保证TT系统中电气设各金属外壳带电时的触电安全。A、漏电保护器;B、熔断器;C、刀开关。32、工作接地应能保证当发生高压窜入低压时,低压中性点对地电压升高不超过( )。A、50;B、120;C、220V。1、电气线路和设备中,绝缘破坏的方式有( )。A、电击穿;B、机械损伤;C、绝缘性能下降;D、击穿破坏。BCD2、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有:( )、安全电压、漏电保护、电气隔离和电气联锁等。A

    12、、绝缘;B、屏护;C、等电位连接;D、间距。ABD3、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有:( )、安全电压、漏电保护和不导电环境等。A、保护接地;B、保护接零;D、绝缘。4、属于安全电压额定值的是( )。A、42;B、36;C、12V;D、50。5、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之间有良好的绝缘是( )变压器的特点。A、自耦;C、安全隔离;D、变压器。BC6、合理选用和正确安装、使用漏电保护器,对于( )有明显的作用。A、保护人身安全;B、防止设备损坏;C、预防火灾;D、防电磁辐射。7、零序电流互感器由( )组成。A、环形铁芯;B、二次绕组;C、供电导线;D、衔铁。8、按照漏电动作方式不同,将漏电保护装置分为( )。

    13、A、漏电跳闸式;B、漏电报警式;C、末端保护式;D、可选择性。AB9、在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 )应采用36或24安全电压。C、手持电动工具;D、移动设备。10、IT系统是将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 ),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C、经高阻抗接地;D、接零。AC11、TN系统的形式有( )。A、TNC;B、TNS;C、TNSC;D、TNCS。12、IT系统中的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电网包括( )配电网。A、低压和高压;B、直流和交流;C、电子线路;D、局部。13、在由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接地电网中,如果有个别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并且漏电,则接触( )的人,可能发生触电事故。A、该接地设备金属

    14、外壳;B、所有接零设备金属外壳;C、零线;D、接地极。14、常用的绝缘材料有:A、云母;B、塑料;C、橡胶;D、玻璃。15、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主要有( )、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B、遮拦;C、阻挡物;D、漏电保护。16、屏护是指采用屏护装置控制不安全因素,即采用( )。A、遮拦;B、护罩;C、护盖;D、闸盖。17、临时遮挡可以用( )材料制成。A、干燥木材;B、橡胶;C、坚韧的绝缘材料;D、坚固的金属。1、电击穿是在高电压的作用下短时间就发生的绝缘击穿。见P63-64-强电场2、高压线路、设备的绝缘电阻一般不得低于300M。不得低于1000M3、在开关电器中,屏护装置的作用只是防触电。还

    15、防电弧伤人和电弧短路4、高压电气设备无论绝缘与否,均应采取屏护或其它防止接近的措施。5、安全电压电路的带电部分必须与其它回路保持电气隔离,并接地。不一定接地6、安全电压回路的带电部分可以碰触水管或暖气管。7、安全隔离变压器的铁心或隔离层必须接地或接零。8、漏电保护是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共用的触电防护措施。9、在TNC系统中,漏电保护器后面的工作零线不能重复接地。10、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安全原理是完全相同的。11、保护接零的首要作用是降低故障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12、保护接零的首要作用是故障时迅速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13、保护接地在TT系统中能够做到触电安全。14、电气设备外壳在电网中既接地

    16、又接零属于保护接地的情况。15、变压器低压中性点的接地称为重复接地或配电系统的接地。16、重复接地应用于TN系统。17、遮栏高度不应低于1.2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0.1m。P66:1.7m、0.1m18、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最基本的措施。第四章电气防火与防爆1、扑救电气火灾扑救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用二氧化碳等不导电灭火剂的灭火器灭火且电压为10k时,机体、喷嘴至带电体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 )。A、0.4m;B、0.5m;C、0.6m。2、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运行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应可靠( )。B、不接地;C、不接零。3、当架空线路与爆炸危险环境邻近时,其间

    17、距不得小于杆塔高度的( )倍。A、1.5;B、1.0;C、0.5。4、选用的低压电缆或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必须高于线路工作电压,且不得低于( ),绝缘导线必须敷设于导管内。A、220;B、380;C、500。5、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首先( )。A、使用不导电灭火器进行扑救;B、断开油开关或自动开关;C、断开隔离开关。6、在爆炸危险环境应尽量少用( )设备。A、携带式;B、移动式;C、固定式。7、突然停电有可能引起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场所,应有( )及以上的电源供电。A、一路;B、两路;C、三路。8、爆炸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 )。A、接地;B、接零;C、不用接地。9、保持电气设备的电

