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20420010       资源大小:67.57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了解问题 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美国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到50年代末)主要有弗洛伊德、程序教学、信息论等,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主要有布鲁纳课程改革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

    2、包括(4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另外信息技术影响教学。目前美国新趋势:A从行为主义(S-R范式)转向认知心理学B学习观上从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转到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C从着重研究学习问题转向对教学的研究D从实验室纯理论转向对教育实际应用的研究E从狭隘零散的理论转向理论的完善整合。二、苏联概况1、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是卡普杰列夫,比桑代克早20多年。他的教育心理学1877年出版,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2、发展阶段(1918到30年代末)贡献较大的是维果斯基、布隆斯基、鲁宾

    3、斯坦。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隆斯基强调儿童个性统一;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统一的理论。3、奋力前进时期列维托夫等4、完善并形成自己特点时代(50年代到九十年代)特点: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开展多项研究,例如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研究,形成“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方面形成“联想反射理论”与“学习的活动”理论;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三、我国教心学的发展1、古代孔孟荀墨都有,学习动机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学习过程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启发式的循循善诱的等。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3、潘菽196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讨论稿1980年正

    4、式出版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实验法、个案法。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1)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思维力更成熟。抽象思维占优势(2)认知活动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记忆想象能力迅速发展(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协调发展

    5、2、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1)目的更明确:自觉性增强(2)持久性明显发展:意志增强(3)精确性提高:能深入全面理解细节(4)概括性更强:逻辑思维占优势。3、小学生记忆发展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识记方法(3)抽象记忆占优势4、情感发展特点(1)初中生情感特点:产生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自相矛盾的情感;少年的热情与冲动;选择性友谊的建立;情感的社会性更明朗。(2)高中生情感特点:个性化情感;浪漫主义的热情。5、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心里带有更大的社会性;是理想动机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想敏感;是过渡时期。总之,不稳定,可塑性大、动荡

    6、时期。第二节认知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1、理论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过程,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叫顺应。(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从出生到成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2岁前)、前运算(2到7)、具体运算(7到11)和形式运算(11到16)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形成低级的行为图式 前运算阶段(27) 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开始用语言

    7、或抽象的符号来代替经历过的事物。具体运算阶段(7、11) 有抽象概念,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形式运算段(1115) 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常违抗师长,不宜过多强制,应鼓励自己决定。(3)影响发展的因素 A成熟指机体的成长B练习和经验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经验)C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智力的本质就是主体改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是介于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实现平衡的内在机制就是自我调节。2、皮亚杰理论

    8、的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一)基本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两种心理机能,低级的和高级的,后者以符号系统为中介,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制约,工具论:物质生产的工具引起客体变化,精神生产工具语言符号系统影响人的心理结构和行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起源于社会交往。2、心理发展观从低级机能向高级发展表现四个方面:随意机能不断发展;抽象概括机能提高;各机能之间不断变化重组形成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发展的原因三点:源于社会文化发展,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工具(言符号系统)发展

    9、;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3、内化学说:基础是工具理论。只有掌握了语言才能把外部形式的活动内化为内部活动。4、最近发展区 在儿童现有水平和借助别人启发帮助下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教学上的作用:一是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二是创造者最近发展区。(二)维果斯基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是一个建构主义者,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过程,由结构改变到新质的意识的系统的结果;强调活动,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是建构主义的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不断探索,对于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教学模式有指导意义。另外还强烈的影响到对教学和学

    10、习的看法。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主要观点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前五种1、学习信任的阶段1.5岁以前(发展对他人信赖的人格)。2、成为自主者阶段1、5岁到4岁(喜欢自己动手,人格发展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3、发展主动性阶段4到6岁(获得主动性克服内疚感)4、变得勤奋的阶段6到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建立个人同一性阶段12 到20岁(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6、承担社会义务阶段20到24岁(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7、显示充沛感阶段24到50岁(获得充沛感,克服停滞感)。8、达到完善阶段50岁后(完善对绝望)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小学阶

    11、段是第四阶段是勤奋对自卑感阶段,培育勤奋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赞赏以增强自信心。让缺乏信心者获得成功的体验。初中高中是建立自我同一性时期,让学生体验各种角色职业,了解社会,了解自我,确定合理的自我同一性,尊重学生。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的差异,在学校环境下包括家庭文化背景、志向、智力、学习风格的差异。一、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一)、智力与智力测验1、智力是聪明程度。我国认为是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的综合,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2、智力测验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内(一为奈)量表(比率智商)智力年龄MA与实际年

