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肉牛养殖建设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20347807       资源大小:68.33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肉牛养殖建设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附表6:损益及利润分配表附表7:销售(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7-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二、附图1.项目区地理区位图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 概况项目单位名称: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肉制品、奶制品加工、销售。一般经营项目:谷物、草牧及其他作物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销售;牲畜的饲养、饲草料加工、销售;农牧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农产品初加工及其它农牧业服务。人员结构:公司管理人员为10人,大专以上文化占50%,中专文化为50%;专业技术人才20人,外聘的专家5人,其中高级技术专业职称的有11人,其余14人均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2

    2、项目建设方案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种养殖基地肉牛养殖新建项目(一期)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1.2.2 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1.2.2.1 建设规模项目共建新建标准化肉牛棚圈40栋,分三期建设完成,其中一期建设15栋,二期建设15栋,三期建设10栋,三期共建标准化肉牛棚圈8280平方米,一期建设标准化肉牛棚圈3105平方米,另建草料库、水塔、青贮窖、机电井、沼气池等辅助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年出栏肉牛达5000头,其中一期建设完成后年出栏肉牛达2000头。1.2.2.2 产品(或经营)方案利用西门塔尔、夏洛来优良种公牛冻精,对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高代杂交母

    3、牛和农牧民已经饲养的其它品种肉牛进行冷配,繁育优质犊牛,对所产犊牛和购入的架子牛采用肉牛短期育肥技术进行育肥,经3-4个月的育肥后,公司统一出售。按照公司+基地+农牧户的经营模式,公司为农牧民提供部分良种母牛,技术人员为养殖户提供人工授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服务,指导农牧民对所产犊牛和购入的架子牛采用肉牛短期育肥技术进行育肥,经2-3个月的育肥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再进行2-3个月的集中催肥,提高产品质量,然后统一出售。销售主要采取如下途径:一是与肉类加工企业联营,为其提供加工原料;二是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走生态农牧业的路子,打造无公害肉食品品牌,从而获得更大效益;三是建立营销网络

    4、,公司直接与肉产品批发市场联系,同时建立配送业务,拓宽营销市场。1.2.3 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1.2.3.1技术主要技术路线是利用西门塔尔、夏洛来高代杂交母牛等品种进行冷配,生产出高代西杂或夏杂公牛进行育肥,高代西杂或夏杂肉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寒冷、生长发育快的特点,经多年的繁育和养殖,非常适合鄂尔多斯地区肉牛产业发展。主要技术为母牛冷配技术和架子牛快速育肥技术,公司已经与鄂尔多斯市和鄂托克旗畜牧业局家畜改良工作站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改良站派2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公司进行全程、长期服务,为公司提供足够的技术保证。此外,公司还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农牧科学研

    5、究院等单位达成了友好合作协议,公司的养殖基地作为研究单位的技术实习基地之一,研究机构为公司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服务。1.2.3.2设备公司购置青贮切割机4台,饲料粉碎机4套,拖拉机3台,潜水泵5套,配种器材1套,沼气设备1套,另外有饮水器等设备。1.2.3.3 主体工程主要工程有建砖混结构牛舍3105平方米;砖围墙网围栏分割运动场4000平方米;青贮窖1500立方米;砖混结构的沼气池1处;砖混结构的牛粪化粪池一座,规格为9号(100立方米);排污管道2000延长米,给水管道1600延长米。1.2.3.4 建设期限建设期限为1年,从2012年7月2013年6月。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

    6、1450万元。建筑工程费804.00万元;设备购置费58.4万元;安装工程费3.6万元;生物性资产投资450万;工程建设其它费69万元;预备费6万,其中涨价预备费2万;建设期贷款利息8.8万元;科技投资48万。项目资金筹措采取多元化渠道。自筹1150万元,占总投资的86.2%;银行贷款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3.8%。1.4 项目效益1.4.1经济效益项目经济寿命期定为10年(不含建设期),共实现利润1456.93万元,年平均利润145.69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14.69%、财务内部收益率18.32%、静态投资回收期4.76年(不含建设期)。1.4.2生态效益本项目实行集约化、规模化饲养,可消

    7、除家畜对草场的破坏,明显的遏制草场退化现象,促进天然草场的自我恢复,对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对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和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家畜粪便通过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代替煤炭、电力,节省能源。沼渣、沼液施入耕地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增加作物产量,进而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新牧区。 1.4.3社会效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带动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一是可加快当地粮食、秸杆等资源的转化;通过肉牛的饲养,充分利用当地的玉米资源,饲草资源和秸杆资源;二是可以促进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饲草产业的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形成

