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西医药学比较分析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9333896       资源大小:47.22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西医药学比较分析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1、这是截然不同的认识人体的方法,不存在一种方法科学,另一种方法不科学的问题。1侧重层次不同中医药学注重宏观知识研究,掌握的主要是人的宏观层次的生理、病理内容,疏忽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医药学的宏观知识表现为:倾向时间,重整体、重归纳、重临床、重道德。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和由此而形成的基本观念,决定了中国人创建医学和认识其它事物时,注重研究的是世界和万物的生成、演化和持续时间,而不是其物质构成和空间中的展开。因此,中医药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所研究的人体对象始终是有思想感情的活人。它强调精神对生命的特殊意义和关键作用,因为精神是人体最高层次的功能。它所要把握的不是机体的器官实体,而是人体作为活的整体的功能

    2、结构关系。这种整体功能结构关系又表现为与日月天时的相应,表现为机体发育和生命维持的节律。从天人关系的意义上说,中医药学不是治病而是助人。它不一定直接针对病之所在,而是帮助人恢复和提高自身具有的调节能力,调动和激发人的生命潜能,从而实现祛病健身的目的。西医药学注重微观知识研究,着重掌握人的微观层次的生理、病理内容,疏忽宏观层次的研究。西医药学的微观知识表现为:倾向空间,重局部、重分析、重实验、重利益。对人体的深入认识以分解为条件,习惯将天人、主客相对立,注重事物之间的差异。人和万物像并列的原子一样,只有物理的关系,而没有情感的融通。由于西医药学重分析,势必将以空间为主的整体分解。这些特点决定了西

    3、医药学必定以解剖学为基础,着重研究人体的形体器官和化学构成,而缺乏对人的整体生命的考察。在病因学和治疗学上,则着力寻找有形的致病因子和人体受损的精确空间定位,然后依靠人工合成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直接排除病因和修复受损的人体部件。2思维方式不同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都是治疗疾病为目的,由于是在不同文化土壤和社会背景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两种医药学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两种医学模式中医药学的“宏观思维模式”和西医药学的“微观思维模式”。因为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的思维模式不同,所以他们对疾病认识的角度、方法及对疾病本质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医药学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各

    4、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因此,中医药学在研究疾病时,主要从整体出发,用宏观、综合、系统的方法及实验手段,来研究和认识有病的人,注重分析人体功能的失调。认为疾病是在一定病因(同西医学的病因有别)的条件下,外感或内生的病邪,同人体正气相搏,从而导致机体内部和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平衡协调关系,遭到破坏时所呈现的异常状态。治疗上,中医是依靠人体的自身康复能力,用药不过是借以调动人体自身组织康复能力,调整重建体内外的平衡协调关系,强调治疗有病的人。如:一个南方人,来北京工作后,便长期咽痒咳嗽,久治不愈。经各种检查后,认为是灰尘螨过敏所致,咨询了很多中、西医大夫,均认为无法根治。北京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周鹰

    5、,用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辨证分析,认为患者从潮湿的南方来到北方后,因为不适应北方干燥含有灰尘螨的气候,以至肺燥失宣,咽痒咳嗽。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清热润肺,调整患者自身的适应能力,重建体内外的平衡协调关系,服药7日,痒止咳愈,未再复发。西医药学从微观角度看问题,将人体视为各个零部件的组合。因此,西医药学在研究疾病时,主要从病灶局部出发,用微观的、分析物质结构的方法及实验手段,来研究和认识人体的病灶人的病。认为疾病是由某些生物、化学、物理等致病因子,对人体某一部分的损害,或人体缺乏某些必需物质所致。因而一旦特定病因被查出来了,诊断便确立。治疗上,西医是依靠药物等治疗手段,真对致病因素进行

