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9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21320113       资源大小:24.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9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 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材 8168,国际民航组织文件 109001 仪表进近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A安全 B简便 C经济 D上述三者D 109002 仪表进近程序中,进场航线的主要作用是: A用于航空器消失高度 B用于调整飞机的外形速度和位置进入最后进近 C用于理顺航路与机场运行路线之间的关系 D完成对准着陆航迹和下降着陆C 109003 仪表进近程序中,起始进近航段的主要作用是: A理顺航路和机场运行路线之间的关系 B用于航空器下降高度,并通过一定的机动飞行完成对准中间或最后进近航段 C用于调整飞机的外形速度和位置进入最后进近B 109004 仪表进近程序中,中间进

    2、近航段的主要作用是: A用于航空器消失高度,并通过一定的机动飞行完成对准中间或最后进近航段 B完成对准着陆航迹和下降着陆 C理顺航路和机场运行路线之间的关系 D用于调整飞机的外形、速度和位置,以便进入最后进近航段 109005 仪表进近程序中,最后进近航段的主要作用是: A用于调整飞机的外形速度和位置进入最后进近. B完成对准着陆航迹和下降着陆 C用于航空器消失高度,并通过一定的机动飞行完成对准中间或最后进近航段 D理顺航路和机场运行路线之间的关系 109006 反向航线程序包括: A基线转弯 B45/180程序转弯 C80/260程序转弯 D上述三者 109007 仪表进近程序设计中,对航空

    3、器的进行分类是根据: A航空器的跑道入口速度 B航空器的最大巡航速度 C航空器的决断速度 D航空器的尾流 A 109008 关于 仪表进近程序设计所采用的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航段不同采用的速度范围不同 B航段不同采用的速度范围相同 CA、B类飞机采用A类飞机的速度分类 D速度与采用的程序型式无关 109009 仪表进近程序设计中,在计算等待和起始进近的转弯半径时,规定转弯率不得超过: A3/s B2.5/s C4/s D5/s 109010 仪表进近程序设计中,在计算目视盘旋的转弯半径时,转弯坡度和转弯率的规定为: A仅使用平均25坡度计算 B使用平均20坡度,同时转弯率不大于3 C

    4、要求转弯率等于3 D要求转弯率在2-3/s之间 109011 仪表进近程序设计中,考虑NDB提供航迹引导时的精度是: A0.5NM B 6.2 C5.2 D6.9 109012 仪表进近程序设计中,考虑VOR提供航迹引导时的精度是: 109013 仪表进近程序设计中,计算DME的测距容差规定为: A到天线距离的1.25% B0.25NM0.25NM+到天线距离的1.25% D取A、B两者的较大值 109014 终端区定位点采用的定位方式有: A电台上空定位 B交叉定位 C雷达定位 D上述三者 109015 当交叉定位点用NDB/NDB确定时,两条方位线之间的夹角不得小于: A90 B45 C6

    5、0 D30 109016 当交叉定位点用VOR/VOR确定时,两条径向线之间的夹角不得小于: A30 D90 109017 NDB台的圆锥效应区的半圆锥角为: A50 B60 C45 D40 109018 VOR台的圆锥效应区的半圆锥角为: B40 D60 109019 仪表进近程序设计中,MSA划分的圆心和半径分别为: A归航台,46KM B近台,25KM C远台,36KM DDME,20KM 109020 在平原地区气象条件较好,某扇区内最大障碍物标高为616m,则公布的MSA为: A916m B950m C1216m D1300m 109021 在山区气象条件复杂,某扇区内最大障碍物标高

    6、为1169m,则公布的MSA为: A1469m B1500m C1750m D1800m 109023 关于起始进近航段采用直线航迹程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需要导航台提供航迹引导 B在IF处与中间进近航段的切入角为45 C下降率为一常数 D保护区宽度为3NM 109024 设计采用直线航迹程序的起始进近航段时,关于下降梯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降梯度随飞机的种类变化而变化 B最佳4%,最大8% C下降梯度随飞机的速度变化而变化 D最佳5%,最大8% 109025 如果非精密进近中间航段需要下降高度,那么: A高度不得低于最后进近航段的OCH B下降梯度应尽量平缓,最大不超过5% C

