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计算书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21192114       资源大小:277.1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计算书Word文档格式.docx

    1、后轮轮组数前轮轴 距(cm)JN150150.682.649101.6l双单CA10B80.254019.4060.851EQ14092.9050.0023.7069.20211.4120.0051.4028021322、路基设计2.1几何尺寸确定(1)选择二级公路路基断面形式,路基宽8.5m,路面宽7.0m,两侧土路肩0.75m;(2)选择路基填料为砂土,压实度95%;(3)填方边坡形式采用一级台阶,H1=6m,W1=1.5m,P1=1:1.5, 挖方边坡形式采用一级台阶,H1=6m,W1=1.5m,P1=1:0.5;2.2 稳定性验算取全线未设挡土墙处最高路堤处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桩号为K

    2、0+160。粘性土质采用圆弧滑动面法,并用条分法进行土坡稳定性分析。其中圆心辅助线确定方法采用36法。(1)圆心辅助线确定:过坡顶B作水平线,作BF与水平线交于36,则BF为辅助线。(2)绘出三条不同位置的滑动曲线(都过坡脚): 一条过路基中线(图1); 一条过路基边缘(图2); 一条过距右边缘1/4半路基宽度处(图3);(3)通过平面几何关系找出三条滑动曲线各自的圆心。(4)将土基分段。(5)计算滑动曲线每一份段中点与圆心竖线之间的偏角,并计算分段面积和以路堤纵向长度1m计算出各段的重力,进而将分化为两个分力:a)在滑动曲线法线方向分力;b)在滑动曲线切线方向力。 图2 过路基边缘滑动曲线图

    3、3 过距右边缘1/4半路基宽度处滑动曲线通过计算可得:曲线:曲线:曲线:(7)计算滑动曲线圆弧长(8)计算稳定系数比较得K1最小,由于第一条曲线(过路基中线)最靠左边,在左边缘与路基中线之间再绘一系列滑动曲线,计算其稳定性,结果显然比K1大,所以第一条圆弧为最不利滑动面,其稳定性系数大于1.5,边坡稳定,满足规定的要求。2.3 防护措施路基防护与加固设施主要有边坡坡面防护及湿软地基的加固处治。(1)坡面防护由于植物防护可美化路容,协调环境,调节边坡土的温度与湿度,且本路段内坡高不大、边坡比较平缓,所以采用植被防护的坡面防护措施。采用拉伸网草皮,在土工网上铺设4cm的种植土层,经过撒种、养护后形

    4、成人工草皮。(2)软土地基加固由于本地区土主要由冲击土和内陆软土组成,在其上填筑路堤可能出现失稳,或者沉降量和沉降速率不能满足要求等情况,需对软土地基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以增加其稳定性、减少沉降量或加速沉降。本路线采用换填法,用好土全部或部分替换软土,以达到保证路堤稳定性和降低沉降量的目的。换填材料选用排水性能好,处于地下水位以下仍能保持有足够承载力的砂填料。2.4排水设计该地区年降水量为12001800mm,路基地面排水设施由边沟和排水沟组成。边沟的排水量不大,一般不需要进行水文与水力计算,依据沿线具体条件,选用矩形边沟,由于本地区降水量集中,边沟底宽与深度均选用0.6m,边沟采用浆砌片石,

    5、栽砌卵石和水泥混凝土预制块,其中砌筑用的砂浆采用强度为M5。排水沟主要用途在于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引至路基范围外的指定地点,本路段选用梯形排水沟,其中沟底宽度与高度均采用0.6m,距离路基坡脚为2.5m。3 路面设计3.1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路基为黏性土,采用普通混凝土路面,路面宽7米。3.1.1可靠度设计标准公路技术等级二级公路安全等级三级设计基准期(a)20目标可靠度(%)85目标可靠指标1.04变异水平等级中可靠度系数1.103.1.2交通分析与轴载换算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100KN的单轴-双轮组荷载作为标准轴载。对于各种不同汽车轴载的作用次数,可按等效疲劳断裂原则

    6、换算成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并根据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判断道路的交通繁重程度。轴载换算公式为:,计算结果列于表5中,求得临界荷载处的车辆轮迹横向系数取0.6,交通年增长率为0.05,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计作用次数为属于特重交通等级。表3 标准轴载作用次数换算表车型轴型(kN)(次/日)Ns小客车前轴单轴单轮16.5665.02 13000.00 后轴23576.51 中客车SH13025.55551.03 110045.1431.58 1.39 大客车CA5028.7524.16 1250单轴双轮68.21.002.74 小货车BJ13013.4727.27 100027.4534.71

    7、 中货车6501.00 1.42 23.7569.13 69.22.77 大货车416.46 5.06 1418.05 特大日野车KB22250.2412.15 7004.69 104.31372.93 拖挂车五十铃60381.72 909.69 双轴双轮100(3轴)合计(N)2818.74 3.1.3初拟路面结构查路基路面工程(以下简称课本)相关参数表分析,特重交通等级初步拟订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0.25m;基层采用沥青凝土基层,厚0.06m;垫层为0.15m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3.5m,长4.5m(长宽比1.2861.30)。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

