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诗经心得体会600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8668954       资源大小:26.8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诗经心得体会600文档格式.docx

    1、而我们中国人却用我们文字的百转千回,保存着那千年的白露,未受沾染,浅浅成霜。这是诗经给我的最真实,未经史官的春秋笔墨,缓缓地写,却留下了传奇,成了三千年的向往。春秋中或许会这样记载一个事件,某某年某某月,齐国伐楚。但在诗经里,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路还是那么远,为了回来看你我不顾一切,战争完结了,胜败都是兵家的事,是诸侯的事,我只是要活下来,再回到我的家乡,我知道你还在那林边等待。风会扬起你的发,我从马上下来,就可以再从那风里拉住你吹落的头纱。 诗经里有的是先秦文学里少有的人情味,不是楚辞的矣嘘嘻,楚国里的感叹太富贵,我们想的只是四壁徒穷却其乐融融。一次擦肩而过诗经里就能是

    2、一段所谓伊人的故事,一次相隔天涯诗经里就是卷耳卷不起的忧伤,铺陈四字,骈骈散散,读懂的就是知己。不学诗无以言,人们说这也是孔夫子的教诲,诗经错了,错在雅颂,把一条条的外交辞令都美化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说秦穆王你说打就打,还搞什么赋比兴啊。这里我没用什么欲扬先抑和反衬手法,我要说的就是,好好一本诗经,好好一本先民们写自己的书,不该带着宫廷里腐败的气息。你用的语言再美,都是浮华,就如同后宫淡妆浓抹的佳丽三千,也比不过茅屋前等我回家吃饭的那一剪素影。未经梳妆的淡雅文字是任何的文人雅士都学不会的。你们尽管去纵横,读了诗经却读不懂劳苦大众的快乐也忧伤,背过了诗经却背不过这深深浅浅的年代,总有些东西

    3、流芳千古,你却偏偏躺在这滥觞之上,俯首弄姿,摆弄64根蓍草看不破乾坤,以为能不朽反而贻笑大方。 还是请他们好好听听七月硕鼠,别说什么温柔敦厚的诗教说要求我们不能以鼠做比,讽刺的就是你们这些坐享其成的君主贵族。诗教礼教,愚弄大众少说真话而已,在生存的愤怒面前,这些虚伪的伦理脆弱的不堪一击。哈哈哈,万寿无疆,兕觥里喝的是我们酿的酒,嘴角却流下血的颜色。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我将离开你们这些不曾顾念过我们的人,去往我们的乐土,那里有我的小木屋,还有湖上的小船,冬无朔风,夏无艳阳,春天可以荡漾于湖上,秋天就收集每一片落叶,一样给远方的人们写去思念,简简单单就构筑一段幸福生活。那样的山林,会有谁在永号?是

    4、的,是的,我将上路,在你们未发现之前。但谁能躲开时代,谁能躲开年华,我们终将终老,在这片土地,这个捆缚了我们生生世世的土地。诗经百转千回的其实还是这无奈。所谓逃离,所谓等待,都不过是明天的一场梦,让今天的自己再好好地活下去,等时光老却了梦想,就不再吵闹了。那时就早该学会坦然接受一切了,少年意气,毕竟少年。周亡了,后来的很多朝代都亡了。历史不过和当权者开个玩笑,他们就都信了,以为自己能千秋万代,法愈明而治愈昏,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道破这朝代更替的规律,刻在竹简上三千年,你们却没有看透。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监,不能艺黍粟。这世事更迭,看破的人多,做到的人却少。可能,这就是天意吧。 诗经在

    5、这三千年里,过的真不是作为一部经义的日子,就算被人拽来拽去的做文章,也没能切谏时弊,拯救危亡。它过的就是风中所描绘的日子,潇潇洒洒,江湖里披一蓑衣,路见不平也不曾拔刀相助,乱世平世独好其身,常常被人想起,借走半瓶好酒也别急着还了,只是一口就迷醉了千年,剩下的你们也品品吧。这零零碎碎的年年月月轰轰隆隆地过去,不过一首好酒任平生。我还想再去南山牧羊,再见一眼那个梳妆的少女,再一次背对硝烟画下她的背影,再见那南山的老人,说说华夏侘傺。牧羊的日子天空是蓝的,长鞭扬落,都是一鼻芳香。这样的苍穹下,奔放着风里的灵魂,只不过和他们做个伴而已,我吹首笛曲,他们和首歌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

