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答案版1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21569933       资源大小:52.69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答案版1Word文件下载.docx

    1、5下列哪一种属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A、见风流泪 B、乐极生悲 C、谈梅生津 D、望梅止渴6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B )。A、谢切诺夫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培因7听觉中枢位于( C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8普通心理学是研究( A )的科学。、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个性心理及其规律、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理学基本原理 、心理过程及其规律9( C )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亚里士多德 、笛卡尔 、冯特 、赫尔巴特10下列哪一种属条件反射?(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11在心

    2、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B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12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及原因。他用的是(B)。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三、判断1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是神秘莫测的。( )2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说明只要有外界刺激,人就会作出一定的反映( 3如果将新生儿置于一个完全缺乏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的环境中喂养长大,他就不会有人的心理( )4心理在反射中发展(5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6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条件反射( 7只

    3、要有健全的大脑,就有人的心理(8心理学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科学( )9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 )10问卷法常用来测量智力和个性特征(四、问答2学习心理学教程有什么意义?答:(1)有助于小学教师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2)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1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主客观条件对立统一的产物?(1)心理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心理的产生既依赖主观条件又依赖客观条件。(2)客观条件是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讲,人脑只有受到客观现实的刺激,才能产生心理;(3)主观条件是从心理反映形式来讲,人的心理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

    4、映。个体由于已形成的主观世界(态度、观点、知识、经验和心理状态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场合或心理状态下反映也不同。所以,人的心理是主客观条件对立统一的产物,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3你对心理的实质是怎样理解的?(1)心理具有物质基础。心理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都来源于外界环境。(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在人的一生中,心理都是在不断发展的。4简述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1)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

    5、过程,这三个具体过程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2)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3)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4)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又具有调控作用。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一 、解释1、感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2、知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对事物多种属性和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3、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4、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填空1、注意品质包括广度 、 稳定性

    6、 、分配、 转移 。2、人在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 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的停止、和 呼吸运动的变化 。3、注意的本身不是认识过程,它是认识过程产生时,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具有使认识过程 选择 和 保持 于某一事物的功能。4、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 意志努力 的注意叫做 无意注意 。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 意志努力 的注意叫做 有意注意 。5、注意品质有注意的广度 、 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6、由脑对 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个别 属性的反映叫感觉; 整体属性 的反映叫知觉。7、感受性即 感觉 的能力,不同的人有 不同 感受性。8

    7、、知觉具有 选择性 、 整体性 、 理解性 、 恒常性 等特性。9、空间知觉包括 大小 知觉、 形状 知觉、 方位 知觉和 距离 知觉。P4410、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知觉 过程 , 观察力是 智力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46、P4711、从生理机能来看,产生感知觉的神经结构包括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三部分。巴甫洛夫称之为 分析器 。12、由外部感觉器官产生的感觉有 视觉 、 听觉 、 味觉 、 嗅觉 和 肤觉 。13、由内部感觉器官产生的感觉有 运动觉 、 平衡觉 和 机体觉 。14、教师在课堂上过早出示教具会分散学生的 注意力 ,待使用时又失去了教具的 科学性 。15、视

    8、敏度俗称 视力 ,指在一定距离上 感知 和 辨别 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P42三、选择题:1、在人群中,一下就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朋友,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2、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始终注视着老师,这种注意属于( C )状态。A真正的注意 B、表面上的不注意 C、表面上注意 D、真正的不注意3、( B )在小学阶段发展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4、当你中途离开影院,在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这是因为感觉有( C )特征。、对比、暗适应、明适应、疲劳5、一棵香樟树,植物学

    9、家称之为“双子叶植物”,画家称之为“写生对象”,木匠称之为“优质木材”,这是因为人们的知觉具有( B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6、在小学儿童的感觉中,( A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视觉.听觉.肤觉.运动觉7、根据我国学者对儿童观察发展阶段的研究,小学中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 C )阶段。.个别对象.空间联系.因果关系.对象总体8、听觉的发展包括(C )。.纯音听觉的发展.语音听觉的发展.纯音听觉的发展和语音听觉的发展.听觉敏感度的发展9、“万绿从中一点红”之所以引人注目,这是由( A )引起的。.刺激对比.刺激强度.刺激新奇1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B )。 A、指向

