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 必修27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20065449       资源大小:95.7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 必修27Word文件下载.docx

    1、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很快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4.(2014张家口模拟)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AA(%)Aa(%)aa(%)第一年3040第二年2550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5.(2013北京高考)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

    2、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进化6.(2014邵阳模拟)在一个数量足够大的种群中,下列因素不改变基因频率的是()A.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由于体型和正常人的差异很难找到配偶B.雄羚羊之间为争夺雌羚羊发生争斗C.豌豆通常自花传粉,不能自由交配D.在一个大的种群中,发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如aA、Aa。7.(2014肇庆模拟)对某区域一个种群进行随机

    3、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假设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那么,在理论上这个种群中Aa这种基因型的频率(N)为()A.0N100% B.0N50%C.0N50%二、双项选择题(包括3题,每题6分,共18分。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8.(2014株洲模拟改编)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大多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

    4、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9.(2014四平模拟改编)下表是某种生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中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份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a的0.010.190.510.750.840.90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适应新环境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人工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10.(2014芜湖模拟改编)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5、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会引起基因的丢失B.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库,获得新物种C.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D.环境变化剧烈会导致生物快速进化三、非选择题(包括2题,共54分。11.(26分)(能力挑战题)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图: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下图所示。(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

    6、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点。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12.(28分)(2014金坛模拟)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对该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除要

    7、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D、d表示)(1)杂交方法:_。(2)观察统计: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下表。(下表不填写,只作为统计用)野生型突变型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雄性小鼠A雌性小鼠B(3)结果分析与结论: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且位于_;如果A=0,B=_,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A=B=1/2,说明突变基因为_,且位于_。(4)拓展分析: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性状为_,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答案解析1.【解析】选D。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可能引起本地生物死亡,所以

    8、不利于本地生物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细菌抗药性的增强主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增加样方的数量,可提高种群密度估计值的准确性,减小误差。2.【解析】选B。判断物种的标准是看是否具有生殖隔离,只要存在生殖隔离,说明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只要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就属于同一物种,如东北虎与华南虎虽然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物种。【方法技巧】判断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方法(1)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判断依据:是否具有生殖隔离。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属于两个物种,不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属于同一个物种。(2)下列不能作为判断两个种群是否

    9、属于同一物种的依据:形态、结构:两个种群形态、结构相同,不一定是同一物种。是否能够交配:两个种群的生物能够交配,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3.【解析】选C。蜥蜴产生不同性状,原因可能是突变或基因重组,不同的性状中有利的保存而不利的被淘汰,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A正确;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种群即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故B正确;由于地理隔离,不同环境内的生物进化方向可能有差异,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也就不一定形成新物种,故C错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该种群的基因库,该小岛上全部的蜥蜴新种即为一个种群,故D正确。【延伸探究】(1)X、Y、Z三个环

    10、节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各是什么?提示:X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Y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Z的出现标志物种的形成。(2)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在一起,是否能进行基因交流?不能。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属于两个物种。4.【解析】选B。依据表格中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得出,第一年A的基因频率是50%,a的基因频率是50%;第二年A的基因频率仍是50%,a的基因频率也是50%,这说明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5.【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A项,只有长舌蝠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竞争;B项,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生物为长筒花传粉,所以不能确定

    11、长筒花是否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项,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由于只有长舌蝠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6.【解析】选C。A项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如果不能找到配偶,没有产生后代,患者死亡后,致病基因在种群中减少,会改变基因频率。B项中,雄羚羊之间为争夺雌羚羊发生争斗,这属于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范畴,影响基因频率。C项中,自交情况下,仅改变基因型频率,不改变基因频率。D项中,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频率。7.【解析】选B。在一个自然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的和是1,Aa的基因型频率为2Aa,所以0Aa50%。【加固训练】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

    12、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55%和32.5% B.55%和42.5%C.45%和42.5% D.45%和32.5%【解析】选B。由题干信息可推知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的比例为1-30%-20%=5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为30%(AA)+50%(Aa)1/2=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有1/4为AA,所以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AA)1+50%(Aa)1/4=42.5%。8.【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要明确以下两点:(1)明确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包含突变和基因重组。(2

    13、)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解析】选A、B。图中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大多数物种的形成都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9.【解析】选C、D。据表可知,A和a基因的频率在发生定向变化,故该生物在不断进化;a基因的频率在逐渐增大,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新环境;由于不知该群体是否自由交配,不能利用基因频率推测出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1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要明确以下两点:(1)新基因产生途径是基因突变。(2)变化

    14、剧烈的环境,自然选择强度较大。【解析】选C、D。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导致基因突变,不会引起基因的丢失,A错误;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获得的是新品种,没有新物种产生,B错误;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但新基因的产生与自然选择无关,C正确;剧烈变化的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加剧,加快生物进化。11.【解析】(1)衡量实验的指标即对实验结果的表述。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表述实验结果。(2)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杀菌能力越强。(3)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药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

    15、向的,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了,自然选择是性状的选择者,而不是诱导者。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毕竟只占极少数。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b不定向的前选择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12.【解析】本题只能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来推断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位置。让该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子代中雄性全为突变型小鼠,雌性全为野生型小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全为突变型小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也全为野生型小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雌雄性都有突变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后性状发生改变,说明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XDYd或XdYD。(1)让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3)Y染色体上显性X染色体上0显性常染色体上(4)显性性状XDYd或XdYD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注意事项

    本文(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 必修27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