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红对勾届高考政治新课标二轮真题再现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Word下载.docx

    • 资源ID:18826949       资源大小:109.09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红对勾届高考政治新课标二轮真题再现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Word下载.docx

    1、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的知识,旨在考查识记和分析知识的能力。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这种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这种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故

    2、C项正确。C4(2013天津卷)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解题关键要准确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题干表明,人们在不断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选A项。B项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不选;题干强调的是科学发现所体现的

    3、道理,并未涉及具体科学与哲学关系,C项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哲学源于实践。5(2013福建卷)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 BC D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选项所属的哲学派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属于机械唯物主义,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故应选C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干要求不符,故应排除。考点二唯物论 6(2015广东卷)水在常见的三种形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却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

    4、在石墨烯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形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低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A BC D题干材料说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烯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体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可能会引起质变,符合题意;研究团队揭示了事物内部的联系,而不是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故排除;“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

    5、观点错误,因为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新事物,排除。故选A项。7(2015江苏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 BC D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排除。“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了。题目未体现对立统一,排除。8(2015福建卷)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滴水穿石根系沃土敬德保民犬吠非主A BC D本题考查意识的产生,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意识是

    6、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根据这样的过程,所以顺序应该是。因此答案选A项。9(2015重庆卷)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正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

    7、机能,因此,机器人作为一种工具不具有意识,A项正确。B项观点错误。C、D两项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10(2015四川卷)观察上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有()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产生了不同的“联想”,说明人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符合题意;漫画中不同人产生的不同“联想”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这说明了人的意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符合题意。漫画中的“联想”只是一种主观活动,没有建立起“客观”的联系,不符合题意;中的“决定”否定了其他因素对人的认识

    8、能力的影响,不正确。11(2015新课标全国卷)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 BC D中的“决定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观点错误,排除。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往往不同,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殊途同归”的可能性,因此中内容不准确。符合题意,选C项。12(2015重庆卷)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

    9、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B拓展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科幻文学中的虚幻世界属于意识的范畴,因此,科幻文学的创作本身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B项观点正确。虚幻世界是对现实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人们的任意想象,也不会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A、C、D三项观点错误。13(2015江苏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

    10、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是主观的,但是,意识可以对客观存在进行正确的反映,B项观点错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项观点过于绝对;D项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故选A项。14(2015广东卷)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11、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哲学的作用等知识。“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的观点错误,应是实践具有社会现实性,排除;“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的观点错误,因为物质世界具有客观性,排除;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C项。15(2014重庆卷)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

    12、人的意识的变化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本题考查对认识的无限性、上升性的理解能力。从“雾”到“雾霾”的意象变化,说明人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实践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入选。A项与题意不符。意象变化根源于实践,排除C项。D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实践中建立的。16(2014天津卷)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C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D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本题考查意识的知识,旨在考查调

    13、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并没有涉及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正确的反映,更不是直观的反映,排除A、C、D三项;意识的作用就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再加工”,即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选项为B项。17(2014北京卷)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时空观

    14、念属于意识、认识的范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很显然是错误的,中时空观念产生于农业文明(实践)则是正确的;时空观念属于意识范畴,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所以是正确的;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故排除。18(2014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本题考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治理雾霾,需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故D

    15、项入选。人与自然的斗争性是客观的,不能消除,排除C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将顺应规律当作充分条件,排除。向污染宣战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舍去B项。D19(2013新课标全国卷)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 B 本题考查意

    16、识的能动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意识形式的差异性;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首先是受认识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说法错误;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多种民间艺术影响莫言小说创作,说明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多种多样,也从侧面反映了莫言自身素质对其写作的影响,当选,选C。20(2013天津卷)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解题关键要准确解读漫画提取有效信息。由漫画中文字“根据亡羊补牢

    17、原则,先补这栏”知,漫画中人物并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因为其背后还有可能要面临丢失的羊,C项与题意相符,应选。漫画中人物仅仅是在生搬硬套书本知识,但不是因循守旧、一意孤行,更不是顾此失彼,故A、B、D项不选。21(2013山东卷)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题关键是准确理

    18、解意识的能动作用。依据材料,在那片始终没有掉落的树叶的顽强生命力的感召下,病人也有了坚强的求生意志,最终战胜疾病,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B项符合题意;A项实质是先有精神,后有物质,精神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C项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材料涉及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能动作用,不是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应选B项。22(2013新课标全国卷)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

    19、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地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造出“人造树叶”为人类所用,说明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也说明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符合题意;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认识都能体现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说法错误;意识本身并不能直接改造世界,只有实践能够做到,说法错误;应选C项。23(2015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

    20、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

    21、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本题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背景,考查对抗战精神的全面认识能力。明确知识范围是“意识能动作用”。抗战精神为正确的意识,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体现的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4(2015江苏卷)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

    22、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

    23、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问题: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请你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要求: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300字左右。本题要求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时要紧扣题目中的几个要求:“说明必要

    24、性”,决定了不能对课程的开设持否定的态度;“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规定了可调用知识的范围。在以上两个条件下,可自由发挥,解答本题。答题示例: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正确认识法治建设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

    25、系,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25(2014福建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材料: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发展历程重要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时期形成

    26、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本题答案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二是对应哲学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正确总结。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化了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强大思想武器。

    27、26(2014浙江卷)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回答问题时,要把美食的创造过程与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结合起来,把人们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到位。答案


    注意事项

    本文(红对勾届高考政治新课标二轮真题再现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