    10、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11注意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属于( A )。P22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个性动力系统 D、心理状态12属于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的是( C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13夜空中的流星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是由于刺激物的( C )。 A、强度 B、新异性 C、运动变化 D、对比 14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 D )。、不可能的、不良的品质、无条件的、有条件的15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这属于注意的(B )。、分散、分配、转移、广度16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

    11、到另一个对象上,这是注意的( D )A 、分配 B、范围 C 、稳定性 D、转移17“万绿从中一点红”之所以引人注目,这是由刺激物的( A )引起的。、对比、强度、新异性 、运动变化18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B )。A 、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分散注意19指出下列事例哪个是有意注意( B )。A、观看别出心裁的广告 B、专心做功课 C、奇装异服引人注意 D、 围观车祸现场20“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始不能成”,这说明了( B )。A、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B、注意分配的规律 C、人不能同时干两件事情 D、动机定律21人脑对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观事

    12、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B )A、感觉 B、知觉 C、色觉 D、错觉2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立即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D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2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下列哪种心理现象?( C )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24教师讲课时要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C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25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属于知觉的( A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26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

    13、觉的( C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27在人群中,一下就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朋友,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28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 A )。A、感觉 B、知觉 C、观察 D、表象29在旅游业中加强导游工作是为了增强旅客知觉的( B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30教学中,重点部分要加大声音,放慢速度,使之从其他内容中突出出来,这利用了知觉的( A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31在学习中读到残缺的字句,我们能根据经验补足其残缺部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C )。32人在知

    14、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成为背景,反映了知觉的哪种特性?(C)。A、整体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D、理解性33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 )。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34最简单、低级的心理现象是( A )。A、感觉 B、感知觉 C、知觉 D、联觉四、判断1、对于成人来说,单纯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 )2、注意是一种独立重要的心理过程。 ( )P22 3、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感觉之间 , 也可发生在同一感觉之间。 ( )4、错觉是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利用错觉为生活和教学服务

    15、。 ( )P415、一个人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和感宫 , 就能有感知觉。 ( 6、小学生时间知觉水平的提高,与其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计时工具有关。( )7、绝对感受性就是刚好能觉察出最小差异量的能力。8、人的感觉能力的高低是天赋的,训练则无济于事。9、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其教学方法应形式多变、其教学内容应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10、观察是感知觉的最高级形式。 ( )11、“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五、实例分析.有个学生上课时在低头做小动作,老师发现了这种情况后,可以:、叫他的名字;、叫他站起来;、走到这个学生旁边,在他的课桌上轻敲几下。你认为那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16、第三种方式好。因为可以避免由于个别学生的问题而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某些理发店门口总是有红白蓝相间的圆筒不停地转动,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心理学中的什么原理?目的是引起人的注意。它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引起无意注意产生的客观条件主要有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的对比关系以及刺激物的运动变化。红白蓝三种颜色对比较强,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刺激物的变化运动,即不停转动的圆筒,易引起无意注意。六、问答1、你若是低年级的教师,将怎样考虑到学生注意的特点组织好教学工作?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无意注意为主,而发展有意注意又为学习所必需,要做到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尽量赋予学生注意对象的无意注意特性;减少

    17、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2)通过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组织和发展有意注意:提出学习或其他活动的具体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提高学生注意品质(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2、感觉和知觉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在认识客观世界中有什么作用?P32(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它们共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2)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3)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3、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P49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2)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

    18、识准备。(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4、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如何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任何一个心理过程始终都不能离开注意:(1)注意总是在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中表现出来。(2)注意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总是指向和集中心理过程的内容。5、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P24、P25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培养间接兴趣。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一、

