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坑工程施工专项方案Word格式.docx

    • 资源ID:19284795       资源大小:149.1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坑工程施工专项方案Word格式.docx

    1、采取措施处理后再复抽。、降水监测整个降水过程中,连续进行降水监测,主要包括水位观测和对周围环境影响观测两项内容。、水位观测、集水井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降到设计深度(底板以下0.5m)前,每天测3次水位;、水位降到设计深度后,且趋于稳定时,每天测1次水位;、雨季加强监测频次;、水位监测精度控制为1cm;、设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及时整理监测数据,绘制水位降深值s与时间t曲线图,分析水位下降趋势,预测达到设计降水深度所需时间;、周围环境监测施工开始前,布设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建筑物沉降和倾斜测点,布设密度为基坑周边10m范围内,每20m布设一点,并会同监理工程师和相关管理部门作好周围环境原始状况记录。

    2、、基坑内集水井的处理基坑开挖完成后,继续进行降水施工,封堵时间会同设计部门和监理工程师确定。封堵采用碎石填实降水井孔,浇筑垫层混凝土,施工恢复外防水层,焊接钢筋,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将其浇筑密实。、基坑开挖施工1、施工方法滨海家园一期工程由19楼及地下车库组成,19楼三个一排有序分布,西侧和南侧为公路,东侧和北侧为施工道路。整个施工现场非常狭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我单位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先将19楼开挖,待1-9号楼楼主体施工完毕以后,再进行地下车库主体施工,因此,本次基坑开挖只考虑19号楼。基坑开挖沿各楼四周扩出1.2米,个别塔吊如开挖后不好安置的,要在开挖前

    3、提前将此塔吊基础完成后才进行开挖。基坑开挖阶段场地狭窄,且土方弃运较困难。因此,合理的基坑开挖方案将影响到工期和质量。开挖采用分栋分层开挖、随开挖随运输,现场不考虑存土的方式。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基底预留300mm厚人工配合进行清槽,土方采用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地点。挖至设计基底标高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后尽快进行混凝土垫层施工。基坑开挖按“分段开挖,至上而下,分层开挖,随挖随走,不留弃土”的原则进行作业。为了更大限度的节约时间和利用场地各楼栋具体开挖顺序为:5#楼、6#楼先同时开挖、在这两栋楼开挖的同时进行1#、2#、3#楼及1#、8#、7#楼外侧打钢板桩施工。5#楼、6#楼开挖后进行4#和9#楼

    4、同时开挖,待钢板桩全部施工完毕且处理好后,开挖7#、8#和1#、2#、3#楼。每栋楼开挖工期计划按2天考虑及打钢板桩时间,本次开挖工期约为12天(不包括地下车库)。2、施工工艺流程图31 基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3、开挖施工技术细则(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4)、相应楼的开挖作业必须在钢板桩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5)

    5、、加强地下管线的保护。土方开挖施工前,首先探明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埋深,并会同设计单位和管线管理部门研究确定管线保护方案。(6)、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进行基底检查,合格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7)、如坑内有水,在坑底四周设排水沟、集水井,利用水泵将水抽干。支护结构外侧地面做硬化处理,并设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底土。 (8)、土方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护坑内集水井,确保降、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9)、基坑底以上300mm的土层采用人工开挖,以减少超挖、避免欠挖,保持坑底土体的原状结构。 (10)、对局部超挖的部分采用砂、碎石或混凝土填充。 (11)、开挖出的弃土及时运走,

    6、禁止在基坑顶部边缘堆土。(12)、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对基坑稳定的观察和监控量测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停止开挖作业,及时采取措施处理。(13)、如基底土层与设计不符或扰动、水浸、发现淤泥、土质松软等现象时,作好记录,并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研究处理。(14)、基坑开挖期间在雨季时,基坑周边做围埝,以防雨水流入基坑内,造成泡槽。(15)、开挖坡度的确定:因打钢板桩位置空间狭小,不再进行放坡,直接将土方全部挖走。其他方向各楼均按两级放坡施工,一级坡按11.5放坡,平台宽1.8米,二级坡按11放坡,开挖坑四周用脚手架支护,可满足边坡稳定和运输道路宽度要求。基坑开挖,应先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