    6、天!此何人哉?读诗经的心得篇二诗经是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因此,学习诗经从它对后世的影响来讲,更应了解其鲜明深刻的艺术特点。(1)开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在文学长河中影响深远。诗经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从各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历史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事物,描绘了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百姓的思想感情。这一点不仅在“国风”中大量地得到反映,而且“雅”、“颂”部分也体现得尤为突出、具体和深刻,不少篇章直接揭露统治者的丑恶,深中时弊,触及统治阶级的内部实况。一方面体现在作品浓厚的叙事色彩上。虽然这些诗总体上是抒情的,但抒情寓于对于劳动、战争、婚恋以及社会生活丰富的叙

    7、事之中。伐檀、硕鼠等莫不如是,而且氓这首数千年前的优秀长篇叙事抒情诗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为后世叙事诗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琵琶行、长恨歌、孔雀东南飞都脱胎其中。雅诗中记述周民族起源、发展的神话和传说的生民、公刘等,以及歌颂文王、武王战功为内容的皇矣、大明等,这组富有史诗风格的作品故事叙述传神,描写生动华美,开了后世叙事诗的先河。颂诗虽是祭祀乐歌,未直接抨击时政,但仍反映出社会现实,透视国家的多难与人民的劳苦。另一方面在形象的塑造上也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特色。诗作者通过大量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倾诉,表现了他们的欢乐和悲哀,读之犹能让人看到他们的行动和性格特点,给人以情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感受。氓中的充满情仇

    8、爱恨、悲欢离合的男女主人公,君子于役中因丈夫远役而倚门伫望、愁思无限的女子,静女中相约城隅、爱而不见的男女主人公等都栩栩如生,仿佛从作品浮现出来,音容笑貌、愁情别绪,逼真而丰满。卫风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更是对女性美貌精彩传神的描绘,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开启了后世刻画人物的先河,孕育出了杨贵妃、刘兰芝、白娘子、罗敷等艺术形象。难怪有人认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 再一方面人与物的动态描写很有现实生活的观察力和艺术的表现力。君子于役中红日西沉、鸡禽上架、羊牛入圈的乡村晚景,静女中男主人公“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急迫神态,以及芣苢中

    9、一群妇女边唱边采的动作,等等,都抓住了对象的特征,语言精确而富有变化。这些都是现实生活的积淀,没有观察和积累是达不到的。 当然,诗经在体现主体现实主义风格的同时,也有着浪漫主义的精彩华章。小雅大东中诗人驰骋形象,畅游星空,通过银河、织女、牵牛、北斗、箕星等意象抒发心头郁结的愁思,倾诉东方百姓因困于沉重赋役的满腔悲愤。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无疑直接孕育了此后的屈原和他的离骚。(2)成功地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成为其突出的艺术经验。诗经中的赋、比、兴和风、雅、颂古人合称“六诗”、“六义”。其实,风、雅、颂是诗经中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写作技巧,两者性质是不同的。“赋”者,“铺陈其事而

    10、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相当于今之叙述方法。我们学过的氓、蒹葭、静女、伐檀等都用了“赋”的方法。“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比附、象征等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起兴,借物发端,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作品中的比、兴手法往往交织在一起使用,氓、关雎、蒹葭、硕鼠等都具有这一特点。 (3)静女、蒹葭、芣苢等诗中的反复咏叹、重章叠唱(汤炳正先生在先秦诗鉴赏辞典序中谈到,这是乐师为适于乐律之回环往复、摇曳动听而增益的);氓、邶风谷风等诗中的对比艺术;硕人中的比喻、拟人;大量诗作中的叙事、写景、抒情结合;语言音韵配合上的双声叠韵、叠字运用准确优美,富有形象性;诗歌主体的

