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3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Word下载.docx

    • 资源ID:18684398       资源大小:67.9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3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Word下载.docx

    1、“白雪阳春”“雅曲”“高山流水”符合古琴的特点。“傀儡”“舞台”“机关”符合木偶戏的特点。【真题点评】该命题体现了2016年江苏高考的新亮点。要求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选取合适的对联,这种考法既引导考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又促使考生理解对联的雅致精美,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古典情韵。3(2015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B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比拟(拟人和拟物)。A项,意为春风试着用神奇的刀尺,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

    2、叶。“试”“裁”是人的动作,用了拟人。C项,说芍药花“含春泪”,“蔷薇”“卧晓枝”,把花写成美人,拟人。D项,一“偷”一“翻”,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B项,意为浮萍碎处,映现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是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写的,并未运用比拟手法。【真题点评】该命题继续沿用2014年命题形式,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修辞手法,2014年考查对仗,2015年考查比拟,考查的修辞手法都是考纲中要求掌握的。在考查形式上,将修辞手法放在诗句中进行辨析,虽然比在现代文中考查稍难了一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导向,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4(2006江苏卷)请参照

    3、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解析】仿写时要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同时也要写出节日特点。【答案】(示例)唯在清明,江南江北,共祭先贤;或在春节,将一锅锅水饺,煮成千年不变的和和美美与欢欢乐乐。5(2005江苏卷)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溪流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4、,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你欢快的旋律。【答案】(示例一)沙砾:没有金子夺目的光芒,也没有雨花石古朴的典雅,但风雨中那声声的沙沙,是你心曲的流淌。(示例二)星星:没有太阳博大的恩泽,也没有月亮皎洁的神秘,但夜空中的那点闪闪,是你仅存的薄力。(示例三)蜡烛:没有华灯炫目的瑰丽,也没有星光迷人的柔情,但烛光中的那点摇曳,是你人生不懈的追求。(2016江苏卷) (真题见“真题体验”T1)。(3分)现场采样阅卷点评抽样1:C该生没有辨清借代和借喻的区别,误认为“干戈”比喻战争,“玉帛”比喻和平。此处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干戈”是武器,代指战争,“玉帛”是丝织品,代指和平,都是“部分代整体”。抽样2:B该

    5、生不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意思导致误选。“尧”和“舜”指代贤人,指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此处属于借代中的“个别代一般”。增分指导: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由于它们都不出现本体(借喻只出现喻体,借代只出现代体),因而很容易混淆。区分办法有二:(1)把握二者的概念。“喻”是追求相似性,“代”是追求相关性。(2)可采用替换法。能够将其替换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不能替换的则是借代。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A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

    6、“孤帆”代指船。C项,“长安”代指朝廷。D项,“红颜”代指美女。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导学号:54012040】A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C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把月亮比作“玉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把洞庭水比作“白银盘”,把洞庭山比作“青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把自己高洁的情感比作玉壶里的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B山

    7、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C项,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干戈”原为作战工具,这里代指战争。A项,“人似秋鸿”“事如春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风飘絮”喻“山河”,“雨打萍”喻“身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雨如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4下列俗语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刀子嘴,豆腐心 B捡了芝麻,丢了西瓜C耳朵是棉花做的 D兵败如山倒B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比喻手法,把“嘴”比喻为“刀子”,“心”比喻为“豆腐”;B项,借代手法,“芝麻”代指不重要的事,“西瓜”代指重要的事;

    8、C项,比喻手法,把耳朵比喻为棉花;D项,比喻手法,把兵败比喻为山倒塌。技法1_掌握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掌握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比喻:打比方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D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将雪比作梨花。B项,将西湖比作西子。C项,将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飘絮,将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D项,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用“蛾眉”代指杨贵妃。2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

    9、两个比喻句的喻体。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种在胸膛里。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在江河湖海,是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答案】一棵向上的春苗一朵奔腾的浪花精要点拨比喻(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作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构成必须条件。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4)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

    10、。(二)比拟:“变个脸”3下列句子中,和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泰戈尔飞鸟集)A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冰心繁星)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闻一多死水)C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B例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珍珠似的

    11、白沫”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运用的是拟人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2)种类。拟人;拟物。(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三)借代:“做代表”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

    12、青螺。DD项运用的是比喻手法。A项“衣冠”代指达官贵人。B项“珠翠”代指宫女。C项“孤帆”代指船。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形象代本体;部分代整体;材料代本体。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四)夸张:“说大话”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B“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着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