    7、允许下降梯度不超过8% D应固定最佳下降梯度2.5% 109026 非精密进近直线航迹程序,中间航段的航迹方向: A应尽量与起始进近航段一致,但可以存在小于70的夹角 B应尽量与最后进近航段一致,但可以存在小于30 C应尽量与进场航线一致 D必须与跑道方向一致 109027 非精密进近直线航迹程序,中间航段的最佳长度规定为: A无限制 B5NM C10NM D15NM* 109028 如果非精密进近最后航段要满足直接进近的要求,其航迹方向应该: A尽量与跑道中线延长线一致 B如果不一致,夹角不大于30,其交点距跑道入口A/B类不小于900米,C/D类不小于1400米 C在跑道入口前900米处,

    8、最后航迹与跑道中心延长线的侧向距离不大于150米 D满足上述全部要求 109029 非精密进近程序,最后进近为目视盘旋进近时,其进近航迹方向: A可以不对准机场内的导航设施 B应对准机场内的显著地标 C应尽量对准跑道中心或跑道的一部分 D应对准机场灯标 109030 非精密进近程序,最后进近航段的最佳长度规定为: A4NM B7NM C5NM D10NM 109031 非精密进近程序,最后进近航段的最大下降梯度规定为: A4% B5% C6.5% D8% 109032 已知飞机正常过FAF的高规定为300m,FAF至THR的距离为5800m,则公布的最后进近下降梯度为: A4.9% B5.2%

    9、 C4.5% D6% 109033 关于最后进近航段保护区的区域宽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区域宽度随飞机分类不同而不同 B区域宽度由障碍物分布决定 C取决于电台处的宽度,同时离电台越远区域宽度越宽 D区域宽度与电台的种类无关 109034 关于直线航迹程序中间进近航段保护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间进近航段保护区由电台决定 B中间进近航段保护区由超障需要决定 C中间进近航段保护区由飞机的速度决定 D中间进近航段保护区由起始进近航段保护区和最后进近航段保护区决定 109035 中间进近航段的保护区,在IF处的区域宽度一般为:1NM B1.25NM C5NM D2.5NM 109036 起

    10、始进近航段采用直线航迹程序,其保护区宽度一般为:2.5NM B5NM C10NM D3.7NM 109037 如果IF处是个NDB台,则在IF处保护区宽度可以缩减为:2.5NM D2NM 109038 如果IF处是个VOR台,则在IF处保护区宽度可以缩减为: 109039 FAF是个电台,中间航迹与最后进近航迹的交角大于10,这时在绘制转弯保护区时应考虑飞行员过台反应时间为:6 B3 C0-6 D5 109040 FAF是个电台,中间航迹与最后进近航迹的交角大于10,这时在绘制转弯保护区时应考虑飞机建立坡度的时间为:3 B6 C3 D5 109041 关于MO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OC

    11、是指飞机在某一航段飞行时的最低安全高度 B飞机性能好时,MOC可以降低 C气象条件好时,MOC可以降低 DMOC是指飞机在某一航段飞行时与保护区内障碍物之间保持的最小垂直间隔 109042 关于MO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进近各航段的MOC随障碍物的分布而发生变化 B进近各航段的MOC为同一常数 C进近各航段之间的MOC不一样 D距离跑道入口越远,MOC越大 109043 非精密进近中间进近航段主付区的MOC规定为: A主区MOC为150米,付区MOC由150米自内边界向外边界逐步递减为0 B付区的MOC等于主区的MOC的一半 C主区的MOC由起始进近的MOC递减为最后进近的MOC D主区

    12、MOC为300米,付区MOC由300米自内边界向外边界逐步递减为150米 109044 关于非精密进近最后进近航段的MO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后进近航段的MOC为75m B最后进近航段的MOC为90m C最后进近航段的MOC平原为75m,山区为90m D有FAF时主区内的MOC为75m 109045 山区的MOC最大可增加: A100m B 原航段MOC的3倍 C原航段MOC的一倍 D300米 109046 计算OCH时,对于主付区的障碍物应: A只考虑主区最高障碍物 B只考虑主区和付区最高障碍物 C主区只考虑最高障碍物,付区应逐个考虑高于主区最高障碍物的所有障碍物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3、109047 起始和中间进近航段OCH取整的规定为: A以5m向上取整 B以10m向上取整 C不用取整 D以50m向上取整 109048 最后进近航段OCH取整的规定是: 109049 关于OCH与OCA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CH=OCA BOCH=OCA-机场标高 COCHOCA DOCA=OCH-机场标高 109050 关于梯级下降定位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航段建立梯级下降定位点后,其安全保护区和MOC都将改变 B在最后进近航段建立梯级下降定位点后,通常可以降低该机场的最低着陆标准 C在一个航段中,建立的梯级下降定位点越多越好 D建立梯级下降定位点后将使飞行操纵更复杂更