    6、对抗治疗,强调消除人的病。如上所述“灰尘螨过敏性咳嗽”:西医大夫用西医药学的思维方式为患者治疗咳嗽,认为其咳嗽既然是灰尘螨过敏所致,那么就要针对病因杀灭灰尘螨。但北京干燥的空气中到处活跃着灰尘螨,既使消灭了患者身上的灰尘螨,也不能杜绝病人不再沾染上灰尘螨。因此,西医大夫认为无法根治灰尘螨过敏性咳嗽。西药抗生素与中药清热解毒药都能很好地治疗感染性疾病。西医治疗感染性疾病,是用抗生素直接杀灭致病菌。然而,在用抗生素直接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往往也损伤了人体的免疫能力(毒副作用),使人体的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中医在用清热解毒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本身就是通过调动人体的免疫能力来达到抑菌治病的目的,而非直接

    7、杀菌。(50年代有人用西医的抑菌法筛选中药清热解毒药,希望从中筛选出好的抑菌药。筛选的结果,最好的抑菌药却不是中药中最好的清热解毒药,而是五味子。此后的研究表明,中药清热解毒药,系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达到抑菌灭菌的目的,而非直接灭菌。)3认知方法不同在治疗疾病的初始阶段,中西医药学所掌握的医药学知识都是宏观知识。西医的望、触、叩、听的检查手段与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检查手段,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各具不同特色罢了!都是医生利用自己的感官查找搜集病情资料,得到的宏观知识。我们在作中医药学与西药学的对比时,总是说中医药学是宏观知识,西医药学是微观知识。这种说法往往会给人带来一些错觉,使人们错误地认为

    8、中医药学是传统的、落后的。因为,西医的思维方式符合现代科学技术还原论的思想,能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检查人体的疾病,就延伸了其望、触、叩、听的检查方法,使其有了快速长足的发展,能够不断地查找到更深层微观的病理变化。一些人看到西医学利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使西医药学知识从宏观向微观渐进发展,总是不断地出现新观点、新理论、新概念,因此,一些人认为中医药学总是停留在宏观知识上,所以是传统的、落后的,应当利用研究西医药学的方法研究中医药学,使中医药学知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才是先进的、科学的。这也正是目前中医药学研发的思想基础,使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脱离了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轨迹,以至于很多学中医

    9、药学、从事中医药临床及科学研究的人们,也不再用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如对于“灰尘螨过敏性咳嗽”:中医大夫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治疗咳嗽有很好的疗效,其中过去治愈的患者中肯定有灰尘螨过敏性咳嗽,只是没有用现代科技检测手段给予明确的诊断罢了。今天,针对用现代科技检测手段给予明确诊断的灰尘螨过敏性咳嗽,很多中医大夫也说无法根治,这是目前只强调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和发展中医,却忽视中医药学思维方式的悲哀。(二)“证”与“病”在对疾病的具体研究上,中医药学的“证”注重的是功能性病变,用整体的、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而西医药学的“病”注重的是结构性病变,用局部的、静止的观点分析问题。主要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1

    10、功能性病变与结构性病变中医药学在元气论思想的影响下,以连续的“气”作为描述生命本质的基本范畴。认为人的病变首先是功能性的异常,有临床表现但查不出原因。例如西医今天说的“亚健康”状态的人。西医药学在还原论思想的影响下,以解剖学为基础来研究人的病理现象。认为人的病变首先是结构性的异常,临床表现是能通过各种化验和检测手段检查出器官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在病理学上的这种原则性区别,许多国外的学者往往看得更清楚,如美国科学家卡普拉指出:“中国的关于身体的概念始终以功能为主,并且着重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其精确的结构。”2整体运动观与局部静止观中医药学认为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思维属

    11、性的统一体,注重人的现实生命运动,用阴阳、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理论来解释人的运动现象和规律。人的生命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科学问题,人的健康、疾病绝不能单纯地归结为生物原因,人绝不能简单等同于分子生物结构。生命还存在大量复杂的、混沌的、非线性现象,疾病和健康还有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原因。中医药学是整合医学,从社会、文化、生理、心理等多角度描述生命规律。虽然它在生物分析方面没有达到现代医学的量化水平,但它在社会、文化、心理的整体认识方面却胜过现代医学。例如,中医药学提出的情志与五脏的相关理论,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等,就是通过心神调理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药学的上述特