    18、流、电压、温升等不超过额定值是为了防止电气设备( )。A、过度发热;B、欠载运行;C、断路。10、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可放在铭牌右上方,设置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标志( )。A、KB;B、Ex;C、KY。(P126表4-2:在各标志前面全部加“Ex”)11、电气火灾直接的原因是( )A、发生电气设备过热;B、设计不合理;C、电气老化。1、电气火灾的种类有( )。A、漏电火灾;B、短路火灾;C、过负荷火灾;D、接触电阻过大火灾。2、为了争取时间,防止火灾扩大,来不及断电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断电时,需带电灭火,须注意( )。A、应按灭火剂的种类选择适当的灭火器;B、可任意选择灭火器;C、人体与带电体之是要保持

    19、必要的安全距离;D、不必保持安全距离。3、引起电气过热的主要原因是( )、散热不良。A、短路;B、过载;C、接触不良;D、铁芯发热。4、造成火灾与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A、设备缺陷;B、安装不当;C、电流产生热量;D、电火花或电弧。CD1、10k及10k以下的架空线路不得跨越爆炸危险环境。2、连接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线路不得有非防爆型中间接头。3、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线路的安装方式可分为电缆布线方式和明敷布线方式。P129:防爆钢管或电缆配线4、通过危险场所的电路从非危险场所穿过危险场所到另一场所时,危险场所中的管线系统应适合于该区域。5、在危险场所中使用的电缆不能有中间接头。6、电火花和电弧不

    20、能引起电气设备过热。7、发生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而后再灭火。第五章防雷和防静电1、雷电放电具有( )的特点。A、电流大,电压高;B、电流小,电压高;C、电流小,电压低。2、雷电的放电温度可高达( )。A、200;B、2000;C、20000。3、接闪器截面锈蚀( )以上时应更换。A、10%;B、20%;C、30%。4、防直击雷接地装置距建筑物出人口和人行道的距离不应小于( )。A、3m;B、5m;C、6m。5、防直击雷接地装置距电气设备接地装置要求在( )以上。A、2m;B、3m;C、5m。6、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 )。A、l0;B、8;C、5。7、防直击雷接地装

    21、置与保护接地合用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A、5;B、4;C、1。8、建筑物可利用基础内( )作为接地体,利用外缘柱内外侧两根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A、钢筋网;B、火线;C、零线。9、线路上因雷击放电而产生的短路是由( )引起的。A、电火花;B、电弧;C、电压。10、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有电性质的破坏、热性质的破坏与( )。A、化学性质的破坏;B、爆炸性质的破坏;C、机械性质的破坏。11、装设避雷线是一种有效的避雷措施,由于造价高,只在( )及以上架空线路装设。A、10k;B、35k;C、60k。12、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以防止雷电波由( )侵入而击穿变压器的绝缘。A、高压侧;B、低电

    22、压侧;C、输入侧。13、要保护整个变配电所建筑物免受雷击,可采用( )方法。A、装设避雷针;B、装设避雷器;C、装设避雷线。14、( )适用于保护集中的物体,如建筑物、构筑物及露天的电力设施。A、避雷针;B、避雷线;C、避雷网。15、静电最大的危害是( )A、电击;B、电伤;C、爆炸和火灾。16、静电在工业生产中可能引起( )事故。A、爆炸和火灾;B、电死人员;C、相间短路。17、阀型避雷器主要安装在( ),作为防雷措施。B、低压侧;C、高低压两侧。18、常用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外壳为灰色,表示其外壳( )B、可能有电;C、安全。19、增湿提高空气的湿度用来消除静电,属于( )A、接地法;B

    23、、泄漏法;C、中和法。1、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应由( )三部分组成。A、接零装置;B、接闪器;C、接地装置;D、引下线。2、静电的特点有:A、静电感应突出;B、电压高;C、尖端放电现象严峻;D、潮湿现象。3、雷电的危害分为( )的破坏。A、电作用;B、热作用;C、机械作用;D、光作用。4、静电的危害方式有( )。B、电击;C、妨碍生产;D、电弧烧伤。1、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零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2、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不是接闪器。都是接闪器3、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可将周围的雷电引来并提前放电。4、避雷器是变电站保护设备免遭雷电冲击波袭击的设备。5、防直击雷接地装置距建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的距离不应小于3m。6、防直击雷接地装置距电气设备接地装置要求在3m以上。P144:5m以上7、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一般不大于108、防直击雷接地装置与保护接地合用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一般不大于19、重复接地可以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10、对于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应保持地面潮湿,或者铺设导电性


    注意事项

    本文(高压电工特种作业人员考试习题集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