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参考版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20957497       资源大小:125.5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参考版文档格式.docx

    1、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6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左图和右图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 B C D7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8“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

    2、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 B C D9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海外殖民掠夺。ABCD10图中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A16世纪前期在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19世纪初在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

    3、治C19世纪后期在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20世纪前期在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1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12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

    4、政治背景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合国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二、论述题13“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

    5、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6、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3)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

    7、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三、材料分析题14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海昏侯刘贺(前92前59年)墓墓葬位置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与文献记载一致墓葬形制和结构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出土器物具有汉代特征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刘贺”“海昏侯臣贺”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

    8、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21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掌握。依据图中诸侯国名称,以及图中显示的十五个国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

    9、来自十五个诸侯国和地区,被称为“十五国风”,因此可知该作品为诗经。与其时间相对应的诗句只有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符合条件。B项诗句涉及到的时间为汉代和东晋,出自元代费唐臣的苏子瞻风雪贬黄州;C项诗句涉及的时间为汉代,化自宋代辛弃疾的卜算子千古李将军;D项诗句涉及的时间为秦代,出自唐代李显的幸秦始皇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时期时代特征文艺成就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教化德行,屈原创作离骚抒发情怀秦汉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隋唐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

    10、举制度最终形成唐诗繁荣宋元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发展明清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2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的“节度使”和“中书省”可以判断出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唐朝,因为节度使是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中书省是三省六部制之一,故本题答案选B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政治制度3D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项不选;题干

    11、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项不选;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错误。【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重点内容【名师点睛】王安石变法的目的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政策、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取士之法: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本题是从王安石变法中增加财政收入角度考查的,通过材料的解读选出正确答案不难。4A材料“最初他只是经营

    12、棉布、粮食等”表明农产品在当时大量进入了商品流通领域,故正确,排除BC;“积累了巨额财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购田置地”说明了当时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正确,排除C;“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反映了食盐贸易依然控制在政府手中,故错误;材料反映了一个徽商最初经营农产品、后来经营食盐、发家致富的过程,没有涉及社会地位提高的信息,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商业活动5B由“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关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此时期西方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中“普遍接受”绝对化了;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

    13、传教士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传播者;D项中“政治革命”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交流东学西渐中国传统文化的外传6C错误,因为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11月起义已经结束,排除A项和D项;项不选,通过图片中的广告只能看出时局变动,但不能说明商人投入政治变革中,排除A项和B项;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土崩瓦解,民主共和成为历史的趋势,商人抓住这个变局将广告由“本世纪的贫血症之良药”改为了“专制与共和之过渡”,所以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名师点睛】本题是图片类历史选择题,解读此类题目目时要最大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

    14、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如本题要将广告中的广告词和辛亥革命等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大胆地排除掉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7B由“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可以判断出此人是陈独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一大上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书记,故本题答案选B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的革命家陈独秀8C由“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可以看出正确;错误,该丛书的出版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不是近代;正确,出版近代中国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是可以问80年代后的中国改革开放和融入

    15、世界提供历史借鉴的;错误,该丛书的出版不是外交的表现;故本题答案选C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对历史的借鉴9D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状况。项,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的荷兰和英国因为航海事业的发展,加大了对外殖民扩张掠夺的力度,积累了大量资本,人均GDP增速较快。故项正确。项,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在19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项错误。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之后,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此处时间不符。故项错误。项,由于荷兰和英国先后确立了海上殖民霸权,海外殖民地增加,双方都加速了殖民扩张掠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加速,人均GDP增速较快。故项正确。综上所述,项

    16、错误,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早期的殖民扩张荷兰和英国10C图是德国宗教改革,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统一,直到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才实现统一,A错误;图是埃及的阿里改革,推翻的是奥斯曼帝国扶持的政权,B错误;通过地图可知是俄国,结合所学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故本题答案选C项;图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建立的是共和制国家,D错误。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名师点睛】历史地图型材料选择题使设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强,有利于学生养成以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实现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

    17、。解答这类试题的正确方法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例如本题首先就要正确地判断出四次改革的所在地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11B由“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逐渐形成了两党制制度,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美国独立后和1787年宪法前,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与美国史实不符;D项错误,1787年宪法就已确定了美国是民主共和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政体的确立两党制的形成【名师点睛】本题是通

    18、过新材料新情境来考查美国两党制。美国建国不久就出现了两个政党:一个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另一个是以杰佛逊为首的反联邦党。这两个派别几经分化、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两党制虽然在具体议题和主张方面存在差别,但是都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政党。12A【详解】材料中体现出美苏关系的转变,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体现了冷战时代的到来,故项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联合国的成立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是美苏冷战的直接表现,故项错误,BCD选项排除,排除。13(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

    19、;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3)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观点及论述:做此类题目首先注意把观点摆出来,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然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的重要性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论证)(1)本题主要考查学

    20、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依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和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从材料中找准有效信息。由“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可以看出教育对象不是全体民众;由材料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 “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是重视学校教育的;由“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重视品德教育;由“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可以概

    21、括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第一小问由“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可以概括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由清末民初时期的教育宗旨、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方针和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法的变化中可以概括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信息从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时间段分别进行分析即可。(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兴起、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试题,对学生要求较高,既需要阅读理

    22、解材料摆出自己的观点,又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然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的重要性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论证。【考点定位】中外教育中西教育比较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中国的教育近现代中国的教育特点及背景14(1)原因: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2)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

    23、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表格信息以及依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和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可以依据表格中的信息,从墓葬位置、墓葬形制和结构、出土器物、出土器物上的文字等几个角度对两者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而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墓葬规制分别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说服力不强,所以存在争议。【考点定位】历史研究考古研究对西高穴曹操墓研究【名师

    24、点睛】本题通过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的对比考查学生概括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抓住表格中两者的对比项找出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有可能存在争议的角度,然后进行分析阐述。(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对于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天赋人权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角度分析。【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与卢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直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即可,属于比较简单的考题,仅仅考查了基础知识,这就要求高考复习中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背诵;第二小问分析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原因,结合甲午战后中国的时代背景不难分析出答案。从此题我们可以认识到今后的复习要注意把握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等,要把中外历史联系起来复习,注意中外历史事件的关联性。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参考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