    7、出开挖宽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16)、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控制网应该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场地整平应设l0mlOm或20m20m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做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处的自然地形、标高,作为计算挖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 (17)、采用挖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从上而下分层分段,按照坡度线向下开挖,严禁在高度超过3m或在不稳定土体之下作业,每层的中心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基坑边应先留反压土,反压土

    8、挖除时应随挖随打垫层并顶至支护灌注桩和搅拌桩边,确保垫层固底效应;采用垫层固底前严禁重车重物在基坑边通过和停留。(18)、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下列两种:1)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2)侧向挖土法:挖土机沿着基坑(槽)边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土。(19)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和管沟深度的l/2。(20)、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实际标高500m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

    9、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理槽底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21)、防滑移措施:在没有支护结构一侧开挖时,进行12放坡,边坡周围10米范围内禁止堆栽重物和车辆通行。现场预备一定数量的钢板桩,以备在个别软弱地段边坡滑移时进行支护。4、质量通病控制方法(1)挖方边坡塌方:根据不同土层土质和开挖深度,确定适当的挖方坡度,或设支护;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用降排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m;避免在靠近坡顶弃土、堆载和行驶挖土机械及车辆;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避免先挖坡脚造成边坡失稳。(2)场地积水

    10、:场地内填土应认真分层回填压(夯)实,使密实度不低于设计要求,避免松填;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3)边坡超挖:采用机械开挖,预留0.20.3m厚土层,采用人工修坡;对松软土层避免各种外界机械车辆等的振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4)基坑(槽)泡水:在开挖的基坑(槽)周围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水泵抽排,使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0.51.0m。(5)围护结构渗水或漏水:渗水量较小时,在坑底设明沟排水;若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沙带出,可用引流修补方法加以控制;对渗、漏量很大的情况,在围护结构背面开挖至漏水位置

    11、下0.51.0m,并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或在墙后采用压密注浆或高压喷射注浆方法控制。(6)围护结构倾斜、位移:对重力式支护结构采取减小坑边堆载,防止动荷载作用于围护墙或坑边区域;加快垫层与底板浇筑速度,以减少基坑敞开时间。(7)流砂及管涌:坑内出现流砂现象时,应增加坑内排降水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开挖底以下0.51.0m;基坑开挖后,可采取加速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办法“压住”流砂;管涌严重时可在支护墙的前面再打设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与支护墙之间再进行注浆。(8)邻近建筑与管线位移:基坑开挖应加强观测,当建筑物、管线位移、或沉降量到规范允许值后,立即采取跟踪注浆加固。注浆孔可在围护墙背及建

    12、筑物前各布置一排,但注浆压力不宜太大;有条件的,可在开挖前对临近建筑物的地基或支护墙背土体先采用压密注浆、搅拌桩、静力锚杆压桩等加固措施。对基坑周围管线可采取在管线靠基坑的一侧打设树根桩封闭或挖隔离沟。当地下管线离基坑较近时,打设封闭桩、挖隔离沟困难,可采取将管线架空的办法使管线与围护墙后土体分离。5、质量验收及标准(1)开挖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施工过程应保持基底清洁无冻胀、无积水,并严禁扰动。(3)开挖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降水系统、排水系统等,防止影响周边环境。(4)基面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基底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5)土方开挖工程质量

    13、检验标准见表3-1。表3-1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6、主要机具设备序 号设 备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1CAT320C挖掘机台41.2m32PC220挖掘机1.0m33东风140自卸汽车辆30DS3水准仪、监测1、监测目的及要求、监测目的在深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主动力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的变形,即使采取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无论那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种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造成危害。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

