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 资源ID:21282186       资源大小:61.69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1、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6)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6.当 (1)面对,对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应当。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方 (1)指面积。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处所。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3)当时。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4)将要。方欲行(狼) (5)正在。方出神(童趣) 8.国 (1)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2、失道寡助) (2)国家。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3)国都,京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惠子相梁) (4)国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5)地势。国险而民附(隆中对) 9.会 (1)适逢。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体会,领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3)汇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4)定将。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会当凌绝顶(望岳) 10.见 (1)看见。清澈见底(满井游记)/见渔人(桃花源记) (2)拜见。徐庶见先主(隆中对)/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接见。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4)了解。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5)认识。大兄

    3、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6)xin,引见。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1.将 (1)将要。将以攻宋(公输)/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2)带兵。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带兵的人,将领。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带领。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5)扶持。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6)拿。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7)和,与,同。暂伴月将影(月下独酌) 12.尽 (1)全部取得。利尽南海(隆中对) (2)尽兴。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 (3)尽头,到头。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4)穷尽。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 (5)完,没有了。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6)全,这里作动词,“吃

    4、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3.文 (1)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文字。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3)文采。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4)刺花纹,画着文采。皆披发文身(观潮) 14.知 (1)知道。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同“智”,聪明,智慧。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了解。人不知而不愠(论语。(4)明白,懂得。不可谓知类(公输) (5)识别,认识。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6)觉得,感觉。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二、常用虚词 知识点总结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

    5、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常用虚词例释1.但 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可译为“但是”“不过”“只是”等。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2.而 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

    6、斋志异。促织) 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B.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D.表修饰,相当于“地”。默而识之。述而) E.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3.耳 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

    7、技止此耳!(黔之驴) 4.何 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子何恃而往?(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5.乎 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助词:用于形

    8、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6.或 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为“有的人”“有的”。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也许”“大概”“或许”。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表示时间,可译为“偶尔”“有时”。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7.乃 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A.表示动作行为的相承,可译为“就”“于是”等。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B.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却”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8.其 代词:A.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B.代具体的事物。屠自后断其股。(狼)C.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或者不译。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句中第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

    10、气,可译为“大概”。编者注) 9.且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时”等。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B.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要”“快要”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尚且”等。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10.虽 连词:A.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1.遂 副词:A.表示结果,可译为“终于”“结果”“竟然”等。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B.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

    11、”“随即”等。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12.也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A.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呀”,或不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B.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吗”,或不译。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C.表示祈使、命令、劝阻语气,可译为“啊”“呀”“吧”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语气助词,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可译为“啊”“呀”等,或不译。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黄生借书说) 13.已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已经”等。两岸猿声啼不住,

    12、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B.与“而”组成固定词组,表示后一个动作行为与前一个动作行为相隔不久,可译为“不久”。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14.以 介词:A.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B.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译为“用”“拿”等。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C.表示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从”等。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隆中对) A.表示目的,可译为“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才”“因而”等。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13、) 15.矣 语气词:A.表示已然,可译为“了”。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B.表示肯定语气,可译为“了”,也可不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C.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了”。甚矣,汝之不惠!16.于 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到时”等。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满井游记)B.表示三、多音字 知识点总结 1.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

    14、ji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薄荷(专有名词)。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i;书面语读j,给予、给养。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如“忒”:t,差忒(差错之意);tu(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5.

    1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常见多音字例释 行 xng 行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h 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难nn 困难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nn 患难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数 sh 动词,计算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数落,列举罪状 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纳谏第五) sh 作数词用,译为“几” 骑千余,卒数万(陈涉世家) shu 副词,屡次,多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为 Wi 制,造,做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 充当,当

    16、作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 担任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是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称为,叫做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著,写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以为,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焉”与“为”合用,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Wi 介词,为,给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为此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连词,因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骑 q 动词,骑马 其子好骑(塞翁失马) j 名词,一人一马叫一骑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少 sho名词,少数人

    17、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不多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 稍微 宾客意少舒(口技) 少时,一会儿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sho年轻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小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 好 ho 容貌美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相善,交好 外结好孙权(隆中对) ho 爱好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舍 sh 舍弃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sh 房屋 又渐如高舍(山市) 号 ho 大声喊叫 八月秋高风怒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大声哭 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 o 国号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称号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18、 命令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间 jin 中间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 表房屋的量词 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jin 暗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离间 赵王信秦之间(廉颇蔺相如列传)四、异读字 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破音异读,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如:天雨墙坏。(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雨

    19、”转化为动词。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的区别。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子曰: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而不能再读shu音了。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n”,而不能读为“khn”。异读字例释 信 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读xn.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20、。有时假借为“伸展”“伸张”之意,即与“伸”同义,读为shn.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房 古同“旁”,读png,用于“阿房宫”。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王 作名词,表示“帝王”“诸侯王”等意时,读wng.例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当其用作动词,表示“成就王业”等意时,读wng.例 大楚兴,陈胜王。度 作名词,表示“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法制”“气度”“度过”等意时,读d。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在作动词,并表示“计量”“揣测考虑”等意思时,读du臭 作形容词,表示与“香”相对的意思时,读chu.例 三牲之

    21、肉,臭而不可食。(昌言。理乱) 作名词,表示“气味”时,读xi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乘 作动词,在表示“驾”“坐”“趁”等意时, 读chng. 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 在表示“车辆”或作“四”的代称时, 读sh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读 表示“诵读”等意时,读d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表示“句读”(即不足一句,读时须稍有停顿)的意思时,读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泛 在表示“漂浮”“广泛”“浮行”等意思时,读fn.例: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而在表示“覆”“翻”等意时

    22、,读fng.例: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创 当表示“始造”“首创”的意思时,读作chung.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在表示“创伤”的意思时,读chung.例: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罢 表示“停止”“罢免”等意思时,读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 当表示“疲劳困乏”之意时,同“疲”,读作p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出师表)(注:教材中“罢敝”写作“疲弊”) 女 表示“女性”“女儿”的意思时,读n。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作人称代词时,则同“汝”,读作r。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为政) 降 动词,在表示“降落”“降临”“降给”“下达”等意时,读ji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表示“欢悦”“平和”的意思时,读xi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五、通假字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1)通假字的形式 “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2)

    24、通假字的种类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 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 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常见通假字例释 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 说 悦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女 汝 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 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还 旋 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汤 烫 用热水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齐 剂 汤药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止 只 仅仅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阴 荫 树荫 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屏 摒 舍去 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 帖 贴 粘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火 伙 同伴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竦 耸 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