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9633998       资源大小:39.5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难;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要求,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科学命题赋予了新的使命,使之成为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实践证明,理论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价值才能得以真正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地大众化,才能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实现途径与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启示等方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2、要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应该明确其内涵,这是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一个近年来耳熟能详的词语,大众化这一概念首先是由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教授在教育领域提出的,继而被推广深入到文艺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中国政治学家邱柏生指出,在政治学领域中, 大众化的含义更为广泛, 包含普及化、通俗化和获得大众的支持,不仅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过程, 而且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结果。其通常是指“变得跟广大群众一致,适合广大群众需要” 。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其内涵是什么呢? 有学者认为,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由抽象到具体,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转变为通俗易懂,并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

    3、的过程,侧重之原理由抽象性向具体性、通俗性和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方面的转化。还有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民群众认识、掌握理论与理论掌握人民群众的统一;二是人民群众检验、发展理论与理论服务人民群众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是用马克思主义来“化”大众, 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大众的实践;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是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即用大众的实践经验以及被升华的新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有研究者提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具有特指和泛指两种含义。从前者来说, 它是指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从后者来说,它是指在

    4、当代中国的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大众化,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大众化。综上所述,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学者们对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我认为,可以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定义为: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动员群众并内化为人民自觉行动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又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被大众接受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严峻考

    5、验。(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给马克思主义宣传带来的负面影响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给马克思主义宣传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众媒体应该正面分析其原因,合理有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3当今以数字化、 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东西方文化交流渠道增多,速度加快,人们容易形成多元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造成了强烈冲击; 还有当今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使得许多人在想我们是否需要马克思主义? 我们还有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吗? 这些困惑自然而然地影响了立场不坚定的人们。面对这些问题,首先能有效进行引导的就是

    6、我们的大众媒体,报刊、 新闻、 广播、 电视、 互联网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方式。毛泽东曾指出:“ 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 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4同时文化站、广播站、科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区及文化团体等各种形象化的理论教育形式逐步建立起来,如今“ 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 5因此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一方面要广泛利用报刊、 广播、 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网络、 手机等新型媒体引导舆论,主动开发网络媒体产

    7、品,创新传播形式,增强理论宣传效果。总之,“ 从上到下的思想文化阵地,包括理论、 新闻、 出版、 报刊、 小说、 诗歌、 音乐、 绘画、 舞蹈、 戏剧、 电影、 网络等,都应当成为我们宣传科学理论、 传播先进文化、 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 6(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空间过于狭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空间,不应仅仅是党政机关、 高校,而且应拓展到田间、 工厂、 商场、 社区等公共场所。人们往往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党员、 干部、 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者坐在一个大厅里,开着会学习上级文件的一种官方行为。所以一谈到马克思主义就联想到政治,似乎与百姓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民间的一种

    8、无产阶级理论,其最终还是要回到民间被大多数群众掌握,继而成为改造社会的一种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让百姓掌握这种思想武器,最终可以灵活自如的运用理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用来监督政府官员的执政行为,也是用来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保障。7与佛教、 基督教等一些宗教的普及相比,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少很多的民间元素。如果要使群众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不应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也不是在办公室或报告厅里学习,那么就必须打破宣传空间的局限,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到祖国的每个角落。大众化的宣传阵地应拓展到田野、 工厂、 商场、 社区、超市等公共场所。(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

    9、对象不全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对象,不仅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而且要在无党派人士、 信教群众等人群中展开马克思主义,把其作为一种信仰。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就要拓展普及人群,使尽可能多的群众接受并了解马克思主义。跟众多的信仰一样,人民群众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权利,也有不信仰权利。那么首先就要让普通群众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当前,党员和干部仍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主体,但这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毕竟是有限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共产党人的专利,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信仰。无党派人士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如果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好,也可以把马列主义当成是自己

    10、的信仰。即使他们不加入党组织,也可以成为党外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要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不管是不是共产党员,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对于已经信教群众,对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剥夺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更不是打扰他们的宗教生活。任何一种信仰都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涵盖了哲学、 政治、 经济、 文化等诸多方面理论。让信教群众了解马克思主义,即使他们不能接受这种理论作为自己的信仰,如果他们认为这种理论是有可取之处的,能够从中吸取到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大众化工作也有了一定效果。虽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宗教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但是这并不是意