    14、围的土体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工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深基坑工程监测的要求在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中,为满足支护结构及被护土体的稳定性,首先要防止破坏或极限状态发生。破坏或极限状态主要表现为静力平行的丧失,或支护结构的构造产生破坏。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的不同部位上出现较多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支护结构物和被支护土体的过大位移将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倾斜和开裂。如果进行周密的监测控制,无疑有利于采取应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破坏的后果。2、工程地质概要3、监测内容本工程布设的监测系统应能及时、有效、准确地反映施工中围护体及周边环境的动向。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为了

    15、确保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根据现场的周边环境情况及JGJ120-99中的相关要求,共设置监测内容如下: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监测布点详见附图、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监测点埋设与压顶梁顶,按规范间距要求布置,位移监测点共计28个测点。各测点用钢钉打入混凝土压顶梁,并用红油漆做醒目标记,测点编号为WL1WL28。、水平位移测量A、采用轴线投影法在某条测线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定基准点A、B,经纬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线为一条基准线。观测时,在该观测边上的各测点设置占板,由经纬仪在占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的垂直E,各监测点初始值E均为取两次平

    16、均值。“+”表示正向基地位移,“-”表示背向基地位移,本次观测值与前次观测值之差为本次位移量,本次观测值与原始观测值之差为累计位移量。“+”表示朝向基地位移,“-”表示背向基地位移。B、采用坐标法对于无法采用轴线投影法观测的测点,采用坐标法观测。用全站仪架设于某稳定基准点,观测测点坐标,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本次观测值减去前一次的观测值为本次观测值位移值,本次观测值减去原始观测值为累计位移值。C、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及使用仪器等级测点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使用仪器三级1510TDJ2经纬仪ZTS600 全站仪、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在围护结构外侧布置水位监测孔,共计埋设11根水位观测孔。测点

    17、编号:SW1SW11。、监测方法为了使地下水位保持一适当水平,使周边建筑物及地基处于稳定状态,同时也为了检验挡土墙及止水帷幕的渗漏特性,应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二次测试的平均值。每次测得水位标高与初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计算公式W=WO-Wi式中:W为本次水位标高(m)(计算结果精确至0.01m) WO为水位孔的孔口标高(m) Wi为本次水位的深度(m)在日常观测中均记录观测开始、结束时间、天气情况,测读后按观测点编号记录在专用记录纸上。测量精度: 水位高程中误差5mm。报警值:

    18、 天气正常情况下,水位日变化下降值0.5米,即报警。、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监测距施工现场最近的构筑物为现场既有围墙,因此拟对既有围墙进行变形监测。在基坑外侧围墙上布置监测点,用红油漆每隔20m标定一个变形监测点,编号为DL1DL20。、垂直位移的监测方法采用独立高程系统,在远离基坑的稳定区域选设置两组稳固水准点:H1、H2及H3、H4,采用普通水准仪按国家三等水准规范往返求出该4点高差,令H1高程为3.000米,则H2、H3、H4的高程可求得。该4点即为本工程变形监测的高程基准点,各监测点的高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形成的一条三等水准闭合线路,由线路中的工作点来测定各监测点高程。各监测点的初始值取二

    19、次观察平均值。、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和或环线6DS3双面往返各一次12注: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L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4、监测频率、监测期限1、变形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到0.000施工结束。2、水位监测:915楼从降水开始到主体结构三层施工完毕,地下车库从降水开始到顶板封顶覆土完毕。、监测警戒值监测项目速率(mm/d)累计值(mm)支护结构水平位移3(连续2天)70坑外地下水位200500周围建筑物

    20、、地下管线变形监测205、测试主要仪器设备监测工程中主要采用的仪器设备有:序号监测内容所用仪器设备读数精度1mm2地下水位监测JWRYX-X水位监测仪或测绳6、监测工作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监测工作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组成员服从项目经理的统一调配,并在日常监测工作中严格按投标方案的要求带领作业人员实施作业,并经常保持与建设方及总包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场地施工进度,安排与落实监测工作的步骤,配合施工的顺利进行。、 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作业人员应严格按投标书要求及相应规范进行作业,发现超出允许误差时应及时纠正或进行返工。技术问题由工程负责人与审核人商量后作出决定,工程负责人与审核人实施监

