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历史说题题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19940222       资源大小:61.4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说题题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干有十个字, 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 总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原始意义,有这样有趣的说法: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

    2、,万物怀妊。(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

    3、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例如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如尚书。顾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择。甲子,王乃洮颂水,相被冕服,凭玉几”的记载,意思是说,四月初,王的身体很不舒服。甲子这一天,王才沐发洗

    4、脸,太仆为王穿上礼服,王依在玉几上坐着。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六十花甲子 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 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 甲戍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5、22乙酉 23丙戍 24丁亥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戍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戍 60癸亥 这六十对干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如1989年是已巳年,1990是庚午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

    6、044年又是甲子年。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换算 一、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如:公元1995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 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 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

    7、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另外,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

    8、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二、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7 6 5 4 3 2 1 10 9 8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具体换算方法同一 公元前155年 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公元前8年则为癸丑年本题主要考查五行相生的问题。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本题的关键词是“禅让”。而“禅让”是指古代帝王让位给有才能的人,如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根据五行相生:金生水, 水生木

    9、,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火德”后应为“土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补充】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10、所以水生木。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 众胜寡, 故水胜火;精胜坚, 故火胜金. 刚胜柔, 故金胜木;专胜散, 故木胜土;实胜虚, 故土胜水。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火弱遇

    11、水, 必不熄灭。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历史题目二请观察下列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问题1:从图片上所体现的历史信息中,分析两组图片有何相同的问题立意?(4分) 问题2:图片所反映的哪些历史内容?能得出什么结论性的认识?(8分)答案要点:

    12、1从继承和发展的主题进行立意。揭示历史问题间的相互联系及因果关系。 2其一是新中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经济政策:分别是1957年农业合作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分) 其二是马列主义理论:列宁开创了一国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认识: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完善。(2分)题型分析:历史图片类试题以其原始、直观、鲜活的面貌出现在试题中,增加了试题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解题时要有较强的图片审读能力,善于从图片的每个地方找出突破点。此类题目常与时政、民生联系。图片、漫画难度一般不

    13、大但地图问题容易忽略,一旦出现考题,难度可能较大,要注意地图相关问题的复习。从考查形式看一是多角度对图片审读,分析图片的含义,加深对事物(事件)的性质、特点的认识;二是以文物、文字、人物等图片形式呈现,考查学生读解、辨析、判断、分析历史图片材料最终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从解题思路看,历史漫画型这类题型要细心读图,不放过图中的任何信息,要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而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从画中所表达的寓意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理解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实质和相关历史阶段特征,从而确定答题方向,同时对漫画的文字解说也要细心解读,有助于全面地、准确地把握题目的要求。历史地图型这类问题,要在平时学习中要养成读图习

    14、惯,掌握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地理空间概念。准确判断地理位置及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国际关系格局、疆域版图等也发生相应变迁的原因。要仔细读图,结合课本知识准确判断地图所反映的时间、空间范围联系教材相关知识,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题目三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

    15、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材料二 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船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

    16、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

    17、分) 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历史题目四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

    18、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

    19、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历史题目五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

    20、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1、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22、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

    23、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4分)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15分) “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

    24、现出阶段性。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历史题目六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

    25、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注:榷 【拼音】:qu 【字义】专卖:货。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税(专卖业的税)。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26、7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是注意答题方式的字眼“指出”,答题内容是意义。此题引用了新唐书和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正是应了“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这句话。能力强的学生喜欢做此类题,因为不要死记硬背教材中有关改革的内容,只有从材料中找答案。语文老师经常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看历史也正在朝这方面走,个人以为这应该是历史教学的趋势。第一问从材料中易得出第五琦做法: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刘晏做法: 设置“常平盐”,官督民产商销,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考查的是学生的对比分析概括能力和文言文翻译能力。第二问材

    27、料中也有答案。我们在训练此类题型时如不好作答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作答。(1)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2分)强行加价。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2分)设常平盐。(2)意义:促进盐业发展;(2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分)利商,便民;(1分)有助于社会稳定。历史题目七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

    28、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说题题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