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成语诗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19459210       资源大小:30.0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成语诗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1、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作者简介】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赏析】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

    2、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山 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赏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

    3、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注释】(1)擎

    4、: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篱落:篱笆。【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

    5、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1.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秋高气爽,蓝蓝的天像擦拭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绵绵的云朵雪白雪白,如奶汁一般。2.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看到这黄叶掉下来大家都知道秋天来了,真的是一叶知秋啊。3.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送走了五谷丰登的秋天,雪花飞舞的冬天终于来临了。4.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1.今天天高云淡,真是个好天气。2.秋天里,找一个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日子一起去爬山吧!5.金桂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秋天到了,金桂飘

    6、香,人们都纷纷去公园赏花.6.果实累累:(指积累很多)比喻巨大的成绩或者荣誉。(累累,形容积累很多。指结的大的果实特别多。也比喻取得的优异成绩相当多。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来了。7.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的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当蝴蝶般的叶子被卷下树梢的时候,秋风习习,那是它们的思念.8.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好像染过颜色一样。秋天,往山野眺望,一片金黄,层林尽染。9.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1.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2.门前的古松见证了多少春华秋实,如今却依然青翠。春华秋实有三种意思:1.比喻

    7、事物的因果关系。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实。引申为先挥汗耕耘、适时播种,后才有丰收的喜悦,这是比较多见的。2.比喻文采与德行。多指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相反,若习近不肖,礼贤不足,则离远矣)。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3.此词现也用作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相当于春去秋来,这种用法在当代诸多文学作品中已有应用,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 月情 :春华秋实,廊子前的石榴熟了。这棵石榴树,结果特别密,长得特别大.日积月累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体现了因果联系的道理。拨是因,亮是果;辨是因,明是果。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世界上一切事

    8、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理服人,用理性解决着冲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心存理解,处处为别人所想,遇到无理争三分者,更多的是用理税服此人,我想:无理取闹者也无颜面在继续争三分了。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的意思是短时间的强弱在于力气大小,长时间的胜负在于道理。靠力气只能取得一时的胜利,凭正理才能取得长久的胜利,意在强调理是不能违背的。类似成语1.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出自】: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

    9、,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回见子牙,叩头在地:“丞相妙计,。”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射击技术高明,办事有把握【近义词】:弹无虚发、 策无遗算 、弦无虚发 、百无一失、 矢无虚发、 百下百全、 百步穿杨 、箭不虚发【反义词】:百不一存、无的放矢2. 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项籍唯不能忍,是以而轻用其锋。 宋苏轼留侯论作谓语、定语;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近义词】 百战不殆 、战无不胜 、无坚不摧 、势如破竹 、所向披靡 、立于不败之地 、节节胜利 、旗开得胜、 攻无不克、 屡战屡捷 、所向无

    10、敌 、不败之地、 八攻八克【反义词 】一触即溃 、屡战屡败 、溃不成军 、一败如水、 望风披靡、 节节败退 、畏缩不前-3.百依百顺:依、顺:顺从。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这安公子是那女孩儿一般的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作谓语、状语;形容无原则的迁就别人【近义词】 三从四德、 唯命是从 、百依百从、 低眉顺眼 、俯首贴耳 、言听计从 、千随百顺 、唯命是听【反义词 】我行我素、 针锋相对、 不恤人言、 桀骜不驯、 刚愎自用、 依然故我4.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11、作主语、宾语、定语、补语;形容范围广【近义词】 五洲四海 五湖四海 大街小巷【反义词 】弹丸之地 一步之遥5.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滑台,非帝王之所居。 晋书慕容德载记【近义词】畅行无阻、六通四达、七通八达【反义词】风雨不透、水泄不通、穷途末路-6.四平八稳: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总而言之,现在倘再发那些的“救救孩子”似的议论,连我自己

    12、听去,也觉得空空洞洞了。 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含贬义老成持重面面俱到二满三平稳扎稳打三平二满四亭八当操之过急颤颤巍巍轻举妄动想入非非踉踉跄跄如饥似渴7.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就感觉得,心里老不自在。 沙汀烦恼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忐忑不安忐忑不定心神不定惴惴不安心安理得若无其事从容不迫-8.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形容人众说纷纭、人多口杂、多嘴多舌、人多嘴杂、议论纷纷、沸沸扬扬、七言八语、七张八嘴沉默寡言众口一词鸦雀无声9.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

    13、杂,动作纷乱。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众人将他扛抬了出来。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作状语;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有条不紊、从容不迫1.人心齐,泰山移。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出自 古今贤文合作篇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利:锋利;断:砍断,折断。两个人同心合意,其锋利程度能把金属切开。这里用的是比喻。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u)如兰。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4、是一个文化术语。指的是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另一种说法: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同义词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故事简介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分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非常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两千多公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红耳赤。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

    15、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聚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实际是在古代是第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说成了另一种说

    16、法另一种说法,来自于小学语文课本一篇名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文章。文章中写到诸葛亮带兵过江,江水湍急,而且里面多是突出水面的礁石。普通竹筏和船只很难过去,打头阵的船只都被水冲走触礁沉没,诸葛亮一筹莫展,也想不出好办法,入夜来了3个做牛皮活的皮匠献策。告诉诸葛亮买牛,然后把牛从肚皮下整张剥下来,封好切口后让士兵往里吹气,做成牛皮筏子,这样的筏子不怕撞,诸葛亮按此方法尝试并顺利过江。之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民间谚语广为流传。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能力是很单薄的,但是如果有大家的帮忙就能办得更好。所以,我们要团结一致。望天门山 唐

    17、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4.开:劈开,断开。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6.回

    18、: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7.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8.出:突出,出现。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

    19、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1.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2.方好:正显得美。3.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4.亦:也。5.奇:奇妙。6.欲:可以;如果。7.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8.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苏轼(1037年1

    20、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望洞庭 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21、,白银盘里一青螺。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1.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2.湖光:湖面的波光。3.两:指湖光和秋月。4.和(h):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5.潭面:指湖面。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7.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8.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

    22、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

    23、刘宾客集。会用自己的话说下面两句诗的意思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

    24、,仿佛耸入云间。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采莲曲 唐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

    25、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指荷花。乱入:杂入、混入。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闻歌:听到歌声。始觉:才知道。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1.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2.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3.联


    注意事项

    本文(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成语诗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