    12、龄CA的比乘以100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智商平均数为00,标准差15,IQ10015(体侧验分数同龄组的平均分)同龄组的标准差(二)、智力构成1、三元智力: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适应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活动中元成分(实现控制过程,执行过程)、操作成分(加工过程,非执行过程)、知识习得成分(用于获得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协同作用。2、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加德纳提出。七种智力包括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凭知觉判断距离、方向的能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认识自己选择生活方向的能力)(三)

    13、智力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分量和质的差异。量的差异指智商数量的差异。质的差异指个体构成成分的差异。2、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差异。研究最多的是性别差异:(1)总体水平看男女智力大致相当,男性比女性离散程度较大(2)从结构上看,男性视觉空间知觉能力优于女性,女性听觉优于男性,男性擅长抽象思维,女性擅长形象思维。(四)智力差异与学业成就智商高成绩好,智力结构的差异影响成绩,如有的偏文,有的偏理。(五)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适应智力差异。包括分校(重点与非重点)分班、班内分组、跳留级等组织形式改革。分校目前大多已经取消。同质分班(按程度)的优缺点:有利于提高成绩;弊

    14、端是:低年级可行,容易使程度高的学生骄傲,程度相同的学生智力构成成分也可能不同。留级缺点:成绩不进步,伤害自尊心,同样的方法教他们只能继续失败。心理学家更支持在常规教学班中根据能力兴趣分组。小组中成绩好的可以为成绩差的提供榜样,比老师辅导有效。2、改革教学方式,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现在好的教学方式比如掌握学习、个别指导教学法等。二、学习风格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习风格及其构成要素1、学习风格又叫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学习任务时表现得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即学法)和学习倾向(情绪态度等)。那些不稳定的随任务环境而改变的策略、倾向不属于学习风格。划分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

    15、行。2、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表现在对时间节律和感觉通道的偏爱。如有人喜欢早起,有人喜欢夜间学习。有人喜欢听着音乐学习,有人偏爱静的环境等。3、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过程中归类的宽窄、信息的继时加工与同时加工、场依存与场独立性、分析与综合、沉思与冲动、理性水平的高低、兴趣好奇心的高低、成就动机的差异、内控与外控等等。4、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因素包括个体在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学习等方面表现的特征。有人喜欢独立,有人喜欢结伴学习。(二)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1、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的含义:是一个人认知风格在学习中的体现。认知风格指在加工信息时(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使用信息)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

    16、式。主要特征是持久性;一致性。包括有以下几种:2、场独立与场依存性:提出者:美国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场独立的人(学生)数学好,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喜欢不严密的教学方法(老师)喜欢演讲,注意教材的结构和逻辑。3、反思型与冲动型;反应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所谓反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反思型表现出更成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抗拒诱惑,在完成更需要做

    17、细节分析的学习任务时成绩较好;冲动型在完成需要做整体性解释的学习任务是成绩好,回答问题不周全,缺乏学习能力,成绩常不及格。4、整体性和系列性:每个假设只包含一个属性是系列性策略,每个假设同时包含若干属性是整体性策略。教学时提供给学生学习材料必须与学生习惯采取的策略相匹配。5、心理自我调控理论斯滕博格提出认为人具有与社会一样的自我管理系统,研究的重点是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个运用这种系统调控认知活动。(1)心理自我调控的功能:分为主动独立型、被动执行型、分析评判型。独立性的人喜欢创造性的有安排有计划的解决问题。被动型的人喜欢循规蹈矩。分析评判型喜欢分析评判好坏。(2)自我调控的形式:专一型、等级秩

    18、序型、多头并进型、随意无拘型。专一型只关注一项目标;等级秩序型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多头并进型面对冲突时往往手忙脚乱;随意无拘型能随心所欲的工作,在无结构无程序的环境中表现好(3)调控的水平:整体抽象型和局部具体型。整体型喜欢从宏观着眼;局部型注重细节。(4)调控的范围:任务导向型和人际导向型。任务导向型喜欢独立工作,关注内心;人际导向型喜欢与别人一起工作。(5)调控的倾向:自由开放型(喜欢面对新环境、标新立异)、保守拘谨型(喜欢熟悉的环境,墨守成规)。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包括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和学习风格与因材施教两部分。1、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A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适应智力差异。B改革教学方式,

