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当代虚假新闻的特征及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

    • 资源ID:21424795       资源大小:24.5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当代虚假新闻的特征及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

    1、False news,News authenticity目 录摘 要 1ABSTRACT 2引 言 4一、当代虚假新闻的特征 4二、当代虚假新闻的防治措施 9结 语 10注 释 10参考文献 11后 记 12 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假货”泛滥的现象。市场:假冒伪劣祸害已久;官场:虚假政绩正疯狂;体育界:打假球令人瞠目结舌;学术界:教授、学者也在剽窃;官场和职场:假文凭、假学位、假获奖证书满天飞;媒体:虚假新闻、广告屡见不鲜。人们不禁发出悲观的叹息:现如今除了妈妈,连爸爸都不可相信了!整个社会都在思考如何抵制假货,当然就包括虚假新闻。 如今的虚假新闻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通过研究思考

    2、近年来影响较大虚假新闻,可归纳出虚假新闻的特征。研究其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再通过研究其特征总结出一些防治措施。以有更好的理论选择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第一章 当代虚假新闻的特征从新闻出现的时候,它的附属品“虚假新闻”就悄然而生。我们要知道,“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一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然而,新闻媒体在社会实践中却不时背离“客观性原则”,“失实新闻”、“虚假报道”的丑闻屡有发生。 (添枝加叶,浮夸拔高;“合理想象”,情节失实;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猎奇轻信,以讹传讹;导演摆布,弄虚作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甚至子虚乌有,通篇捏造。纵观近年来的虚假新闻,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3、: 添枝加叶,浮夸拔高;添枝加叶,浮夸拔高;第一,“高仿真新闻”横行。如今的虚假新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面上,如同各行各业的“打假”一样,打假力度增加,造假力度也提升。虚假新闻也逐渐的以假乱真。造假的新闻工作者将假新闻和真新闻相融合,假中有真,真中有假,让人难以分辨。同时,假新闻又分硬性假新闻和软性假新闻,硬性假新闻是指基本新闻要素都不全,而软性假新闻,它们包含新闻事实,五个W中至少有三至四个符合客观事实。如2002年金陵晚报、华商报等报纸报道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更名的时间,就是曲解了南京市某些政协委员的提案,而不是完全造假。这样的假新闻往往有似是而非、甚至有着真切的新闻

    4、背景,使人信以为真。又如某些娱乐小报。为了得到受众好奇以及新闻的爆炸性,故意断章取义,曲解艺人的话意。看似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实际却完全歪曲了真相。第二,内容精彩离奇。吸引受众。有很多更完全是纯粹的编造。如木乃伊怀孕了的假新闻作者绘声绘色写道,一埃及考古小组在开罗发掘出一具已逝世超过3000年的女木乃伊。在展出过程中,发现这具木乃伊竟在出土后怀孕了,至今其腹中胎儿看来已有八个月,经超音波检查后得出胎儿正常成长。看守人西塔尔被指是胎儿的父亲,而他也承认自己难以抗拒女木乃伊的美色。这条新闻包括了历史、爱情、生命、奇迹、科学,简直就成了一个传奇。又如2002年8月,四川某报曾发表一篇题为女警官为助学竟

    5、索贿通讯,报道称江苏省新丰县一名女警官资助名贫困失学儿童,在个人经济能力难以支撑时,不惜大肆索贿以非法所得继续自己的“爱心”行动,最终因受贿罪被判刑。女警官义薄云天,触刑法可悲可叹,情节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见报后立即引起江苏省公安机关的重视,但经最后查实,此文为一自由撰稿人杜撰。像这种“可读性”强、内容离奇、情节曲折的“新闻”往往能让人口耳相传,影响非常大。而且由于可读性强,真的是屡禁不止。又如就在离我们现如今不远的2009年2月的一条著名新闻。内容是这样的:2008年12月初,212省道崂山龙王庙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酿成了一死五伤的惨剧。这起原本看似意外发生的交通事故,最终却

    6、因死者于某留下的一封“遗书”,让一段错综复杂的隐情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城阳某公司老板范某在资产缩水后,为了节省开支,让他所包养的5名情妇进行了三轮“竞赛”,以争夺最后一个被包养名额。然而,事件的结局却超出了范某的预料。记者从崂山交警大队获悉,因惨被“淘汰”,与他交往时间最长的情妇于某假装约所有人一起游玩,途中开车冲下悬崖。于某当场死亡,其他人都不同程度地受伤。近日,本案以范某协议赔偿于某家人58万元告一段落。乍一看,有鼻子有眼,任务时间地点等等一应俱全。看似真实,而实际呢?下面我们来看事情的真相:2009年2月18日,半岛都市报发表致歉声明及解聘公告:“2月15日,本报在A3版刊登了老板手头紧

