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总体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 资源ID:18982213       资源大小:44.16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总体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1、郡(郡守)县(县令)乡里亭。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逐步削除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2、意义:有利于避免或削弱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巩固,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三、完备的中央官制 1、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创皇帝制度,总揽全国一切大权(包括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公九卿: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下设诸卿,如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中尉、将作少府);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命令,兼理

    2、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2、“朝议”制度可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但前提是君主专制,君主不接受,任何正确的政策也不可能施行。3、汉承秦制四、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公元前212):焚书令、挟书律加强思想专制,巩固王朝统治。与秦统治者欣赏和实践法家专制思想有关。2、影响:达到了思想专制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王朝统治。但它是文化高压,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开后代思想文化专制的恶例;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从汉至元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中央皇权权力增强,相权权力削弱;地方权力逐渐减弱,集中到中央 。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汉汉承秦制;

    3、汉武帝设”中朝”(即内朝,决策机构)和”外朝”(执行机构);东汉汉光帝,扩大尚书台权力(中枢机构)汉初:郡国 二级制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雏形)隋三省六部制(发展)州县二级制唐三省六部制(完善):尚书省(执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相权 一分为三 ,保证君权的独尊道(监察区)、州县三级制;藩镇割据宋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政);参知政事(行政);三司(财政)路(监察区)、州县三级制元中书省(行政,直辖腹里)枢密院(军事)宣政院(西藏地区和宗教事务)省路府州县五级制;边远地区:宣慰司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在中央集

    4、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对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 。二、监察体制秦: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13州部),设州刺史监察地方,中央由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地位仅次于丞相;唐设御史台,明设都察院。因专制制度本质所决定,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机构和官员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三、选官制度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汉武帝时贤良是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最初的标准是德行才能。魏晋

    5、南北朝时代,以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凭据。这种制度相对封闭,权操于上,民意无从体现。3、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隋唐以后成为主要选官制度。积极作用: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消极作用: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乎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

    6、、明朝1、中央:废除丞相,废除行省(原因:丞相制度妨碍了君权集中,导致社会动荡),权分六部,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制度(原因:明太祖“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但内阁不是行政或决策机构,不可能制约皇权。2、地方:设三司 布政司 (行政);都指挥司(军政);按察司 (监察)二、清朝 1、雍正帝:(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特点:简、速、密。军机大臣是由亲信满汉官员充任,他们每天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 。军机处实际是皇帝御旨的传达机构。另有密折制度。2、边疆政策:清朝基本原则:尊重、笼络,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

    7、P19)。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土尔扈特部回归说明了中华民族有很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明代时开始的“改土归流”到了清代特别是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地施行,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3、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

    8、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进步因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力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受到严重的阻碍,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以致无以抗御列强的侵略和压迫。4、面对近代化浪潮,晚清统治者慑于内外压力,进行了一些政治制度改良,但都只是官制改良,并未从根本上触动专制主义皇权。民国的建立结束了帝制,为中国政治的历史性进步开辟了道路。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背景:中国逐渐衰落,面临严重社会问题;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根本原因:列强为了夺

    9、取 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2)过程:第一阶段:1840年战争爆发(广州定海天津);第二阶段:1841年战争扩大(英国强占了 香港岛)(3)结果: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香港岛;(破坏 领土主权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附件: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4)影响: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封建主义和人

    10、民大众矛盾。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广州1858年天津1860年北京(火烧 圆明园 ) (1)原因:列强为了扩大侵略权益(2)结果: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割 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俄国侵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导火线:东学党起义)失败,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 马关条约(1895年):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列强开始资本输出) 尾声:三国干涉还辽;

    11、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表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特征:瓜分领土和资本输出。4、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导火线: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4.5亿两白银(本息9.8亿两);设立“使馆界”(破坏领土主权);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炮台,准许外国驻兵;惩办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5、列强入侵影响:由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人权:无视中国人民基本生存权;毁坏中华文明遗产。(2)政治:破坏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完