    11、四言句式(诗经总句数7284句中,四言句为6724句,约占92%强,其他为杂言),隔句用韵,却又不拘泥而富于变化(诗经305篇,只有周颂里有7篇诗没有韵外,其余首首有韵,大致有句尾韵、句中韵,有句句韵、隔句韵,也有同韵、换韵);等等;都需要我们去体会借鉴。读诗经的心得篇三鉴于诗经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直至三千多年前的作品,无论它的编集和流传,还是语言运用、社会文化生活背景等等,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不仅知之不多,而且学习起来确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诗经整体文化信息与艺术价值的讲授,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感知和了解。在这一点上应当精心设计,筛选信息,浓缩容量,尽量用具体直观的讲授和展示,让每一个

    12、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知以下信息。(1)诗经书名的定名与编集。诗经在先秦典籍中称为“诗”,据资料显示起初叫诗,又称诗三百,“经”字是战国以后的儒家学者加上去的。据说到了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正式称之为诗经,沿用至今。 诗经的编集工作在汉人的著述中才提到,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较为可信的说法应是:其作品来源一是宫廷乐官的创作与采集,曰“采诗”;二是公卿列士“献诗”、太师陈诗。曾有孔子删诗之说,学界普遍认为不可信。普遍认为它是经过许多人较长时间编纂而成的,决非一人所著,亦非一人编集。这样一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语言互异,交通相当不便情况下形成的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

    13、集和整理是不可能的。“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它的“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六世纪中叶。”(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可以肯定,歌谣的采集工作中,以音乐家们的贡献最大。统治阶级采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教育子女,用于娱乐,了解民情,考察王政,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2)诗经作品产生的时代与地望。诗经中的作品包括公元前十一世纪商、周之交(或更早)至春秋中叶的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作品,大多是距今2600年以前的作品,有的产生于3000年前。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很难一一具体确定,但可以大体确定:“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是东迁以后至春秋中叶的

    14、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周颂”的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这些作品产生的地区,东临渤海,西至六盘山,北起滹沱河,南到江汉流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及湖北北部等七省之地,除“周南”、“召南”在江汉汝水一带外,主要在黄河流域。(3)诗经作品构成的类别与分布。诗经305篇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读书体会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的

    15、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诗音,短短几句,却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对少女的倾慕。河水细流,荇菜参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绪,道出了翻来覆去的挂牵。“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转眼,又是那坚贞的女子在扞卫爱情。谁道红颜娇弱不已,耳边,是她那誓死的决心。硝烟漫天,烽火连连,又有谁知叱咤风云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谁在刀枪铠甲之下,脑海中浮现出妻与子的笑颜。只愿弃甲归田,与你漫步庭间。轻轻翻着这一张张的页码,转眼间,眼前,不再仅仅是那浓浓的亲情

    16、,爱情,字词深处,却是那对时事的评价,对人的赞美,以及那处于统治者压榨下的哀叹“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爱惜,是对那些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吏无尽的赞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腐败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社会,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换来的只是这深深地呢喃,叹息,指责,无奈!诗经,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人们心中缓缓的,流淌!诗经读后感中国是

    17、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风较为开放,人们一般都用诗歌直白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此从诗经中可以窥得当时的民风民情。其中最为人们所喜欢的是他的爱情诗。关雎是为人们所主旨的一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

    18、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为此青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结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是描述了一个男子为追求心爱美好的女子使劲浑身解数,表达了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类似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还有静女、木瓜等,当然爱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这类的怨妇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诗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边守关,边关的军旅生活是艰苦的,性命没有保障、生活条件差这些都是其次,更为难过的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在边关没人慰问、没人关心、没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终于可以回家时,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轻,心情是沉

    19、重的,开头的几句试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这首诗写出了广大将士戍边的辛酸。“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都出自鹿鸣。鹿鸣是一首燕飨诗,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宾或君主表达自己的热情和谢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诚。因此诗也是一种政治工具。诗经中还有其他主题,在此就比一一举例列举。诗经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历史、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把,诗经中更多的诗歌以各种形式编入教材,让学生们从小学习,让他们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深度。诗经读后感如在情