    11、味着马克思主义所有的思想理论知识都不能被信教群众所接受。例如,引导信教群众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于引导他们走向市场,怎样快速致富,都是有用的,这些是可以被信教群众所接受的。(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方式、方法不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方式、方法需要结合民族和地域特点,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与民生相结合。邓小平说过:“ 学习马列要精,要管用。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 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办不到。” 8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虽然推广普通话很多年了,但在少数民族地区、 边远山区等一些地方,仍然是方言盛行,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在宣传马

    12、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如果在任何地方都是长篇大论的读文件,如出一辙的理论宣讲,肯定会导致部分群众反感。理论宣传工作要结合地域特点、 民俗习惯,才能让群众更好理解理论,可以让理论更加鲜活、 生动。人是理论的创造者,也是理论的传播者。任何一种理论,要被大众接受,都需要相关的人员做好理论宣传工作。黑格尔曾就哲学民族化说过:“只有当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掌握了一门科学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门科学属于这个民族了。” 9当前,大众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然需要一批理论素质高,能够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与百姓的民生问题相结合的专业人士,创造具有地域、 民族特点的行式,宣传马克思主义,让理论融入地域、 融入民族,

    13、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改变马克思主义宣传形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与方法(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承与发展好成功经验。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时,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重视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的重要举措。作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其诞生起,就开始了其大众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从大的方面讲,这些基本经验可以被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

    14、会主义道路。这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保证。二是始终根据中国国情和改革开放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前提。三是始终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这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措施。10从小的方面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变化,采取多种途径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上做到了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大众化工作就跟进一步;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深刻的道理,满足群众的理论需要;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机制,极大地增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

    15、召力和凝聚力,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被越来越多的群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他们的理想信念和自觉行动。认真总结并继承和发扬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1。(二)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在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虽然承载着不同的时代内容和历史任务,但始终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大众化的工作就跟进一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深入学习、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过程中,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宏观性、抽象性、现实性、信仰性等特征,使其以不同层次的政策体系为载体走近群众,以

    16、社会关注的热点解答为形式引导群众,以不同层次的利益满足为杠杆争取群众,以生动真实的典型案例为教材说服群众,从而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境界。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12比如,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建立基层理论宣讲长效机制,让更多老百姓身边的理论宣讲员“通过讲述自己的事儿”,来增加群众对先进理论的理解;根据不同群众的理论需要和认知水平,编写针对不同群体的通俗理论读物;制作播出电视理论专题片,生动形象地阐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讲坛、论坛、读书会、报告会、知识竞赛、主题教育等等。(三)坚持联系实际,把先进性与广泛

    17、性结合起来,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先进性同广泛性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也是党的思想路线在理论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对先进分子特别是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着眼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代表着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对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要求,着眼于提高全民族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着眼于培养拥护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广泛性是先进性的基础,先进性是广泛性的方向。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把二者结合

    18、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和掌握群众,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把二者相结合,首先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和理论认知的层次性。正确认识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对各级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农民群众、青年学生、社区居民等不同的群体,提出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坚持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还要准确把握二者的评量标准,做到既不脱离群众,又不丧失先进性。如果

    19、标准定得过高,就会造成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群体的情况,结果是只讲口头政治,不触及实际问题,“大主义”管不住“小道理”。如果标准定得过低,就会逐渐丧失党的先进性要求。13(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保证。建立健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体制机制,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的需要。首先,建立健全科学领导机制。通过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明确目标任务,统筹各类资源,落实分工责任,坚持常抓不懈,解决一些领导同志不关心、不重视理论宣传普及工作,理论学习上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理论研究中存在的把深入和普及、学术性和通俗性对立起来等问题

    20、。其次,要建立健全推进长效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的宣讲机制,加强各级特别是基层宣讲队伍和宣讲阵地建设,健全机构,落实待遇,加强培训,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解决目前理论教育和政策宣讲中存在的“沙滩流水不到头”、“雨过湿地皮”、“上下一般粗”、“上下两层皮”等问题;通过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与协调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大力扶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成果,更好地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理论普及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健全宣传、渗透和转化机制,把