    12、征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中医药学作为一种综合医学模式,符合未来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要求;二是中医药学作为认知生命的一种方法,在揭示生命的精神现象、混沌现象方面有着优势,符合非线性科学的某些要求。西医药学把人简化为生物学客体,注重人的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属性,是通过解剖尸体,用实验做出生物学等指标来解释人体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把人的疾病与健康问题还原为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问题。虽然西医也讲“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性医学模式,但是只要哲学与化学不能合二而一,那么,在西医学之中,心理、社会医学与生物医学也就不能结合。正如黑格尔指出的:“生物医学模式的还原论忽略整体,造成医生集中注意于躯体和

    13、疾病,忽略了病人是一个人。”例如,用物理学方法看到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而用化学方法看到的水,则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也就是说用物理的眼光不可能看见水的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3“辨证”与“辨病”中医药学用辨证的方法认识和治疗疾病。同一种病,由于致病因素、气候地域、机体反应的不同,常常表现为不同的证。中医通过辨证,结合天时、地利、病史等诸多社会因素确定症结和治疗方案。例如,感冒是普通的常见病,常常由于致病邪气和人的体质不同而表现为风热袭表和风寒袭表两种证候。据此不同的证,应当分别采用辛凉解表和辛温解表两种方法治疗。因此,辨证论治既不同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疗法,又不

    14、同于不分阶段和主次,一方一药对一病的治疗方法。而视病人的体质、体征等不同表现来辨证治疗。儒家的思想“和为贵”在中医也有体现,中医对病邪不采取赶尽杀绝的做法,甚至不需要对病邪详细了解,只作一个定性,治疗重点是“调理”人体。中国古代君臣上下各司其职的治国思想,中医用于五脏,心为君,肺是相,肝是将,脾负责供应,肾负责水利。五脏既分工又合作,按照五行相生相克法则维持稳定平衡。西医药学注重人体器官变化的生理、病理变化指标,忽略人的意识活动和外因,以对抗方法消除病位的细菌和病毒,达到治病的目的,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如,对待咳嗽的病人,西医不管是什么证型,都用小青龙合剂。按中医理论来讲,小青龙合剂是寒痰

    15、主肺的药,并不是什么类型的咳嗽都治。当病人咳黄痰时就不能用,如果这时候用小青龙合剂,不但不会减轻病人的咳嗽,而且会憋死病人。总之,中医药学是采用模型建构、整体认知、直觉观测、动态把握的方法来看问题。西医药学是采用物质分析、数学定量、实验实证的方法来看问题,两种方法分别揭示了生命不同层面的现象和规律,各有优劣,因而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厚彼薄此。我们认为中医药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生命的精神层面、整体层面、动态层面,而西医药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生命的物质层面、局部层面、静态层在;西医擅长于对生命线性现象的定理化描述,中医擅长于对生命混沌现象的定性化把握。(三)“道”与“术”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的根本区别

    16、不在知识的宏观与微观上,而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即,在“道”,不在“术”。也就是说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均可利用一切技术手段获得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但是他们对所获得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认识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为“宏观的思维方式”。他们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是:“宏观知识,宏观对待;微观知识,宏观对待。”西医药学的思维方式为“微观的思维方式”。“宏观知识,微观对待;微观知识,微观对待。” 不论是宏观知识,还是微观知识,中医药学总是把它放到整体状态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沿着整体功能调控的研究方向发展;而西医药学总是运用还原分析的方法,沿着解剖结构的研究方向发展,得到的知识越来越微观。中医药学