    20、人节,你收到的不是玫瑰花,而是一捧草,那草是城市里的人很难看到的芦苇。芦花轻扬,随风摇曳。啊,亲爱的,先别忙着皱眉疑惑,你耐心找找,在那捧柔韧的草茎处,应该会有一张写了字的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是的,你收到的芦花就是那最著名的爱情草。这草在花店里是买不到的,甚至在城中都很难发现它的影子。两千多年的那个痴情男子早就告诉我们了,那是生长在河岸旁的一种迷离的植物,如同生长在爱情和理想的彼岸。如果,如果,你真的收到了它,那就给他一个微笑吧,哪怕你也如水之湄的那个女子,虽然并不一定爱,但在他的追求中你自有了不同寻常的美。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它可以让所有平凡的事物焕发神采,

    21、如同让一株芦苇变成古往今来最风致最耐人寻味的植物,只要我们是以爱的名义。“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蒹葭两个字的发音是那么平静淡然,但有了后面的苍苍,凄凄,瞬间把感情渲染得一片水意氤氲,山高水长。这个男子似乎不同于诗经中其他人,他是诗意的理想的,那水中央的梦中伊人比之具体的爱恋对象,更象心中的一个美好境界。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

    22、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自然地咏唱。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葛草吗?藤茎蔓生纠缠不解,就如我一日不见你啊,好象过了三年。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萧艾吗?浓郁的香气在山间蔓延,就如你的气息啊,让我怀念。采摘通常应该是女子的事情,那么想念的人应该是一个男子了。葛是那时候一种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人们拿它织成葛布做成衣服。但葛藤最是缠绵,长的可达十多米,茎叶交错攀爬,楚辞中

    23、也有“葛蔓蔓”的说法。萧艾在古诗中经常被一起提到,那是一种极易蔓生的带着浓郁香气的草,古人常采集它的枝叶,晒干后混合动物的油脂,做成今天寺庙中燃的香烛一样的东西,用于祭祀。劳动和生活就是这样密不可分,他们的感情不是水上的浮萍,不是天边的游云,是生长在山间的藤蔓,摘不完剪不断;是弥漫在周围的每一缕味道,呼吸空气就是呼吸你。顾随先生说,诗经中写愉快少,写忧伤多。离乱之音中慌年怀人,更是有别样的心忧。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这又是一个正在采摘的女子,这次她采摘的是卷耳,这是一种叶子上有小锯齿,果实上长满了到钩小刺的野菜。春秋时期,种子附着在牛羊毛上由边疆传入中土。苍耳到处可见,无法想

    24、象这样的尖锐的植物在饥慌的时候是重要的充饥。女人们采集它的嫩叶,在水中反复地煮,直到去掉它的苦味。那是慌年才不得不食的草。在这样的艰苦的时候,男人还在远方打仗,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眺望他回来的方向,身体的饥饿内心的思念让人如何捱过岁月。这首诗的第二、三章换了角色,变成男子的口吻,也好象是女子想象中的他:“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马儿都已眼发花,腿摇晃,如何才能不想家。诗经最著名的一道野菜应该算是采薇中的薇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说它著名因为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采薇首阳山”中那个野菜。薇菜也叫薇霍,也就是野豌豆,历来为贫者所食,伯夷和叔齐在商亡后隐居首阳山,身无一技之长,抵死不吃周武王送来的粮食,采薇为食。被一个捣蛋的女子看到,说这野菜也是周地植物,你们为什么要吃呢?结果终于是饿死了。好象这样不识大局冥顽不灵的人并不值得同情。采薇中远别家人的戍边兵士在归途的风雨霜雪中想起采薇的人,此时薇不单是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是一种节令更替的象征,当野豌豆紫色的花在眼底花开花谢,归乡之期也一延再延。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中的最后一章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诗中最美的片段。激烈的战争终将结束,回乡路上饥肠碌碌的小兵,心中的哀是大哀。


    注意事项

    本文(诗经心得体会600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