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公共与私密的交叠台湾学术网路空间结构的理论初探 精品Word格式.docx

    • 资源ID:20938439       资源大小:28.9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公共与私密的交叠台湾学术网路空间结构的理论初探 精品Word格式.docx

    1、在台湾的网路空间中,电子布告栏是最具社群性的项目,参与让使用者觉得加入一种网路上的人群组合,一群在网路上的人透信件、张贴文章、对话等方式来参与和讨论这群人关心的事情,这些参与不论在发言量或是言说内容上,都具有相当的公共性,发言者也很清楚自己是在对公众说话。然而,吊诡的是,所有的线上活动的参与者,其实都是在各自私密的场所进行这种所谓的公共参与。以为例,我们似乎具体而微地在这种使用情境中看到双元的空间结构一个是电脑网路虚拟出来公共空间、一个是使用者私密操作情境,而使用者在网路上活动时,其实是置身在两种不同情境的复合当中,也就是既私密又公开。这种双元的空间特性在匿名或多重身份的机制下更进一步的强化,

    2、往往造成在幽暗处公开喊话的诡异现象。即便发言者在网路上以真实身份示人,遵守真实世界中的言行规范,在网路空间的情境上,仍然存在这种双元的空间结构。然而,一连上网路就意味著这进入公共空间了吗?只要连上网际网路,我们马上会发现网路上充斥著各种主机,包含著公用的、私人的,以及各种网路服务,像是电子布告栏、全球资讯网、网路新闻讨论区叺炔悴愕 耐 芳芄梗 酝蚣频耐 沸挛盘致矍 以及数量难以估计的主机,将网路切割成相互串连却也相隔的形式。在台湾的学术网路上,各式的电子布告栏系统交错在其间,有相互转信连线的大站,如台大椰林风情站、中正寂寞芳心站;也有不转信强调专业或地方特色的站,如山抹微云文艺站、女性主义站。

    3、不同的站由于属性、定位的差异,自然会吸引不同的使用者,而各个站里,又再细分成各种讨论区,不同的讨论区在板主及参与者的互动下,营造出不同的讨论风气,一个网路上的使用者除了根据喜好择取自己要看的板之外,也会从该板呈现的讨论气氛,决定自己的发言与否,或参与的型态。于是,我们看到有些讨论区,像是一个校园的广场,让各种意见在其间对话;有些讨论区像是一个交谊厅或沙龙,成为某个社群交流的圈子、而有些更小众或特定议题的讨论区,不仅参与者在其间培养了亲密的关系,整个讨论区的气氛,也像是一个私密的房间或社团的留言簿。然而,参与在网路上的人,未必个人都有著相同的认知,而网路上的不同讨论区的区隔方式也多半不设限。因而

    4、不同的族群、性别、性格、意识型态的网路使用者很容易越界到另一个讨论区观看。这时,这种私密的小团体的对话,成了他者窥探的对象,更进一步如果以异议或挑战的姿态进入讨论,也会冲击原先讨论区中培养的私密对话。八十五年十月间女性主义板的同性恋讨论区酷儿1,便有某网友一再在同性恋板中发表攻击同性恋者的言词,引发平日在该板网友的不快,板主除砍信之外,也以网路上的舆论驱离该网友。当我们认为网路所提供的空间能够让弱势团体争取团结和发言空间的时候,这种空间的开放性也成为一种吊诡的两难,一方面,网路的精神即在于开放近用的空间,发挥替代性媒体的公共论坛功能,而这种网路的开放性,是同时对大众和弱势开放的。于是,这种开放

    5、性也让不同的网路社群很容易在网路空间中遭逢。在人数众多的连线讨论区,这本是网路大众化的呈现,反映著实际的网路生态,但如果在小众或弱势所聚合的板上也遭受这种网路上的强势多数意见不断的入侵,那么网路作为一种公共论坛,如何提供网路的弱势族群一个自在的互动空间?网路所具有的公共性为何?网路公共与私密领域的切割方式又该如何划定?网路所建构起来的虚拟空间,包含了复杂的硬体设备,从个人的电脑、私人的储存设备、线缆设施、到中介的伺服器、甚至代理主机,往往一个网路上的互动,穿越了分属不同所有权的硬体设施,例如目前许多站的硬体设施是私人的,但是进出站的管道,乃至于架设的网路区域,是属于公共的。而网路的存在,同时也