    12、整。(3)经济:掠夺财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二、瓜分危机1、背景:马关条约的刺激;19世纪末,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侵略。2、表现:瓜分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列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鸦片战争中:1841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边疆新危机2、经过:18751878左宗棠军事收复,消灭阿古柏,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英、俄侵略新疆的阴谋破产。曾纪泽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中国收回伊犁但被割占了西部7万平方公里领

    13、土。1884年在新疆设行省。三、甲午中日战争中1、黄海海战: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王圭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邱逢甲、徐骧义军和刘永福黑旗军四、义和团运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旗号:“扶清灭洋”。反抗八国联军侵华,过程:天津廊坊阻击天津北京建立联军司令部。结果:遭中外共同镇压而亡,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性质:反帝爱国运动。五、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第3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侵华原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既定国策;要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二、经过1、开始标志: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14、(另局部侵华大事记:P34知识链接)2、日本罪行:南京大屠杀 ( 1938年); 731部队(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以华制华”,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奴化教育3、中国抗战:(1)抗战路线-中共:全面抗战路线(依靠全民族或人民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2)国内抗战-中共:敌后战场;开展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1940年,意义) 国民党:十九路军上海抗战(1932.1);长城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3);西安事变(1936)正面战场-凇沪会战(打破日军计划);太原会战(平型关);徐州会战(台儿庄);消耗日军有生力量 人民:东北义勇军;抗日联军;罢工

    15、、募捐、抵制日货,要求经济绝交;一二九运动(1935.12.9)(3)国外抗战 :中国远征军;华侨支援 (4)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三、评价:1、胜利意义: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的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2、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一、背景:鸦片战争后,外来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二、经过: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奠定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6年天

    16、京事变(由盛而衰)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三、文件: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土地分配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2、资政新篇(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内容:政治、经济、文教三方面。进步意义: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

    17、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局限性: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处于战争环境,并未实行。四、评价1、性质: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2、积极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在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其领导人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3、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重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4、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第2课 辛亥革命一、 背景:

    18、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出现(兴中会)和联合: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机关报民报。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 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三民主义(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爆发:191

    19、1年10月10日首先在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P49);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2、高潮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五色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纪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 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袁世凯夺权:向孙中山施压-清帝退位(1912.2.12)-1912.3在北京就职,4月孙中山辞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4、评价:(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意义: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

    20、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3)成功的依据: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失败的依据: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1、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5月4日6月初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6月5日以后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结果:取得

    21、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性质:广大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大”和“二大”的主要史实(1)条件:经济: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组织: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2)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上海、13人。主要内容:党的名称 党的奋斗目标 中心任务(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条件:对中国

    2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分析。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新型工人阶级政党; 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影响: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三、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1)合作的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

    23、俄、联共、扶助农工)(3)意义: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2、北伐战争(1926-1927年):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过程:歼灭孙、吴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迁都武汉。工农运动发展:农民建立农民政权;工人组织武装举行罢工;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27年):标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局部失败)。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彻底失败)。失败的原因:主观: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根本原因)。客观: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强大。四、“工农武装割据”(1927-1937)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927年8月1日

    24、周恩来、贺龙: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反围剿)、土地革命(P54)、根据地建设(1931.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3、红军长征:(1)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使第五次反围剿红军损失惨重。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

    25、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3)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纠正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4)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自然险阻、内部分裂)五、抗日战争(1937-1945)六、解放战争(1946-1949)19461947战略防御(“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1947年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19

    26、47-1948战略反攻(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9-1949.1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1949.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七、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结束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建立起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2、国际: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

    27、放的斗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3、思想: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八、取胜的经验(胜利的原因):中共领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统一战线;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人民支持。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诞生(1)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召开(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2)人民政协召开:1949年9月,北平。确定了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3、意义:(1)国内:结束了三座大山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2)国际: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总体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