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五章 生产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21379616       资源大小:30.7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五章 生产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

    1、注意:技术水平不变。以Q代表总产量,L、K、N、E分别代表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则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f(L、K、N、E)在分析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时,一般把土地作为固定的,也可以归入资本。企业家才能难以估算。因此,生产函数通常写为:Q=f(L、K)该函数表明,在劳动与资本的数量与组合为已知时,可以推算出最大产量。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P道格拉斯与C柯布根据美国18991922年的工业生产统计资料,得出这一时期的生产函数为: Q=1.01L0.75K0.25 一般形式 Q=ALK1受到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道格拉斯又改为:Q=ALK更具一般形式。这里,

    2、A与为常数,其中10,劳动产出弹性,表示劳动增加1%,产出增加%。10,资本产出弹性表示资本增加1%,产出增加%。第二节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在分析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时,先从最简单的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开始。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对产量的影响,以及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多少为宜。具体来说,假定资本投入不变,分析劳动投入的增加对产量的影响,以及劳动投入多少最合理。此时的生产函数是:Q=f(L、 )表示资本投入量不变,这时的产量只取决于劳动投入量L,即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L)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又称收益递减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在技术水平和资本投入都不变的前提下,连续地增加劳动的投入量,从某一数量开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增加的产出,即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几点说明:1. 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尽管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快,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重大的技术突破,技术进步总是间歇式进行的,只有经过一定时期的准备以后,才会有重大的进展

    4、。无论在农业还是工业中,一种技术水平一旦形成,总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就可以称为技术水平不变。2. 这一规律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或收益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在农业中,当土地等生产要素不变时,增加施肥量;或者在工业中,当厂房、设备等生产要素投入不变时,增加劳动投入;等等。3.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绝对减少。例如,对于给定的10公顷麦田来说,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前提下,考虑使用化肥的效

    5、果。如果只使用一公斤化肥,那可想而知,这一公斤化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是很小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会逐步提高,直至达到最佳的效果,即最大的边际产量。但必须看到,若超过化肥的最佳使用量后,还继续增加化肥使用量,就会对小麦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化肥的边际产量就会下降。过多的化肥甚至会烧坏庄稼,导致负的边际产量。从理论上讲,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与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开始时,由于不变要素投入量给定,而可变要素投入量为零,因此,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随着可变

    6、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俗话说“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正是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形象表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我们研究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出发点。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是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素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用TP表示。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

    7、产量。用AP表示。显然AP=TPL 边际产量是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用MP表示。MP=TPL dTPdL以下用表51说明它们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表51资本量(K)劳动量(L)劳动增量(L)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 10 0 1 2 3 4 5 6 7 8 13.5 21 28 34 38 376.7576.86.35.4 4.6 7.57.5 1根据表51,可作出图51(P128)。有以下特点:第一,在资本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都是增加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分别递减。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第

    8、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可以使平均产量增加!两条曲线相交后,APMP,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可以使平均产量减少!由此可见,在交点左边,平均产量AP在上升;在交点右边,平均产量AP在下降。所以说,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点。在上例中,就是L=4处。严格数学推导如下:在AP的最大值点处,一阶导数为零。即 d(QL)d L= L dQdLQL2 = dQdLQLL=MP APL =0MP =AP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劳动量的增加应在区域为宜。至于在哪一点上,还要考

    9、虑其他因素。首先要考虑厂商的目标,如果厂商的目标是使平均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增加到A点就行了。如果厂商的目标是使总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要增加到B点。其次,如果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么就要考虑成本、产品价格等因素。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上一节只考虑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可变。本节考虑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都可变。一、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规模报酬的定义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变动时,产出是否也按同一比例变动的问题。当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变为原先的(0)倍,若产出量也变为原先的倍,则称为规模报酬不变;若产出量大于原先的倍,则称为规模报酬递增;若产出量小于原先的倍,则称为规模

    10、报酬递减。经济意义1规模报酬递增常常与某些工艺的不可分割性有关。所谓工艺的不可分割性,是指这些工艺使用的某些设备要求产出量达到某一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产出量低于这一水平,则使用这些设备就不划算。当存在若干种不可分割的工艺而且起码产出水平较大的工艺具有较高的效率时,生产规模的扩大就会发生规模报酬递增现象。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它可以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而较小规模的企业可能无法利用这样的技术和生产要素。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此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