    6、是一种使用者想像的延伸,一种交感的幻觉2,个使用者主观地想像出来的公共空间可能有极大的差异,在这样复杂的结构下,如何去清网路的公私界线成为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本文尝试要探讨的问题即在于,网路空间中有没有公共空间存在的条件?如果有,网路空间的形式和特质是什么?较之于物理性的社会空间,网路空间的公空性如何界分,特别是对比于私人的空间,网路空间的公私之间如何划定?本文希望透过理论的探讨,除了对比社会空间和网路空间的差异之外,进一步清网路中空间的公私的区别。同时提出一种参与网路社群公共空间的实践方式。二、空间的社会意义在传统的空间文化研究中,空间即是一个意义多重而难以简单定义的语词,绝对的空间概念视空

    7、间为一个独特的、实质的、并且是实存的和经验的。相对的空间概念中,空间只是事件或事件的面相之间的关系,并且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王志弘,1995161-162。相对的空间研究认为,方向、距离、区位及区域等,都是相对空间体系下的产物,这些既不是本体,也不具有绝对性,其本身不能作为直接研究的对象。空间被视为社会历史意义下的产物,不能单纯的化约为几何学,而必须进一步赋予经济、社会、文化上的意义。哈维更指出,对于什么是空间?的问题应该代之以不同的人类实践如何创造与使用不同的空间概念?,亦即空间是包含在客体之中,客体只有在他本身之中包含并且表现了与其他客体的关系时,此客体才会存在于是,空间分析变成了社会分析

    8、。哈维认为空间的概念最初基于人类的各种感官经验,而后转变为直觉的空间观,在转变的过程中,各种直觉、意象、文化形式与科学观念均相交互作用,因而,空间概念是与文化结构结合在一起的,1989。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归纳空间的两层意义首先,空间概念会因为不同文化背景、人类的知觉、科学目的而有所差异,也就是所谓的多向度的空间观。其次,理解空间的意义要视不同的理论目的而有所调整,并且要将这样的理解,置放在人类施为、实践的现实,从特定空间与人的互动中,寻找空间的意义。也才能体会空间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列斐伏尔的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指出,在人类发展与都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从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向空间本

    9、身的生产,人类生产方式的迅速扩张,以生产过程为逻辑的空间规画遂成为解读空间意义的一个取径,在这种使用价值及经济发展的思维下的空间规画,人类的施为主导了空间的形貌,自然空间也无可挽回的逐渐消逝,尽管它仍然是社会过程的起源,但自然已经被降贬为社会生产力在其上操弄的物质了,1991。以空间形式的改变探讨社会变迁的意义,路克指出了空间在人类文明中的三种样态一、有机的空间秩序,这是最原始的空间形式。二、工程的空间秩序,人工的规画和技术,重塑了空间的呈现。三、模控的空间秩序,空间形式藉由先进的大众传播、电讯科技、网路及虚拟现实等技术,重建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在人工化的电子传播中重建了空间认同,在模拟实存的

    10、空间之外,更进一步在没有实体空间的状态下,塑造了人的空间感,1996。莫里也从直播卫星、全球影视工业等传播媒体的发达,分析了欧洲社会空间认同的转变,1995,说明电讯科技对人们空间感、社群意识具有塑造的功能。自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的论述以来,研究资讯科技与社会变迁的学者不乏其人,但结合资讯社会与空间文化的研究当以柯司特的资讯城市最具代表性和批判性,他观察城市中生产方式随著资讯科技的发展而转变,资讯处理活动成为支配的核心,决定了生产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透过电讯网路的串连,生产单位由大规模的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转化为以网路连结的分散、弹性生产,在组织管理的空间特性上,以流动空间取代了地方空间,流动

    11、空间不为历史与有形的地方为形式,而是以经济组织的功能逻辑来支配,透过流动空间的形成,权力的控制和压迫的状况变得片断化而且隐伏不见。阶级的认同在全球性的传播之流中变得多重而碎裂,难以从历史或地方来辨识自己的身份。因而社会运动与社群的认同也必须策略地重新连结,以对抗流动性的宰制权力。,1989放在以资讯传布为核心的网路空间中,我们也必须为社群参与社会运动和公共事务提出一种新的实践策略。三、公共与私密的区分一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领域的概念,是哈伯玛斯在公共领域之结构性变迁一书中所提的原创性模型。一方面是对十八世纪布尔乔亚公共空间的浮现、转变与解组提供史学与社会学的解释;一方面也从这个模型延伸出他对现代

