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高考考前卷语文试题二Word格式.docx

    • 资源ID:19068661       资源大小:54.1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高考考前卷语文试题二Word格式.docx

    1、“濯濯”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草木。根据语境,“萼红”应是明亮的,应选“灼灼”。“幽静”指寂静。“宁静”指(环境、心情)安静。此处的环境应是“澄澈宁静”。“映照”指照射。“映衬”指映照、衬托。此处不存在“衬托”的问题,应选“映照”。3文中画横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BCDC处的冒号改为句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军队改革必然会触碰到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也可能会在“深水区”遇到种种阻挠。但无论如何,都应该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前行。B正月初一出行的旅客本来就不甚了了,并且以短途为主,所以一向人涌如潮的车站此刻显得冷冷清清,与前几天的拥挤形成鲜明对比。C在台州打工的小

    2、郑被人劫持,他打电话假意向人借钱,却用温州方言向哥哥求救,听不懂方言的劫匪不知所云,还以为钱马上就能到手。D过去两周,这家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处于关停状态。危急时刻,湖南商会伸出援手,帮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这家企业最终起死回生。AA项,盘根错节: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B项,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不形容少,用于此处望文生义。C项,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用于说话人或写文章的人,不用于听者。D项,起死回生:使人复活,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其主语应是施救者,而非被救者。此处对象用错,“起死回生”的主语不是“企业”,而应是

    3、“湖南商会”。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本月北京遭遇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雾霾天气,其中最严重的一天局部城区达到900微克/立方米污染程度的惊人情况。B重庆外国语学校的一组生物笔记因配上了萌萌的手绘图在网上走红,其中一份笔记,用铅笔画出了逼真的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等。C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时间达3个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但睡眠普遍不足7个小时,低于全球均数。D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比如建立医联体,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等。BA项,成分残缺,应在“局部城区”前加“出现了”。C项,句式杂糅,应把“显

    4、示”或“根据”删除。D项,搭配不当,应将“加大”改为“加强”。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

    5、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原人制作的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就学术思想而言

    6、,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

    7、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是互动

    8、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6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最主要的表现是青铜器造型的不同。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

    9、备。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A项,“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错,原文第段是说“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二者时间概念不一致。B项,“最主要的表现是青铜器造型的不同”错,原文只是以“青铜器”为例,而不是说“主要表现”,参考原文第段内容。D项,“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错,原文第段倒数第二句话是说“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7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儒释道三家思想各有特点,形成互补,

    10、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回旋余地。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追求。C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D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B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仅仅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还包括逆境、沉沦、挫折时的独善其身。可参考原文第段中间部分。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失,求诸野”是“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

    11、托物”的最好阐释。B在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在汉以后是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要在民间。C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是大传统。D三星堆、黄河流域、楚地出土的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的性格及审美取向。A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原文第段“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一句可知,“礼失,求诸野”说的是“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三、(每

    12、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封禅仪记马第伯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下骑,步牵马,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极望无不睹。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如无道径。遥望其人,端如行朽兀,或为白石或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有顷复苏,亦赖酒脯。处处有泉水,目辄为之明。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仰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遂至天门之下。仰视天门,辽如从穴中视天。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挟,前

    13、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焦,五六步一休。蹀蹀据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早食上,晡后到天门。郭使者得铜物。铜物形状如钟,又方柄有孔,莫能识也,疑封禅具也。东上一里余,得木甲。木甲者,武帝时神也。东北百余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阙在南方,汉武在其北。东山名曰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所。日入下去,行数环,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乍步乍骑 乍:忽然B如从谷底仰观抗峰 抗:高耸的C如画重累人矣 累:疲惫D早食

    14、上,晡后到天门 晡:申时CC项,累:重叠。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B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B项,均为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C项,指示代词,那/语气词,表反问语气。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递进。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B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C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D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

    15、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A解答断句题,首先应当通读语句,力求对语句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如“举足随之”是一个完整的动作,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又“一人居其前”句子结构完整,前后均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上山途中,先前可以骑马而行,但是遇上道路陡峭之时就只能牵马步行,到中观时,走路与骑马走过的路程基本上各占一半。B从中观向上看,可以看到山的险峻以及石壁的幽深,而山上的行人往往会被看成行将衰朽的东西,有的被看成白色的石头,有的被看成雪。C在登山的过程中,累得实在上不去了,就四肢摊

    16、开僵直不动地卧倒在山石上,吃喝了自带的肉和酒,恢复了体力后再互相搀扶着继续上山。D到达天门后,郭使者等人意外捡到了一个形状似钟而方柄有孔的铜器以及一个木甲神像,铜器是汉武帝封禅时使用的器具。D说“铜器是汉武帝封禅时使用的器具”不合文意,原文是“疑封禅具也”。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5分)译文:_(2)稍疲,咽唇焦,五六步一休。【答案】(1)又努力地互相搀扶着行走,到达了天关,自认为已经到了,问路上的人,却说还有十多里。(关键词“勉强”“以”“尚”各1分,大意2分)

    17、(2)渐渐疲乏了,喉咙嘴唇干渴,走五六步就歇一次。小步爬上几步,就得停下休息,也不避开潮湿的土地,前面有干燥的地方,眼睁睁地看着,两条腿却迈不动。(关键词“焦”“蹀蹀”“随”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这天早上上山,骑马而行,道路常常陡峭,就下马,牵着马步行,一会儿走路,一会儿骑马,基本上各占一半,到了中观留下马匹。中观距离平地有二十里,向南远望,景物尽收眼底。抬头望天关,好像从山谷的底部抬头看极高的山峰一样。天关很高,看它如同看飘浮的云彩。天关很险峻,石壁幽深,好似没有道路。远远地望见山上的人,真像一些行将衰朽秃兀的东西,有的像白色的石头,有的像雪,过了一段时间白色的东西移动经过树木,才知

