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21054786       资源大小:320.61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1、7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8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2、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12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YQ反应前质量/g202137反应后质量/g1532未知A物质Y一定是单质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4D物质

    3、Z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13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4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15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H2 中的“2”表示两个氢离子C2Mg 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D2NH3 中的“2”表示 2 个

    4、氨分子16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W103903.2待测AW可能是单质BY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1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 B手于生产氮肥的N2C用于医疗急救的O2 D用于飞艇的He18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 BCl2 CO2 DN219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ANa2CO3和H2 BNa2O

    5、和O2 CNaOH和O2 DNa2CO3和O220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要成功,生成平稳二氧化碳流很重要,下列方法_(填序号)可以得到平稳的二氧化碳流。把石灰石加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把稀盐酸缓缓加入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3)用装置A制取CO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

    6、_(填B或C)。收集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_,说明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4)装置D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比A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5)采用E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该实验说明_(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到CO2的含量较高,请结合上图说明你的理由_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中注水,观察到_的现象,说明装置

    7、漏气。A 有气泡冒出B 水不断流入中C 中液面不下降(2)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B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填下面的序号)。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A 只有气泡出现B 有气泡出现,液体逐渐变红C 有气泡出现,液体变成蓝色D 有气泡出现,液体变红后又变成无色(3)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HCl气体,推测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填序号,下同);当观察到_,说明F中已收集满CO2气体。A 收集气体B 得到更多的CO2C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D 装置G中两只蜡烛同时熄灭E

    8、 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矮的先熄灭F 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高的先熄灭(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定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图示中加入少量植物油的目的是_。A 隔绝氧气B 降温C 防止二氧化碳和水接触而消耗(5)实验室某物质4.8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硫6.4g和二氧化碳2.2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物质的元素组成_。A 一定含有碳、硫、氧三种元素B 只有碳、硫元素C 含碳、硫元素,可能有氧元素D 该物质中碳、硫元素质量比为3:1623某燃料X在7.2g氧气中燃烧,得到9.2g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混合气体

    9、的成分。资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1)通过混合气体后,A装置增重4.5g,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 _ (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D装置的作用是 _ (3)当观察到 _ ,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称量B、C装置共增重3.3g,根据以上数据可确定燃料X中所含元素及元素质量比为 _ 24乙醇()完全燃烧时生成和。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有生成现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是否有、请回答下列问题:I.能验证产物中有H2O的装置是_(填装置编号,以下相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II.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中石灰水

    10、变浑浊,B装置的作用是_,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III.能验证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或_;E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F装置不足之处为_。IV.若乙醇燃烧时生成11.6g混合物,其中碳元素的百分含量为31.03%,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_25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1)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通常铝锅却很耐腐蚀_?(2)如图是某探究实验装置图。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3)X、Y、Z是三种金属固体,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无变化;将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判断

    11、X、Y、Z和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具体确定一种X后,写出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6现有以下常见化学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2)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或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其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用CO气体还原CuO的实验应选_装置(填序号),原因是_。(4)装置可以用于气体的收集,请用图中“a”或“b”填空:当收集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CO2气体时,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_通入。当收集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CH4)时,采用排水法收集,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通入;若要将瓶中气

    12、体导出,应将水从_充入。(5)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硫化氢气体,仪器B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底部放有带孔塑料隔板,其他夹持装置已略去。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往A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关闭止水夹,将A容器适当上移或下移,若_,则气密性良好。制备硫化氢气体时,块状硫化亚铁固体先放在_(填“A”或“B”)容器中,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然后_。27化学小组围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产物”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活动。活动1:“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活动2: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铁粉是黑色或灰黑色粉末。四

    13、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具有磁性。铁、四氧化三铁均能溶于稀盐酸(即: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四氧化三铁+盐酸氯化铁+氯化亚铁+水)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小明质疑小刚用磁铁来检验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铁的方案,其理由是 ;同学们都认可了下列实验方案:28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_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B处玻璃管内_实验说明_有还原性停止

    14、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D中液体沿导管进入C中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1B解析:B【解析】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核内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B、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题干图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为+1,正确。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错误

    15、。故选B。2AA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气体的分子数不变,CO2 CO2,故A正确;B、气体的质量应增加,故B错误;C、氧气是过量的,固体质量最终应变为零,故C错误;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3B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B.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正确;C. 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一部分酒精分子占据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故溶液

    16、的体积小于20.0mL,错误;D. 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错误。4CC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17、正确。故选C。5B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6B【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正确;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选项错误;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正确;D.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

    18、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正确。7DD【解析】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说明金属x比金属Y和Z活泼;、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金属Y比Z活泼。A、X氧化物的化学式不一定只能表示为XO,故A错误;B、Y不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错误;C、Z在自然界中不一定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 形式存在,故C错误;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Z,故D正确。点睛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物 形式存在。8B【分析】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19、正常燃烧的为空气,燃烧更旺的为氧气,熄灭的为二氧化碳,故答案选择B9C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10C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

    20、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11A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错误;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21、,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正确。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12B本题可分析X、Y、Z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Q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20g15g=5g,为反应物;Y的质量增加了32g2g=30g,故Y是生成物,生成的Y的质量为30g;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

    22、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30g5g=25g,未知的数值为37g25g=12g。因此:A、该反应为:X+QY,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故A错误;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故B正确;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5:25=1:5,故D错误;D、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D错误。【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13C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

    23、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A. 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 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 分子是原子构成的,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4A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的概念;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选项说法正

    24、确;故符合题意;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选项说法错误;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D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B、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错误;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正确。故选D。掌握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是解题关键。16D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

    25、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或生成的质量。X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0g-3.2g=6.8g;Y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W的质量增多,W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3.2g;6.8g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Z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6.8g-3.2g=3.6g;根据分析,该反应是XW+Z。A. 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单质,所以W 可能是单质,选项A正确;B. Y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确定其是否是催化剂,因为在有些反应中溶剂水的质量也不变,所以Y可能是催化剂,选项B正确;C.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因此该反应是分解反应,选项C正确;D.根据分析,Z物质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0g+3.6g=93.6g,选项D错误。17A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为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A、空气中没有氢气,无法分离,故A不正确;B、空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较稳定,无毒,可以分离出来,故B正确;C、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分离出来并用于医疗急救, 故C正确;D、用于飞艇的He,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可以分离出来,故D正确。18A


    注意事项

    本文(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