    7、让五情妇PK一稿,后经查证,该稿系本报记者栾磊剽窃加工知音杂志励志刊2009年第4期2月版1死5伤!花心老板紧急裁减二奶酿惨祸一文而成,该记者的做法严重违反了本报关于采编队伍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损害了报纸公信力,误导了广大读者。经本报编委会和采编队伍作风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对记者栾磊给予解聘处理,自即日起,栾磊不得再以半岛都市报记者名义从事任何采访活动。”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青岛崂山市民在网上爆料:“我是一名青岛崂山市民,在崂山生活了20年,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崂山有个叫龙王庙的地方。半岛都市报记者为什么要捏造假新闻陷害我们崂山,给我们崂山抹黑,给我们崂山人抹黑,给青岛抹黑?”青岛市民

    8、想不明白,我们更想不明白:这些年来,新闻打假越来越严,处罚力度越来越大,却偏偏有人飞蛾扑火,屡屡以身试法。说穿了,就是为了哗众取宠,以求增加报纸销量。有些甚至为此不惜铤而走险,用荒诞离奇的绯闻故事误导读者。顺便提一句,这个胆大妄为的造假者当时不知是如何进入半岛都市报当上记者的?是否经过专业训练?是否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尽管已被解聘,但这个造假案教训深刻啊,着实需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第三,由于不止一家媒体的转载报道,甚至受众心中权威媒体的报道,增加了虚假新闻的“伪真实性”例如,例如,2004年10月27日青年参考刊登了一则号称来源于“洛杉矶时报”的“新闻”:美国洛杉矶时报10月4日美国50州

    9、高等教育联盟评选中国最受尊敬大学及校长排行榜。次日,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等各大网站均转载,这则“新闻”传遍了中国。更为甚者人民日报(海外版)、法制日报也相继对此进行了报道。直到11月8日这条新闻才被发现是假的,而这个时候,“中国最受尊敬大学及校长”已经人尽皆知。而这种恶劣的现象远不只出现一次,又如,人民政协报等在2009年6月19日发表的新闻:收入问题牵动人心,财富问题则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近几年,随着富豪榜的纷纷出台,中国财富的“集中度”在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专题讨论会上受到常委和委员的热切关注。“我国在社会财富增长加速的同时,出现了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倾向。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

    10、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这种大部分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格局,导致了我国消费的不足,甚至产生了畸形的消费。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奢侈品最大的市场。”蔡继明委员说。而事实上2006年10月20日,上海证券报刊登的这篇文章采用的部分数据系境外反华网站刻意编造。2009年6月,某专家在一次专题讨论会上称,“国外一家研究机构估计,中国0.4的最富裕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人民政协报未经核实,将此虚假数据在6月19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不是“杀富济贫”报道中刊出,并将“国外一家研究机构”改成“中国权威部门”。6月25日,广东时代周报网络版刊发题为贫富分化急遽扩大的危

    11、险的报道,此文以人民政协报上海证券报报道中的虚假数据等为基础展开述评。时代周报的报道刊发后被浙江青年时报及一些网站引用或转载。新闻出版部门对上述4家报纸刊登虚假新闻提出严厉批评,下达警示通知书,并责成报社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虽然新闻出版总署点名批评了这4家报纸,但只要上XX搜索一下,就会发现,近年来刊登过类似报道的,绝非这4家报纸,我们可以开出一长串的名单。只不过这4家报纸被监管部门抓了“现行”,只能束手就擒,“就地正法”。但是,此事对社会舆论界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形成。 而讨论到这里,我想问,为什么新闻媒体对这类所谓的“调查数据”深信不疑,不加调查核实就轻率引用?。除了采访不扎实外,最关键的

    12、还在于我们的记者编辑缺乏主见和学养,盲目相信某些专家学者,对那些貌似非常精确的调查数据深信不疑,拿来就用。由于多家媒体报告,无形间增加了虚假新闻的权威性。第四,图片造假严重,影响新闻真实性原则。喧嚣不止的“华南虎事件”终于水落石出,将一张挂历放在树丛中拍摄成照片就能够难倒那么多鉴定专家,是造假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还是甄别系统越来越落后了呢?影响2006CCTV图片新闻年度评选也重掀争议,铜奖作品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实为PS的结果,2005年首届“华赛”金奖作品广场鸽则有着复制与粘贴的嫌疑。如果几只鸽子的位置无伤大雅,那么一群羚羊的位置是不是就可以宽恕呢,那么,如果出现的是一只华南虎呢?近