    18、道是人。实在上不去时,就四肢摊开僵直不动地卧倒在山石的上面,不久又恢复了体力,这也是有赖于带来的酒和肉干。山中到处都有泉水,让人看了眼目清明。又努力地互相搀扶着行走,到达了天关,自认为已经到了,问路上的人,却说还有十多里。抬头看岩石上的松树,苍翠茂盛,犹如在浮云之中。低头看溪谷,岩石平滑不能看清它的深浅。于是到了天门的下面。抬头看天门,天门幽深遥远,人如同从洞穴中看天。又直着向上走了七里路,全赖那弯曲的羊肠小路,小路名叫环道,常常有粗的绳索,可以用来攀登。两个随从在旁边扶着,前边的人拉着向上爬,后边的人可以看见前边人的鞋底,前边的人可以看见后边人的头顶,像画中叠罗汉那样。刚走上这条路,走十多步

    19、歇一次,渐渐疲乏了,喉咙嘴唇干渴,走五六步就歇一次。吃完早饭就开始上山,傍晚才到天门。郭使者捡到了一个形状似钟、方柄有孔的铜器,大家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怀疑它是封禅用的器具。又向东攀登了一里多路,捡到了一个木甲神像。木甲是武帝时的神。向东北走了一百多步,找到了举行封禅仪式的地方,秦始皇封禅所立的石碑以及阙在南面,汉武帝封禅所立的石碑以及阙在秦始皇的北面。东山名叫日观。所谓日观,是鸡第一声啼叫时,见太阳刚刚要出来,露出大约三丈。日落时下山离去,走过几个盘道,傍晚时下起了雨,看不见道路。一个人在前面开路,后面的人知道前面的路已经有人走了,才抬脚跟着他,等到了天门下,已夜深人静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20、,完成后面题目。(8分) 雨中花岭南作(宋)朱敦儒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注】1126年,金兵攻占汴京,宋室南渡,朱敦儒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辗转来到岭南,在粤西泷州暂住下来。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应刘: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璩兄弟与刘桢。东周:代指洛阳一带。(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得意”

    21、“狂游”追述了承平岁月中胜景狂游的盛况。“胡尘”三句描述了金兵南下之时,词人被迫避难南荒,不得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老矣”抒发了词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将此综合起来作答即可。【答案】上片追述了承平岁月中胜景狂游的盛况,下片描述了沦亡生活的痛苦,发出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叹。(2分)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面对山河破碎、满目疮痍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之情。(2分)(2)“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赏析表现手法,要仔细分析词句,“除非春梦”说明后面是词人想象的内容,故为虚写;“老矣”是写词人现在年华已逝,故属于实写。由此

    22、可得出词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解答此类题还要把词人运用这种手法的目的,即表达的情感回答出来。【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反衬手法。(2分)先实写此身已老,北归无望,接着虚拟出一个心魂入梦重返故园的结局,以梦境的欢愉来反衬现实的悲凄,把去国离乡的悲哀推向极致。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_,_”表明了自己对过去从政生活的否定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2)李白蜀道难中用“_,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3)姜夔扬州慢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人民对战争的痛恨的句子是“_,_”。【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地崩山

    23、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五、(12分)16请根据给出的有关中秋节、重阳节的对联的下联,用给出的词语组成两副对联的上联。要求:语意完整连贯,符合节日特点,不重复使用词语。池塘黄菊月静倚风桐叶村酒影熟中秋节:上联:_;下联:风摇庭幕桂花香。重阳节:紫门临水稻花香。【解析】解答此题要注重两个方面:了解两个节日的相关习俗和两副对联的下联描写的具体对象。从句式、词语结构等角度思考给出的下联的特点。答题时,可先根据节日特点将词语进行分类。如中秋节有赏月的习俗,故“月静”应是描述中秋节的;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之时,有登高、喝菊花酒的习俗,故“黄菊”“村酒”是描述重阳节的。从平仄、词性对

    24、应角度分析,“风摇”对“月静”,“庭幕”对“池塘”,“紫门”对“黄菊”,“临水”对“倚风”,“桂花香”“稻花香”对“桐叶影”“村酒熟”,由此便可得出答案。【答案】(中秋节)月静池塘桐叶影(重阳节)黄菊倚风村酒熟17下面是明德中学星云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4处表述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尊敬的程校长:您好!我是敝校星云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放飞梦想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102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希望您能抽出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备感荣幸。希望您能同意,在此敬谢不敏!祝您工作顺利!明德中学星云文学社20

    25、16年5月24日_;_;_;_。【解析】“敝校”是谦辞,不能用于内部;“大作”是敬辞,用于称对方的著作;“拜读”是敬辞,不能用于请别人读己方的文章;“敬谢不敏”是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答案】“敝校”改为“咱们学校”(或“学校”,或删掉“敝校”)“大作”改为“作品”(或“文章”)“拜读”改为“阅读”“敬谢不敏”用词不当,删掉“在此敬谢不敏”或改为“在此先表谢意”18请在下面的文字中提取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3个字(4分) 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每一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凉场面

    26、,让“冷漠流行症”达到高潮。有网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彭宇案”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也是难以应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早在2001年,已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增加“见危不救罪”和“见死不救罪”,发挥法律对公民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道德的底线上,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得以凝聚的软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因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_【解析】本题给出的文段较长,因此解答本题,可以用先概括再提取的方法。即首先概括出语段的主要信息:冷漠、道德水平滑坡与社会价值观的坍塌、法律的助推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唯有重建社会价值观,鼓励人们向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高考考前卷语文试题二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