    8、杆的假缝.3.1.4路面材料参数确定查课本表16-23和表16-25,取普通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为5.0MPa,相应弯拉弹性模量经验参考值为31Gpa。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3.1.5荷载疲劳应力标准荷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0.87。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 ,根据公路等级,由课本表16-24,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荷载疲劳应力计算为:3.1.6温度疲劳应力由课本表16-28,区最大温度梯度取88/m,板长4.5m,l/r=4.5/0.824=

    9、5.46,可查普通混凝土板厚0.25m,温度应力系数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温度疲劳应力系数可按下式计算确定:式中:a、b和c为回归系数,按所在地区的公路自然区划查课本表16-29确定,自然区划为IV区,式中a=0.841,b=0.058,c=1.323。临界荷位处的温度疲劳应力按下式计算确定:由课本表16-20可得二级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目标可靠度为85,相应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再由表16-22可得可靠度系数=1.10。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断裂作为设计的极限状态,其表达式采用下式计算:普通混凝土面层为,因而,拟定的面层厚度为0.25m的

    10、普通混凝土路面,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3.2沥青路面设计3.2.1新建柔性路面 (1)交通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各级轴载换算采用计算结果如表4。表4 标准轴载作用次数换算表Pi(kN)C1C2Ni(次/日)N6.43.28 13.92 18.61 220.41 35.07 236.52 1.02 22.93 18.23 122.99 12.20 201.59 316.17 1178.64 特大日野车223.53 840.69 62.43 1002.2198.00 3726.23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

    11、计年限为12年,双向二车道的车道系数0.65则设计使用期累计当量轴次为:属于重交通。(2)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值选择3区,黏质土,土基干湿状态为潮湿,稠度取0.9,则回弹模量为28.0MPa,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 (3)拟定路面结构层的厚度表面层采用4cm细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9cm粗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基层和底基层分别采用35cm水泥石灰稳定碎石基层和石灰稳定土底基层(厚度待计算)。(4)路面材料设计参数的确定路面材料回弹模量及各强度值列于下表中表5 路面材料回弹模量及各强度值表材料名称抗压回弹模(MPa)劈裂强度(MPa)15细粒式沥青混泥土14002000

    12、1.4粗粒式沥青混泥土0.8水泥石灰稳定碎石15000.65石灰土5500.225土基28 (5)计算设计弯沉值二级公路,取,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取,该结构为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组合,按内插法确定基层类型系数为设计弯沉:计算各层材料的容许层底拉应力:细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面层:粗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水泥石灰稳定碎石:石灰稳定土:采用HPDS2006A公路路面设计程序计算结果: 公 路 等 级 :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 4 标 准 轴 载 :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4.54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 设计层最小厚度 : 250 (mm)厚度(mm)抗压回弹模量

    13、(MPa)容许拉应力(MPa)细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0.46粗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0.24350 1500 0.33 石灰稳定土?0.12新建路基-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4.54 (0.01mm) H( 4 )= 200 mm LS= 24.9 (0.01mm) H( 4 )= 250 mm LS= 23.1 (0.01mm) H( 4 )= 209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209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09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09 mm(第 3 层底面

    14、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09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 209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90 mm 水泥石灰稳定碎石 350 mm 石灰土 210 mm新建路基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4.5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6.9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

    15、收弯沉值 LS= 32.2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58.6 (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32.7 (0.01mm) LS= 408.7 (0.01mm)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 1 )=-0.208 (MPa) 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 2 )=-0.057 (MPa) 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 3 )= 0.115 (MPa) 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 4 )= 0.067 (MPa)各结构层容许拉应力均大于底面最大拉应力,故应力满足要求。设计总结及

    16、改进意见课程设计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实践课、辩思课,给了我思考的空间。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更加扎实地掌握了有关道路工程方面关于路基路面的知识,了解了路基横断面各种类型,掌握了路基几何尺寸设计、稳定性验算、防护措施及排水设计等,对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计算。将课堂上学习到的轴载当量轴次的换算、圆弧法等方法运用到实践中,CAD画图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参考了钟阳及邓学钧的路基路面工程和杨少伟的道路勘测设计等书籍及行业规范,其中计算书中所参考表格均参考自邓学钧的路基路面工程。多方案反复计算比选,最终选定了计算书的方

    17、法,这个过程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亲自动手设计计算,使我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的讨论下以及自己的钻研下,终于找到了答案。这让我明白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能一遇到问题便退缩,应知难而上,“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管是请教别人亦或是自己苦心钻研,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的课程设计前期进展不顺利,究其原因是课设前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到充分,在接下来的课设及下学期的毕业设计乃至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吸取教训,功课做足。课设内容方面,在路基设计中采用36角方法进行圆心辅助线的确定,虽然计算简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一

    18、定的误差,在今后的设计中会比较4.5H法与36法的优劣综合考虑;路面设计中分别对水泥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进行了计算,比较二者后觉得混凝土路面更适合该路段参考文献1 邓学钧主编.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 钟阳主编.路基路面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3 杨少伟主编.道路勘测设计.北京: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北京: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2).北京: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北京: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北京:


    注意事项

    本文(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计算书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