    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新闻出版、影视作品、文艺创作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使人民群众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4最后,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队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保证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深入开展。目前,我们要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出现的一定程度的青黄不接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要求高、周期长、难度大的特点,以及新形势、新任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新要求,把培养中青年理论骨干作为重点,培养一批学术功底扎实,善于运用通俗语言,善于运用电视、网络等传媒

    22、,为广大干部群众解疑释惑的理论宣传工作者,努力建设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专兼职人员共同参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才队伍。通过加强管理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宣传教育水平,从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四.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努力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围绕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深入思考,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还积累了丰富了历史经

    23、验,而大众化的关键在于与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发生共鸣。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让这个理论走到人民群众中去,用这一理论解决人民群众思想上、生活中关心的问题,使人民群众从思想情感上去确实感觉到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来认识和改造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怎样才能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一)对人民大众充满感情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特别是普通的劳动者处于社会的最下层,他们被看作下等人、乡巴佬,他们被歧视、被鄙视、被轻视,统治阶级除了对他们进行剥削和压迫之外,就是嘲弄他们,侮辱他们。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严重压抑和摧残。但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

    24、的伟大,真正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等观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就是要有正确的群众观,要对人民大众充满感情。15(二)学会使用群众的语言“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是沟通思想、凝聚力量、增进理解、化解矛盾的媒介和桥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系统的革命理论,要发挥作用就必须采取合适的语言形式,让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因为对一般人民大众来说,大家不可能系统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党的理论和文艺工作者努力探索适当的语言形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人民大众的对接。我们共产党人要学会讲“群众语言”,必须到基层和实践中去学习,基层和实践是群众

    25、语言最活跃的课堂,也是群众语言最集中的场所。时间长了,耳濡目染,脑子里装进的群众语言自然就会丰富起来,就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转化为人民大众所熟知的常识道理,从而为人民大众所理解和接受。(三)了解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需求在旧中国,广大的工农群众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生活极端困苦,观念封闭保守,文化水平很低,怎样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使之在思想上、情感上认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呢?这就需要找到这一理论与群众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马克思主义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16另外,人民大众的各阶级、阶层还都有不同的文化精神需求。所

    26、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为能够体现和满足人民大众利益需求的各项政策,使这些政策深入人心,人民大众才能认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会有自觉地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启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早期的李大钊、陈独秀到30年代的艾思奇、李达,再到毛泽东、邓小平以及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通过他们的努力,不仅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热潮,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攀上新的高峰,而且为我们今天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注重科学理论与群众实践紧密结合大众化是一个实践范畴,实践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特色。

    27、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存在于实践之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运用它。为此,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消除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感。17消除这种距离感,一方面需要加强理论的宣传普及;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差,问题就在于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甚至领导干部理论与实践不一致,说归说,做归做,表现出双重人格,以致“台上他说人,台下人说他”,严

    28、重损害了党的威信,也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誉,造成群众对党的理论的怀疑和困惑。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只是宣传普及本身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好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问题,克服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表现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反差,通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使人民群众从内心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民族智慧大众化是一个民族范畴,宣传普及工作必须符合中国国情的特点。1805年5月,黑格尔在给J.H沃斯的信中说:“路德让圣经说德语,您让荷马说德语,这是对一个民族所作的最大贡献,因为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

    29、最优秀的东西,否则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财富,它还将是野蛮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脱离具体民族国家实际的理论,不可能具有掌握群众的力量和价值。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它无论在思想内容或语言形式上都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实践和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如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概念,江泽民强调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胡锦涛阐明的以人为本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都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其历史的基因。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增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民众的

    30、感召力和亲和力;要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把理论的普及宣传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紧密结合起来;要善于运用民族化、本土化语言开展大众化工作,密切同人民群众的思想交流。(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注重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大众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和要求。鲜明的时代特色是马克思主义走进人民大众的“资格证”,也是人民大众走近马克思主义的“标示牌”。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前进。对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使理论符合实际情况,并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重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就体现为对改革这一时代课

    31、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需要我们研究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概括总结,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解疑释惑。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必须坚持把理论学习宣传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否则大众化就会因失去其具体的时代内容而形式化和表面化。19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准确反映时代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把最新成果的时代内涵和要求贯注到广大人民群众实践中,引导人民群众不断提高运用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能力。总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大课题,学术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会不断深入,将取得更多的成果。在当今较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认真研究、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对于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于更好地坚


    注意事项

    本文(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