    12、性中理性信仰与理想沟通情境的建立。他定义布尔乔亚公共领域为一个历史形构,认为是在十八世纪特殊的历史情境下发展出来的,其成员是拥有资产的男性与受过教育的贵族,随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种批判性的公共讨论被维持在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力之间,成为一种中介的制度。这个讨论空间的基础在于对成员理性与平等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理性争辩要优先于不同阶级、族群的划分,因而哈伯玛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开放的。哈伯玛斯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与工业化的发展,公共领域经历结构性的转变,由于国家的干预,国家与市民社会间相互渗透,使得两者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原先的公共领域被去政治化而逐渐丧失批判的基础,虽然在教育、识字率、传播的进

    13、展下,公共领域的范围更形扩大,但当其体制与晚期资本主义接合,市场规律侵入公共领域,理性批判遂让位为商品的消费,难以再有独立批判的性格。哈伯玛斯理论的规范性大于他对社会历史的分析,其间流露出他对现代性理性做为一种未完成计画的乡愁夏铸九,1994,以及对得而复失的公共性的挽回。二对公共领域的批判然而,这种对个言说主体的肯定,放在现存的大众传播媒介来看,就如同布西亚,所言大众媒体同时是传播系统又是不沟通系统-,不管是收音机广播、电视或报纸,本质上,就像是纳粹的演讲,是单向演说的法西斯式行径。哈伯玛斯的理论,事实上是受到传播系统的局限,1994。进一步评估他的理论,不论是公共领域的模型或是理想言说情境

    14、的建立,哈伯玛斯的理论都被批评为太过理想化,忽略社会异质存在的事实,在强调沟通的同时,可能导致另一种独断。学者在其再思考公共领域一文中认为,所谓开放性与理想的沟通情境,在哈伯玛斯的公共领域架构中是难以实现的殷宝宁,1994。例如女性、一般大众便无法进入这个菁英的讨论空间,进入的障碍可能是性别、财富或是种族。由于公共领域强调成员间的平等,因而成员间的差异就被视而不见,亦即社会上的不平等不是消失,而是被忽略。即使如愿进入公共领域参与讨论,但其间的互动仍存在许多障碍,而这正是对此一言说情境最大的挑战。例如普罗大众不知道一些学术语汇,便难以参与学术的对话;在强势与弱势的对话中,弱势的发言也常常被强势者

    15、所打断。在这种情况下,声称这是公共领域便是将弱势在公共讨论的位置更形边缘化,也进一步巩固原先的宰制结构。进一步,质疑公共领域的单一性。在哈伯玛斯的观念中,各种意见的对话是整合在单一的讨论空间中。然而这种单一性的处理方式,往往对差异形成压抑与教条。因而更宽广的反公共领域-开始被提出,以强调差异、异质的公共空间对抗同质化、普遍化的公共空间,这种多元、异质的反抗形式目的在创造社会中异质性的新关系,以符合不同社群的需要。多样化的公共领域便存在不同的价值、认同与文化型态,基于不同文化认同而进行的沟通,更能促进平等、民主的对话。也就是说,在策略上,经由认同形成各个群体的凝聚力和独立公共空间,从中凝聚同志感

    16、情,培养对我群的认同,强化边缘、弱势族群的社群意识,累积颠覆、挑战的力量,再透过政治活动的参与与理论批判,加入主流言说场域,以对抗宰制性的公共空间。反公共领域或多元异质的言说空间,正是迈向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的实践策略。试图去除中心、强调差异、种族性,不再视文本为封闭、单向的传播系统,而是在作者、文本、读者的流动性与开放性中,寻找更多的诠释位置。而这种实践的目的,其实更指向哈伯玛斯的沟通理型,符合他对开放、尊重的期待。在传统媒体形式的压制环境中,曾提出破媒体的策略,强调由人民角度出发,解放媒体的使用,是个主体都具备文化游击战单兵作战的能力,其实践的方式是使用小众媒体、地下电台、节目等,基本上

    17、,是在单向的传播中,寻求另类、反向发言的机会,1994。由于架站的成本低廉,系统维护与增开讨论区的工作也比较简便,因此,电脑网路、可以说是较容易近用的媒介。亦即不同意见、认同以及差异性的团体都比较容易在此找到抒发、沟通的舞台,藉以联络情谊、增进同志感情。而这可以被视为反公共领域理论中提倡多元、异质论述空间的体现。三私密性的概念封闭或区隔的空间,能够形成一个边界,阻止他人的入侵。阿特曼对私密下了定义私密是对他人接近自我或团体进行有选择的控制。所以,私密不必然意味著要把他人赶出去,它是个人用以控制与何人互动,以及何时和如何发生互动的边界控制过程,1993122而私密的状态与需求,根据所提可以包含四