    21、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杜绝质量问题的产生。、文件与资料的管理监测工作中的相关函件、以及日常监测工作中的内外业资料等应分类装订统一管理,或者有计算机备份以防丢失。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应统一格式并进行签收登记。、 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计划流程图、 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仪器、仪表A、测点器具埋设前均预先进行重复标定,以防质量不合格器具的埋入。钻孔孔深要到位,且孔身要垂直,回填应密实。各测点初始值的测定应待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一般710天)。、监测仪器要经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并取得检定证书后方可使用。、每天的测试之前均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自检,并详细记录自检情况,使用完毕后记录仪器运

    22、转情况。、使用过程中若发生仪器异常的情况,除立即对仪器进行维修或调换外,同时对该仪器当天测试的数据进行重新测试。、野外作业、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组,抽调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项目组主要负责人。项目组的其它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关键、特殊岗位人员持证上岗。、进场前,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监测施工的技术方案,相应的作业程序和有关规范、规程,每个施工人员了解项目的总体要求,熟悉各自岗位的职责、技术要求和作业程序,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执行。、在具体测试中固定测试人员,以尽可能减少人为误差。、在具体测试中固定测试仪器,以尽可能减少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在具体测试中

    23、固定时间按基本相同的路线,以减少温度、湿度造成的误差。、具体测试中用相同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以减少不同方法间的系统误差。、监测元件、各类监测元件均应有详细的出厂标记记录并得到法定计量单位的认可,有效期应满足工程需要;、各类监测元件在埋设前均应再次进行测试,经检验合格方可进行埋设,埋设完成后立即检查元件工作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重新埋设。、监测点保护、对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基准点、工作点、监测点用醒目标志进行标识的同时,对现场作业的工人进行宣传,尽量避免人为沉降和偏移,对变化异常的测点除进行复测外,若发现已遭破坏,应立即进行重新埋设;、在围檩制作过程中,应对埋设在围护墙体内的监测元件进行巡视;、在

    24、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布设有监测元件的部位用醒目标志进行标识。、资料采集及整理制定有关质量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办法,及时做好各类施工记录、工程检验资料、各类试验数据、鉴定报告、材料试验单、各种验证报告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外业观测资料在内业计算前均要进行检查与复检,在保证采集数据正确的前提下方可进行计算;、使用论证通过的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处理后汇成报告必须经过专项测试人员自检,现 场测试负责校核,各项测试人员互检后,方可敲章送出;、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会审,及时编制分项施工指导性文件、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文件、编制雨季施工技术措施,对关键工序进行能力验证,及时解决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25、。、测试数据发生异常后,应及时与项目审核人、审定人联系,共同协商解决。、质量和服务的承诺、本项目质量目标:创优。、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主动配合业主和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处理好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关系。、服务于全过程。及时做好各类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反馈。认真完成本项目由于设计与施工变更等原因而增加的工作量,并保证要求和工作质量不变。、实行全天候监测工作值班制。、坚持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7、监测人员配备现场技术工作由具有丰富的现场埋设、测点保护、仪器安装及测试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监测组人员在长期大量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

    26、具有高度的责任和敬业精神,能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和管理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加强施工与质量管理,成立一个测试项目组计3人、一个测量项目组计3人以及一个信息化数据处理小组2人。8、监测资料的提交拟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测数据经检查无误后送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报表。监测成果当天提交给监理及其他有关方面。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当天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与报警值比较,如果接近报警值时即向建设方、监理方提出告警,提请有关部门关注。同时一起参与补救方案的制定和研究。、监测报表、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坑外地下水位监测日报表;、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监测日报表。、监测结束后提交总结报告、文字总结整个监测过程中,监测点变化情况的总结,分析其产生原因。、附表各监测点每日累计变化量汇总表。、附图、监测点分布图;、各监测点时间垂直位移量(TH)变化曲线图;、各监测点时间水平位移量(TV)变化曲线图。9、附图监测点分布图见附图一。各监测点时间垂直位移量(TH)变化曲线图


    注意事项

    本文(基坑工程施工专项方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