    11、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都可以节省成本。2规模报酬递减常常与自然条件有关。例如,捕鱼船队加倍通常难以使鱼获量加倍,因为海洋中自然生长的鱼没有随之增加,我们也不能把自然生长的鱼作为生产要素纳入捕鱼业的生产函数之中。 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它可以表现为企业内部合理分工的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不易等。3规模报酬不变被认为是最普遍的情况而在经济分析中广泛应用。 数学表示: 若f(L,K)=f(L,K) 则规模报酬不变 意思:投入以相同比例()变化,产出也以相同比例变化。 若f(L,

    12、K)f(L,K) 则规模报酬递增 若f(L,K)f(L,K) 则规模报酬递减CD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假定1) A(L)(K)=A+LK 若+=1 则规模报酬不变 +1 则规模报酬递增 +1 则规模报酬递减作业题 证明投入产出生产函数Y= min (La,Kb)是规模报酬不变的。一般来说,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

    13、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规模经济通常是指规模报酬递增。规模不经济通常是指规模报酬递减。二、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生产规模的扩大之所以会引起产量的不同变动,可以用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来解释。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机器设备这类生产要素有其不可分割性。当生产规模小时,无法购置先进的大型设备,即使购买了也无法充分发挥效用。只有在大规模生产中,大型的先进设备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产量更大幅度地增加。第二,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在大规模的生产中,专业可以分得更细,分工也会更细,这样就会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提

    14、高生产效率。第三,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各种规模的生产都需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在生产规模小时,这些管理人员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而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在不增加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从而就提高了管理效率。第四,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在小规模生产中,许多副产品往往被作为废物处理,而在大规模生产中,就可以对这些副产品进行再加工,作到“变废为宝”。第五,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大规模生产所需各种生产要素多,产品也多,这样,企业就会在生产要素与产品销售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从而可以压低生产要素收购价格或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从中获得好处。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这些好处,在经济学上也称为“大规模

    15、生产的经济”。内在不经济是指:如果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引起内在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管理效率的降低。生产规模过大则会使管理机构由于庞大而不灵活,管理上也会出现各种漏洞,从而使产量和收益反而减少。第二,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生产要素的供给并不是无限的,生产规模过大必然大幅度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同时,生产规模过大,产品大量增加,也增加了销售的困难,需要增加更多的销售机构与人员,增加了销售费用。因此,生产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一个行业是由生产同种产品的厂商组成的,它的大小,影响着其中每一个厂商的产量与收益。整个行

    16、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称为外在经济。引起外在经济的原因是:个别厂商可以从整个行业的扩大中得到更加方便的交通辅助设施、更多的信息与更好的人才,从而使产量与收益增加。但是,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也会使个别厂商的产量与收益减少,这种情况称为外在不经济。引起外在不经济的原因是:一个行业过大会使各个厂间竞争更加激烈,各个厂商为了争夺生产要素与产品销售市场,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四、适度规模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厂商和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即要实现适度规模。适度规模就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

    17、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对于不同行业的厂商来说,适度规模的大小是不同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第一,本行业的技术特点。一般来说,需要的投入量大,所用的设备复杂先进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就大。例如,冶金、机械、汽车制造、造船、化工等重工业厂商,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就越高。相反,需要的投入量小,所用的设备比较简单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就小。例如,服装、服务这类行业,生产规模小能更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对生产更有利,所以,适度规模也就小。第二,市场条件。一般来说,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也应该大,这也是重工业行业适度规模大的原

    18、因。相反,生产市场需求量小,而且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也应该小。所以,服装行业的厂商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就要小一些。当然,在确定适度规模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第四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就是生产者均衡。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利润=收入(销售额)R成本CR=PQ P是产品的单价 Q是销售数量(也是产量) C=PlLPkK Pl、Pk分别是劳动的价格(工资率)与资本的价格。L、K分别是劳动与资本的投入量。= PQ(PlLPkK)在利润最大点处,对L、K的偏导数皆为零。若以MPL代表劳动的边际产量,MPK代表资本的边际产量,则

    19、MPLPl=MPKPk这就是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也称生产者均衡。二、等产量线1等产量线的含义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同产量的一条曲线。如图5-3(P137)。类似无差异曲线2等产量线的特征(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3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以L代表劳动的增加量,K代表资本的减少量,则劳动代替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K/L。边际技术替代率应该是负值。但为了方便,一般用其绝对值。三、等成本线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M=PLQL+PKQKM为货币成本。


    注意事项

    本文(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五章 生产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