    13、年来,图片造假是我国新闻界新出现的一个争议性问题,随着Photoshop、PS技术的全民普及,拍摄以后的“再加工”已不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稀有制作,为了达到美观高效、省时节力的目的,图片后期制作已逐渐取代图片拍摄成为摄影记者们的主要工作。媒介技术主义倾向已初露端倪,麦克卢汉以“媒介即信息”断言媒介技术的出现将改变人们的性格乃至整个社会,这种“超真实”力量使“拟真”代替了“再现”。 第二章 当代虚假新闻的防治措施第一,从新闻教育入手切断新闻从业人员采编虚假新闻的思想根源。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切断新闻从业人员采编虚假新闻的思想根源,杜绝因专业不精误造虚假新闻的毛病。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无疑也是

    14、杜绝虚假新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同样,思想品德提高了,任何问题就会变得迎刃而解。再辅之以奖罚措施,提高制假成本,让造假份子无利可图。就更好了。第二,宏观角度分析改善社会不良风气,从全局着眼,切断虚假新闻的社会根源。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是当务之急。全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改善社会各方面的不良风气。温家宝总理在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他还强调要“进一步

    15、健全法制,特别要重视那些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法律制度建设。”所以,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是当务之急,才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堵截虚假新闻的点睛之笔。否则,上梁不正,下梁岂能正?当我们有了一个诚信美好的世界,虚假新闻的产生也将面临大挑战。第三,微观层面,1,要完善新闻体制改革及其新闻立法。从法律层面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和新闻严肃性。 强化转载新闻的核实责任,把核实提高到法律的层面。并禁止用媒介技术造假。其实,这种呼声是很高的,但我国的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法可谓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为什么?无非是利益纠葛或观念意识陈旧,使改革、立法之手难以开放。2,加强编辑把关制度建设,严肃,认真的

    16、采编新闻的态度,以及要有科学规范的把关流程。在假新闻高发区,如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着重的加强新闻的真实性把关。3,新闻报道的核对审核,以及采编人员信用制度的建立,也是杜绝防范虚假新闻的有力措施,只要有规章制度,人就有约束。虚假新闻之所以泛滥成灾,客观上是没有建章立制,缺乏惩罚措施。当然,既从法律层面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同时要保障其合法的新闻舆论监督权利。新闻法要明确规定:地方党政部门无权指使公安、检察机关抓捕记者;公安、检察机关在未经法院审判有罪的情况下,也无权抓捕记者。总之是要为新闻从业人员建设一个有利于说真话的采编空间;从而使新闻从业人员既不至于为谄媚地方党政官员而冒违法之嫌炮制

    17、虚假新闻,又不至于担心前途被毁而不敢进行新闻监督。同时新闻法要设立可操作的条文,来杜绝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通过拉所谓的新闻专刊、专版、专栏等形式来采编有偿新闻的现象和虚假广告。而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主要是对媒体的处罚不严肃。事发后数天内即对刊发虚假新闻的当事者做出包括纪律处罚和除名的处罚决定,处罚依据多为“杜撰”、“未经核实”、“仓促成稿”、“隐瞒”等,缺乏详细、全面的处罚调查报告,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责任问题。结 语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在去年“媒体的社会变革之力:权力与责任的平衡”主题会议上着重指出“中国媒体的首要职能是及时真实地传播信息,把国内外每时每刻发生的重要事件真实地告诉公众。” “

    18、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更是向我们证明了真实是新闻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奥秘。以真实对抗虚假,我们要把握虚假新闻的特点,用火眼精睛识破造假者的伎俩,希望虚假新闻能在有效措施的防止下越来越少,让我们的社会有一种新气象。由此可见,社会各界对于虚假新闻是相当重视的,而我们也很容易发现,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而针对虚假新闻产生的种种原因,我们都要采取相应的办法去解决。防治虚假新闻的产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受众,媒体,司法部门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力量凝聚起来。早日让这个烟雾缭绕的新闻界变得干净剔透!注 释:1 柳斌杰.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中国新闻网 (2003/11/03 09:17)参 考

    19、 文 献 1坚持真实铲除虚假-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侧记2005-06-10 人民日报2中国新闻网3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新闻记者2002年第2期4屈凌云现实呼吁:用新闻立法惩处假新闻新闻爱好者2002年6期5畸变的新闻:十余年假新闻之“病相报告”作者李慎波62004年十大假新闻新闻记者2005年第2期后 记虚假新闻,违背了新闻的最基本原则,违背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所以,新闻媒体要求得长久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坚守原则,即使是一些通过多年积累已经有了社会信任和权威的媒体,也许因为一次失实的报道,就会将以往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绩付诸东流,没有了一丝一毫公信力,媒体等于死亡。05年6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一场“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的座谈会,有关部门一位负责人的一番话道出了与会代表的共识“一家媒体要赢得受众信任需要很多年的努力,媒体的权威是靠一篇一篇的报道累积起来的。但只要出现失实,就可能导致所有成果毁于一旦,就会被公众抛弃。虚假新闻直接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新闻界的大敌。”。


    注意事项

    本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当代虚假新闻的特征及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