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

    • 资源ID:1943489       资源大小:22.1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

    1、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1、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 2、加强诵读,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教学方法】自读法、研讨法、诵读法【教学道具】普通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在

    2、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陶潜。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简介陶潜(367-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但是,他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从而隐居。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

    3、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三、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文题解读1.结合课文注释,说说本课题目的含义2.通过预习,你对文章内容有哪些了解?本文是作者辞官回家时的作品,

    4、分“序”和“辞”两节,“序”说明了作者出仕和弃官归隐的原因。“辞”抒写了作者归田时的愉悦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五、研读并序1.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品读并序,思考并序写了几层内容?两层内容:一、 描述了就任彭泽的心境。二、 交代了弃官归田的缘由。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饥冻虽切,违已交病”不愿折节为吏,那冻饿更难以忍受。“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第一条是根本原因。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任性随情。六、诵读课文通过听录音使学生深切感受本文语言的流畅清新、音节铿锵,自然成韵的

    5、特点,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走近陶渊明这位田园大师,同时也为诵读打下基础。1.要求:注意听停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幻灯片显示课文停顿节奏)2.对着幻灯片画面听配乐朗诵3.学生诵读全文。提示应注意语调、语气。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降调,疑问句读升调)七、学生自由诵读文章,疏通词句。八、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归去”两字为核心来解读本文,可以设定以下几个问题:从何归去?为何要归去?如何归去?归去以后,如何?归去时及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等等。一

    6、.导入:魏晋时期,隐逸诗人大量出现,各种赞颂自然之趣、追求个性自由的作品都展示出独特的风采,但欧阳修却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这篇文章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真情美文,听一听陶公内心的呼唤。二研习课文:1.从何归去?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注释,了解陶渊明出仕及归隐情况,(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明确:从官场而归去。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

    7、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2.为何归去?(1)古人不是深受儒家 “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吗?范进、孔乙己等一大批读书人不 是每日做着“为官梦”吗?为何做了官的陶渊明却如此毅然决然地离开官场而走上“归隐”之路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吗?辞官原因:“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第一段作者所流露出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出仕与归田两者孰轻孰重就可知了。问:“田园将芜胡不归?”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为自己误入官场而深深地自责自悔。(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8、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中的“已往”来者”分别指什么?“今是”昨非”各指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有庆幸之意,自恕自慰之情;表现出作者对现在辞官的肯定和前半生做官的否定;仿佛是一种醒悟。 小结:所以“归去”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那一份遗世独立的品格。陶潜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4).强调重点实词“役(役使)、谏(谏正、劝止)”3.如何归去?(分组讨论研究)(1)作者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引导体会: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回家的过程先乘船,后上陆。(2)你能想

    9、象出此时作者怀有怎样的心情?引导体会:“轻飏”、“吹衣”轻舟摇荡,和风吹衣,表现出冲出牢笼后的前所未有的欢快和迫切之情;前路、晨光;问、恨归心似箭的心情。(3)这样的心情在下文哪几个句子中可以看出?“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出作者刚入家门狂喜飞奔的样子(突出强调:载载)“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浓浓亲情的自然表现,能不引起作者的欣喜之情吗?“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写出作者举家欢宴、兴高采烈的情景。作者在这里开怀畅饮,欢喜异常。(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写“松”菊”有何作用?庭院虽已荒芜,但松、菊却保存完好,这给作者很大的精神慰藉。松、菊傲霜耐寒,一向是忠贞坚强的象征,陶渊明更是从来以松明志,以菊

    10、寄傲的,写松写菊,从中表现了陶渊明的清高人格。你能找到有关写松、写菊的诗句吗?(请学生从掌握的诗句中体会“松”菊”的形象特点)(5)“松”菊”正是作者高洁形象的化身。你能用具体形象的文字描述“风飘飘而吹衣”的作者形象吗?这样的形象你能想象到我们古代诗人中的哪一个? 小结:以上几句话写出了作者归家及抵家时的欢快喜悦之情,表现了归家之乐,所以文章在句式有了一定的变化,由六字句至四字句,节奏明显加快。4.归去后的生活如何? (1)如果把这些语句加以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个方面?A家居生活“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

    11、松而盘桓”。B田园生活“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2).写家居生活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表现出了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引导学生体会:引、眄、倚、审、策、矫首、抚等动作。(想象体会,让学生上台表演)(3)生活在如此宁静的生活环境中,作者有什么生活感受?哪些词可以看出?引导学生体会:怡颜、寄傲、易安、成趣等词。(4)作者写田园生活时,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全班齐读第三段。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劳作之乐农人吿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出游之乐“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

    12、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作者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和亲戚们谈家常,弹琴读书,准备劳作,驾车出游,充分表现出了农村生活的乐趣。作者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农村田园生活图。生活在这样的自由王国中,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作者的心境是恬淡的。(回顾饮酒,感受陶渊明这种淡泊宁静,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如何理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一句?面对着欣欣向荣的花草树木和涓涓泉水溪流,作者表现出了无限的向往之情和压抑不住的兴奋,可是毕竟已经老之将至,在激动兴奋的同时又产生出无限的感慨,一种晚境凄凉之感袭上心头。这种情感也有

    13、诗为证: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 小结: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景物和一些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构成了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会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5.强调重点实词:觞(酒杯)、策(拄着)、憩(休息)、岫(山穴)、景(太阳)、盘桓(徘徊、留恋不去)、畴(田地)、棹(划船)、窈窕(曲折幽深的样子)、行(将要)第三课时一通过检测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导入二研习课文1.陶渊明做出归隐的选择有经过思想斗争吗?(分组讨论研究,提示结合东晋社会背景)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归田以后充分享受到了人生的乐趣天伦之乐、交友之乐、农作之乐、出游之乐。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要作

    14、出这样的选择是很痛苦的,毕竟他曾受到过的是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选择归隐,实在是迫于无奈呀!(1)哪句表现出了这样的低沉、伤感的情绪?“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2)但他毕竟已经厌烦了官场的生活,所以有了一段的思想斗争以后,他立即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从哪几个句子可以看出来?“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

    15、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这些文句照应了前面第2、3段的内容。表现出一种仰天长啸、纵情吟诗的豪放态度。(3)本段最后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乐天知命”的思想,即弃绝世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的终结,这种态度反映了作者受老庄思想的影响,鄙视官场、遗世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旷达乐观精神。 小结: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投身自然来保全自己心灵上的一份惬意自得的境界。(4)强调实词:期(至、及)、聊(姑且)三、总结课文感情线索(幻灯片) 陶潜,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诗酒琴书是他生活的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注意事项

    本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