    8、了“饲草料种植肉牛饲养屠宰加工”的产业链,不仅解决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条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优质绿色肉牛饲养技术、提高当地肉牛及牛肉制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切实解决了当地农牧民肉牛饲养和销售环节中技术落后以及销路不畅、效益不高的问题。三是可以带动当地大量农牧户从事肉牛养殖,本项目的实施即可直接带动养牛农牧户300户,户均增收5000元,人均增收1500元,直接安排20个就业岗位。项目的实施可吸引更多的农牧民加入到肉牛养殖业中来,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通过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

    9、题的决定(2)农牧业部西部地区农牧业开发建设规划(3)国务院国发200333号文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4)关于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财政补贴的指导意见(5)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6)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8)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9)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近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意见(10)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1)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经济发展三区规划(12)鄂尔多斯市建立畜牧业强市、绿色大市的决定(13)鄂托克旗国民经济

    10、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14)鄂托克旗“十一五”农牧业发展规划(15)中共鄂托克旗委员会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关于城乡统筹集约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意见(16)中共鄂托克旗委员会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庄园经济建设的指导意见(17)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18)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6 综合评价1.6.1综合评价该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通过肉牛养殖提高自然资源转化利用效率,变自然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辐射带动当地农牧业及相关行业有序发展。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实现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高效产业,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对推动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促进城

    11、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生产方案设计完整。经济分析表明,该项目各项财务指标科学合理,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水平,财务净现值合理,具有较强的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项目在财务各项指标上是可行的。该项目实施后,能改善项目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牧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可以直接带动300多户农牧民从事肉牛养殖业,户均增收5000元,直接安排30多个就业岗位。此外,对周边地区农牧民的致富有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总之,该项目符合鄂托克旗推进现代农牧业经济建设的有关政策,立项条件优越,建设条件较好,资金来源结构和投资结构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经

    12、营管理模式科学合理,技术先进成熟,市场前景看好;各项财务指标合理,能够辐射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并且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1.6.2 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该项目属政策优先扶持的范围,资金来源有保障,技术成熟可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建议地方政府鼎立支持,批复立项。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提出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牧业的扶持政策,要继续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近年来禽流感、口蹄疫等疫

    13、病的肆虐,使家禽、家畜饲养量急剧下降,导致全国肉类市场价格飙升,国家为了调节肉食品的供需矛盾,国务院首次启动国家肉食品储备机制,应对肉食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的局面,这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发展20032010年规划中指明,将肉、乳、绒作为农牧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以肉牛、肉牛等为主导畜种,以沿黄河、无定河流域及饲草料富集区为重点发展区域,迅速做大做强肉牛、肉羊总量,在2002年有牲畜671万头只的基础上, 2010年全市牛羊的饲养量要达3250万头只,2013年全市牛羊的饲养量要达4367万头只形成规模化养殖基地;在扩大规模,创优质品牌,塑国际、国内名牌,打造龙头公司上有

    14、重点突破。鄂托克旗旗委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放在畜牧养殖业上,提出了以养殖业为突破口,促进舍饲养殖业、种植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协调发展,实行禁牧、休牧、轮牧和围栏封育草场,加快草牧场的建设步伐,恢复植被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发展规划。为促进养殖业和农牧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鄂托克旗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农牧业。随着鄂托克旗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消费人口不断增加,对肉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养殖业就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该项目抓住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机遇,按照市、旗两级总体规

    15、划有序发展养殖业,为市场提供充足的肉食品,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兴旗富民的好项目。农牧业是鄂托克旗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但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规模有限,结构单一;尤其是养殖业发展水平较低,缺乏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带动,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亟待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化养殖公司带动当地农牧业经济步入科技含量高的质量型和效益型发展轨道。该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项目建设的依据非常充分。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项目的实施是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鄂尔多斯市当前农牧业生产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肉类加工、肉食品销售等行业的发展较快,而

    16、在这一产业链中居重要地位的养殖业发展较缓慢,出现了肉类加工公司缺少原料开工不足、肉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的现象。项目实施后可带动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2.2 项目的实施是转变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农牧民迫切需要转变经营观念,改变传统的散放式、粗放式的养殖模式,走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型养殖的发展路子。通过公司的示范和带动,农牧户进行舍饲养牛,可使本地区的草场得以休养生息,有效的遏制草场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的势头,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2.3 项目的实施是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的需要 在新

