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19208182       资源大小:89.8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Word文件下载.docx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思想解放_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儒学的创立:孔子(1)思想核心:“_仁_”,要做到待人宽容。(2)政治主张:统治者要_以德治民_,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_克己复礼_”。(3)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有教无类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儒学的发展:孟子和荀子(1)思想主张。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伦理观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性本善”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_王道_”,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强调人民群众

    2、的力量巨大“性本恶”(2)历史影响: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老子和庄子(1)老子: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道_”。政治主张:提出“_无为而治_”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_小国寡民_的理想社会。辩证法: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1)该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_韩非子_。(2)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并提出了系统的_法治理论_。(3)把

    3、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助学助记【概念阐释】“百家争鸣”:“百家”意为数量众多的学派;“争鸣”是指各学派代表不同的阶层和政治力量,针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辩论中相互融合。【思维教师指导】“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思想斗争。【思维教师指导】(1)孔子的德治思想“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2)儒家学说以“仁”和“礼”为核心,强调以德治国,这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所以在当时不受重视。【易错提醒】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4、以维护“君”为中心,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与现代意义的民主本质是不同的。【图解识记】孔子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思维教师指导】老子的“无为”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其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无不为”。探究专题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条件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材料一战国处于政治巨变之秋,各阶级、各阶层的政治代表,通过自己的代言人,竞献智力,人才层出不穷。诸侯从富国强兵出发,也不拘一格用士。一旦发现士能打开局面,不论贵贱,均予重任,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比比皆是。赵克尧战国“百家争鸣”初探材料二战国之前面对自然变化和社会历史

    5、变迁,人们一直在思考着,并把思考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达出来,一代代口耳相传。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些有意无意接触到官府典籍和民间传说的文士,自然就产生了厚重的历史感。这种文化的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在的压力已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的背景条件。【解读】本题为背景类题目,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在归纳材料信息的基础上,适当结合时代特征。从材料看,战国“政治巨变”“诸侯”“不拘一格用士”“文士”“官府典籍、民间传说”“文化的积累”体现了“百家争鸣”

    6、出现的政治及文化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补充完善其经济背景。【结论】背景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竞相改革,吸纳人才,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长期文化积累和传承。【深化拓展】多元史观解读“百家争鸣”(1)从唯物史观看“百家争鸣”: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地主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宗法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奴隶主贵族阶级衰落,地主阶级力量壮大。社会各阶层针对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

    7、层建筑(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唯物史观。(2)从文明传承角度看“百家争鸣”: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一次空前绝后的思想大解放,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始终处于正统地位,但诸子百家的思想并没有消亡,正是受它们的影响,中国古代才能在许多领域都创造出自己的文明成果。探究专题2儒家“仁”的思想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

    8、,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解读】“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材料一是对“仁”的具体解读,材料二体现“仁”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结论】(1)“仁”的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睦。【深化拓展】先秦儒家思想比较“仁”的思想

    9、爱人仁政仁义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探究专题3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孔孟“以德治国”方案的本质是道德救世。其途径是通过统治者及其附属的知识阶层榜样的力量,调动起人们心中向善的根基,使全社会都成为道德人,进而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对外和谐。墨子“以爱治国”方案的本质也是道德救世,不过他的道德不是孔孟的忠孝仁义,而是全社会成员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之心。老庄“以道治国”方案的本质是理念救世。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都必须遵守,遵守自然规律,实现“风调雨顺”;遵守社会规律,实现“国泰民安”;

    10、遵守心理变化规律,实现“心态平衡”。法家“以法治国”方案的本质是制度救国,其途径是制定法律,建立执行法律的行政系统,使整个社会在权力制约下有序发展。刘晓燕诸子百家的社会和谐主张(1)依据材料,概括儒、墨、道、法四家的治国思想,指出儒家和墨家“道德救世”思想的不同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当时最受统治者欢迎的治国思想,分析这一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意义。【解读】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巨变,各阶层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这些主张有差异也有相似,而当时的时代选择了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逐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型。(1)治国思想:儒家以德治国;墨家“兼爱”;道家遵循

    11、规律,以道治国;法家“以法治国”。不同点:儒家的道德救世强调教化,强调统治者及知识阶层的榜样作用,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道德救世是全社会成员相互关爱,没有等级差别。(2)法家思想最受欢迎。进步意义:有利于打击特权阶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深化拓展】“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当国家趋于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思想。(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

    12、大一统。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思想为宜。一、选择题1(2019西安高二期末)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A)A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B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教师参考解答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主要原因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当时诸侯争霸,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孔

    13、子主张回到过去的时代,故选A项;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排除B项;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并非“政治背景”,排除C项;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是在西周后期,排除D项。2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D教化的重要性教师参考解答解读材料关键信息:“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治。故选A项。3(2019太原高二期末)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荀子思想中之君主,乃一高贵威严之公仆,而非广土众民之所有人。若一旦不能尽