    18、点1独处与他人隔离并摆脱其他人观看的状态;2亲密与某些特定的人如朋友、配偶、亲人在一起,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3匿名即使与群众接近或暴露于公开场合,仍能免于被人认出与监督的状态;4保留使用心里的隔障以控制不需要的闯入,或是保留自己的消息,限制与他人的传播或宣扬,1993122-123。从上述四个状态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网路上一些标榜区域或专业特色的站或讨论区,透过一些宣示如开板政策、限制近用权限、竖立隔障如砍信、发动舆论压力等方式,维持小众或特定族群的私密对话。而网路的匿名环境及网管人员的管理权力,则是维持网路特定空间私密属性的重要机制。四、网路空间的特质一网路空间的界定探讨网路空间,我们可以

    19、从其字首溯源,这个字头来自模控学。根据韦柏司特新世界字典,它是在一九四八年由从古希腊文舵手转化而来,指的是研究数位系统和人类神经系统间的关系的学科。这个字的出现,是在1984年美国科幻小说家吉布森在其小说神经异魔3。在吉布森的想像中,未来世界是一个人类神经系统和电讯网路系统完全结合的状态,科技进化到人类可以用无所不在的网路进行沟通,人的意志穿梭在一个个绵密的网路中,实体空间中的互动、接触完全被人工虚拟世界中的符码所取代,人与人的互动遂建构在一个由交感的幻觉所形成的虚拟世界中。小说中的神经网路当然还没有成真,但随著电脑网路世界的扩张,八年代末期的、文化已经把这个生活中的另一个世界类比成。要精确地

    20、定义非常的困难,一方面这是一个尚在发展的空间,并随著资讯科技快速的发展,不断在转化其面貌;一方面,随著电脑和网路使用人口的增加,不断变迁的网路文化也一直在重塑网路空间的特质。根据班乃迪克在所编著的书中描述包含了二维2到三维3的图形使用者介面,、网路科技、虚拟真实,、多媒体、资料库、网际的超连接等电脑技术和形式,1991。在中文字意的掌握上,不应偏狭地定义在电脑或网路,国内尝试对做的翻译包括有网路空间、电脑时空、网路虚拟空间、异度时空等,甚至几乎将之等同于现在热门的网际网路,而概称电脑网路。其中,虽然异度时空颇能符合吉布森小说原意以及概念的丰富性,然而,由于本文讨论的焦点放在架构下的台湾学术网路

    21、的环境中,为分析其空间性格,所以在中文说明上,采用网路空间的翻译。二网路空间的公共性以公共领域的架构,检视电脑网路的生态,我们会发现,这个二十世纪末的公共空间,彷佛是十八世纪布尔乔亚公共领域的再现,只不过其中的成员从资产阶级转变成电脑新贵。相对于布尔乔亚的公共领域,网路做为一个公共空间,其实是对应著特定的族群,也就是目前使用网路的主要人口以台湾为例国立大学、理工学院、男性、具备电脑技术。在网路普及化的历史过程中,我们是要将这种成员结构视为初期的现象,还是网路社群的结构特徵?在谈面对新科技的策略之前,恐怕先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电脑网路的传播,是否偏袒特定对象、特定族群?从前述的网路使用者人口特质中

    22、,我们有理由忧虑,网路传播可能充斥顺应这个族群的文化特质。这也是我们在面对这种新传播形式,首先必须解构和批判的。因此,在讨论网路做为一种公共领域时,我们必须先清两个问题层次,首先是网路做为社会中一种发言管道,对个社会成员所具备的公共性意义。其次是网路做为一种新的传播管道,对参与其中的成员而言,是否提供了更理想的言说情境。第一个层次,也就是广义、普遍性的公共领域,涉及到网路普及的程度,由于现在台湾乃至于全世界的网路使用尚在初期应用的阶段,实际的使用族群与社会中的普及程度都还停留在特定阶层,因此,对社会而言,网路的使用,不过是提供另一种传播管道,而且是特定的使用族群,对一般人而言,更不具公共性的意