    17、形势下,广大农牧民需确立“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赚钱”的经营理念,改变以往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传统观念,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具有相对稳定市场和效益的地方特色产业并做大做强,将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项目的实施可使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农牧民就业机会,通过肉牛短期育肥可以缩短肉牛出栏时间,提高肉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养牛效益,提高农牧民收入。2.2.4 项目的实施是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增强农牧业经济实力的需要 实施该项目是提高当地农牧业科技含量、增强农牧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现实需要。通过公司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先进管理办法,全

    18、力营造品牌产品,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影响力,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项目建成投产后,将紧密联系周边地区的农牧民和涉农企业,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机制,不仅能有效解决粮食转化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扩大饲料种植规模,同时也解决了肉类加工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有力地拉动农牧业、饲料加工业、肉类加工业的协调发展,形成种、养、加、销互相促进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牧业的效益。第三章 建设条件3.1 项目区概况3.1.1建设地点的选择3.1.1.1选址原则选择地点考虑立地条件较好、有水源保证、避风向阳、地质高燥、地势平坦、排水通畅等自然因素,另外,也考虑了政策扶持、劳动用工、交通便利、市场销售等

    19、社会因素,综合考虑这些条件,最终选址于鄂托克旗木凯淖尔镇扎德盖村,项目区区位图见附图1。3.1.1.2 土地类型及面积根据鄂托克旗推进现代农牧业经济建设和大力支持集约型养殖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蒙综绘绿色养殖基地肉牛养殖新建项目规划总占地1000亩;土地来源为自有耕种土地200亩,从当地农牧民租赁耕地800木,做为项目用地。3.1.2 自然条件3.1.2.1 地理位置 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西部,地处东经10643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其北部、东部和南部分别与杭锦旗、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接壤,西部与乌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陶乐县毗邻,部分地区隔河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项目区

    20、所在地位于鄂托克旗政府所在地乌兰镇的东北北约50公里处。3.1.2.2 自然环境项目区深居鄂尔多斯高原,是鄂尔多斯台地重要组成部分,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除桌子山一带属山区外,其余大部分呈缓慢起伏的波状高原,中部为都斯图河河谷地形,西南部为沙地,全境海拔11251412米。项目区属温带半干旱草原气候区,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短促,秋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漫长,是项目区气候的显著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00小时,太阳能总辐射量为142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量为69.6千卡/平方厘米年;年平均气温7.0,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35;全年10积温2900,年平均降水量为2

    21、00毫米左右,年平均蒸发量2400毫米,是年降雨量的12倍。无霜期134天,大风、沙尘暴天气较多,尤以春季最多,对项目区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的危害。全旗可开采水资源总量为27787.5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6994.9万立方米、地表水792.6万立方米,另有黄河过境水315亿立方米。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东南部沙区地下水层浅,中西部都斯图河流域承压自流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梁地也有部分富水区,静水位在140米之间,单井出水量大,矿化度低,适宜人畜饮水,保证项目水资源的利用。经计算,项目区降雨入渗补给量为2924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577万立方米/年,现状开采量为201.3万立方

    22、米/年,预测需水量为255万立方米/年,说明项目区的水资源量是有保证的。项目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风沙土、淡栗钙土和棕钙土,其次有零星分布的灰色草甸土与草甸栗钙土。风沙土多属半固定风沙土,出现在隆起的沙丘地形,适宜种植乔、灌、草,是区域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草甸栗钙土发育在平缓地形,土层深厚,适宜灌溉和机械化作业,是开发生态经济绿洲的主要土地资源。天然草场从东向西分为四个植被带和一个隐域性非地带草甸草场,即:干草原,优势植物为狭叶锦鸡儿,草本以针茅、羊草、隐子草、冷蒿等为主;荒漠化草原,优势植物是油蒿,草木以沙竹、小针茅、无芒隐子草等为主;草原化荒漠草场,主要植物有藏锦鸡儿和红砂、珍珠;干旱荒漠草场

    23、,主要植物有红砂、霸王柴、棉刺和四合木;草甸草场,大部分由禾本科和莎草科组成;盐化草甸主要有芨芨草、白刺、红砂、盐爪爪、珍珠柴等。3.1.3 社会经济状况鄂托克旗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畜牧业经济为主的旗,旗政府所在地乌兰镇。全旗下辖6个苏木镇乡,59个嘎查(村)。全旗总人口92838人,33027户,蒙古族占总人口的27%,农牧业人口55631人,占总人口的60%,农牧区有劳动力21069人。2007年全旗地方生产总值110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66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000元。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00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第一产业