    19、解释1、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信息的输入和加工、储存、提取和输出的过程。P522、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P553、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P754、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P80、记忆是 人脑 对 所经历过 的事物的反映。2、画家善于 形象 记忆 , 数学家善于 逻辑 记忆。3、 形象性 和 概括性 是表象的特征。4、记忆过程包括 识记 、 保持 和 回忆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进程是 不均衡 的,呈现 先快后慢 的趋势。6、回忆有两种不同的水平

    20、 , 分别 是 再认 和 再现 。 再认 比 再现 水平要高。7、初入学儿童不会用重复、练习来 保持 信息,又不会用系统搜索和追忆去 提取 信息。他们所能回忆的往往是刚识记或熟识的材料。8、在小学的各年龄阶段中,儿童的 意义识记 的保持量都比 机械识记 的保持量高。P659、在发展儿童想象力时, 丰富儿童的 表象 和 言语 是有效途径。三、选择题、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 ( B ) 记忆。A 瞬时 B 短时C 长时 D 运动2、记忆的材料在保持的过程中 ,( C ) 会发生变化。A 量 B 质C 量和质 D 不变3、考试中因过分紧张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 , 叫 ( A )遗忘。A

    21、 暂时 B 永久C 一般 D 特殊4、让学生复述课文是记忆过程中的( D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再现5、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 , 对 ( D ) 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忆。A 积极 B 消极 C 熟悉 D 情绪6、当我们在阅读孔乙己时 , 头脑中出现的孔乙己的形象是 ( C )想象的形象。A 有意 B 无意 C 再造 D 创造7、小学生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 , 这是想象 ( B )发展的表现。A 有意性 B 现实性 C 创造性 D 概括性8、小学生从 “习作例文”到 “命题作文 ”, 这是想象 ( C ) 发展的表现。A 有意性 B 现实性 C 创造性 D

    22、概括性9当人们看见天安门三个字时,头脑中重现出的天安门城楼形象是( C )。A、再认B、回忆C、表象D、想像10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叫( B )。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干扰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11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其学习效果优于白天,这是由于白天受到什么干扰较多?( D )。A、 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12 开卷考试时,学生的主要记忆活动是( C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3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进程的规律是( B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很快D、很慢14保持信息在分钟之内的记忆阶段是( B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

    23、长时记忆D、感觉登记15根据材料内部联想,经过领会,揭示事物意义的识记是( C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1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C )。A、B、C、D、17“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是一种( B )。A、有意回忆B、无意回忆C、间接回忆D、追忆18过度学习能增强记忆效果。一般来说,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 D )时效果最佳。A、10%B、30%C、50%D、70%19瞬时记忆也称(A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情景记忆20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B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正迁移 D、负迁移21通过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24、诗词的朗诵,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祖国美好山河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叫( B 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 D、幻想22设计师设计图纸时头脑中出现的楼房形象是( B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有意想象23“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A )是恐惧的习得,恐惧是情绪的一种。A、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24无意识记具有很大的( C )P57A、目的性B、自觉性 C、选择性 D、以上答案都不对四、判断题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P552、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3、能再现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未必能再现。 ( )4、没有记忆,就不能有人的复杂

    25、的心理活动。5、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是一种耗时较多, 效果差的方法。6、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7、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8、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的、所期望的, 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9、机械识记是一种无用的识记。(10、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五、简答题1、列举五种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的方法 ?P68(1)增强儿童识记的目的性、积极性。 (2)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将所学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使儿童识记以理解为基础的有意义材料,和赋予了人为意义的无意义材料;指导其使用尝试回忆法识记;教会儿童识记的策略,如将词和形象结合记忆,识记前充分分析材料。 (3)合理地组织复习:复习要及时;复习方式要多样化;复习分量要适当,避免过度疲劳,适度提倡“过度学习”。4、你能从下列表格的数据中说明那些问题?精神表扬组物质奖励组批评组对照组三9.8211.629.106.73四14.7315.2711.737.73六19.5517.1816.2713.64总计14.7014.6912.369.36(1)在外界刺激动机情况下,无论表扬和批评对小学儿童的识记均有作用,其中四年级提高的很多,二年级


    注意事项

    本文(《基础心理学》复习题答案版1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