    14、不安全 109051 建立梯级下降定位点的最后进近航段,公布OCH时应: A只公布收不到信号的OCH B只公布建立梯级下降定位点后的OCH C视天气条件而定 D应公布收到和收不到梯级下降定位点信号的OCH 109052 每个仪表进近程序都应规定复飞程序的数量为: A1 B2 C3 D尽可能多 109053 在复飞程序中,一般不允许改变飞行方向的阶段是 A复飞起始段 B复飞中间段 C复飞最后段 D水平加速段 109054 在复飞程序中,可作不大于15的航迹改变的阶段为: A复飞起始段 B复飞中间段 C复飞最后阶段 D水平加速段 109055 关于复飞中间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复飞中间阶段

    15、最好是平飞 B设计复飞程序时,中间阶段的标称爬升梯度规定为2.5% C复飞中间阶段不需要导航台作航迹引导 D复飞中间阶段不能改变航迹方向 109056 MAPt是一个VOR时,它的无线电定位容差:1.0NM B1.25NM C可视为零 D根据飞行高度而定 109057 在设计复飞起始阶段时,考虑飞机由下降转为上升的过渡容差为: A15秒 B5秒 C可视为零 D根据飞行高度而定 109058 复飞起始阶段主区的MOC最小可缩减为: A30m B50m C90m D75m 109059 绘制复飞转弯区时,考虑飞行员的反应时间为: A10 B6 C5 D3 109060 绘制复飞转弯区时,考虑飞机建

    16、立坡度时间为: 109061 绘制复飞转弯区时,考虑全向风的风速为: A19km/h B46km/h C56km/h D(12H+87)km/h 109062 在计算复飞起始段长度时,考虑最大顺风为: 109063 如MAPt为电台,确定SOC时考虑MAPt至SOC的飞行时间为: A18 B15 C6 D3 109064 如MAPt为电台,TAS=300km/h,MAPt至SOC的距离为: A1.6km B1.5km C1.25km D1.33km 109065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应该建立目视盘旋进近: A仪表进近航迹不能满足直线进近要求 B最后进近的下降梯度大于6.5% C最后进近航段的长度

    17、受到限制 D上述三种情况 109066 在目视机动飞行的过程中,应该保持能见的是: A显著的地标 B跑道 C显著的障碍物 D起飞的飞机 109067 目视盘旋区的大小取决于: A航空器的类型 B机场的标高 C全向风的风速 D上述三个条件 109068 关于目视盘旋的OC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目视盘旋区内最高障碍物决定 B同一机场各类航空器的目视盘旋OCH相同 C由机场当局决定 D由机场周围20KM半径区域内的最高障碍物决定 109069 如计算出的目视盘旋进近的OCH低于同类飞机直线进近的OCH,则目视盘旋进近的OCH应: A采用目视盘旋确定的OCH B采用直线进近的OCH C采用二者

    18、的平均值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09070 C类航空器的目视盘旋进近的MOC一般为: A75m B90m C120m D30M 109071 绘制目视盘旋区时,其圆心为: A跑道中点 B可用着陆区的中心 C机场标高处 D可用跑道的入口中心 109072 在计算目视盘旋区的作图半径时,除考虑航空器的转弯半径外,还应考虑: A3秒的飞行员反应时间 B5秒的建立转弯坡度时间 C6秒的飞行员计时误差 D10秒的直线飞行段 109073 基线转弯的开始点应该为: A电台 B交叉定位点 C跑道入口 DA和B 109074 45程序的开始点可以为:*加个公式 109075 基线转弯右航线程序,入航航迹角80,

