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20904210       资源大小:79.3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分区拟定村庄的各项建设标准;(4)、协调安排村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拟定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制定共建、共享方案;(5)、提出区域空间管制规划要求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6)、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2.2.2 详规层面:村庄建设或整治规划(1)、依据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对村庄聚居点进行综合布局规划或整治规划,落实聚居点的各项用地规划,(2)、重点解决村庄各项生产生活设施的具体布局;引导村庄进行建设,促进村庄发展;(3)、统筹安排村庄之间的共享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4)、对一般聚居点提出具体的建设、改造措施;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房改造进行规划设计。2.3

    2、村庄具体载体乡驻地、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依据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保留的乡驻地的位置和发展规模;依据“拆村并点、生态移民”规划和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确定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的位置和规模。2.4 村庄选址村庄选址条件应当符合建设用地选址的一般性规定。规划新建的村庄不得在有自然灾害隐患的区段内选址。2.5 村庄布局村庄布局应因地制宜,尊重历史,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山林植被、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妥善保护、延续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2.6 配建要求2.6.1村庄聚居点应按照村镇规划标准配置村委会、支部活动室、科技服务点、文化活动室、医疗点、计生服务站、全民健身设施等社会公共服务设

    3、施,以及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市政公用设施;2.6.2有条件设置小学、托幼、图书室、敬老院、农贸市场等设施的村庄聚居点,应根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的要求进行区域统筹配置。3 建设规模及用地指标3.1 人口规模:3.1.1依据城镇体系规划分配并复核村庄聚居点的人口规模;聚居点的人口规模控制由各县(市、区)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3.1.2确定聚居点的人口规模时应当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居住习惯、就业途径、配套条件、耕作方式和耕作半径等因素的影响。3.1.3应避免不切实际、盲目求大、过分集中而造成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不便;还要避免过于迁就现状,导致布局分散。3.2 人均用地指标:3.2.1依据各县(市

    4、、区)的村庄建设用地标准自行确定聚居点人均用地指标;3.2.2新型社区、城郊型村庄聚居点以及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大的村庄聚居点,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可以取下限;山区、高原的村庄聚居点和一般聚居点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可以取上限。3. 3 配套设施用地配套设施用地按村镇规划标准和配套设施的规划规模进行用地控制。4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要求4.1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1.1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依据各县(市、区)的农房建设标准和当地村民的居住习惯自行确定;4.1.2农房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配建农用机具停放场地、牲畜圈养设施及杂物堆放、凉晒场地。这些辅助面积不能计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5、4.2建筑形式住宅建筑的形式应重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塑造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和乡村风光相协调。4.3建筑设计村庄聚居点建筑层数大于或等于3层以及单跨跨度大于或等于6米的建筑,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确保村庄建筑的使用安全性。5 道路规划建设标准5.1过境公路 严格执行“三部一委”关于绿色通道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各级过境公路的建筑后退红线宽度,禁止夹道建设。5.2村庄对外联系道路宽度中心村聚居点的对外主要联系道路,路面宽度宜为6-10米;基层村聚居点的对外主要联系道路,路面宽度宜为4-7米;。5.3村庄内部道路技术标准中心村聚居点内部主要道路红线宽度宜

    6、为7-10米,次要道路红线宽度宜为4-6米,道路铺装率应达到60%以上;基层村聚居点的道路等级可适当降低;道路线型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避免大挖大填,突出特色。5.4建设时序村庄聚居点道路建设应与管线的敷设同步实施。6 管线工程设施规划6.1区域共享管线系统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管线系统。6.2村庄独立的管线系统 参照聚居点的用地布局规划,配置各类管线工程设施。以远期规划规模进行规划配置。6.3指标及建设规模 依据各类工程规划设计规范,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当地的工程设施指标和建设规模7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7.1区域共享的环境卫生设施依据县(市、区)域城

    7、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共享的环境卫生设施(如垃圾处理场)。7.2村庄独立的环境卫生设施参照聚居点的用地布局规划,拟定聚居点环境卫生设施的配置要求及配置标准。8 防灾减灾规划建设8.1区域防灾 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细化区域防灾规划,确定防灾抗灾标准,落实区域防灾减灾规划。8.2防洪中心聚居点防洪设施按不低于2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规划,排涝设施按不低于35年的标准进行规划。位于山区的聚居点应设置截洪沟,位于洪淹区的聚居点应设置避灾场地。8.3消防聚居点应按消防规范要求留出消防通道,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有条件的聚居点应结合给水管网设置消防栓,间距不大于120米;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的聚居点应设置

    8、消防水池,并配置消防器材。8.4抗震聚居点内的新建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应按国家现行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对现有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应进行评估鉴定,提出抗震加固的措施和建议。8.5防地质灾害聚居点应远离滑坡、塌陷等危险隐患地,所有建设工程在设计建设前,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地质勘测和地质灾害影响评估。8.6避灾疏散应将聚居点内的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规划作为灾难发生时的紧急避难场所,并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紧急疏散避难所的人均用地不小于0.51.0平方米。9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建设9.1保护对象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各类建、构筑物、传统街巷,规划建设中必须进行严格的保

    9、护,均应按原貌保存和修缮;对现已破损的按原貌进行修缮和恢复。9.2风貌协调新建建筑物应进行严格的风貌控制,其体量、形式、材质、色彩均应与传统风貌协调一致,继承和发扬地方传统建筑文化特色。9.3文化传统保护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要素,如:民风民俗、传说、典故、音乐、技艺、饮食等传统文化应进行传承和延续。10 规划主要成果要求10.1 符合编制技术规定要求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技术规范,符合四川省的村镇规划编制要求。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与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致。10.2 基本内容要求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应包括“三图一书两表”具体内容要求如下:10.2.

    10、1 规划图纸(1) XX县(市、区)域村庄分布现状图(2) XX县(市、区)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图(3) XX县(市、区)域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10.2.1 规划说明书XX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说明书10.2.1 规划附表(1).XX县(市、区)域村庄规划建设标准一览表 (2).XX县(市、区)域村庄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附录:成果内容深度规定1. 规划图纸所有图纸都应以1:10000的测绘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出图比例可以按照表达方便的要求进行调整。 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各个乡界、村界;准确标明各个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的位置、名称、行政区域人口与区划面积;列表统计各个乡驻地、中

    11、心村、基层村的聚居点人口、聚居点的用地面积;准确标明各级现状公路的名称、等级,据实标明各类市政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容量,反映各类主要工程管线的规格、等级和走向;依据行政区划调整和“拆村并点、村庄迁移”规划,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规划的乡界、村界;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标明经济分区和产业用地;准确标明规划保留的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的位置、名称、规划的行政区域人口与区划面积;列表统计各个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新型社区的规划聚居人口和规划的聚居点用地面积;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区域共享的中、小学位置、规模;标明区域共享的医疗、长途汽车站、集市等社会服务设施的位置和规模;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各级规划公路的名称、等级、标准;据实标明规划的各类区域市政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容量;反映规划的各类主要工程管线的规格、等级和走向;标明县(市、区)域内区域共享的防洪设施、消防站等防灾减灾规划设施内容。2. 规划说明书 详细表述清楚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过程、规划依据、规划目的、规划内容(全部)。做到图文表述一致。3. 规划附表


    注意事项

    本文(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