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巩固训练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18706165       资源大小:196.3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巩固训练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题目是编者加的。(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二、同步解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作者主要通过鲲鹏变化、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9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 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在想象中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 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

    2、种想 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10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请你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示例】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 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三、课外拓展庄周家贫庄周家贫,故往贷粟 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 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 曰:“周昨来,有中道 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 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 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 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 ,我无所处 。

    3、吾得斗升之水然 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 肆!”( 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 贷粟:借粮。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 中道:道路中间。波臣:水里的小人物。激:引。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做伴 的( 水) 。处:安身之地。然:乃,就。11用“ /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断两处 )我将得邑金 / 将贷子三百金 / 可乎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于:向(2) 子何为者耶 何:什么(3)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 我哉 活:使活(4) 君乃言此 乃:竟然,却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

    4、下去。(2)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1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15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示例】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解决不了问题。 (意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 上的租税,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 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鲋 鱼,你 (在这 )做什么呀?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 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

    5、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 ( 回 东海 )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离开住惯了的地方,就无法生存。 ( 现在 )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 找我!(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基础演练濠梁(h o) 鲦鱼(ti o) 循其本(x n) 汝(r )(1) 安知鱼之乐安:怎么,哪里(2) 固不知子矣固:本来(2) 全矣全:完全,肯定 ( 是这样 )(4) 请循其本循:追溯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

    6、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子固非鱼也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解析: D.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二、同步解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5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心境。6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 自然,机智善辩。【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

    7、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究 底的认知态度。惠子相梁 ,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 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 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 不食,非醴泉 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 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秋水 ) 【注释】 相梁:在梁国为相。国:国都。练食:干净的竹米。醴泉:甘美的 泉水。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庄子往见之 见:拜访(2)或谓惠子曰 或:有人(3)非练食不食 食:吃(4)非梧桐不止 止:停止,休息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1)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9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10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鹓”“鸱”“腐鼠”分别指什么? 庄子;惠子;惠子的相位。11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性格: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惠子在梁国为相,庄子去拜访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 ( 庄子 ) 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

    9、:“南方有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它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在这个时候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面前 飞过, ( 猫头鹰 ) 仰头看着鹓,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智慧背囊庄周梦蝶则蘧蘧然 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 矣。此之谓物化 。( 庄子齐物论 )【注释】 庄周梦蝶又称周公梦蝶 庄生晓梦。喻:通“愉”,愉快。适 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觉 (ju ) :醒来。蘧 (q 渠) 蘧然:惊动的样子。一说僵直 的样子。分:区分、区别。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此处意思为,

    10、外部事物都会与自 身交合的,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译文】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 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 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 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赏析】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 生死物化的观点。

    11、礼记二则( 一 ) 虽有嘉肴旨(zh ) 兑命(yu ) 学学半 (xi o)(3)不知其善也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 古义:教与学 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A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弗食,不知其 旨也C其此之谓乎 D 弗学,不知其 善也(解析: C项“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其他三项均是代词。(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

    12、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3) 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1)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 ( 朝代 ) 经学家戴圣 (作者 )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 (时期)间儒家 (学派)论著的汇编。(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 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9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

    13、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 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 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作为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 观点的。11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 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 进,共同提高。三、课外拓展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14、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 中(zh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輮 (r u)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 曲。暴:通“曝”,晒干。参:通“叁”,多次。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A. 輮使之然也 / 其此之谓乎 B不知其善也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虽有嘉肴 / 虽有槁暴D学而不思则

    15、罔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代词,代指木条 / 宾语前置的标志; B.知道/机智; C.均为“即使”; D.连 词,表转折 / 连词,表顺承。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寒冷。15【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教学相长 ( 也) ;【乙】文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 ( 或举例论证 )。16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略。 (要求:提出观点、看法;阐述理由;联系学习生活,

    16、紧扣文章内容 )附【乙】文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 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 轮, (那么 )木材的弯度 (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干枯了, (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变得挺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 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 二 ) 大道之行也(7) 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作:兴起今义:一个词。独自一人(4

    17、)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5)故外户而不闭 古义:门 今义:窗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A故人 不独亲其亲 B 货 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 谋闭而不兴 D 是谓 大同 A. 故 人不独亲其亲。(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照应此句的是: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鳏寡孤独、夜不闭户、天下为公。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18、,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的人都能得到供养。(5)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9)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9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说说其表

    19、达效果。【示例】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结构整齐,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社会状态。10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同” 社会的特征。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理解并说说今后应怎么做。 【示例】古代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没有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 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 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 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

    20、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 感的人。三、课外拓展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 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 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 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 【注释】 穷:困境。分:区

    21、分、辨别。屈:竭尽。(1)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2)鳏、寡、孤、独、废疾者 孤:幼而无父以:来故制礼义以分之 故:所以(4)以养人之欲(1)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 长。(2)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 竭。14【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15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

    22、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发生争夺就会有祸 乱,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先王厌恶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进行区分,以此来调养人们 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马说祗(zh ) 骈死 (pi n)槽枥(l ) 食马者(s ) 外见(xi n)2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 食马者 / 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 限标两处 )(2)

    23、才美 / 不外见 ( 限标一处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故虽有名马故:所以 虽:即使(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只,仅 奴隶人:奴仆(3) 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 (和普通马 ) 一同死 槽枥:马槽(4) 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次 或:有时(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犹,尚且(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才能、才干(7)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2)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5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 策 策之不以其道 ( 用马鞭驱赶 )执策而临之 ( 马鞭)(2) 其 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

    24、(代词,代指“千里马”)其真无马邪 (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 表示推测,恐怕 )(3)之 奴隶人之手( 结构助词,的 )马之千里者 ( 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4)能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能够 )(5)而 而伯乐不常有 ( 连词,表转折 )执策而临之 ( 连词,表修饰 )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可以吃光一石粮食。(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让它 )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用马鞭赶它,

    25、不按照 (驱使千里马的 ) 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 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1) 韩愈,字退之,河阳 (今河南孟州 ) 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代文 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 首。(2)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我们学过的爱 莲说也是这种文体。 马说 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 贤才难遇明主。(3)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二、同步解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26、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8请用原文语句填空,梳理文章结构。(1) 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 分析问题: 千里马的命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马的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得出结论: 9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伯乐”喻指善于识别、发现、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有才华、有才能的 人;“食马者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巩固训练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