    23、义。第二个层次,也就是狭义的定义而言,能够使用网路的先行者,在网路上的确面对一个论述的空间。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网路做为一种传播工具的特徵,以及电脑中介传播的言说情境,从中评估做为一种新的公共领域的形式和特质,而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在虚拟空间中,人们透过萤幕上的文字、符号进行沟通,不同于面对面的谈话,我看看不到对方的长相,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只能根据有限的线索判断对方的网路位置,因此举凡肤色、年龄、国籍、种族甚至性别,在网路上几乎失去意义,也极难求证。这种沟通情境有助于消除既有社会的歧视与偏见,创造一个较为公平的发言形式。而这毋宁是有利于公共领域的建构的。网路上独特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任何

    24、人只要通过注册的手续,在几乎没有门槛限制的情况下,就可以自由发言,参与讨论。而意义是在符号、文字的沟通互动中逐渐协商形成的。也就是说,网路上言论的意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者根据先前的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读者解读之后立刻可以选择发言位置,提出不同程度的回应,不管读者的回应是否掌握作者的意义,原作者或相同立场的人,随时可以进行再诠释与再回应,而这种持续沟通的情境,是其他媒体不容易做到的。在这种情境中,参与者都处于互动的诠释过程,虽然参与者都受到传播环境,也就是电脑网路系统的制约,但相对于其他媒体,观众或参与者却拥有相对的主动性去塑造或再塑造这个传播情境。从这个角度观察网路上个体与社会系统的互动,颇

    25、能体现当代德国批判社会学家的社会互动观点,也符合理想沟通情境的开放特质。虽然电脑网路这种互动性可以以电台的参与性为类比,但受制于频道的有限、节目时间、人数等限制,电台节目未若电脑网路的开放程度。国内资讯学者同时也是资深网管人员陈年兴就指出,电脑网路的论坛讨论区具有开放性接近使用的便利,可说是对任何来光临的人开放。广泛性探讨的议题,由软性到硬性、由学术到休闲、由主流到非主流,可以对不同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即时性透过电讯的传送,贴到上的信件几乎随传随贴,可以立即传播出去。多面性针对相同的主题,因著讨论社群的差异,还可以在细分为不同面向的讨论,如政治板中尚有三党各自的讨论区,职棒的讨论区中,为了避免

    26、各队球迷的争执,也往往再细分为各队球迷的讨论区。三网路空间的公私划分当网路被切割成一个一个站时,站为了凸显自己的特色,往往会标榜专业性如文艺站、音乐站、女性主义站、地域性如中山大学南风站、各校或各系所架设的站,从而吸引不同兴趣、特质或地域的网友加入,这些基于某些共同点的网友所聚合成的讨论区,逐渐赋予各个活动空间特定的文化。同样的,成千上万的和的讨论区,更细密的把网路社群依讨论兴趣切割成更小的群体,这样的群体对内有极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外则有相当的排他性和规范限制,也就是说,各种讨论区内呈现一定程度的同质性,而整个网路空间呈现极高的异质性。此间的异质可能呈现著二元或多元的区隔,甚至存在著尖锐的

    27、对立,如果简约地划分,可能有特定文化菁英和普罗大众的分别,女性主义者和父权意识者的对立、四党一派支持者的区隔4、各队职棒球迷的分野。也就是网路的讨论社群区隔,基本上也反映了社会中多元异质的社群聚合状况,然而,在资本主义运作的空间配置中,特别在大都会的空间中,因著居住和舒适的要求而分化,随著收入、教育和职业而区分,并象徵性的转化为社会威望。柯司特区分了三种社会空间分化的模型分别是一、前工业时期各种社会阶层混居,二、工业化都市的空间分化,三、大都会的进一步区隔。特别在高度发展的工业城市中,不同的社会阶层已经分占都会的不同区域,其差距进一步被强化,同时,各种社区也因著区域性的管理制度不同,而更强化了彼此间制度上的藩篱,1989。则认为城市里各地区相连的接缝地带,乃是一切行动公开的地方,在这些过渡的边缘地带,具有相当潜在的爆发力,若是为了防止在这些地区所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封闭这些城市中的交接边缘,则各种差异将无法互动。四网路空间的区位生态紧张从这个空间区隔的观点,网路空间被使用者划分为一个一个相互区隔的站、板或谈话室,将各种族群、使用型态的使用者区分在不同的区域中,然而这种区分没有实体空间的障碍,没有强制性的,一般而言,几乎没有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公共与私密的交叠台湾学术网路空间结构的理论初探 精品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