    14、其天职,则尊严丧失,可废可诛。”这说明荀子(D)A倡导民主思想 B强调君主权威C鼓励百姓起义 D主张尊君重民教师参考解答荀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而民主思想具有近代性,强调民众的权利,荀子思想具有民本色彩,但不能称其为民主思想,排除A项。荀子倡导礼法,维护社会秩序,鼓励百姓起义与其思想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君主“威严”而民众在君主失职的前提下“可废可诛”体现了荀子尊君重民的思想,D项正确。B项属法家思想,排除。4(2019黄冈高二期末)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

    15、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C)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治大国,若烹小鲜D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教师参考解答根据材料“其术以虚无为本”可知其为道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治大国,若烹小鲜”是道家思想,故C项正确;“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是墨家思想,故D项错误。5(2019南通高二期末)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D)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D诸子百

    16、家思想趋向融合教师参考解答思想趋向融合与材料中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相符,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6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材料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1)材料一体现了春秋时期哪家学派的主张?其

    17、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教师参考解答通过“仁”、论语等信息很容易判断出是儒家。教师参考解答学派: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核心:“仁”和“礼”。(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措施。教师参考解答根据材料中“保民而王”“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制民之产”“勿夺其时”进行归纳。教师参考解答思想: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措施: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农民负担);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勿夺农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教师参考解答比较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孔子“仁”发

    18、展到孟子“仁政”。教师参考解答继承:“仁”;民本思想。发展:由“仁”发展为一整套政治体系“仁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济宁高二期末)有学者指出:“(战国)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斥王道放纵天下之士坐而论道,择善而从诸侯国君虽然不能对诸子思想兼收并蓄,但让天下之士拥有了思想自由。”材料认为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C)A诸侯以士人论道来掩饰争霸野心B诸侯国君选择了不同的称霸方式C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发展的空间D天下之士都向往拥有思想的自由教师参考解答诸侯并没有掩饰其称霸的野心,他们以士人论道是为了寻找合适的富国强兵之策,A项错误;B项与“诸侯莫不好

    19、霸道”不符,排除;材料反映出“诸侯为了寻找富国强兵之策而以士人论道”,“择善而从”客观上为思想的“百家争鸣”创造了空间,C项正确;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写道:“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C)A诸侯 B卿 C士 D商人教师参考解答春秋战国时期,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教师参考解答为C项。3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

    20、B)A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C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教师参考解答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在这样的形势下,思想领域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面对“政治混乱”的局势,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反映了对重建社会秩序的追求。故选B项。4(2018天津学业水平测试)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其表现是孟子提出(D)A“克己复礼” 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 D“仁政”教师参考解答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思想,故选D项。安阳高二期末)孔子

    21、生前并不得志,周游列国却四处碰壁;孟子游说诸国,虽声誉日隆,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荀子虽然做过兰陵令,但是政治上未有太大建树。这反映了(D)A儒学在诸子时代不是“显学” B儒学因受到政治压制而衰败C儒学对治国安邦无实际效用 D儒学与时代需求有较大偏离教师参考解答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虽然未受到太多重视但并没有衰败,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儒学因不适应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的要求而未受到太多重视,但并不能说明儒学对治国安邦无实际效用,C项错误,D项正确。6(2019华中师大高二期末)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

    22、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C)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教师参考解答材料中老子“少私寡欲”与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对君主的要求,不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的现象,故A项错误;要求统治者控制欲望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老子与孔子思想均要求君主控制欲望,说明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故C项正确;老子与孔子要求统治者控制欲望不会直接导致贵族社会的瓦解,故D项错误。7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C)A老子

    23、 B孔子 C荀子 D墨子教师参考解答依据所学知识,荀子提出了君臣之间舟水关系的论断。故选C项。8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D)A兼爱非攻 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 D公正至上教师参考解答兼爱非攻虽然是墨家的主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了德,但是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以德、能、劳、功等为依据选贤举能而不依据等级身份,体现了公正至上,故D项正确。9韩非子认为:“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

    24、正确的是(D)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教师参考解答材料的意思是:君主不能因为偏爱某个大臣就对他法外开恩,大臣触犯法律也应受到制裁。可见韩非子认为法律应针对臣民,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故选D项。10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C)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教师参考解答体现了“兼

    25、爱”思想,属墨家;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中的“仁爱”体现的是儒家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2019扬州高二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材料一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张岂之主编中国

    26、历史先秦卷材料二单有礼乐,没有道德作根本,还不够适合政治上的需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三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缛的。(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毁灭,而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1)据材料一,概括周代传统礼乐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12分)教师参考解答第一小问,根据材

    27、料一“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得出明确贵族尊卑,规范贵族行为;根据材料一“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维系宗族政治秩序。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法律取代了礼乐”得出用法律取代礼乐。教师参考解答作用:明确贵族尊卑,规范贵族行为;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维系宗族政治秩序。态度:用法律取代礼乐。(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更新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2分)教师参考解答据材料二“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结合所学得出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教师参考解答主张: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思想基础)。(3)据材料三,指出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张,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教师参考解答第一小问,据材料三“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得出过度奢侈、繁缛;第二小问,据材料三“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得出回归简朴;第三小问,据材料三“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得出回归自然,追寻幸福与自由。教师参考解答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学科教案学案知识点分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详细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