    17、虽然在微观知识方面不如西医药学,但他完全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弥补自身在微观知识方面的不足;西医药学也开始意识到宏观思维的重要性,因为它是现代医药学的发展方向。因此说:中医药学在思维方式上“道”,优于西医药学;西医药学在利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术”,优于中医药学。几千年来,由于时空选择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两种思维,两种认识论,从而造就了两类不同的文化和科学思想体系。在当今“现代化”的全球浪潮中,人们讲求的是向西方学习,从小学开始主要接受的是以西方文化为主的数理化教育,然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西方的学术思想、西方的哲学原理、乃至西方的生活方式,至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已经置诸脑后渐渐淡忘,

    18、可以说剩下的并不很多了。在医学方面人们也习惯用西医的思想、方法、标准来看待、研究中医,总认为中医是古老的医学,阴阳五行不可理解,草根树皮治病不太科学,特别是难于让外国人接受,难以达到美国FDA的标准,因此认为西医药学是科学的,中医药学是不科学的。这种以沿袭西方传统的现代科学为衡量一切认识的标准,从而否定宏观科学知识,否定中医药学理论或按此标准指导中医药学发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际这就是用西医药的思想、方法和标准来研究中医药,按此标准来衡量中医药,只能削足适履消灭中医药。反之,如果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衡量西医药,许多西医药也将被淘汰。因为中西医药学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所以很难用相同的标准来

    19、衡量。西医药学好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去学。但如果因此丢弃了我们自己的根基,忘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那恐怕就要成为民族的罪人了。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历史证明,那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终究要被淘汰出局的。中医药学的宏观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它有自己所特有的思维方式、理论形态、诊疗方法、临床疗效和语言风格。它独特的理论价值不仅是我国的,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这一点,我们自己往往不够珍惜,有时西方人反会感受到它特有的价值。因而才会有诺贝尔获奖者郑重提出,21世纪人类要想继续和谐生存,必须要到两千多年前孔子那寻求智慧

    20、之举。中医和西医虽然都以人体为认识对象,但是由于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认识方法,与认识客体建立了不同的耦合关系,认识客体即向他们分别展示了不同的特性和规律,因而形成了两个有本质差别的关于人体科学的知识体系,即中医药学的宏观知识体系和西医药学的微观知识体系。中西医药学两种知识体系只能相互补充,不能相互替代。(四)“人”与“天”中医药学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关系。人与自然合为一体,天地人相应。人体本身又是形神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功能状态是机体对内外环境作用的综合反应,掌握人体的功能状态就可以有效地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因此,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以外测内归纳为证候,

    21、作为临床诊疗的依据,构成中医药因人、因时、因地的个体化诊疗体系。这是中医药的一大特点和优势,符合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二、中西医学诊疗方法比较中西医药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同一个人体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因而应该承认其组织结构、解剖、生理、病理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也是同一个人体。中西医对疾病认识的起点,都是从病人相应的症状入手。但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角度、方法不可能相同。西医从疾病的症状入手,进行现代化检查,探讨病理、病因,进行辨病治疗。中医也是从疾病的症状入手,但其运用四诊八纲寻找致病机理,明确诊断出病证,按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一)西医学的诊疗方法和

    22、过程西医对疾病的诊疗方法是通过症状诊断、体检诊断、实验诊断、X线诊断、心电图诊断、超声诊断和其他诊断检查手段,来对疾病进行的正确诊断,使疾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从而达到中断自然病程早期康复的目的。西医的诊断学是专门来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规律以及诊断过程中的思维程序,从而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去识别疾病。西医的诊断过程一般是先询问病史,再作系统的体格检查,需要时再进行有关的实验室和器械检查,然后提出初步诊断(或拟诊)。这种诊断是在医生将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基础上,加以归纳、综合、分析后做出的判断。但由于疾病的状态不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拟诊后仍需要继续观察

