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分类试题 第9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Word格式.docx

    • 资源ID:19609309       资源大小:206.6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分类试题 第9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Word格式.docx

    1、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与城市区位(2014大纲全国,101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45题。4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5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甲城市建有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港口。第5题,因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甲城市是该国最主要的港口,甲城市成为该国的经济中心,进而发展成为该国的首都。答案4.D5.D(2012大纲文综

    2、,9)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第6题。6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 D水路交通枢纽解析根据图中河流和两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判断,两个特大城市中甲地为成都,乙地为重庆。重庆为山城,陆路交通不方便,因此A、C两项错误;两者均位于河流沿岸,因此B项错误;重庆地处长江航运的要道,同时也是四川盆地进入贵州、湖南,进而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D项正确。答案D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5新课标,3)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3、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第7题。7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解析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答案C新课标,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

    4、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第8题。8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解析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及其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故A、B项错误;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C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D项正确。新课标,1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

    5、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910题。9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10“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解析第9题,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此务工,城市周边农民自建住房的目的就是为附近务工人员提供相对廉价的居住环境,同时当地居民还可提高经济收入。第10题,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使得城市住房紧张,同时也促使房价过度增长,因此,收入相对较少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租住在城

    6、市周边房价相对低廉的地方。答案9.D10.BB卷地方卷北京文综,11)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回答第1题。1据图推断()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解析读图可知,甲区出行能耗高,出行次数少,不会是多公共服务设施,A错;乙地出行能耗高、出行次数高,不可能位于郊区,B错;丙区出行次数少,能耗低,不可能商业网点等级低,C错;丁地出行能耗低,出行次数多,可能是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D对。答案B江苏地理

    7、,1314)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 B C D3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解析第2题,住宅区在城市多功能区当中占地面积最大,分析图例可知应为住宅区,正确答案为A。第3题,分析图例可知为住宅区、为工业区、为商业区、为仓储区,因此甲乙方向地租最高的点为处,根据城市人为热量排放特点,工业区附近及交通流量大的住宅区附近气温较高,对比分析C项符合题意。答案2.A3.C天津文综,67)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中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

    8、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4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5该市规划了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解析第4题,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离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由图可看出该城西北与东北地区地租等值线较稀疏,说明地租梯度变化较小,反映其交通通达度高。故C项正确。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远,而南方最近。故B

    9、项错误。第5题,由上题分析知甲地优势主要在交通方面,选项中产业园区最需要现代交通的是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答案4.C5.A天津文综,7)图1、图2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完成第6题。图1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2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6结合图2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变化。从图中看出,城市范围扩大,商业区的分布更广,选项A错误。在原有工业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4个工业区,选项B错误。湖滨地区的住宅区并未增多,选项C错误。从图中道路的分布可以看出

    10、,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选项D正确。北京文综,3)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7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A B C D解析根据城市等级体系原理,可以推导出服务范围和经济发展水平、辐射范围有相关性,博物馆的服务范围最大,是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有明显的服务边界,所以是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为周围乡村提供服务应该靠近交通便利的地方,所以为,故B项正确。江苏地理,12)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89题。8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

    11、交通便利9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据图分析,当时东京城位于水陆交通枢纽,人口高度集聚,商业繁荣发达,最有利条件选择D项。第9题,考查城市功能。东京当时为北宋都城,以行政功能为主,A项正确。答案8.D9.A10(2013广东文综,9)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城市群城市首位度2008年2011年京津冀城市群1.62

    12、1.52长三角城市群2.352.20珠三角城市群1.931.23辽中南城市群1.321.21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解析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表中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降明显的是珠三角城市群,而广州是珠三角城市群最大城市,故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广州。江苏地理,2526)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双选)1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12该区域城镇

    13、的特征有()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解析第11题,读图可看出,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位于天山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较丰富;且地势平坦,有铁路、公路经过,交通便利。第12题,读图可判读,等级越高的城市数量越少;等级越低的城市数量越多,密度越大;乌鲁木齐是本区域等级最高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昌吉市与石河子市为同一级城市,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答案11.AB12.AC重庆文综,45)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

    14、的年份。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 B30%40%C40%50% D60%70%14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解析第13题,本题考查城市人口比重的计算。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1965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该国城镇化比重为60%70%,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30%40%,故选B。第14题,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化特点及原因。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边曲线所代表的中国。该

    15、时段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是工业化程度提高促进城市化的结果,故选A。答案13.B14.A山东文综,34)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1516题。15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 B12:00 C14:00 D18:0016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解析第15题,本题考查城市交通。读图可知,该时段总体来看,郊区进入城区方向的车道拥

    16、堵,应该是人口由郊区移向城市中心区的上班时间,即8:00左右,A项正确。第16题,本题考查城市环境问题。由题干可知,北京市“钟摆”交通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大量就业岗位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故解决该现象应该从减少城市中心地区就业岗位入手,D项正确。答案15.A16.D浙江文综,910)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1718题。17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

    17、城区人口增多C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18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解析第17题,据图可知,阶段显示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增长率均为负值,说明中心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人口为负增长,人口应减少;阶段后,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城市中心区人口仍为负增长;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人口为负增长。第18题,阶段后,波士华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是面对城市人口减少,大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答案17.A18.B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分类试题 第9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