    19、适应学生智力差异。2、学习风格与因材施教A从生理要素方面说,表现在对时间节律和感觉通道的偏爱。要求教师对学习的风格要求不可千篇一律。B从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方面来说场依存者容易接受暗示,要对学生增加外部诱因,场独立者要注意启发内在动力;对冲动型学生注意引导他们对材料的分析比较;对于整体性或者系列性方面有不同趋向的学生,教学时提供给学生学习材料必须与学生习惯采取的策略相匹配。从心理自我调控的形式来看根据不同特点注意发展学生个性。C从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因素来说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或者独立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竞争学习等。第三章学习基本理论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联结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与

    20、类型 1、学习的一般含义 学习定义: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二、人类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的区别:、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2、学生学习与人类学习相比具有的特点 A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B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C有一定程度的被

    21、动性。三、学习的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根据学习结果把学习分类主要五种:A言语信息:结果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B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智慧技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对外界信息处理加工。C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勇一直陪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与智慧技能不同的是指向内在的东西,智慧技能指向外在的东西。D态度:通过学习获得的影响个人对外部事务所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E运动技能;也称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画图技能、操作技能等。2、奥苏贝尔的分类: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学习者原有知识分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3、我国: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

    22、规范的学习 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来自于活动主体作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行为规范用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来自于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 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2、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二、桑代克的联结说:1、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23、猫被关在笼子里踏板取食。学习曲线:随着常识的次数增加,做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2、学习的联结说:学习是建立刺激S反应R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思维的参与,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3、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境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映的学习。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联结实现也会感到烦恼。练习律是指对于已经形成某种情境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

    24、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它不完全是行为主义者。三、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1、经典实验刺激狗分泌唾液。条件反射中涉及四个基本的事项(1)无条件刺激(2)无条件反应(3)条件刺激(4)条件反射2、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时间间隔很重要,要同时或者近乎同时;获得比消退困难得多)(2)、刺激泛化与分化。借助刺激泛化,可以把已有的经验扩展到新的情景,扩大学习范围。分化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泛化是对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差异的反应。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经典实验:是一个行

    25、为主义心理学家。老鼠按杠杆获取食物。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1)强化;也是一种操作,有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有重要作用。比如表扬。(2)强化的程式。不同的强化程式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模式。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新任务时,要即时强化;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对正确的反映都进行强化,随着学习的进行,转入间隔式强化;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十全十美。逐步引导增强行为。(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反应逃避刺激,该反应在以后的反应

    26、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是逃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时,有机体自发的做出反应避免厌恶刺激出现。如过马路时,听到喇叭时躲避,就是为了躲避痛苦。(4)消退:有机体以前被强化的反应,以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此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将降低。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5)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反映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一直此类反应的过程。与负强化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只是暂时抑制行为,不能根除。惩罚不良行为和强化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效果好。操作性条件学生的教育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正强化的手段塑

    27、造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手段消除不良行为,慎重对待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应该做。3、新行为塑造:当我们期望学习者习得的行为是多个反应组合成的复杂行为时,不能等到学习者完全表现出了这一行为之后再给与强化,而需要把目标分解分成逐步趋向目标的小步子,通过小步子反馈来帮助学习者形成新行为的方法就是塑造,它有两种具体技术:(1)、链式塑造每完成一小步就强化,步骤:A终点行为,选择目标行为,越具体越好;B起点行为:了解学生目前情况C步调划分:列出阶梯步子D即时反馈(2)逆向链式塑造:倒序的习得复杂行为;例如写作小作文让学生学写议论段,可以先给段落,要求补写中心句,然后给出中心句,要求补写实例句

    28、,如此不断增加难度,直到自己能写好。4、程序教学这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认知行为主义模式。1、交互决定论:个体(主要是认知等个人因素)、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彼此影响是相互的。2、观察学习 (1)含义又称替代学习,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个人获得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学习者没有外显的操作,在观察对象的行为结果中获得替代性强化。分为三类: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行为的规则原理);创造性观察(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特点组合成新的行为特点)。(2)观察学习过程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即对示范过程的记忆c复制过程即模仿d动机过程;学习者获得了所观察的行为,未必真正实施,是否愿意表现这一行为,取决于对行为的强化。3、对强化的重新解释(1)替代性强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2)自我强化观察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强化或惩罚自己。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理论要点: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S-R联结,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3.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或认知发现说)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