    23、,并反复有重点的查体和作必要的辅助检查,以证实和修正初步诊断,直至最后建立正确的诊断,但有些疾病需经病理活检、手术探查、甚至剖验后,才能做出准确的最后诊断。西医在诊断疾病过程中,根据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并借助于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及检查技术对疾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骨髓检查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检查技术日新月异,相差显微镜、扫描和投射电镜、免疫电镜等检查已使血液病的诊断进入分子水平。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对各种血液病如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诊断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意义,并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的观察和预后的估计提供客观依据。一个疾病的完整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

    24、理生理诊断三个方面。其中病因诊断是最理想的临床诊断,病因大体可分为内因(免疫、遗传和代谢方面的缺陷等)和外因(外伤、感染、中毒、理化和环境因素等),明确病因,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但有些疾病的病因目前还无法明确。病理解剖诊断可以指出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以及组织结构的改变,必要时可通过穿刺、内窥镜、手术探查等进行组织学检查来明确诊断。病理生理诊断是对病变脏器功能的判断,是判定病人预后和劳动力鉴定的主要依据。在临床工作中有时针对一时既查不出病因,也难以判定其形态和功能方面改变的疾病,可根据其主要症状,暂时做出症状诊断,待病因查明时再进行修正。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25、临床诊断还应对疾病进行分期,如病毒性心肌炎,可根据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及后遗症期。同一疾病由于发病形式不同可进行分型,如病毒性肝炎可根据其传染方式和潜伏期的不同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西医在治疗过程中除采用药物疗法外,还利用器械和仪器设备进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透析治疗,物理治疗等等。在治疗疾病的不同阶段,西医可能会采用一种治疗方法,或一种方法为主同时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西医学的治疗原理是针对病变的特异性病因、病理,运用药物的化学作用性质和方式,形成特异性地消除病因、纠正病理的治疗。治疗思想是针对病因、病理、病位以直接控制的逆施性对抗疗法。治疗手

    26、段的选择和设计是以能够特异地消除病因、纠正病理为标准,治疗活动就是运用这种手段去消除病因、纠正病理的过程。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向更低的微观层次深入,越来越趋向于在分子水平的层次上理解疾病和医学现象。(二)中医学的诊疗方法和过程中医药学对疾病的诊治是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之上的。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密切联系、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

    27、,另一方面又要靠脏腑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人体生理平衡。整体观又是与阴阳五行学说密切结合的。它认为人体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互根、消长、转化和协调。维持了整体动态的平衡。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密切相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应,随着太阳、月亮和地球的运动以及气候的变化,人体生理活动也呈现相应地节律变化;在疾病过程中,也表现出“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这种机体与环境相统一的“天人相应”观,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因而中医把全

    28、部临床活动概括为辨证论治。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要通过症状、体征等疾病现象而表现出来,人们也总是通过疾病的现象去认识疾病的本质。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所包含的内容为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各种临床表现,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反映了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及其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为治疗提供了正确的方向。由于证集中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

    29、种性质的证。所谓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丰富多彩,除方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外,还有刮痧、薄贴、火罐、温热(烫法)、水疗、腊疗、泥疗、发泡、推拿、按摩、气功、捏脊、割治等疗法。中药组方按君臣佐使原则,君药起主要治疗作用,臣药为协助君药加强治疗的药物,佐药治疗次要症状并制约君药毒性,使药调和药性。因此中药处方较西药复杂,故有用药如用兵之说。方剂、针灸以及各种治疗方法有机的综合运用更能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疗效。中医主要应用源于天然的中药和以疏通经络为主的各种非药物治疗,用中医药理论对药物进行复方组合,对人体进行有重点的整体治疗;西医主要应用化学药品和手术治疗,消除病原体的侵袭和弥补机体的代偿功能。三、中药与西药的比较中药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是调节人体平衡的物质;西药是在西医药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是对抗疾病的物质。二者的理论完全不同,因此,中药与西药不能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西药是纯而又纯的单体,结构清楚,作用靶点单一,基本原理是一种化学过程。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择天然药物进行适当的炮制加工、组方配伍,为辨证论治服务,而没有走上化学的道


    注意事项

    本文(中西医药学比较分析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