    13、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C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流淌。BB项运用的拟人手法。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6下列诗句与“疏松影

    14、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曲径通幽芳草香B细草香闲小洞幽C锦屏春短碧纱暗D晚凉天净月华开B对仗是特殊形式的对偶,答题时不仅要考虑结构、词性,还要考虑平仄相对。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7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构成排比句。未品尝过酸涩的人,无法真正体会甜

    15、美。_,_;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发明的快乐。总之,拒绝酸涩的人,永远不能体味甜美的甘醇。【答案】(示例)拒绝艰难攀登的人永远不能欣赏顶峰的壮美景色拒绝辛勤劳动的人永远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成分排比;分句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过去)柴禾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

    16、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节选自柴禾,有删改)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的情绪。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

    17、落等。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情感、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二、区别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一)借喻与借代9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答案】借代比喻借代、比喻借代借喻与借代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

    18、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二)对偶与对比10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华彩翰章乃思想映现,鸿篇巨制是情感铸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答案】对比对偶对偶、对比对比对偶与对比(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

    19、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三)比喻与比拟11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海啸发出狂野的怒吼,掀起滔天巨浪,将这个太平洋岛国淹没在汪洋之中。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答案】比喻拟人比喻拟物比喻与比拟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中,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

    20、体一般不出现;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四)对偶与对仗12(2014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A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偶。对偶,首先要注意词性相对。先分析题干诗句,“墙头”是名词,“头”是对“墙”的补充;“雨”是名词,“细”补充说明了“雨”的状态;“垂”是动词;“纤草”是名词,且“纤”是形容词,说明了“草”的状态。然后分析选项:A项,“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聚”对“垂”,“落花”对“纤草”,意义相称,词性相同,对仗工整;B、C

    21、、D三项中的“数峰无语”“雨来”“蝉曳残声”词性都与题干句不对仗。对偶与对仗对偶与对仗有同有异。相同点:都要求词性、结构的一致性。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只在字数、结构上要求相同;对仗是律诗和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它不仅包含着对偶,更在声律上严格要求,如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在平仄上要求很严格。一句中平仄要相间,上下句平仄要相对。因此,不能把对偶与对仗完全画等号。技法2_掌握仿写的规范要求一、仿写的基本要求1结构一致仿写句子首先要做到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都

    22、必须符合规定。结构一致不仅包括句式、语气的一致,还包括句子之间关系的一致。2话题一致话题一致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主旨一致。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不合要求。话题还指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3修辞一致修辞是一种表达手段,若我们仅仅限于能够识别某些修辞手法,显然是不够的,而仿写句子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手法。仿句必须严格遵守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4色调一致色调,即色彩和格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情色彩。除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有哲

    23、理性和启发性。仿句的格调应与例句保持一致。二、仿写题的审题答题要求1审题要审出显隐要求在所有的语言表达题中,仿写的审题最重要,难度最大。其要求是:(1)审题干,主要审显性要求。(2)审例句(或仿句的上句或下句),主要审隐性要求。例句所包含的隐性要求有: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审题时既要注意整个句子,又要注意句子的局部特点。修辞特点,即例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所用的修辞应一致。内容特点,保证仿写的句意与例句句意性质一致。感情特点,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保证句意情调一致。用词,如词语的褒贬雅俗,有无叠句等。标点的暗示作用,如分号表示并列或对举,冒号表示总分关系。【

    24、审题示例】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_按照审例句隐性要求的要求,可以从以下角度审题: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采用主谓式短句,句间关系是从持久到短暂的递减关系,最后归结到人的情态。修辞特点:运用排比和近似顶真的修辞手法。内容特点:总体上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感情特点:略带伤感。用词:简洁。标点的暗示:以分号为界,每对短句相对独立,表现的是物在物去的客观现象。答案:(示例)a.心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人去;人在,识他的心去。b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1请审出下面仿写题所给例句的

    25、隐性要求。54012041】(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_,_。审隐性要求前半分句定主动补定宾,后半分句定主动补定1定2宾。两句间紧密相连。比喻、顶真。用比喻句、顶真句表明成长的势不可挡。格调高昂,有一往无前之气。标点的暗示:逗号表明仿写两个分句。(示例)a.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凛冽的北风_凛冽的北风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坚定的脚步b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_闪烁的群星拦不住你心灵窗外的明媚的阳光(2)请从“理想”“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两个句子。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仿句:_;_。两句前半句均为“是”字句形式的比喻句,后半句一个为条件关系,一个为假设关系;两句间在内容上是正反对比关系。比喻。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3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