    19、B类飞机出航时间90秒,出航航迹角为: A44 B116 C236 D224 109076 基线转弯右航线程序,入航航迹角120,TAS=350km/h,出航时间120秒,出航航迹角为: A140 B84 C336 D280 109077 基线转弯左航线程序,入航航迹角200,TAS=350km/h,出航时间60秒,出航航迹角为: A241 B61 C344 D164 109078 一类ILS进近,其复飞标准上升梯度为: A2% B2.5% C3% D4% 109079 一类ILS进近,起始与中间进近航段的最大切入角为: A120 B90 C70 109080 一类ILS直线进近程序,中间进近

    20、航段的最佳长度为: A15NM B5NM C10NM D2NM 109081 标准的一类ILS下滑道(GP)在跑道入口处的基准高(RDH)为: A12m B18m C15m D20m 109082 一类ILS直线进近程序,其中间进近航段通常规定为: A平飞段 B2.5%的标称下降梯度 C 下降梯度5% D 下降梯度6.5% 109083 一类ILS进近程序,中间进近航段的航迹方向与LLZ的夹角为: A45 B30 C15 D0 109084 在ILS精密进近程序中的复飞点规定在: A决断高度或高与下滑道的交点处 B跑道入口处 C机场归航台处 D机场内的DME台处 109085 使用OAS面评价

    21、障碍物时,考虑ILS航道波束在入口处的标准宽度为: A150m B200m C210m D300m 109086 基本ILS面的起降地带限制固定障碍物的高度为: A0m B5m C10m D15m 109087 基本ILS面,复飞面的爬升梯度为: A1% B2% C2.5% D3%C 109088 在精密进近程序中,除使用基本ILS面评价障碍物外,还必须使用的评价面是: AOAS面 BOIS面 C起飞爬升面 D进近面 109089 关于基本ILS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精密进近的基本ILS面是不变的 B精密进近的基本ILS面随下滑角变化而变化 C精密进近的基本ILS面的大小由飞机的入口速度

    22、确定 D精密进近的基本ILS面的复飞面有梯度的变化 109090 ILS进近程序,计算精密航段的OCH时,使用的余度为: A高度表余度或高度损失(HL) BMOC=75M CMOC=90M DMOC=150M 109091 二类ILS进近程序,确定DH时,使用: A气压式高度表 B无线电高度表 C目测 D上述均正确 109092 一类ILS进近程序,确定DH时,使用: 109093 推测航段与LLZ的切入角标准为: 109094 一类ILS进近程序,LLZ偏置,ILS航道与跑道中线交点处GP的高不低于: A60M B55M C30M D15M 109095 一类ILS进近程序,LLZ偏置,IL

    23、S航道与跑道中线的夹角不超过: B5 C10 D15 109096 下滑道不工作的ILS进近属于: A精密进近 B非精密进近 C目视盘旋进近 D雷达进近 109097 设计离场程序时,如果没有障碍物穿透OIS面,则飞机的最小净上升梯度规定为: A1% B2.5% C3.3% D5% 109098 设计离场程序时,障碍物鉴别面(OIS)的梯度为: A1% B2.5% C3.3% D17.48% 109099 直线离场的起始航迹与跑道中线延长线的最大夹角为: A5 B10 D20 109100 计算离场程序最小净上升梯度时,采用的超障余度为: A0.8%D B2.5%D C30米 D75米 109

    24、101 不考虑航迹引导的直线离场区,其起点和起始宽度为: A跑道入口,150米 BDER,300米 C跑道中点,90米 D停止道末端,100米 109102 绘制不考虑航迹引导的直线离场保护区,其扩张角度为: 109103 计算转弯离场保护区参数时,转弯坡度和转弯率要求为: A只使用平均25坡度 B采用平均20坡度,但转弯率不大于3 C只考虑转弯率等于3 D上述均错误 109104 全向离场中, 覆盖第一区的OIS面的梯度为: A6.5% B2.5% C3.3% D5% 109105 机场运行最低标准是一个机场可用于: A进近和离场的限制 B起飞和着陆的限制 C航空器类型及尺寸的限制 D导航设施性能的限制 109106 起飞最低标准的表示方法一般用: AMDH表示 BDH表示 CVIS/RVR表示 DCEIL表示 109107 单发飞机的起飞最低标准为: AVIS 1.6km, CEIL 100m BVIS 0.8km, CEIL 150m CVIS 1.6km, CEIL 150m DVIS


    注意事项

    本文(19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