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Word格式.docx

    • 资源ID:21443666       资源大小:22.1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Word格式.docx

    1、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

    2、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三、检查预习恩惠(hu) 如释重负(sh) 契约(q) 揽(ln)悲天悯人(mn) 卸却(xi) 监督(d)失意:不得志。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四、自由速读,整体感知:1、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讨论明确:三个部分,第二组学生代表论述: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

    3、的痛苦。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2、分析课文讨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 死 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找出论说的句子

    4、(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5、。、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讨论第二部分、什么事最快乐呢?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讨论第三部分、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6、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最乐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

    7、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

    8、言由那些帮助?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五、文章主旨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六、结构分析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9、乐”。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主论,第2自然段是辅论。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论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作为辅论的第2自然段

    10、,进一步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以此照应第1自然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避”。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第三个层次照应第1自然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了(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且不单单谈快乐也谈到了痛苦。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

    11、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均衡呢?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于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中就无需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开另一个谜,那就是关于题目的谜。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现在我们明白,既然作者

    12、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无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当然,此部分用笔墨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以描述。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一般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两个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当然,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都有“为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有两个自然段,前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后一个自然段论述“人

    13、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七、写作特色1论点的姊妹命题。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

    14、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15、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

    16、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八、重点语句分析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

    17、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注意事项

    本文(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