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语文高一上册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20635885       资源大小:20.0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高一上册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3.下面划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下列句中“于”作“比”讲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B.移其粟于河内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谨庠序之教 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斯天下之民至焉 鸡豚狗彘之畜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 A. / / B. / / C. /

    2、 D. / 7.下列句中词活用的不同类的一项一项是() A.填然鼓之B.然而不王者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 8.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是亦走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王道之始也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未之有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B. C.D. 9.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时不我待B.兵不血刃C.莫衷一是D.自愧弗如 10.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 ( 我) 也这样做) 王好战,请以战喻 。(大王喜欢打仗 , 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3、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11.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后世将他与孔子并称。 二、填空训练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 (1)弃甲曳兵()()(2)谷不可胜食 ()() (3)斧斤()()(4)鸡豚狗彘()() (5)勿夺其时()(6)庠序() 2

    4、.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1)河东凶亦然 ; (2)请以战喻 :; (3)弃甲曳兵而走。 3.填写上句或下句。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 ,王道之始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的两个成语是、。 三、阅读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回答问题。 1.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数罟不入洿池 数口之家 范增数目项王 媒人去数日 识盈虚之有数 A.B.C.D.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句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A.唯利是图B.各是其所是 C.谁能定是非之真D.是谁之过与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忌不自信五

    5、十者可以衣帛矣 行李之往来 养生丧死无憾 4.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民不加多B.谨庠序之教 C.是寡人之过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选出与“王道之始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6.下列句子中“或”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C.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7.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B.何以伐为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6、也D.豫州今欲何往 8.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不百步耳。 译:只是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 B.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这怎么能对刺伤人之后而致人于死地感到奇怪呢? D.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9.对上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10.下列分析

    7、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 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 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 11.在文章中的最后两段,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 答案 一、选择训练 1.答案:A 解析:B项中“庠”应读为“xiang”,它与“痒”形似易误渎。C项中“莩”应读为“pio”,声调标错。D

    8、项中“衣”当动词用,应破读为“yi”。 2.答案:DA项中“凶”是谷物收成不好,荒年的意思;B项中“加”是“更”的意思;C项中“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3.答案:A项中第一个“发”意为“发放,指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第二个“发”是“花开”的意思,二者意义不同;B项都是“兵器”的意思;C项都是“有的”的意思;D项都是“代词,这”。 4.答案:CA项的“于”是“对于”;B项的“于”是“到”;D项的“于”是“在”。 5.答案:A项中“颁”通“斑”;B项中“涂”通“途”,道路;“莩”同“殍”,饿死的人;C项中“无”通“毋”,不要。 6.答案:都是结构助词,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代词,指

    9、“五亩之宅”;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7.答案:A中“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B中“树”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栽种;C中“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D中“谨”原意为谨慎,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8.答案:是判断句;是状语后置句;是宾语前置句。 9.答案:“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A也宾语前置句是,即“时不待我”。 10.答案:B“请以战喻”意为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 11.答案:“春秋末期”不对,应为“战国时期”。(1)拖着;兵器(2)粮食的统称;尽(3)斧头;斧头(4)小猪;猪(5)耽误;生长季节(6)古代的学校(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2)请让我;请允许我 一

    10、般用为请求(3)逃跑;步行 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申之以孝悌之义(1)孟子、对话、孟子及其弟子(2)孟子、论语、大学、中庸(3)孟子战国(4)五十步笑百步、弃甲曳兵 三、阅读训练中读cu,密、细密;中相同,读shu,几、若干;中读shuo,屡次;中读shu,规律、定数。D项与例句一样,代词,这;A项为提宾标志,无意义;B项是动词,赞同、肯定;C项是形容词,正确。句“可以”用法古今相同。中“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妻子的配偶。中“自信”古义为宾语前置,即“信自”相信自己。中“宣言”古义为发表议论,今义为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中“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中“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与今

    11、义不同。A、B、C三句中的“之”都作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D中“之”是代词,否定句中作前置宾语。A项中“也”表句中提顿;B项中“也”表疑问;D项“也”表判断;C项中的“也”均表肯定。A、B、C 句中“或”是代词,有的;D 句中是连词,假如。A句用“是”把宾语“尔”提前。B句和D句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题干中的句子和C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前置宾语。“是何异于”应译为“这与,相比,有什么不同呢?B项“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错。此题属于对全文内容地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属分析综合能力。考纲要求“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12、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此题正是上述考点的体现。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全文围绕的话题是“民不加多”。第五段: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入山林 第六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第五段,孟子首先从“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推出“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结论。第六段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谈起。从这些文字可以概括提炼出答案。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语文高一上册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及答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劝学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高一上册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