    24、3.89亿元,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124.93亿元,同比增长18.5%,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110.02亿元,同比增长24.0%,建筑业完成14.90亿元,同比下降7.2%;第三产业26.18亿元,同比增长22.7%。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84.2%。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为16933公顷,同比增长3.7%。粮食产量为79926吨,保持上年水平。牧业年度全旗牲畜存栏头数为182.9 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9%。全旗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批发业0.5亿元,同比增长63.5%;零售业11.3亿元,同比增长11.8%。住宿和餐饮业7.6亿

    25、元,同比增长30.3%,其它0.6亿元,同比增长22.7%。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为105.62%,同比上涨5.6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5.85%,同比上涨5.85%。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0.49%,同比上涨10.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91元,同比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 14002元,同比增长20.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 7058元,同比增长14.1%,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863元,同比增长11.0%。3.1.4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自2001年以来,鄂托克旗委、旗政府立足旗情,充分发挥丰富的牧草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不断调

    26、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确定产业化的经营方向,全旗形成了以羊、牛、鸡为主导产业的农村经济体系,特别是在奶牛、肉牛产业上,全旗上下齐心协力,把它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优先谋划,优先发展,实施专项推进。全旗奶牛、肉牛产业不仅实现了饲养规模的扩张,而且不断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向优质、安全、高效方向迈进,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产业经营新格局。鄂托克旗的牲畜存栏量逐年上升,2008年全旗牧业年度全旗牲畜存栏头数达到182.9万头(只)。各级政府很重视畜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旗到苏木乡镇,再到嘎查、村都有畜牧综合服务站点,从配种、改良、防疫、育肥都有一套完整的服

    27、务体系和科学指导原则,做到了产前良种指导,产中精细培育,产后精心防疫。农牧业产业化格局尚未形成,正在积极的建设之中。鄂托克旗境内有近10个不同规模的屠宰加工企业,年可屠宰加工肉牛2万头,由于牛源不足,目前年屠宰肉牛仅1万多头,急需牛源。鄂托克旗境内饲料市场上产品品牌众多,仅肉牛育肥料就有十余种,养牛饲料的市场来源有保障。3.2 项目建设条件的优劣势分析3.2.1 政策、资源、市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等3.2.1.1政策环境增加农牧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牧业、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近年来持续加大投入,积极发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是“十五”以来,鄂托克旗抓住工业化、

    28、城镇化快速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大好时机,加强支农、支牧和惠农惠牧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三牧”的投入,政策环境良好。首先,旗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支农、支牧政策,健全和完善农牧业补贴制度。不断加大对良种、农机具和农牧业生产资料的补贴力度,并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加大支农、支牧资金的整合力度,完善投入管理办法。建立起“三农三牧”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牧区的比重,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三牧”。财政每年对农牧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形成了现代农牧业和新农村新

    29、牧区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充分利用国家对“三区”建设的财政倾斜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和项目资金的扶持,将各渠道项目、资金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当地还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牧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现代农牧业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三牧”的信贷投放。鄂托克旗旗委、旗政府对养牛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旗政府成立了养牛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全旗养牛产业的组织领导,制定了鄂托克旗奶牛、肉牛产业十一五规划、下发了关于养牛补贴贷款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每年旗财政划拨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购买优质基础母牛贷款贴息和奶牛、肉牛养殖的基

    30、础设施建设,为养牛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3.2.1.2 自然资源优势蒙综绘种养殖业基地有连片开发的饲草料种植基地1000亩,基地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立地条件好,开发成本低,价值大;基地的机井、电力等灌溉设施较齐全,道路、防护林等配套较好。此外,具备开发条件的土地还有5000多亩,基地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有保障。饲草料基地提供的饲草料大大降低了肉牛养殖厂的生产成本。鄂托克旗草原辽阔,有可利用草场面积2340平方公里, 有沙柳50万亩,实施退耕24万亩,飞播造林74万亩,围封草牧场30万亩。全旗有15万亩水浇地,每年至少生产3600万公斤玉米和6000万公斤秸秆、青干草,这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3.2.1.3 技术来源可靠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已经与内蒙古家畜改良站等有关部门签订长期技术合作协议,为旗内的养殖企业和农牧民养殖户长期提供“肉牛胚胎移植与冷配技术”,用引进的西门塔尔等种公牛的冷冻精液与引入的良种母牛、本地的秦川牛和蒙古红牛等优良母牛配种,快速培育优良杂交种和本地优良肉牛种群。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成熟可靠,技术资料完整,数据可靠,建设方案和技术路线正确。各级政府建设了高质量的科技化服务支撑体系,建成了高质量“科技特派员”队伍,这些措施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科技服务条件。此外,公司已经于鄂尔多斯市和鄂托克旗畜牧业局家畜改良工作站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改良站


    注意事项

    本文(肉牛养殖建设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